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员戴夫全生物考究:海马、海龙篇
本专栏主要考究潜水员戴夫当中的生物和其对应的原型,将结合多个语言版本翻译(主要以韩语为主,因为游戏的开发商在韩国)和游戏中的海洋卡和食材图签对不同生物进行考究。有些生物无中文译名的情况下我会结合该生物的拉丁学名用暂译来标注。本专栏中的所有生物真实或者复原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及时删除。如果篇幅太长我会用分段处理。如有错误请帮我纠正。
注意:本专栏可能含有部分剧透成分和游戏攻略,如果是入手不久或者游玩不久的玩家请谨慎浏览本专栏。
前言:海马和海龙需要玩家触发真纪的任务获得捕虫网之后才能进行捕获。海龙和海马在游戏中比较特殊,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个是直接运上岸变成食材,所有的种类的海马都会固定变成海马食材,而所有种类的海龙都会固定变成海龙食材。第二个用途则是拉去鱼人村的赌馆里面俺の愛馬が!(赛马)。
捕虫网在现实中是一种用来采集昆虫等小型动物的工具,日本人(游戏中的真纪就是日本人)小时候就很喜欢用捕虫网来捕捉甲虫或者其他生物,玩过一些日系题材的游戏的玩家对捕虫网应该不陌生。
学名:Hippocampuskuda
在游戏中主要在深海区生成,比较固定的点是鲸鱼骨头的上方空间和海底湖,这两个地方有较高概率生成。游戏里面比较难定种的动物,首先它在介绍里面说了是可以当宠物,在现实中很多海马属(Hippocampus)的成员受到保护或者限制出口(我国也不例外,海马属全员都受到二级保护物种待遇,但是可以饲养人工个体的合法海马),真正能合法饲养的海马也就那几种(以国外能被售卖的宠物海马品种为例),其次,它标了一个16厘米的体型,这个尺寸在海马中都属于大型海马的体型(游戏里面居然说是“小”海马),符合以上两个条件而且能对的上游戏造型的,目前只有管海马这一物种,外加管海马能根据环境改变体色,也有因为环境变得偏白色的个体,不过游戏中的海马可能是一只白化(Albino)或者白色变异(leucism)的海马。
学名:Hippocampusabdominalis
一种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的大型海马,也是澳大利亚东南部最大的海马物种。是一种人工养殖中比较常见的海马,特征是比其他海马更大的腹部。因此得名,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水深约100米的地方,有时候在退潮时候发现在岩石潮汐池中,成体主要栖息于海草床,海绵区等地区,幼体则栖息于远洋,或者藏身于海藻漂浮物之中。它们晚上会成群出没,也会出现在码头或者其他人造物附近。主要以微小甲壳动物为食。和大多数海马一样,雌性膨腹海马会把受精卵放进雄性膨腹海马育儿袋中孵化,但是和其他海马不同的是,雄性膨腹海马能一次性好几窝幼崽,这些幼崽通常在夜间孵化,并且孵化后会立即浮出水面,并用尾巴勾住漂浮物。因为独特的外形,它们也很受水族馆和水族贸易的欢迎。
学名:Hippocampuscoronatus
一种分布于西北太平洋的小型海马,得名于其头部很大的冠饰。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喜欢栖息于海草和岩礁。食性可能因体型而异,较小的个体以桡足类为食,较大的个体则以糠虾和片脚类动物为食。体态非常细长,会用尾巴勾住海草和岩石,产卵期是春天到秋天,体长7cm左右成熟,幼体被发现也会出现在漂流海藻中。
学名:Hippocampuszosterae
