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纸的秘密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纸的秘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了解根有储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的根若干、图片若干、各类根雕的艺术品,切好的萝卜片、山芋片等。

尝试准备:

幼儿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试验,在装有各色颜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以邮包的形式揭示课题,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让幼儿去试一试,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什么礼物呢?请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诉老师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东西?

幼:我摸到的东西是毛茸茸的!……有点刺手……摸在手心里有点痒……可能是树枝……

2、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用语言表达树根的外部特征。

师:刚才大家猜了这么多,到底猜对了没有?主我们一起打开礼品盒看看。哦,原来是一个树根!你们看看树根是怎么样的?

幼:我看到的树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长的乱七八糟的……

3、提问: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们长在哪里?

教师小结:原来植物都有根,都长在植物的.最下面,都爱住在泥土里。

二、幼儿通过尝试、初步认识一些植物的根

1、幼儿动手试着寻找植物的根。

师:(出示种在沙盘中的植物)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植物,请你们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2、介绍三种根的外部特征,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不同之处。

师:(请一名幼儿上前)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们根是什么样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葱,它的根长在泥土里,拔出来时都是泥,后来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变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细细长长的,像面条,像头发,像许多线,像老爷爷的胡须……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种根真的很像老爷爷的帮须,谁能用两个字说出,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好,我们就把这种根叫须根。还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须根?

幼儿抢着说:我找到的小麦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须根……

师:老师也找到一种根,你们瞧,这棵菠菜的根中间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这种根请举起来。(师生共同检查是否正确)我们给这种直直的根起个什么名字?

师:还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们的不一样,请你们把它们拿到上面来。大家看一看,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它们长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

幼A: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圆圆的。

幼B:红薯的根有一长串,一块一块的。

幼C:白萝卜的根白白的、粗粗的。

师:我们把这些根叫块根。

(3)教师小结三种根的外形特征。

3、教师小结三种根的外形特征。

三、给植物的根找家师:宝宝要回家了,请你们把这些须根、直根、块根送回它们自己的家。

四、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根的作用。

2、介绍根和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植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指出根和人类的关系:可食用(请幼儿品尝萝卜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药,可以制作根制工艺品。

五、延伸活动:制作根制工艺品。

【教材分析】

随着幼儿对纸的探究越来越深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些事情会吸引着他们“为什么有的纸很容易撕破,有的纸不容易撕破?”“为什么卫生纸洒上水以后会吸收水?”……结合幼儿的这些问题,我们运用幼儿感兴趣的小实验终,引导幼儿运用猜一猜、试一试等方法,自主探究、发现纸的特性,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并将爱惜纸张等情感教育因素自然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引导幼儿了解纸易皱、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种特性。

2.能大胆猜想与实验,并用符号记录观察加过,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喜欢探究纸的秘密,萌发幼儿爱惜纸张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纸制作的小船、记录表、每名幼儿一个带盖子的小塑料瓶;人手一张小图画纸(能塞进小瓶里)。

2、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一个盛水的盆;

3、情境图片

4、幅:图画纸皱起了眉头;明明把水洒在了地板上。

【活动过程】

一、播放《纸着火》的视频引导幼儿交流,引发幼儿兴趣。提问:仔细看视频,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还见过哪些纸着火?

小结:原来,我们纸很怕火,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纸,所以小朋友可不要随便的玩火。

二、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幼儿通过大胆猜想与实验了解纸的特性,并大胆交流。

1.出示各种纸制作的小船,引导幼儿做实验“纸船悠悠”,了解纸怕水的特点。

(1)提问:猜一猜,小船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2)引导幼儿把用各中纸做的纸船同时放到水里,观察小船的变化,并把发现的结果用符号进行记录。

提问:纸船发生了什么变化?哪条纸船最怕水?哪条纸船最不怕水?(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纸船下水后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教师小结:纸是怕水的,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

2.创设情景“纸宝宝过河”,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纸怕撕、易皱等特点。

(1)讲述“纸宝宝过河的情景”提问:纸宝宝是怎样过小河的?

(2)引导幼儿每人将一张图画纸塞进小瓶里,放到水里试一试,观察发生的现象。

(3)观察取出的“纸宝宝”,引导幼儿打开纸交流探索的过程及结果。提问:纸宝宝安全过河了吗?

