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地形

海拔

特点

高原

海拔较高,在10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

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

地势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

海拔较低,在500米以下

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

平原

海拔较低

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

3.观察世界地形图

(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和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还有些地形图会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

4.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多高原、山地;东部

低,多平原、丘陵。

5.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

第2课地球的结构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

(1)地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

(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是岩浆的发源地。

(3)地核: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

(2)由泥、砂、岩石碎屑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沉积岩里常有化石——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3)地表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3.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4.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1.地震成因的模拟实验

(1)迅速拉开时,可以看到泥层断裂。迅速挤压时,可以看到泥层隆起。

(2)泥层模拟的是岩层。

2.地震的成因: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

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3.地震的危害

(1)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

(3)地震会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4.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5.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

(1)能逃离室内的要尽量快速逃到室外,迅速逃离至开阔处。在室外不要私自盲目避震,要避开已倒塌物体,野外要远离桥、湖及山边等。

(2)在不能逃离室内时,应立即找结实、不易倒塌的物体掩护身体。如结实的柜子下、靠立在墙根,地震时一定不要乘坐电梯。

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1.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火山喷发时,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

有熔岩喷涌。

4.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

(1)用番茄酱模拟熔岩,用土豆泥模拟地壳。

(2)注意事项:①必须戴护目镜,防止加热后的番茄酱喷射到眼睛。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可以使熔岩更容易喷发出来。

(3)实验现象:洞口处薄薄的土豆泥裂开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熔岩”,还可能发生“山体”裂开,流出“熔岩”的现象。

(4)实验结论: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球内部的压力会使熔岩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5.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

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6.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

(1)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

(2)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3)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第5课风的作用

1.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

2.我们可以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不断磨蚀的过程。

3.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可能会发生碰撞,这个过程就像砂纸对岩石表面不断“打磨”使岩石表面变得光滑。

4.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风的作用形成的。

5.戈壁和沙漠的形成

(1)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2)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6.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

第6课水的作用

1.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1)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2)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降雨。

(3)降雨前小山丘比较圆,红色沙子大多数在山丘顶部。降雨后小山丘上出现了很多小沟,一些红色沙子被冲到了山丘底部。

(4)结论:降雨会改变地表。

3.降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

(1)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泥沙带走,汇聚成径流,在土地上留下沟壑。(2)雨水因携带泥沙而变得浑浊,当水流平缓时,水中的泥沙又会沉积在地面上。

4.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1)当河水流速快时,侵蚀作用为主;当河水流速慢时,沉积作用为主。

(2)乾坤湾的凹岸(凹进去的河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凸出来的河岸)水流速度慢,以沉积作用为主。

(3)一般河流人海口的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沉积作用强,泥沙堆积会形成三角洲,如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等。

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

1.几种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序号

地形地貌

形成的主要原因

1

弯曲的岩层

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2

长白山天池

火山喷发形成

3

敦煌的雅丹地貌

风的作用

4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水(降雨)的作用

5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水的作用(沉积作用)

2.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此外还有冷和热的作用、动植物的作用等。

3.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对

地表的改变是缓慢的。

4.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1)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模拟降雨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相同条件

地形(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等

不同条件

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

(2)实验现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变化不明显,收集到的“雨水”中含有的泥沙比较少。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上出现了小沟,收集到的“雨水”中含有的泥沙比较多。