一种分布于西大西洋的小型海马,是吉尼斯世界纪录速度最慢的鱼类,最高速度约为每小时1.5米。主要分布于沿海的浅水区,在栖息于海草床,会用尾巴勾住海草,但在珊瑚礁、漂浮植物和红树林沼泽的根系之间也有发现。它们是一种伏击型捕食者,主要以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它们的消化也非常快,营养吸收较少。这导致它们一天往往需要大量食物。它们通常是成对生活,但也会独居,雄性主要呆在一块很小的领地中,而雌性会去其他雄性的领地徘徊,而且雌性会进入雄性的领地求偶。该物种生长很快,通常孵化出来之后三到四个月就能完全长大。由于相对好养和容易繁殖,它们在水族馆和水族贸易也备受欢迎,但是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栖息地减少,它们的野外个体正在受到威胁。
学名:Hippocampuscamelopardalis
一种分布于西印度洋的小型海马,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栖息于河口海草床和浅海珊瑚礁中。英文中称为长颈鹿海马(giraffeseahorse),该名字源于它们酷似长颈鹿鼻子的吻部和类似长颈鹿斑纹的花纹。该物种的特征是头冠和背侧长有深色斑纹,并且眼睛上方长有一道突出的刺。它们可能会和其他海马一样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由于资料较少,尚不清楚它们的种群状况,iucn甚至把它们评为数据缺失,但是它们可能受到栖息地减少和滥捕的威胁。
学名:Hippocampusspinosissimus
一种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体型较大的海马,主要分布于沿海水域,在珊瑚礁,大陆架,海草床,海绵区,红树林,沙质和泥质底部的区域都有它们的发现记录。主要以小型甲壳类动物和其他浮游无脊椎动物为食。特征是通常长有黄橙色到深红色或深棕色的吻部,躯干和尾巴上长有浅灰色的鞍状物或带状物。该物种通常年轻个体体比成年个体的刺要多,而且一些深水个体的体色较深,可能是和所属的环境有关。棘海马主要的威胁是过度捕捞,针对性捕捞和副渔获物是导致它们种群数量下降的两大元凶,在一些地区的棘海马种群数量因为针对性捕捞而大大下降。而且它们还是海马贸易被报告最多的两个物种之一。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它们的种群数量,也相继出台禁止棘海马贸易的法令。
学名:Hippocampusjayakari
一种分布于西印度洋体型较大的海马,主要栖息于浅水区的海草床,软质底部区域、海绵和岩石栖息地,也会像其他海马一样会利用尾巴将自己固定在海草或者其他介质上。它们可能会像其他海马一样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它们体色从棕灰色到绿黄色不等,并且长有深棕色或者白色斑点,在水族贸易不算很常见的海马品种。其种名是纪念印度的鱼类学家—AtmaramSadashivJayakar。
学名:Hippocampuserectus
学名:Hippocampusguttulatus
一种分布于西大西洋甚至地中海的大型海马,主要生活在沿海地区的浅水区,会根据环境改变体色,会出没于海草床,沙底区域和长有藻类的岩石地区,也会出没于人造建筑物周围,游泳能力较弱,但尾巴可以弯曲,会用尾巴缠绕在海草或者其他物体上,也有可能出现漂浮的马尾藻中,一些生活在马尾藻的个体长有骨质突起,以方便它们的伪装,该物种在冬季时候会去较深水域。该物种的特征是身上长有很多白色斑点,背部和颈部长有很多如同马鬃的肉质突起。它们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它们的幼体和卵。
学名:Hippocampusingens
唯一生存于东太平洋的海马,同时也是一种大型海马,主要在夜间活动,偶尔也会浮出水面,它们分布于水深10米以上的近海海域,也出现于红树林,海草床,岩礁,珊瑚礁和海绵,会利用柳珊瑚或者黑珊瑚进行伪装。雌性在成熟之后臀鳍会长有一个深色的斑纹。该物种主要以小型甲壳类为食。它们也被发现于金枪鱼的胃中。和大多数海马一样,它们面临着滥捕,栖息地退化等威胁,南美洲一些国家是太平洋海马最大的出口国。