你的纸宝宝有什么变化?和原来的纸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说出纸一开始是平整的,现在出现了褶皱,发现纸易折的特点)

你的纸宝宝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发现有撕破的纸,引导幼儿说一说纸容易撕破的特点)

教师小结:纸不仅怕水、怕火,还容易被褶皱、撕破,所以我们在画画、做手工、看书的时候要爱护他们。

三、出示情境图片,引导幼儿根据纸的不同特性,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1.出示情境图片“明明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板上”,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纸能很快把水吸干?

2.出示“褶皱的图画纸”引发幼儿思考:用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纸,但纸易皱、易撕、怕水、怕火等,所以用纸时要小心,好好爱惜。

设计意图: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纸的种类和特征。

2、对纸的制造过程产生兴趣。

3、体验用纸制作的乐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各种纸;(皱纹纸、卡纸、电光纸、包装纸等)

多媒体课件:

值得制造过程。

一、通过观察,交流关于纸的发现

1、出示纸折飞机,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纸)

2、纸张展览会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引导幼儿通过看、摸等感官进行探索)。

3、组织幼儿集中讨论:你和哪些纸交了朋友?你还见过哪些纸?还知道哪些纸?它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和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讨论回答,师生小结:纸有多种多样的,它们颜色不同、厚薄不同、软硬不同。

二、通过实验,认识纸的特性

1、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

2、幼儿分组实验并思考,你发现了纸可以怎么样?

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纸具有易燃、易撕、易皱、可折、卷、体轻等特点。

三:观察纸制品,了解纸的用途

1、出示图书、扇子、包装盒等纸制品,告诉幼儿纸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物品。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启发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做的,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

四、引导幼儿进行自由的分组活动

1、时尚风景:利用废旧报纸制作各种服饰。

3、小小玩具城:利用纸盒纸杯等让幼儿制作飞机、机器人、汽车、昆虫等。

4、海底世界;提供各色的纸张及水彩笔,让幼儿自由画帆船、鱼等。并把它粘贴到背景图上。

五、作品展览会

1、提供音乐,让幼儿进行服装展示。

2、纸偶角色表演。

3、小小玩具城的展示。

4、对作品进行解说。

六、鼓励幼儿当小发明家,想象还会制造出什么样的纸。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造纸的过程,激发对周围事物探索的兴趣。

2、懂得珍惜纸、爱护纸,学会纸张的循环利用。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造纸的过程。

活动准备

纸巾一张、幼儿用书《大树和纸的秘密》和《爱惜树木爱惜纸》,请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纸。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魔术表演《碎纸复原》:教师准备两张纸巾,一张事先叠好放在左手手心,不让幼儿发现,另一张在幼儿的面前撕碎,然后揉成一团,然后两个手合起来,让幼儿来吹气或者是喊口令,教师把事先叠好的那张纸展示出来。

——师:老师今天变魔术用的纸是普通的纸巾,你还认识别的什么纸吗?

二、信息共享。

1、认识不同类型的纸。

——展示幼儿收集的纸,请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等手段进行感知,发现有的`纸厚,有的纸薄;有的纸光滑,有的纸粗糙;有的纸硬,有的纸软;有的颜色和光亮度也不一样等多种特征)

——请幼儿说一说不同的的纸的用途。(如书写、包装、装饰、印刷、做纸盒、做信封、折纸等)

2、教师小结,提问引出活动主题。

——纸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三、了解纸的制造和发明。

1、请幼儿自由说一说纸是怎么来的。

2、教师出示电子大书,请幼儿完整欣赏造纸过程。

3、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造纸的过程。

——师:把树砍下来之后,伐木工人需要做什么?(把树皮剥下来,锯成木块)

——师:送到造纸厂之后,为什么要泡在热水中?(把切碎的木块变软)

——师:怎样把树皮变白(加入漂白剂)

——师:变白后的树皮变成什么了?(用搅拌机搅拌成木浆)

——师:木浆放在什么上面就会变成纸了?(木浆倒在操帘上,再把湿纸压平、挤压、烘干、整平,再裁成一张张的纸)

4、教师小结:我们平时用的纸多数是用树做成的,经过造纸厂工人一道道辛苦

的工序,最后才把大树变成了一张张各种用途的纸,是不是很神奇呢?你知道这个神奇的发明是谁想出来的吗?