(3)实验结论:植物能减弱雨水的侵蚀作用。

6.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

THE END
1.河中的岩石通过改变水流方向来影响水的运动,最终塑造了河流的形态河中的岩石通过改变水流方向来影响水的运动,最终塑造了河流的形态和动态特征。科学原理:岩石的存在会干扰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形成湍流、漩涡或平缓的回流区域。这种水流的改变会导致侵蚀、沉积和河床的重塑:侵蚀:快速流动的水可能在岩石周围冲刷出深坑或沟槽。沉积:缓慢流动的区域则有助于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或小岛。河流形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7879996919/m1d5af35f7033015ld8
2.揭秘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的奥秘!QSWATMOD实现SWAT耦合模型被应用到很多科学和工程领域来改善模型的性能、效率和结果,SWAT作为一个地表水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主要的水文过程,包括地表径流、降水、蒸发、风速、温度、渗流、侧向径流等,但是对于地下水部分的模拟相对粗糙,考虑到SWAT模型的限制,在SWAT模型和MODFLOW模型的框架上,建立了SWAT-MODFLOW耦合模型来更加综合的考虑地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39141-1461925.html
3.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实验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实验如下:1、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比如雅鲁藏布江就是流水的侵蚀作用(主要是下蚀和侧蚀);再比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2、流水的堆积作用:泥沙沉淀形成河口三角洲,比如珠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3、流水的溶蚀作用: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4、流水的搬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15862288450449467.html
4.目的:探究水流对地表的影响。实验过程:(1)用泥土沙子碎石等在目的:探究水流对地表的影响。实验过程:(1)用泥土、沙子、碎石等在托盘上堆起土堆造型。(2)用喷壶酒水,观察泥土、沙子、碎石和水的运动及变化。实验分析:(3)不断洒水,土堆上会形成小沟谷,说明流水有___作用;(4)部分泥土、沙子从土堆顶部运动到土堆底部,说明流水有___作用。(5)在土堆底部形成https://mzujuan.xkw.com/32q14844929.html
5.详情项目公示本研究旨在阐明河流地表-地下水交互作用中微塑料的垂向运移规律及其对水流驱动过程的响应机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主要从河流潜流带中污染物交换过程及影响因素、河流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城市河流中微塑料的垂向迁移过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河流潜流带中污染物交换过程及影响因素 河流潜流带是位于河流https://sjjx.hhu.edu.cn/hhu/CXCY/HHU/Item/Detail/e804030b-1838-44a7-9ba3-ee4ff62d6302
6.2021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生:用沙子和泥土堆成一个土堆,在同样的“降雨量”下,土堆顶部水土流失比较多,土堆底部水土流失比较少。 生:当土堆受到不同的“降雨量”冲刷时,“降雨量”大,土堆高度变得更低,土堆底部周边堆积的泥土和沙子更多。 5.分析讨论:降雨时形成的水流对地表会产生什么影响?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https://www.zxxk.com/soft/32649450.html
7.水分析方法(精选十篇)通常情况下,含有水分的断层也是矿井水的主要来源。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先把水补给到含水层,通过含水层再将水流入矿井。流入的矿井中的含水层水量主要包括静储量和动储量。 二、矿井水对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影响分析 在对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矿井中会非常容易发生灌水问题,涌入水的来源和缓倾斜煤层开采的矿井形式基本相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k03gb3w.html
8.农业工程学报杂志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2018年第02期针对中国北方一年两熟区玉米收获后地表秸秆量大,甩刀式秸秆还田机粉碎长度合格率低,影响后续小麦少免耕播种等问题,基于四连杆机构往复运动原理,利用地表作为支撑,提出了利用砍切对秸秆切段还田的思路,进而研发出一种砍切式玉米秸秆还田机。为避免后续小麦播种时出现拥堵现象,设计秸秆切断长度不超过小麦窄行行距的一半(6https://www.youfabiao.com/nygcxb/201802/
9.高中创新设计地理教案(精选8篇)教师讲解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观察到的,流水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就叫做侵蚀作用,当然这种作用不只来源于流水,风力、冰川、空气也都有侵蚀作用。 图片展示风蚀蘑菇、海蚀陡崖、冰斗或U型谷、角峰等地貌景观片。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侵蚀作用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地貌,现在再让我们回到刚才的小实验上来。流水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56136.html
10.永昌县金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土佛寺铁山咀子石英砂岩矿矿产资源矿区环境及自然条件对安全的影响 73 8.2 矿床开采安全 73 8.3 工业卫生主要措施 78 8.4 安全永昌县的地下水多系地表水转化而成,据1983年水资源调查 ,总量为2.77亿立方米。其径流补给以东、西大河水流渗入 为主,占总补给量的70%以上。据历史记载,全县共有大小 泉眼5.78万余处,多年平均泉水流量http://www.yongchang.gov.cn/zwgk/fdzdgk/xgsgg/art/2024/art_159862d916b94598b61b5e9f68d22454.html
11.政策资讯《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91.2本标准是对《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部分的修订。 采样器包括表层采样器、深层采样器、自动采样器、石油类采样器及其他满足采样需求且不影响监测结果的采样每个采样批次至少采集一个全程序空白样品,与水样一起送实验室分析,空白测定值应满足标准分 析方法规定http://www.plgbio.com/wap/views.asp?menuid=3&sortid=0_2&id=234&ms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