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欠驱动仿生机器鳗鱼控制研究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欠驱动仿生机器鳗鱼控制研究

1引言

鱼类经过数亿年的进化有了卓越的游动性能,人们对鱼类的形体结构和运动学展开了大量研究。在自然界中,约85%的鱼类以身体和(或)尾鳍(Bodyand/orCaudalFin,BCF)模式实现推进,这类推进模式具有速度快、能量传递效率高等优点,是最常见的机器鱼设计模式。BCF推进模式又可细分为不同的科类模式,如鳗鱼(鳗鲡科)就是以波动推进为主,这是一种几乎全身参与推进的方式。

2机器鳗鱼的设计

2.1基于主动体与被动顺从体推进机构的设计

Zhong等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推进机构——主动体与被动顺从体推进机构(theActiveandCompliantPropulsionMechanism,ACPM),用于构建机器鱼。其中,主动体部分采用拉线机构主动弯曲,被动部分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柔性尾部。ACPM被证明具有鱼的波动运动特性,能够实现高速、高效地游动。

利用拉线机构可实现单电机对机器鱼多关节的控制,如图1所示。

图1拉线机构的设计

其中,r为转盘的半径;N为关节数;d为两侧钢丝绳间的距离。

柔顺尾部的设计方法基于数学模型,详细的建模方法已经在本团队之前的工作中进行了介绍。在ACPM的后续研究中,Zhong等通过分析流体力矩和身体弯矩,将ACPM的建模方式拓展至其他游动模式中,如图2所示。图2展示了4种典型游动方式的力矩相位分布,红线La为流体力矩与身体转矩相互平衡的最佳身体长度。由图2可知,鳗鱼所属的鳗鲡科,存在两段被动顺从结构,而其余的模式只有一段顺从结构。基于该发现,本文采用两段主动拉线机构与两段被动柔顺身体相结合,来进行机器鳗鱼的设计,可使机器鳗鱼实现更高效地游动。如图3所示,当第一段拉线机构向一侧弯曲,第二段拉线机构向另一侧弯曲时,机器鳗鱼整体将呈现一个“S”型运动,这符合真实的鳗鱼游动方式。

图2不同游动模式在ACPM中的优化

图3机器鳗鱼模型

2.2机器鳗鱼样机

本研究开发的机器鳗鱼由两段ACPM构成,由于不考虑下潜和上浮的功能,故不设计胸鳍。本文基于真实鳗鱼的形态,参考鳗鲡科在ACPM优化过程中的参数比例,结合实际需求,如电机的固定位置等,对机器鳗鱼进行设计。机器鳗鱼总长约550mm,横截面为椭圆,最大宽度为35mm,并逐渐减小。鱼身整体可分为6段,其中顺从身体长度为100mm,顺从尾巴长度为135mm。主动体部分采用拉线机构,利用直径为0.8mm的钢丝绳拉动,每一段拉线机构有4段间距相等的活动关节,4段活动关节的总长为80mm。顺从部分由硅胶浇铸设计好的模具制成,能够很好地满足被动柔顺的需求。头部和中间段身体为刚体部分,用于放置舵机和转盘,为防止钢丝绳被拉动时脱落,还设计了托臂。转盘、关节和刚体部分都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机器鳗鱼的实验样机如图4所示。

图4机器鳗鱼实验样机

两个舵机的型号均为Hitec的HS-5086WP,可提供3.6kg·cm的扭力。控制板选用ArduinoUNO,通过输出PWM信号来驱动舵机转动。控制板和电源等电子元件外置,通过杜邦线与舵机相连。由于顺从部分的质量较大,在两段拉线机构部分套上硅胶膜来增大浮力,并利用硅橡胶进行防水处理。此外,为限制机器鳗鱼的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本研究还添加了铅块,用以调节样机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

