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领域教案《纸的吸水性》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设计意图:

《纸的吸水性》是山大版教材主题一中《送纸船》的生成活动,在认识纸的特性中提取了纸的吸水性为重点掌握内容,并加深了难度,让幼儿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质有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发现、思考问题,同时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本节活动主要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实验,来促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出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艺术课紧紧围绕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的整合点,让幼儿在选纸、染纸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整合点的认识。

活动目标:

1、体验小实验带来的快乐,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发展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知道纸有吸水性,对比观察发现不同纸的纸吸水性不同,并初步感知吸水性与纸质有关。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纸有吸水性,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

活动难点: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质有关。

整合点:不同纸的的吸水性不同

活动准备:

(三人一组,分为五组)

11个透明操作水槽;纸巾、宣纸、绘画纸的纸花各6个;纸巾、宣纸、绘画纸的纸树各16个;实验夹16个;大筐12个、小筐6个;大小记录表共17张;记录笔15支;5个观察盆;纸巾、宣纸、绘画纸各6张;纸的用途PPT。

活动过程:

一、纸花开了,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

(一)教师操作,引出探究问题

指导语:今天许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朵漂亮的小纸花,大家猜猜这朵纸花能自己开放吗?

教师实验。

指导语:纸花放在水里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水里的花能开呐?

(二)幼儿自主操作探究

1、讲明实验要求。指导语:第一像我这样选一朵自己喜欢的纸花放在手掌心,在我发出“开始”的口令后,小朋友们“一起”将纸花放在水里。第二,纸花放在水里之后我们的小手就不要碰它了,只有小眼睛来观察一下,谁的纸花开得快?

2、幼儿操作实验

3、纸有吸水性

(1)指导语:你们的纸花都开了吗?为什么纸花开了?

(2)幼儿表述观察发现。

(3)教师小结:因为纸宝宝身体里面喝了水,所以纸花开了,我们把纸宝宝喝水的过程叫做纸在吸水,所以说纸有吸水性。

4、不同纸花的开花速度不一样

(1)指导语:那你的纸花和其他小朋友的纸花开花的快慢一样吗?

(2)师根据幼儿回答记录实验观察表。

(3)指导语:为什么有的纸花开得快,有的'纸花开的慢?

幼儿回答。

过渡语:纸花宝宝是用不同的纸做的,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纸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二、观察操作,理解纸的吸水性特点。

(一)观察操作,了解纸质是不同的

1、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纸的不同点。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说的这些纸的不同的地方,我们说是纸的质地不同。

(二)实验:小树喝水

1、教师示范玩法,讲解记录方法。

2、幼儿汇报观察表

3、教师在自己的观察表上做记录。

4、教师小结:原来不同质地的纸吸水性是不同的,有的吸水性强,有的吸水性弱。

5、师结合纸花小结小树的观察记录表。

三、结合生活,了解纸的用途

(一)吸水性强的纸的用途

(二)其他纸的用途

四、延伸活动,寻找身边的纸

指导语:现在就让我们回到班里去看一看,身边还有哪些纸?他们都用来干什么了?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纸的吸水性,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设计实验研究,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能(重点和难点)。

3、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制造了不同特点的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教学设想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制订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的科学性——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一课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其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问题的提出。

对于问题的提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另一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其设置的情境进行假设,产生多种不同的意见,从而引起矛盾,自然而然地提出所探究的问题。既照应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又涉及到今后的认知规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2、问题的解决。

是直接探究问题,还是从已经了解这些问题的人那里找到答案呢?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毫无疑问应选择前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设计检测方案,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通过实验研究,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问题的延伸和拓展。

本课研究纸的吸水性,重在探究的过程,而它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体会到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萌发要设计一种新型纸张的美好愿望。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体现。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每一小组都有一袋材料,拿出来看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学生发言,教师粘贴各种纸标。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纸能吸水”。

(1)猜测:将这些纸都放进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2)学生预测。

(3)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认为纸能吸水,有的纸吸水又快又多,而有的纸吸水比较慢,比较少。(板书:快、多;慢、少。)

(5)学生猜测,引起争论。

2、探究纸的吸水性。

(1)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各自的预测。

(2)汇报研究方案,小组间相互质疑、补充,使其方案更科学化。

(3)小组选择工具进行实验探究。

(4)汇报实验结果。(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得到什么结论?)

(5)比较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提出课题:研究纸的吸水性。)

3、了解纸的发明,意识到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发明了各种不同的纸。

(1)了解纸的发明。

(2)思考:为什么有的纸容易吸水为什么有的纸不易吸水?

(3)拓展: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纸。

第二部分课堂实录(节选)

内容:分小组设计“研究纸的吸水性”的方案。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很多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案,现在请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方案,如有不完整的地方,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进行补充。

生1:我们第三小组的方案是:分别往每一种纸上滴水,看哪种纸上的水印“长”得最大。(这时很多同学相继举起手来。)

生2:我同意他的意见,但我认为应该分别向每一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再来比较哪种纸“长”得大。

师:你为什么要求在每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呢?你需要用什么来滴一滴水?