5、教师简单介绍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详见附页:造纸术)

——师:造纸术是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1、了解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每天消耗的纸越来越多,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教师结合幼儿已有的大树知识,引导幼儿想一想滥伐树木对环境的破坏影响。

2、讨论节约用纸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更多的节约用纸的方法。(例如:正反面用纸,用废旧纸代替新纸折纸,把报纸、纸筒、纸盒收集起来重复利用等等)

3、利用书本了解更多节约用纸的方法。

——出示电子大书《爱惜树木爱惜纸》,和幼儿一起看一看怎么节约用纸。

——书中的主人公是怎样节约用纸的?

纸,虽然是幼儿平时常见的一种物品,但幼儿并不对各种纸的特性及用途进行探索,在认识纸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活动,以引起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2、让幼儿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让幼儿尝试通过探究、讨论客观的记录事实。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砂纸、卡纸、牛皮纸、面巾纸、电光纸、手工纸、报纸、瓦楞纸等。

2、水盆5只,抹布5块。

3、记录纸幼儿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纸的外形有哪些不同之处,让幼儿初步感知纸的不同类型,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且指出不同纸张的不同用途。

引导词:你们桌子上的纸看起来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摸一摸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猜一下,它们都能做什么用

2、请幼儿先猜测纸遇到水会怎样,然后用桌子上的操作材料一一实验,说出不同的纸遇到水后的不同反映。

猜猜——各种纸遇到水以后会变成怎样。

找找——哪些纸可能会烂,哪些纸可能不烂,将手中的纸分一分。

试试——一张张将纸放入水里,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

议议——纸怕不怕水。

引导词:如果纸到水里去了会怎样所有的纸到了水里以后都一样吗

3、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怕水有的纸不怕水,教幼儿要爱惜纸张。

比比——哪些纸(不)烂,哪些纸烂的慢(快),哪些纸不怕水。

讲讲——将探索过程中的发现讲给大家听一听。

小结:我们用的纸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纸就坏了,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们的.书本。

4、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纸的不同用途。

想想——不同的纸有什么不一样的用处。

5、以小组为单位,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

记记——将自己的发现用记录纸记录下来。

6、与幼儿一起处理泡坏的纸,收拾桌面结束活动。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冬天到了,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爱流鼻涕,尽管在幼儿园老师都会帮小朋友擦鼻涕,但有些家长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会在小朋友包里放一些卫生纸,以备不时之需,但有几次我发现小朋友特别喜欢在座位上坐着把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虽然当时老师有提醒过小朋友不要撕纸,但好像作用都不太大,于是我将开展一场纸的主题活动来告诉幼儿纸的用途以及满足幼儿对纸的欲望。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纸的种类与用途。

2、鼓励幼儿发现现象,提出问题。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掌握纸的用途

面巾纸白纸报纸等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魔术棒纸的图片

一,导入

1、出示魔术棒,让幼儿闭眼睛,变出与纸有关的图片,让幼儿睁开眼睛,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问:小朋友都看见了些什么?

2、引导幼儿通过观看,接触来发现纸的.不同、

二,高潮部分

(1)组织幼儿集中讨论

1、小朋友还见过哪些纸?还知道哪些纸呢?

2、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和一样的地方?!出自:快思老、师!

3、这些纸都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2)教师引入

1、由魔术棒变出纸张,老师展示各种纸,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引导幼儿在教室里寻找有没有和老师手里的纸是一样的,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敏锐度、

(3)游戏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小朋友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探索发现其它的纸还有什么用途?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只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孩子的发现是无穷无尽的,幼儿只有在亲自实践中去探索发现,才能对获得的只是掌握扎实,同时我也深切的感觉到了家园配合的重要性与便利性,家长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给幼儿,再让幼儿转述给老师和小朋友,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设计想法:

1、利用身边经常看到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的内容是《新纲要》科学活动的要求之一,纸是非常普遍的东西,容易收集和准备。

2、活动与环保、动手能力、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撇开平常人们对纸的了解,从纸的另一面出发,让幼儿尝试探索学习,感觉到科学的神奇。

1、在实践和操作过程中,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探索的欲望。

2、尝试中愿意接受新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尝试让洞越来越大的方法。

4、喜欢活动,愿意参与。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纸若干、剪刀、垃圾筒、小熊和幼儿人数相同、大的小动物若干、泡沫垫子和幼儿人数相同