3仿真优化的方法

3.1仿真环境

在深度强化学习过程中,借助神经网络,主体可直接从原始输入数据中提取和学习特征知识,并进行输出。因此,收集的原始数据的有效性格外重要。在机器人控制上,数据的收集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方式是在现实中直接收集数据,即将本研究的机器鳗鱼在水中连续测试并进行数据收集,但测试的工作量和难度较大,且本研究设计的柔性身体存在被动运动,机器鳗鱼在游动过程中,其位置和速度等数据变量将更为复杂,很难人工直接在数据库中进行特征提取;第二种方式是在仿真环境中获取数据,利用深度计算方法在感知方面强大的理解能力,有效地提取特征数据。就本研究而言,第二种方式有更好的适配性和训练速度。本文采用MuJoCo作为仿真平台,对机器鳗鱼做离散分割建模,并实现了有效控制。在仿真环境中进行深度计算,提高了鳗鱼模型参数的可调性,同时还赋予了深度计算过程更好的可视性,使参数变化对鳗鱼游动状态的影响更直观。

图5MuJoCo中的机器鳗鱼模型

3.2深度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柔性动作-评价(SoftActor-Critic,SAC)算法是一个off-policy、actor-critic算法,与其他强化学习算法不同的是SAC将熵引入优化策略中,在获取更高累计奖励的同时,可将策略的熵最大化,熵越大,策略的随机性越大。策略熵允许高度随机的动作,在训练过程中,引入策略熵可丰富并拓展策略的探索过程,加速后续的学习并且防止策略过早地收敛至无意义的局部最优,鲁棒性较高。SAC算法的动作空间是连续的,不只是离散的阶段控制数据,因此,在解决连续控制问题上具有良好性能,适用于机器人的控制。

在利用深度强化学习进行训练之前,需要对机器鳗鱼的运动设置奖励函数、动作空间和状态空间。不同的奖励函数将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若奖励函数不合适,可能导致最终结果不能收敛。本研究期望机器鳗鱼学习的运动能力是在静水中能够实现向前直线游动,且所需的输入转矩较小,即实现高效的直游。本文将训练机器鳗鱼的奖励函数R定义为:

动作空间的设置必须与实际的控制输入数量相匹配。为了模拟拉线机构对活动关节的控制,每段拉线机构的4个关节应输入相同的值,以构成一个整体进行控制。本实验设置的输入信号范围为[-10,10],当输入小于0时,活动关节向左旋转,当输入大于0时,活动关节向右旋转。

SAC算法需要对神经网络进行设置,本文的actor神经网络和critic神经网络的网络架构相同,均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有2层隐藏层,每层有256个神经元,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表1深度强化学习参数表

将机器鳗鱼在仿真环境中训练200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500步,每步的控制周期为10ms。为提高训练结果与真实水环境的适配性,在每个周期的第一步,本实验都设置一个随机影响值,模拟现实中位置和速度的偏差干扰。随机影响值越大,机器鳗鱼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越强,在训练过程中越难实现收敛;但随机影响值过小,则难以实现所期望的扰动效果。经过测试,本实验选用的随机影响值为0.01m,即为第一步的状态起始值加上[-0.01,0.01]m间的一个随机影响值。

表2不同姿态稳定系数下的近似收敛步数

图6机器鳗鱼在不同的姿态稳定系数下的训练过程

图8四种不同姿态稳定系数下的游动偏移量

3.3控制函数

图9关节转角变化曲线

4实验结果

在实验平台上进行多次实验,以验证所得控制函数对机器鳗鱼样机的有效性。图10为本文设计的实验平台,其中,水池为180cm×140cm×60cm的长方体,摄像头安装在水池的上方,用来拍摄在水中游动的机器鳗鱼。

图10实验平台

4.1两段拉线机构驱动实验

本实验对机器鳗鱼两段拉线机构驱动的可行性进行测试。根据控制函数,设置两段拉线机构的频率为2Hz,关节转角幅值分别为6°和12°,相位差为67°。依次将机器鳗鱼设定为:(1)只有第一段拉线机构参与驱动;(2)只有第二段拉线机构参与驱动;(3)两段拉线机构都参与驱动。如图11所示,图中的绿线为起始线,以便对机器鳗鱼的游动表现进行对比。机器鳗鱼在0s时刻出发,当只有一段拉线机构驱动时,机器鳗鱼向前游动的速度较慢,并产生了横向偏移;当两段拉线机构协调驱动时,机器鳗鱼向前游动的表现良好。测试结果表明,两段拉线机构驱动能够有效驱动机器鳗鱼向前游动。