生2:因为只有向每一种纸都滴相同多的水,才能正确比较出水迹的大小。我想借助讲台上的那个“吸管”(滴管)来滴。

师(拿起滴管):是这个吗?这叫滴管,用来滴少量水。

师:其他同学,你们同意他们的这种方案吗?(大家表示同意。)

师(指向第三小组):同学们都同意你们小组的方案,能演示给大家看一下吗?(第三小组演示:由一个同学依次向每一种纸滴一滴水。)

师(激发矛盾):老师看到这位同学先在牛皮纸上滴了一滴水,然后又在其余四种纸上各滴一滴,同学们对他这种做法有什么意见?如果每隔十分钟往一种纸滴一滴水,这样做行吗?

生:不行,应该同时往每一种纸都滴一滴水,因为不同时滴的话,那么先滴水的纸上,水迹肯定会大些,这样会影响实验效果。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学生表示赞同。)

师:那么我们将这一小组的方案定为方案一:“滴”的方法。其他的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们这一小组是将所有的纸都放在水里浸湿,然后分别将每一种纸上的水挤到一个瓶子里,再来比较哪一瓶里装的水多一些,就说明哪种纸吸水吸得又快又多了。

生4:我对他的方法有一点补充,应该将所有的纸同时放入水里浸湿,然后还要同时取出来,再挤出水来比较。

师:这位同学说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吗?大家对他们这种方案还有什么建议?(没有人回答。)

师(举起一大一小两张纸放入水中):是不是这样同时放入水中再同时拿出来?

生5:不对。在这个实验中所有的纸应是同等大小的,不然纸大一些吸的水多一些,这个实验就准确了。

师:你们小组接受他的建议吗?(学生点头。)那么我们将这种方法确定为第二种方案。(板书:方案二:挤。)其他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6:我们小组与第五组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是将同样大小的'纸分别放入五杯水中浸湿,并且同时放进去同时拿出来,再比较这五杯水降低了多少。

生7:我认为不行。这五杯水要一样多才可以。

生8:也不行。五杯不一样多,五个杯子也要一样大小。

师:你们小组同意他们提出的想法吗?(学生同意。)那我们就将这种方案定为方案三。(板书:方案三:降。)

又有同学举手。

生:我们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这些纸全都同时插入水中,纸的大小也是相同的,然后同时取出,看哪种纸吸上来的水迹高,就说明它吸水又快又多。

师:你能做给我们看一下吗?

该生走上讲台,选择了夹子、木棍、水槽等工具,将五个夹子分别夹住一种纸,再将夹子串在一根棍子上,同时放入水中,同时拿出来进行比较。

师: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怎样?

生9:我觉得不行,他刚才拿棍子时,棍子是倾斜的,这样,有的纸插入水中多一些,有的纸插得少一些,结果就会不准确,我认为应该将棍子两头固定起来,各种纸插入水中同样多,结果才会准确。

生10:我还要补充一点,夹子在夹各种纸时也要注意夹入部分同样多,保证露出纸的长度相等。

生11:各个夹子之间还要分开一点,以免各种纸粘到一起,影响最终结果。

师:同学们都很不错,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我们就将刚才这种方案叫做方案四,好吗?(板书:方案四:插。)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摇头。)

师:好,根据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有了四种方法:滴、挤、降、插,每种方法都有一些要求,比如说,同学们已注意了纸的规格,要同时放进去同时拿出来。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各组讨论一下,选择一种方案,想想看,你们都需要些什么工具,每组派一名同学来领取所需用具,进行实验。