一、尝试

1、老师出示一张纸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来和纸做游戏,用剪刀在纸的中间开一扇门,让小熊从你的门中走过去。

2、想想看,你会怎么剪?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

3、幼儿尝试,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二、探索

1、其他大个子的.小动物也想进门,你动动脑筋试试看让它也能从你开的门里走过。

2、幼儿可以在原来的纸上进行修改,也可以再取一张纸。

三、再次探索体验

1、我也想进门,请你们用刚才学会的方法继续开动一休的小脑袋,让门开的更大一点,让我也走过去。

设计意图

纸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的物品,对于纸的了解和使用幼儿已非常熟悉了。《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同时科学谈及内容应贴近生活经验,将身边的事务和常见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一张纸给幼儿的直观印象是有两面的,但是有没有只有一个面的纸或者如何让一张纸变成一个面,幼儿是难以想象的。本次活动就是让幼儿用眼和手直观感受到只有一个面的纸,感受科学的神奇与乐趣。

1.知道纸有两个面及面的范围分界;

2.认识莫比乌斯圈,了解其特点,知道如何验证只有一个面;

3.能思路清晰地按步骤实验,感受科学实验的神奇,有崇尚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一个面的范围;知道莫比乌斯圈的特点和验证方法。

解决措施:活动开始时用一张常见的普通纸先介绍纸的面和面的边缘,知道笔只能在纸的一个面画线(笔尖不可离开纸面)。通过验证并与普通纸圈作对比知道莫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难点:莫比乌斯圈的制作及对其一面的认识与理解。

解决措施:先制作普通纸圈,再通过观察和听老师讲解制作好莫比乌斯圈,对莫比乌斯圈有初步的印象,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制作。

材料:宽度为5厘米左右的纸条(正反面不同色),剪刀,双面胶,马克笔

幼儿:大班幼儿具备了本实验所需的画直线、粘双面胶、剪刀使用、认识面等的技能。在思维上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由一个现象推理证明得出一个结论。在意志方面能集中注意地倾听并根据要求或提示动手操作。

一、认识纸的面和边

1.观察并说明纸的特征

师:“请大家观察纸带有什么特点吗?它有几条边缘?几个面?”

2.提出问题并请幼儿尝试

师:“用一条线从一面画到另一面,但是笔尖不能离开纸,你怎么画呢?”

师:“是不是每一条线都经过了纸的边缘?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经过呢?”

小结:纸有不同颜色的两个面,刚才我们画过了从一面到另一面必须要经过一条边。

二、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并找出问题

1.将纸带粘贴成圈

幼儿操作将纸带粘成圈

师:“请用刚才画线的方法在纸圈上试一下,笔尖不经过边缘一直画会出现什么结果?有几个面上有线条?”

师:“老师也来试一下我的纸圈,看看是什么结果?”

小结:在笔尖不经过边缘和不离开纸面的情况下沿纸带划线,线条的起点和终点刚好遇到一起了,形成了一个圈。线条就只在纸圈的一面出现了而另一面是空白。

2.大胆猜测并验证

——“大家猜一猜如果用剪刀沿着这条线剪开,会得到什么?”

三、按步骤制作莫比乌斯圈,通过验证知道其特点

1.制作莫比乌斯圈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的纸圈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是什么原因呢?老师再画一次,请大家仔细观察。”

师:“接下来请大家也来做一个,将纸带一头翻转过来,将不同颜色的面粘贴在一起。”

2.观察并验证纸带的特点

师:“再来画一次试一试,看线的终点能不能回到起点?”

师:“观察一下线条在纸的哪一面呢?”

师:“现在纸圈有几个面呢?为什么?”

小结:刚才说过笔尖不经过边缘只能在纸的一个面画线,现在我们做出的纸圈用一条线就把纸的所有地方画完了,说明纸圈就只有一个面,这就叫莫比乌斯圈。

3.用剪刀操作

师:“用剪刀将纸带继续像刚才一样沿着线再剪一次,看看又能得到什么?”

师:“剪出来得到了什么?跟刚才剪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

四、感受科学的神奇,提出问题,让幼儿能保持兴趣,继续探索

1.总结

师:“今天我们制作并认识了莫比乌斯圈,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师:“它是将纸带翻转一次后粘贴成的'圈,我们用笔验证了它只有一个面,而且将它从中间剪开,得到了一个更大圈。”

2.延伸

师:“我们的莫比乌斯圈还有神奇的地方,大家回去可以将现在的纸圈再剪一次,看看又会出现什么?”

