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发现:睡眠的重要性+1!大脑通过深度睡眠促进心脏病发作后的恢复

在过去的20年里,关于睡眠如何影响身体、心理和认知健康的研究激增。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睡眠具有修复功能,包括修复受损组织和细胞,减少体内炎症。

而一篇最新Nature论文揭示了睡眠的全新作用——深度睡眠有助于心脏病发作后的心脏修复。

该研究显示,心脏病(心肌梗死)发作后,单核细胞(一类免疫细胞)被迅速招募到大脑中,刺激睡眠神经元以诱导深度睡眠,这种心脏病发作后的睡眠,抑制了交感神经向心脏的输出,抑制心脏炎症,从而促进心脏修复并改善心脏功能。但如果睡眠被打乱,过多的炎症则会恶化心脏功能并减缓修复。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心脏病发作后获得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对心脏的长期康复很重要。

该研究于2024年10月30日发表于Nature期刊,论文题为:Myocardialinfarctionaugmentssleeptolimitcardiacinflammationanddamage。

心脏需要睡眠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睡眠和心血管健康之间是有关联的。例如,睡眠不好的人比睡眠良好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但关于心血管疾病如何影响睡眠的研究较少。

接下来,研究团队尝试进一步揭开心脏病发作后深度睡眠增加的原因。他们发现,心脏病发作后,免疫细胞会在心脏中引发大规模炎症,那么,这种免疫变化是否也发生在大脑中呢?

研究团队发现,在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后,小胶质细胞通过脉络丛迅速将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单核细胞募集到大脑的丘脑外侧后核(LPN),在那里,单核细胞被重编程以生成肿瘤坏死因子(TNF),TNF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还发挥促进睡眠的作用。

这些单核细胞是否与深度睡眠增加有关呢?

研究团队抑制了单核细胞在小鼠大脑中的积累,结果显示,这些小鼠在心脏病发作后,慢波睡眠不再增加。研究团队进一步证实,在丘脑LPN中,单核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与表达TNFRSF1A的谷氨酸能神经元结合,从而增加慢波睡眠。这些发现支持了单核细胞涌入大脑有助于心脏病发作后睡眠增加的观点。

深度睡眠促进心脏恢复

为了揭开这些额外增加的睡眠的意义,研究团队反复打断心脏病发作后小鼠的慢波睡眠。结果显示,打断睡眠的这些小鼠的大脑和心脏都有了更多的炎症,并且比那些在心脏病发作后不受打扰地睡觉的小鼠预后要差得多。

研究团队还进一步进行了几项人体研究。

首先,他们研究了心脏病发作后一到两天的人类患者的大脑,发现与没有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人相比,心脏病发作后的患者的单核细胞增加,这与在小鼠身上的发现一致。

接下来,他们还分析了80多名心脏病患者在心血管事件发生后四周内的睡眠情况,并对他们进行了两年的随访。根据心脏病发作后四周内的睡眠质量,这些患者被分为两组:睡眠良好组和睡眠不良组。结果显示,心脏病发作后几周内睡眠不好的患者预后更差,而且他们发生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那些睡眠良好的人的两倍。此外,睡眠良好的患者心脏功能有显著改善,而睡眠不佳的患者没有或几乎没有改善。

心脏病发作后,单核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出来并被招募到大脑,在那里产生TNF来增加睡眠,从而限制向心脏发出的压力信号并促进心脏愈合和恢复

研究团队表示,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心脏和大脑如何通过免疫系统相互沟通,以促进重大心血管事件后的睡眠和恢复。支持将睡眠纳入心脏病发作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医生应该告知患者在心脏康复期间优先保证良好的睡眠,以帮助心脏的愈合和恢复。此外,对患者的检测和治疗最好在白天进行,以尽量减少他们的睡眠中断。