第三部分教学后记

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取舍课程资源。

在教学《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我们就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实践。刚开始,教师给学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结果学生热热闹闹地做起了研究。有的研究纸的光滑程度,有的比较纸的厚薄,有的研究纸的吸水性,有的研究纸的承重性,等等,在交流与汇报时,同学们还在忙着“研究”自己的主题,而不理会别人的发言。这样,他们的研究就只停留在自己界定的意义上,而没有丝毫的改变与提高。这种研究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也不是一种真正的研究。我们意识到:让三年级的学生搞研究,不能赶热闹,各搞各的,而是要让他们结合大家的智慧,通过共同探讨,不断完善和提高。于是,又经过几次尝试,将研究的主题由多个递减为三个,两个,一个。最后发现,选取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主题——研究纸的吸水性,让学生之间、各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质疑,共同努力,最终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而对于剩下的内容,则可以抱着“授之以渔”的心态放手让学生自己课下去研究。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处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例如,学生在提出用“滴水”的方法来研究各种纸的吸水性时,就经历了同学们相互之间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进行改进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演示,在教师再次激发矛盾后才确定其方案。刚开始,学生只说分别向每一种纸滴水,看哪一种纸上的水迹大,马上就有学生指出:应向每一种纸滴同样多的水。由此,引出“滴管”这个工具,研究方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学生对此方案已没有异议,但这与比较科学的方案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教师正准备直接给学生一些提示,可一个念头打消了这种想法。与其直接暗示给学生,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只有让学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达到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所以,我让学生来演示这个还不成熟的方案,果然,实验还没演示完,就有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原来,他们发现:用滴管向每一种纸滴水时,不能一个接一个地滴,应该同时滴,再来比较水迹的大小。至此,“滴水”方案已经很完善、很科学了。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逐渐成熟起来,他们已明白要做比较的实验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THE END
1.一块纸巾堵住令人吃惊,纸的力量不容小觑!视频在线观看在瓶子里面加满水,用一块纸巾堵住令人吃惊,纸的力量不容小觑! 举报 犯贰de汪星人 关注5,384 信息 分享: 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 直播中 悠然~ 千帆直播 人气主播 直播5664 搜狐传媒 搜狐传媒 点击观看 直播0 大梦 好运莲莲 限你3秒,赶紧进来! 点击观看 直播https://www.56.com/u78/v_MTkzMTg0NjE5.html
2.一老师用实验让液体表面张力清晰可见,现场观摩的老师们都看入迷了一老师用实验让液体表面张力清晰可见,现场观摩的老师们都看入迷了。重庆头条官方 河南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土耳其又想让我国当冤大头,寻求合作被拒绝,中国绝不连上3次当 老飒观世界 1080跟贴 打开APP 中国建造:世界“最大挖泥船”长140米宽28米,成功打破西方垄断 巴铁媳妇王佳音 打开APP 为什么中国https://m.163.com/v/video/VKHNMUI49.html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4、水文站网基础设施以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 25、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三、煤炭 技术开发和应用,高吸水性树脂、导电性树脂和可降解聚合物的开 发与生产,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等新型4、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开发,实验动物标准化 养殖及动物实验服务,先进农业技术在中药材规范化https://www.cnjx.gov.cn/News/show/1241848.html
4.如何从《纸的发明》中学到做习题的技巧?,教育,k12教育,好看视频如何从《纸的发明》中学到做习题的技巧? 百度文库 53万粉丝 · 73万个视频百度文库官方账号 关注 接下来播放自动播放 01:04 24岁小伙因太胖油腻被分手,3个月瘦30多斤,前后对比判若两人 椒点视频 1.7万次播放 · 216次点赞 01:09 67岁赵本山疑似复出,被曝2025年开全球巡演,宋小宝王小利或随师“出征” 星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945293554793882498
5.三年级科学了解土壤教学设计14篇(全文)(3) 纸的历史。 (4) 纸的制造过程。 (5) 纸的用途。 2. 揭示课题, 讨论研究方法。 师:我们这节课就先来研究第2个问题:生活中的纸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课题:纸的观察) 那么, 你打算怎样观察这些纸呢?怎样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来观察纸呢?小组先讨论讨论, 说一说。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1aw80ma.html
6.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18、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9、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20、纸的特性:①纸是由纤维构成的,纤维之间有空隙。②能写字。③能折叠。 ④易撕开。⑤吸水性强。 21、我们造的一张纸和我们所用的纸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可https://www.360docs.net/doc/4ecb94627d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dd.html
7.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卡纸、卫生纸放在桌上, 当我说道:“同学们说的没错, 纸具有吸水性。”时, 有一位女生突然举手说道:“老师, 卡纸好像不怎么吸水的, 我妈妈说它具有很好的耐水性, 所以经常把它垫在餐桌上。”我没有立即给出答案,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每种纸张的吸水能力, 看看哪种纸吸水性最强, 为什么吸水性有强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y7pk1g1.html
8.中三班主题“探索纸的秘密”活动三:科学《纸的总类》(物体与物质) 寻找生活中常用的纸,了解纸的吸水性 00:15 纸的吸水性 幼儿通过实验探索各种纸的吸水特性,各种各样的纸不仅能吸引幼儿的关注,激发幼儿对纸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探究能力。 https://www.meipian.cn/2k812zir
9.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细节(三年级下册)(一)天马行空那么这一单元就给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这一单元的2——5课,通过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测试实验,将学生带入到验证材料物理性质的活动中去。学生将围绕木头、纸、金属和塑料这几种常见材料,依次从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4个方面展开对它们特性的研究。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c4e5b610100srdn.html
10.吸水能力超强的纸,妹@学霸发言的视频视频39次观看 弹幕 后可发布你的评论 0/30 稍后观看 正序 已经到底了~ 吸水能力超强的纸,妹子竟用来防侧漏,是不是可以申请专 39次观看 ·2年前 赞赏 学霸发言 1211粉丝 · 4543个视频 吸水能力超强的纸,妹子竟用来防侧漏,是不是可以申请专利了▼镇魂街 ?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73155405709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