师:“将一条新的纸带翻转两次后再粘贴成圈,它还是莫比乌斯圈吗?剪开后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大家回去验证,发现其中的秘密。”

活动总结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1.教具:大记录表1份、书“纸”的不同折法

2.学具:小记录表(一组一张)、人手一支笔

3.学具:每组一筐积木

4.学具:人手3张纸(半张a4纸一张第一次操作一张第二次操作一张第三次操作)

一、探索纸张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纸,它们现在是平躺在这儿,我想要它们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停顿数秒,不用请幼儿回答)

2.试一试

师:好,请你们发挥你们的才智,动手让纸稳稳的站起来。要求:老师已经把纸放在后面的桌子上,小朋友不用搬椅子轻轻的'走过去,听到音乐响起,请你们回来坐好。(讲要求一定要慢)听清楚了吗?

(放音乐)个别没回来的幼儿教师走过去轻轻提示。

请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请在观察中发现稳稳站起来小朋友回答),教师出示记录表用简单的线条记录。

师:你们让纸稳稳的站起来了吗?成功的小朋友请举手?你用什么方法让它稳稳的站起来的?(教师提升概括:真厉害。你们看他是把纸怎么样啊?哦,折了一折(折了两/几折)/卷一卷让纸稳稳的站起来。这方法真不错,我要把它记下来。)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吗?(哦,他也是折了一折,不过他是这样放,像屋顶老师也把它记下来……)

二、第二次操作,让纸张站稳

师:还有小朋友没有举手,没关系老师重新给你们一张纸,再去试试好不好?成功的小朋友,可以在动动脑筋相处更多的方法。听到音乐怎么样?出发吧!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放音乐)请第二次有新方法的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教师继续完善记录表。

二、探索纸张承载力的大小

师:你们真厉害,用1.2.3.4……那么多种办法把它变成了一张神奇的纸,向人一样站了起来。老师还要告诉你们,这纸在你们的帮助下不仅能神奇的站,还能承受一定的重量。要求:我给你们准备了积木,等一下请你们一块一块叠加把这里的每个方法都去试一试,看看它能承受几块并记录在表格中。

教师用投影仪示范:我们的第一种方法是什么?我们在表格这一栏下画上方法(表格中画一画)然后你们开始放积木,如果是4块就写4,那5块呢?

3.比一比

(放音乐)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比较操作结果。

师:你们把这里的方法都试过了吗?请你们仔细看看手中的纸,你们发现了上面秘密?问:每个方面它的积木数量一样吗?

小结:原来每张站立起来的纸折叠方法不一样,它的承载力也是怎么样啊?(不一样)

三、延伸活动

师:(出示一本书)我的手上出现了什么?神奇的纸还能托住一本书呢?我看到有小朋友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点不可思议。那我们回教室休息一下再来试一试。

1.对几何图案的变化产生探索兴趣

2.理解纸片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

3.学会纸的折、剪、贴

重点难点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难点:

学会把平面展开图粘贴成立体图案

1.前期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让纸片站起来,体会到了“纸的神奇”

2.物质准备:剪刀、胶水、手工纸、立体图案平面展开图、纸房子城堡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次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纸”的神奇,并且成功让纸宝宝站起来了,这次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玩吧!先闭上小眼睛

(游戏--开火车:小火车嘟嘟开,开到哪里去,开到xx去......)

哇,我们开到纸城堡来啦,小朋友开心吗?

(二)、探索操作

1、初次探索:

师:纸城堡也是纸宝宝,他们和之前我们认识的纸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师:有小朋友说纸城堡是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出来的。你们同意吗?现在在小朋友面前的桌子上有好多图案,你们能从里面找出三角形图案吗?都找出来了你们真棒!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拿着你手中的三角形来找出纸城堡中你们认为的“三角形”,并告诉大家这两个形状是不是一样的?哪里不一样?