4.2游动速度实验

本文设计了速度测试实验,以直游速度为标准,将两段拉线机构的频率设置为2Hz,关节转角幅值分别保持为6°和12°,在不同相位差下,对机器鳗鱼的游动表现进行测量,以验证所得控制函数的有效性。由于所得控制函数的相位差为67°,所以本实验将相位差分别设置为40°、50°、60°、70°、80°、90°,固定控制函数的其他参数不变,进行对比实验。为排除游动不稳定对速度的影响,本实验设置了速度测试区,待机器鳗鱼稳定游入速度测试区后再进行速度计算。在每一种相位差下,都进行10次游动测试,通过计算得到平均速度,作为对照数据。表3为机器鳗鱼在不同相位差下的平均游动速度。由表3可图11机器鳗鱼在拉线机构驱动下的游动表现知,当相位差为67°时,机器鳗鱼的平均速度最大,这说明控制函数在直游中具有有效性。

表3机器鳗鱼在不同相位差下的游动速度

5讨论与分析

为拓展机器鳗鱼的摆动幅值极限,在仿真环境中,本实验将每个活动关节单侧的转角上限设置为35°,即每段拉线机构的最大摆动幅值是140°。但后续在对机器鳗鱼的训练过程中发现,第一段拉线机构的活动关节并不会达到最大转角,甚至整体的摆动幅值不会超过60°。对于机器鳗鱼的摆动频率,其取值在1.2~3.3Hz之间,这与现实中鳗鱼游动时的低频率、头部摆动的低幅相符合,说明该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具有适用性。

对于鳗鱼类水下机器人,国内外常见的设计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采用多关节刚体设计,在每个关节放置驱动模块,通过电机等进行驱动,实现反复摆动,整体结构和控制一般都较为复杂;也有采用新型材料进行驱动,使用记忆合金和压电传感等新型材料实现鱼体的变形,从而实现推进,这类机器鳗鱼在能量转换方面存在弊端。(2)软体机器鳗鱼,通过磁感应、气泵等改变软体材料的局部特性,使其产生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游动。与上述研究不同,本文的机器鳗鱼则利用鱼类游动的被动机制,采用刚性关节与柔顺身体连接的方式进行设计,包含这两者的特性,并在控制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本文使用不基于给定运动曲线的方法,对鳗鱼直游控制进行研究,得到了近似正弦函数的控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正弦函数在仿生鱼直游控制中的合理性,也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多种形态的水下仿生机器人进行游动学习得到优化的控制函数;同时,本文方法更适合复杂游动运动的控制,如逃逸、转弯等难以直接用运动学方程描述的运动,未来将会进一步探究复杂运动的学习优化。

6结论

本文利用鱼类游动的被动机制,设计了新型欠驱动机器鳗鱼,并建立了仿真模型,还利用DRL的方法让机器鳗鱼自主学习游动。在不同姿态稳定系数下,本文对神经网络的控制表现进行分析,并利用拟合函数在试验样机上进行控制测试,成功实现了直游。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这为类似结构的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提供了思路。未来将对机器鳗鱼的模型进行优化,并改进控制拟合过程,进一步探究不同的身体参数以及其他运动参数对游动性能的影响。

2023年第1期

传动网-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的全媒体“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

