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党建

11月10日17时左右,成功坐底10909米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浮出水面,之后被回收至母船。10909米也是我国载人潜水器最深纪录。

所谓坐底,是在综合考虑潜水器速度、姿态和海底地质情况下,让潜水器人为地在海底着陆,有人将其形容为“踩一脚刹车”,以便于接下来在海底进行科考和作业。

海底作业期间,通过潜水器搭载的声学通信系统,潜航员表达巡航万米感受:“万米的海底,妙不可言。”

为保障3名潜航员吃得舒服、顺口,工作人员为潜航员准备的食物包里包括运动饮料、洗好的香梨,还有一人一份的“煎蛋+炒面”爱心套餐。

2016年,研制万米潜水器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正式立项。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七〇二所副所长、“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告诉记者,走向深海并不容易,第一个难题就是海水带来的高压。万米载人潜水器要承受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这么大的压力,意味着潜水器的材料、结构设计等都面临巨大挑战。

“奋斗者”号具备覆盖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业能力,这有赖于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撑,如载人潜水器球壳、浮力材料等。比如作为潜水器主结构之一的载人潜水器球壳,可以说是极限设计、极限制造。

“奋斗者”号使用了钛合金材料。此外,科研人员大胆推翻原有的设计,改变了此前使用的瓜瓣焊接方法。所谓瓜瓣焊接方法,就是先制造西瓜瓣,再焊接为一个整球,但这种方法焊缝多、工期长。“奋斗者”号采用了半球焊接,工艺更难,但焊缝数减少了,可靠性显著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奋斗者”号研发与深海试验上,无锡举全市之力,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根据需求协调众多科研机构、企业参与项目协同攻关。其中,有近30家无锡企业给予配套支持,核心钛合金半球设备成型在无锡完成。

本次海试任务采用了“双船”保障模式,“探索一号”支持船和“探索二号”保障船累计可以搭乘科考队员120人。

“探索一号”总长94.45米,型宽17.9米,排水量6250吨,续航能力大于1万海里。“探索二号”由海洋工程船改造而来,今年6月完工。值得一提的是,“探索二号”CTD绞车及收放装置、100吨门架式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10吨20米折臂伸缩吊等6项关键设备均实现国产化。

1986年,我国成功研制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救生艇。虽然只能下潜300米,航速也只有四节,但它掀开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篇章。在载人潜水器方面,我国先后研制了“蛟龙”号、“深海勇士”号,此外还有“海斗”号、“海燕”号和“海翼”号等无人潜水器。

海底万米深渊可谓是科研的“无人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人无我无”的科考装备。以深渊进入技术、深渊探测技术为代表的深海技术,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工程技术领域的顶级水平。放眼全球,到访过万米深渊的全海深潜水器屈指可数。

在此之前,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至10058米。这些年,我国参与载人潜水器的核心单位已经多达40多家,部分装置级的项目甚至引入了PK机制。

之前我国已经有了万米无人潜水器,为什么还要研制万米载人潜水器呢?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包更生解释,从技术角度来说,研制万米载人潜水器会推进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从科学角度来说,载人潜水器在进行水下科考时,机动性、巡航能力更强,可以搭载更多科考装备。所以既要有无人的,也要有载人的。

THE END
1.海洋丨“蛟龙”探海——我国载人深潜突破7000米十年记此外,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还开展了万米无缆水下机器人(AUV)下潜试验3次,最大下潜深度7709米,初步实现了以“深海一号”船精细调查平台为载体、多深潜装备与常规调查复合作业的新模式;利用“大洋一号”船实施了万米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RV)南海300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kwMDIzNQ==&mid=2656706594&idx=2&sn=256a49b4314b05ebb75566ff87d56a55&chksm=8b8d97c6bcfa1ed03b4021c57c6a9e6cf07655075d70b49fc8e263f543e8c79521953eebae3a&scene=27
2.龙年“蛟龙”:“蛟龙号”首潜大西洋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 王立彬)首次在大西洋开展下潜作业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目前已在南大西洋完成23次下潜并创造九天九潜的下潜新纪录。记者27日从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获悉,“深海一号”船执行的中国大洋83航次第一航段聚焦南大西洋中脊热液区。截至2月23日,“蛟龙号”在南大西洋顺利完成23次下潜,并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112138564164298&wfr=spider&for=pc
3.中国蛟龙号号称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但是为什么好多人下潜过一万超过10000米的是载人探险型潜水器。个头非常小,人是竖着站在海里的,潜水器无法安装作业设备。 潜水器没有驾驶功能,只能下去看看,拍拍照,没法干活。 蛟龙号是载人作业型潜水器,人是坐在驾驶舱里的。就像个小潜艇一样,可以在海底航行。还能在前端装个机械臂来进行科考作业。 https://www.yoojia.com/ask/17-12115726354085972532.html
4.“海斗”号创我国无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10767米其中,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最大潜深达10767米,创造了我国无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8月23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深渊科考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这次首航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是我国海洋科技史上第一次万米级深海科考,执行了84项装备试验及科考任务,其中3种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万https://news.cctv.com/2016/08/25/ARTIbkWDPQfwRKw4Mf0luGFx160825.shtml
5.世界上下潜最深多少米:日本海沟号下潜深达10970米说到世界上下潜最深多少米,[bai]日本的深海6500号不得不提,它于1989年建成,曾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创造了载人潜水器深潜的纪录。 2、中国蛟龙号,7062米 2012年6月24日,中国蛟龙号在世界上最深的深渊——马里亚纳海沟下潜7062米,创造了下潜最深的记录,在世界最深潜水艇排名中排第三位。 http://m.bala.cc/shijie/renlei/2022/22356.html
6.中国“彩虹鱼”下潜世界最深海沟新华网12月16日报道,近日,中国“彩虹鱼”科考团队乘坐“沈括”号一路远航来到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探索海洋最深处的科学奥秘。 新华网此前报道,由上海海洋大学和西湖大学联合组成的“彩虹鱼”科考团队,11日在全球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两台“彩虹鱼”第二代着陆器的万米级海试,深度分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12_17_4835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