师:小朋友说城堡的三角形是圆圆的,下面平平的,像个帽子一样,而另一个三角形是扁扁的。老师告诉你们,其实这些都不是三角形,这个像个帽子一样的,下面是圆圆的,上面是尖尖的,像个小锥子一样的叫圆锥体,像圆锥体这样的形状我们就叫他立体图形,我们的纸城堡就是立体的,跟老师说说看“立体图形”。

2.二次探索

师:接下来我们认识一下这些立体图形吧,我请两个小朋友上来,并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朋友说这个四四方方的立体图形不管从什么地方看都是一样的,这个长长的立体图形有4个一样大的图形,2个一样小的图形。(教师总结:像第一个这样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叫做“立方体”,像第二个这样长长的两个相对的面一模一样,有长方形的叫做长方体)

3.动手操作

师:为什么纸城堡和我们之前认识的`纸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不一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看,老师手里有好多纸片,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教师示范给小朋友圆锥体的形成,用到剪,贴,折),是不是很神奇呀,那小朋友也动手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手中的平面展开图可以变成什么立体图形吧,小朋友们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哦!

4.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都完成的很好,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三)拓展延伸

纸城堡是不是很好看?让我们把我们的城堡放到我们的活动区,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跟爸爸妈妈用立体的图形,一起动手做一个漂亮的纸城堡吧!

大班幼儿对于科学现象富有探索兴趣,有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使用剪刀沿着纸条中线剪的技能基础。《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幼儿运用“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再试试”的研究策略,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因自己的成功发现而增强自信心,也激发了幼儿参与下一个活动环节的积极性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发现莫比乌斯圈与普通的圈在沿相同的线剪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了解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3.体验活动中探索和求证过程带来的乐趣。

难点:通过探索操作,发现莫比乌斯圈与普通的圈在沿相同的线剪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重点:了解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纸圈、剪刀、ppt课件、记录表人手一份。

1.出示纸圈,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手上都有两个纸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纸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小结:一个拧过一个没拧过。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举起普通的的纸圈,伸出食指,从绿色的方块出发,沿着红色的线走,一直走回绿色的方块,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试试另一个纸圈,沿着红线走,手指还是一直在外圈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结:其实这个神奇的纸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莫比乌斯圈,是很久以前一个叫莫比乌斯的人发现的,所以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2.幼儿第一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一

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老师很想知道这个普通的纸圈沿着红色或蓝色的线剪会变成什么,你们觉得会变成什么呢?

师:那如果把莫比乌斯圈也沿着红线或蓝线剪开,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想后操作并记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幼儿操作后讲述,你剪好的结果和刚才猜的一样吗?

小结:普通的纸圈沿着红线剪变成两个大小不变的圈,沿着蓝线剪变成了三个大小不一样的圈,而莫比乌斯圈沿红线剪开后,变成了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沿着蓝线剪开后变成了两个一大一小套在一起的圈。

3.第二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二

师:你们看,这两种圈上还有一个颜色的线的没有剪,我还想知道,普通的纸圈沿着剩下颜色的线剪会变成什么样?

师:那如果这个莫比乌斯圈沿着剩下颜色的线剪开,又有什么变化呢?你们想来试一下吗?(幼儿猜测后操作并记录)

小结:普通的纸圈沿着剩下颜色的线剪开后还是两个大小不变的纸圈,总的是四个大小不变的`纸圈;而莫比乌斯圈变成两个大小一样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圈。

4.观看图片,了解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圈

师:这个莫比乌斯圈神不神奇?其实呀,这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藏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的地方,你们猜一猜它藏在哪里?

师:我到找到了一些地方藏着这个莫比乌斯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结:人们利用莫比乌斯圈的原理,建造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5.结束活动

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是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研讨和修改后定下来的,分别从科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的设计和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反复的推敲,最后到实施教学活动,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高,能够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本次活动的选材很新颖,幼儿也很感兴趣、操作能力很强、活动中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提问过于笼统简单,没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评价偏重于结果性评价;材料的单一和无效;教师把控的太多,幼儿交流讨论的少,应给幼儿更多探索交流的机会;记录的形式化、单一化,记录卡的使用没有讲解清楚,幼儿在猜想记录的时候不会记录,还有教师的记录卡做的太小了,幼儿看不清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还是要注意提问问题时语言的简洁性、严谨性和科学性,语言还要更生动、肢体动作还需更丰富,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总结。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动手尝试)

(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导幼儿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幼儿再次尝试)

(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幼儿猜测)

(4)“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记录)