THE END
1.漂浮于水中的艺术品分析鱼体结构图在广阔的海洋和河流中,鱼类以其多样性和奇妙的身体构造赢得了自然界中最为独特的地位。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鱼类的身体结构图及介绍,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旅程,更是一次了解生命奥秘的深潜。 鱼体结构图解:揭秘它们如何在水中翱翔? https://www.gznetz.com/diao-yu-zhi-shi/649102.html
2.利用生物浮力系统提升黄鳝养殖密度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稻田黄鳝及其生长环境。稻田黄鳝是一种适应于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生活的小型淡水鱼类,它们通常栖息在水深不超过1米,透明度较高的浅池或湖泊中。为了满足这些特定的栖息环境要求,设计合理的培育设施至关重要,其中生物浮力系统就成为了关键的一环。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53637.html
3.探究小鱼生物学特征形态生理与行为的多样性及其适应机制小鱼作为水生动物,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其体型从微小到庞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形态。这些形态特点不仅反映了它们与环境的适应关系,也是其生存和繁衍的一种天然选择。 二、身体结构的简化与优化 在水中的生活条件下,小鱼往往拥有更加流线型的身体,这有助于它们在水中更好地游动减少阻力。例如https://www.xyhxybtxl.cn/diao-yu-jiao-xue/452791.html
4.我们在完成实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后,知道了()。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我们在完成实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后,知道了( )。A.鱼在呼吸时,水从鳃盖后进入,从鱼嘴中流出,说明鱼是用鳃呼吸的。B.鱼在呼吸时,水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说明鱼是用鳃呼吸的。C.鱼在https://www.shuashuati.com/ti/c3d74b99c0dc4fa4a8ac3cb6935ef2e8.html?fm=bdb871c5d5e2938d117bdede2d5655f703
5.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实验材料:水槽烧杯水食用红色素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实验材料:水槽、烧杯水、食用红色素、滴管等。 实验步骤:①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 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https://zujuan.xkw.com/32q20718450.html
6.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鳃是硬骨鱼的呼吸器官。水从口进入后经过鳃流出,水流方向正好与鳃板中的血流方向相反,形成逆流交换系统能高效地既带来氧气又带走二氧化碳。 研究鳃的作用: 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甲图是模型鳃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乙图是模型https://www.jianshu.com/p/dc0217a08b59
7.请你帮他一起完成。(1)实验问题: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2)实验(1)实验问题: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2)实验材料:水槽、烧杯、水、食用红色素、滴管。(3)实验方法:①将金鱼放到一个狭小的水槽里。②在烧杯里装上清水,用食用红色素将清水调成红色液体。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的红色液体,并滴到 金鱼的嘴前。④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https://www.jyeoo.com/shiti/108e1f95-1527-4152-95c6-925a8477a024
8.地球历史及其生命奥秘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3、【多选题】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工程师意外地发现了() A、鸽子的粪便效应 B、有问题的仪器 C、3.5K的黑体辐射 D、宇宙大爆炸的证据 4、【判断题】两位美国通讯工程师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因为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的证据。 5、【判断题】二十世纪初人类认为宇宙是运动的,不断变化的。 http://xuzhou.ehqc.cn/html/99_73.html
9.www.jxmzxx.com/appnews但量变终会引起质变,恩克这么“作践”自己的身体,身体总有崩溃的时候,前段时间去世的吃播“熊二”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熊二与恩克一样,都是一位爱吃美食的博主,他与恩克不同的是,他经常会出现在各种廉价的自助餐厅或是街边小摊,不管食材干不干净,都会成为他拍视频的素材。 http://www.jxmzxx.com/appnews_20241104/43905738
10.www.gdsklife.com/yyys/871217.htm国产精品亚洲二区 含羞草实验室入口网站免费进 xxxxjavhd wC凹凸撒?间谍女厕HD 趣夜美女 淫荡骚妻 国产综合免费在1线 看亚洲A一级一级毛片,亚洲AV片 极品少妇淫 日本中文字幕水操爽一区 一级黄视频 被三个男人绑着躁我好爽 tiktok肯豆全没打码课骑马 公妇仑乱小说你yin我荡 国产亂倫近親相姦http://www.gdsklife.com/yyys/871217.htm