THE END
1.正常人的睡眠时间是几小时,建立降睡眠习惯的重要性正常人的睡眠时间是几小时对每个人的身体和健康都非常重要。睡眠是人体恢复和再生的过程,也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各种压力的增加,很多人都忽视了睡眠的重要性,导致了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出现。本文将探讨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建议来帮助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https://www.resmed.com.cn/seonews/show-8383.html
2.睡眠降的重要性睡眠,这一看似简单的生理过程,实则是维系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良好的睡眠往往被忽视,但其对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首先,睡眠是身体恢复与修复的关键时期。白天,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地工作、消耗,而到了夜晚,充足的睡眠能够促使细胞再生,修复受损组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帮助我们抵御疾病,https://m.sohu.com/a/820094928_122044462
3.睡眠与神经降:良好睡眠的重要性【查看证书】在日常生活中,睡眠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理需求之一。尽管它占据了我们生命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但许多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睡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神经健康来说,睡眠的质量和数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睡眠与神经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良好睡眠的重要性。 https://www.hntv.tv/news/0/1731517817945513985
4.专题睡眠环境对睡眠的重要性睡眠环境对睡眠的重要性 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在入睡时需要完全的安宁,但绝对安宁的环境几乎不存在,所以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如果你真的设法找到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你可能发现很难入睡,因为我们许多人都有习惯了在至少有某些背景噪音的情况下入睡。突然而来的声音,如汽车的报警声,可能会弄醒我们,但悦耳的声音可以促进https://mip.ziyimall.com/so/130098/
5.睡眠的重要性医疗科普睡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恢复和修复身体功能。 2.促进大脑功能。 3.维持心理健康。 4.控制体重。 5.改善心血管健康。 6.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和患有睡眠障碍的人,睡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为了确保良好的睡眠质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 2.https://www.rlmeijia.com/article/ybVoJPt54N1m.shtml
6.睡眠对降的重要性范例6篇“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提醒人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关注睡眠质量就是关注生活质量,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https://www.baywatch.cn/haowen/278257.html
7.睡眠对降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不但能促进大脑功能的发育帮助巩固记忆促进体力与精力的恢复,而且还能增强免疫力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延缓衰老,可以说睡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睡眠好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或许你认为自己的睡眠良好偶尔失眠也无所谓,但是一旦长期失眠有了那种苦不堪言的体会之后相信你不会再去https://www.jianshu.com/p/1f15fe9f337f
8.睡眠的重要性与改善睡眠质量的实用技巧在快节奏的现活中,良好的睡眠质量成为了一种专业品。然而,高质量的睡眠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睡眠如此重要。睡眠是恢复体力、巩固记忆和促进整体健康的关键时期。成年人每晚建议获得7到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缺乏https://www.vodjk.com/yydt/bjjkyy/241029-12178-803948-1.html
9.睡眠对于降的重要性人类有四分之一时间需要睡眠,失眠意味着健康确实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274027074667286308.html
10.睡眠的重要性39问医生睡眠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认知功能至关重要,缺乏足够且高质量的睡眠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充足的睡眠有助https://wapask.39.net/question/38217421.html
11.心理降从良好的睡眠开始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https://news.culr.edu.cn/xlzx/jkxk/60578.htm
12.多睡觉有什么好处,"睡眠对降的重要性及其益处""充足的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预防疾病,并可以调节情绪和增强免疫力。多睡觉能够改善心理状态,增强体力,提高工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m.55188.com/topics-729805.html
13.最佳睡眠时间与年轻人降的重要性保持规律的睡眠习惯对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年轻人需要更多睡眠以支持其高代谢率和身体恢复。睡眠不足或过度睡眠均可导致多种健康问题。https://cont.jd.com/pccontent/1004004612857857
14.中医角度睡眠的重要性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的重要性还是很大的,俗话说健康和美丽都是睡出来的,良好的睡眠可以使身体的各个脏腑https://www.xinglinpukang.com/ask/99644415.html
15.端粒效应《TheTelemereEffect》程序员的养生指南(三)身心与生活三、睡眠 3.1 睡眠的重要性 3.2 端粒需怎样的睡眠? 3.3 用元认知来解决睡眠问题 3.4 睡眠技巧 3.5 睡前仪式 四、饮食体重与BMI 4.1 正念进食 4.2 梨型肥胖与腹型肥胖 4.3 腹部脂肪、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 4.4 节食并无效果 4.5 极端的热量限制负面作用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474809/article/details/10255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