3、教师小结

(1)“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次)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幼儿说,教师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2、环保

“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剪纸等)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THE END
1.一块纸巾堵住令人吃惊,纸的力量不容小觑!视频在线观看在瓶子里面加满水,用一块纸巾堵住令人吃惊,纸的力量不容小觑! 举报 犯贰de汪星人 关注5,384 信息 分享: 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 直播中 悠然~ 千帆直播 人气主播 直播5664 搜狐传媒 搜狐传媒 点击观看 直播0 大梦 好运莲莲 限你3秒,赶紧进来! 点击观看 直播https://www.56.com/u78/v_MTkzMTg0NjE5.html
2.一老师用实验让液体表面张力清晰可见,现场观摩的老师们都看入迷了一老师用实验让液体表面张力清晰可见,现场观摩的老师们都看入迷了。重庆头条官方 河南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土耳其又想让我国当冤大头,寻求合作被拒绝,中国绝不连上3次当 老飒观世界 1080跟贴 打开APP 中国建造:世界“最大挖泥船”长140米宽28米,成功打破西方垄断 巴铁媳妇王佳音 打开APP 为什么中国https://m.163.com/v/video/VKHNMUI49.html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4、水文站网基础设施以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 25、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三、煤炭 技术开发和应用,高吸水性树脂、导电性树脂和可降解聚合物的开 发与生产,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等新型4、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开发,实验动物标准化 养殖及动物实验服务,先进农业技术在中药材规范化https://www.cnjx.gov.cn/News/show/1241848.html
4.如何从《纸的发明》中学到做习题的技巧?,教育,k12教育,好看视频如何从《纸的发明》中学到做习题的技巧? 百度文库 53万粉丝 · 73万个视频百度文库官方账号 关注 接下来播放自动播放 01:04 24岁小伙因太胖油腻被分手,3个月瘦30多斤,前后对比判若两人 椒点视频 1.7万次播放 · 216次点赞 01:09 67岁赵本山疑似复出,被曝2025年开全球巡演,宋小宝王小利或随师“出征” 星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945293554793882498
5.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14篇(全文)(3) 纸的历史。 (4) 纸的制造过程。 (5) 纸的用途。 2. 揭示课题, 讨论研究方法。 师:我们这节课就先来研究第2个问题:生活中的纸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课题:纸的观察) 那么, 你打算怎样观察这些纸呢?怎样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来观察纸呢?小组先讨论讨论, 说一说。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1aw80ma.html
6.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18、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9、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20、纸的特性:①纸是由纤维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②能写字。③能折叠。 ④易撕开。⑤吸水性强。 21、我们造的一张纸和我们所用的纸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可https://www.360docs.net/doc/4ecb9462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dd.html
7.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卡纸、卫生纸放在桌上, 当我说道:“同学们说的没错, 纸具有吸水性。”时, 有一位女生突然举手说道:“老师, 卡纸好像不怎么吸水的, 我妈妈说它具有很好的耐水性, 所以经常把它垫在餐桌上。”我没有立即给出答案,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每种纸张的吸水能力, 看看哪种纸吸水性最强, 为什么吸水性有强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y7pk1g1.html
8.中三班主题“探索纸的秘密”活动三:科学《纸的总类》(物体与物质) 寻找生活中常用的纸,了解纸的吸水性 00:15 纸的吸水性 幼儿通过实验探索各种纸的吸水特性,各种各样的纸不仅能吸引幼儿的关注,激发幼儿对纸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探究能力。 https://www.meipian.cn/2k812zir
9.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细节(三年级下册)(一)天马行空那么这一单元就给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这一单元的2——5课,通过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测试实验,将学生带入到验证材料物理性质的活动中去。学生将围绕木头、纸、金属和塑料这几种常见材料,依次从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4个方面展开对它们特性的研究。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c4e5b610100srdn.html
10.吸水能力超强的纸,妹@学霸发言的视频视频39次观看 弹幕 后可发布你的评论 0/30 稍后观看 正序 已经到底了~ 吸水能力超强的纸,妹子竟用来防侧漏,是不是可以申请专 39次观看 ·2年前 赞赏 学霸发言 1211粉丝 · 4543个视频 吸水能力超强的纸,妹子竟用来防侧漏,是不是可以申请专利了▼镇魂街 ?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73155405709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