11.www.longdalvye.com/mmmj407304.htm把姬小满C喷了最后爆掉了 全根尽没进少妇身体 欧美一性一乱一视频 夹纸罚站漏一滴尿罚一瓶水作文 日韩乱伦五月天 女生说疼男生越往里寨的照片 群啪NP纯肉性校园运动会 奇优电影旧版本 美女操出白浆视频下载 黄色无码影视 沟厕尿尿 日本一卡国色天香大豆行情网 办公室跪下拉开拉链吃应用的优点 有色http://www.longdalvye.com/mmmj407304.htm
12.水下仿生机器鱼的研究进展II小型实验机器鱼的研制期刊摘要: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一条小型实验机器鱼.该机器鱼作为研究仿生机器鱼的流体力学性能的实验平台,具有刚性头部、5关节的柔性身体和月牙形尾鳍,采用无线遥控.机器鱼体长890mm,水中最大速度为20cm/s,最大转弯角速度为120°/s,最小转弯半径为40cm.综合性能测试实验和C形运动控制实验表明,该机器鱼具有较好的游动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qr200203009
13.人工鱼礁水动力的实验研究与流场的数值模拟鱼礁流场的影响范围、流态分布都要受到鱼礁结构形状、规模大小的影响,鱼礁流场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人工鱼礁的投放布局。为了提高人工鱼礁的可靠性和鱼礁效能,在人工鱼礁设计和投放之前,应该首先运用工程分析的方法研究人工鱼礁的水动力性能和流场效应,研究这类结构力学性能的通常方法有模型实验、数值模拟。随着计算机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3354616.nh.html
14.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A.能消化土壤中的有机物,消化系统结构复杂 B.身体各节均生有刚毛 C.体表湿润适于生活在潮湿处 D.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19、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注意保护蚯蚓体表的湿润,其主要原因是( ) A、促进蚯蚓的血液循环 B、有利于蚯蚓的正常运动 C、有利于蚯蚓的正常呼吸 D、便于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https://www.xuexila.com/xuexifangfa/banianjishengwu/996694.html
15.初中生物鱼试验图片类题专题训练含答案.(4)在本实验中,C图中的鱼可起到___作用。 4、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选择了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研究,如图表示他们分别对鱼的某种鳍进行处理的方法。请分析后回答: (1)经A处理(用夹板捆扎住了尾鳍)过的鱼放回水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鱼的身体运动缓慢,而且___,这说明尾鳍在游泳中具有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2/0325/23/78971220_1023340072.shtml
16.科学实验形堂第三十四期——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我们是西安雁塔区艺林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孟梓欣,谢程程,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科学实验小课堂。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实验是——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已关注关注重播分享赞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刷新视频详情 实验材料: 鱼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OTg4NjYwNQ==&mid=2247590532&idx=2&sn=2c7b0cb4f86db472e4e40539b305ed1d&chksm=ec8c93e6dbfb1af00628779a2cf66c908c2bd604e6d0e3539315acb9965e7495065fca388078&scene=27
1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鲫鱼做实验材料.开展了探究实验活动.(1)鲫鱼(1)身体呈梭型中间大两头小,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减少水的阻力. (2)用模型代替鱼进行试验或捆扎鱼鳍是比较好的方法进行研究. (3)而如果把鱼的背鳍捆绑,观察到鱼会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可见背鳍对鱼体的平衡通过实验研究,把鱼的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去掉,鱼只是身体失去平衡,而把鱼的尾鳍去掉http://www.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7c9dd6a881b06e5530c515e2cab4b0c6
18.《探索》杂志盘点08年度100项重大科学新闻科学网相关报道——“凤凰”号确认火星上有水 7、隐形不再是科幻之梦 科幻作品中的“光学迷彩”,以及科幻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隐形斗篷”将有可能成真,今年8月份,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裔科学家张翔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成功发明了一种隐形斗篷新物料,理论上小至人类、大至坦克和船只,均可因而做到“隐形”。不过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09-1/200915120013.htm
19.海底世界教案集合15篇(出示范例1)看看这幅画和你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你觉得这幅画感觉怎么样? 小结:这幅画是用油水分离的方法绘制而成的。油和水的不相溶性使得用油画棒画成的鱼儿更加立体、逼真;水粉颜料涂就的底色清澈透明,“水”和“鱼”的对比特别明显。 2、小实验,讲解油水分离法的操作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an/20230126123821_632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