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大小小的睡眠诊所,已有2000多家。美国各界的精英人士,大都具有很强的睡眠意识,会在出现睡眠问题后寻求医生协助。
出生于日本大阪的西野精治,在上世纪80年代就注意到了睡眠的重要性。1987年,32岁的他来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留学。此后,他将全部精力致力于睡眠的研究。
西野精治正是在斯坦福大学睡眠研究所中,潜心研究睡眠数十年,包括以患者为对象的临床试验、开发新药品的动物实验、志愿者支持的睡眠生理实验、睡眠障碍机制原理研究、睡眠监测设备研发等。他的很多研究成果,发表在SCI顶级期刊Nature杂志上。他的书籍《斯坦福高效睡眠法》,将关于睡眠的最新研究成果传播给大众,获得全球好评。
西野精治的代表作
除了基础研究,西野精治还为职业网球选手、棒球大联盟选手、全球商界精英、学界精英等顶尖人物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提升睡眠质量。某位世界著名学者在得到西野精治的帮助后,感慨道:
现在我才明白自己在研究方面是多么不专业。只有保证了睡眠质量,白天才不会犯困,而且效率也会出现戏剧性的提高。我的感觉就好像是做了大脑移植手术一样。
02.法则:黄金90分钟决定睡眠质量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人的睡眠,是在非REM状态和REM状态之间交替进行的。此前提及过,REM状态指的是“身体在睡眠但大脑在运作”。非REM状态则是一种深层睡眠,指的是“身体和大脑都在睡眠”。
健康的人,闭上眼睛不到10分钟,就能入睡。入睡之后,人很快就进入一段约90分钟的非REM状态。非REM状态结束后,就进入REM状态。REM状态结束,又进入非REM状态,如此往复。如果把一次非REM状态和一次REM状态称为一个周期的话,那么正常人一个晚上会经历四个这样的周期,每个周期持续90-120分钟。
睡眠的四个周期
根据西野精治的研究,第一个周期的非REM状态比后续周期中的非REM状态要深,其虽然仅持续90分钟,但决定了整个晚上的睡眠质量。因此,这90分钟的非REM睡眠,被西野精治称为“黄金90分钟睡眠”。
黄金90分钟睡眠,有三大作用:
第一,调节自律神经。自律神经失调的人,会产生头痛、焦躁、疲惫等身心疾病。实验证明,保证黄金90分钟的睡眠,是调节自律神经的最佳办法。
第三,让大脑状态趋于良好。试验证明,抑郁症患者在入睡后90分钟内,大脑状态是混乱的,REM睡眠状态提前到来。一旦黄金90分钟睡眠调整好,整个大脑状态就回归正常。
显然,黄金90分钟睡眠,决定了人的睡眠质量。
03.掌握睡眠的两个开关:体温和大脑
在睡眠方面,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难以入睡。熬夜睡得太晚,也容易因为大脑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睡眠是有节律的,“难以入睡”会导致我们错过入睡的最佳时期,进而无法获得黄金90分钟的非REM睡眠。
每天晚上,全球不知道有多少人难以入睡
我们先说体温。人的体温分为体表温度和体内温度,清醒状态下的体表温度大约34.5℃,体内温度大约36.5℃,两者相差2℃。入睡后,体内温度会略微下降0.3℃左右,体表温度则会略微上升。因此,只要将体内温度和体表温度的差值缩小,入睡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那么,体温是如何调节的呢?研究显示,体温主要通过肌肉和内脏产生热量,通过手脚释放热量。入睡前,确保肌肉放松(例如不做剧烈运动),减轻内脏负担(例如不大量进食),就能让体内温度顺利下降。体内温度下降的同时,热量从手脚释放,手脚就暖和起来了,这样体表温度也随之略微升高。最终,体内和体表的温度差值就缩小,进而开启睡眠模式。
再说说大脑。我们通常说,大脑过于活跃而无法入睡。这里的“活跃”,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生理刺激,包括噪音、光线(尤其是蓝光)、食物(尤其是咖啡因类)等。例如,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咖啡因会妨碍腺苷发挥作用,这些都会让大脑无法平静下来。二是心理刺激,包括紧张、焦虑、烦恼、气愤、兴奋等。看电影、玩游戏、剧烈运动、吵架生气、心事重重等,都会带来心理刺激,进而影响睡眠。
显然,要启动睡眠模式,就要让大脑安静下来,避免对大脑进行生理和心理的刺激。
体温和大脑,是睡眠的两个开关,缺一不可。掌握了这两个开关,我们就能开启黄金90分钟的非REM睡眠。
04.这些具体事项,能帮你真正掌握好睡眠开关
我们已经了解了黄金90分钟睡眠,了解了体温和大脑这两个睡眠开关。接下来,我们不妨罗列一些具体事项,以帮助大家实践运用。
在体温调节方面:
(1)睡前洗澡,能提高体表温度。同时,体内温度会短暂性上升,之后较大幅度下降。最终,体表和体内的温差缩小到2℃以内,实现快速入睡。
(2)睡前泡脚,能改善脚底的血液循环,促进体内热量的释放。这样,体内温度就较快下降了。
(3)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室温。室温过高,会导致睡觉时大量出汗,热量也就过度释放了,进而患上感冒;室温过低,会使得血液循环不畅,热量得不到释放,人就难以入睡。
在大脑调节方面:
(1)睡前一小时,少看或不看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屏幕,以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干扰。睡觉的房间也要保持昏暗的光线。
(2)睡前不进食,更不要喝含咖啡因饮料。晚饭至少要在睡前一小时之前完成,且避免饱腹。晚饭可以少量饮酒,但不能过度。
(3)睡前一小时,不看情节刺激的电视剧、电影等,保持心情的舒缓。通过散步、深呼吸,可以让大脑安静下来。
除了体温和大脑,我们白天的清醒状态,也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这方面,西野精治给了这么几个建议:
(1)起床后,一定要沐浴下清晨的日光。这个简单的动作,能快速抑制体内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帮助调节睡眠节律。
(2)一日三餐吃饭时,尽量细嚼慢咽。研究显示,咀嚼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帮助大脑识别“睡眠”和“清醒”的状态差异,进而改善睡眠。
(3)用脑的工作、重要的工作都尽可能集中在上午完成。午饭后,慢慢转变到简单的工作。到了晚上,大脑就会渐渐放松,进而轻松进入睡眠状态。
(4)午饭时,要避免摄入过多的淀粉,才能有效防止午后倦怠感的出现。食物中淀粉含量多,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抑制食欲素的分泌。食欲素分泌减少,人就会感觉犯困。
西野精治深知睡眠的重要性。他将“帮助那些因睡眠而苦恼的人”作为信念,毕生专注于睡眠研究。他说,
睡眠障碍有超过80种的分类,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睡眠障碍患者。
我想,作为普通个体,了解科学的睡眠知识,已经受益良多。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能把这些知识化为行动,人生或将迎来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