一种分布于印度至太平洋的大型海马,也称库达海马,英文中对它们的称呼非常多,比如黄色海马,普通海马,河口海马等等。该物种主要生活在浅水区,在河口,潟湖、港口、沿海地区和沿海海草床上都有发现。该物种成体主要成对活动,它们会根据环境或者是吸引异性的时候改变自己的体色,它们的头部比例相对较大,并且长有冠状突起,由于游泳能力较弱,它们会用尾巴缠绕在其他海草或者其他物体上。因为好养活和好繁殖的特点,它们也是水族贸易中最常见海马品种之一,在某些海外售卖海水鱼网站中,它们甚至是最便宜的一种海马,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由于栖息地减少和副渔获物的影响,它们的野外种群正在下降。
学名:Hippocampuscomes
游戏中算是被玩家忽略最多的一个海马,主要刷新在快递船下,而且还是随机刷新,位置大概地图上方,它刷新的位置一般会刷新小海马(游戏里面的侏儒海马),可以把小海马抓了之后离开快递船下然后再重新进去刷新,就可以把它刷出来。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有时候会管海马混淆,是一种体型偏大的海马,主要成对出现,栖息于珊瑚礁、海绵、海带和漂浮的马尾藻上。它们通常是黑色或者褐色,并且身上长有黄色带纹,因为尾巴上有黄色条纹,就像老虎的尾巴一样,所以被称为虎尾海马。由于体型较瘦,外加身上长有硬皮,它们可能不太容易成为其他海洋生物的猎物。它们是夜行动物,并且会直立式游泳,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学名:Hippocampuszebra
游戏中在钟乳窟随机生成,该物种是现实中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的小型海马,是澳大利亚特有种,主要分布于近海礁石区、海藻床和沙质或者泥质底部的区域,名字得名于形似斑马的条纹。可能和其他海马一样以小型甲壳动物为食,它们也是唯一一种能生活在硕大黑白羽星(Nemastergrandis)的海马物种。有时候也会用藏身于柳珊瑚或者黑珊瑚中。
学名:Hippocampushistrix
一种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区的大型海马,该物种喜欢较深水域,喜欢出没于15米以下深度的水域,在珊瑚礁,海绵,海鞘,海草床上都有发现,主要以浮游动物和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特征是头冠并不高,而且身上长有黑色末端的小棘,体色变化很大,会随环境变色。由于它们平时栖息于比其他海马更深的水域,所以在水族贸易并不是常见物种,它们主要的威胁是副渔获物和栖息地被破坏,它们也是六种最常见的国际贸易海马物种之一。
学名:Phyllopteryxtaeniolatus
游戏中在冰河区域敲完黄玉矿之后会随机出现,在大版本更新之后的冰河海藻洞穴会固定生成一只。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东印度洋,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英文中也称草海龙或者普通海龙,也是叶海马鱼属(Phyllopteryx)的两个物种之一。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出没于岩礁,海草床或者其他有水生植物的地方。和海马不一样的是,它们并不会把尾巴缠绕在其他物体上,但是也和海马一样缺少尾鳍,游泳能力较弱,它们会用腹鳍和胸鳍推动自己漂浮在海草丛中,利用像海草一样的附肢来伪装自己。它们通常独居或者成对出现,由于像海马一样没有牙齿,它们也是依靠吻部来吸食猎物,主要以小型甲壳动物和浮游生物为食,它们也是和海马一样由雄性来孵化卵,雌性会将卵产雄性的尾巴下侧,由雄性负责孵化。这些卵会在约一个月之后孵化,孵化出来的幼崽在不久之后便会进食。它们虽然不太受副渔获物的威胁,但是环境退化它们的主要威胁,人工环境下曾经繁育过它们,虽然成功了,但是繁育过程极其困难。虽然它们被iucn列为了最不关心的物种,但是澳洲为了保护它们种群数量不受不法分子侵扰,将它们列为重点保护物种。
学名:Phycoduruseques
游戏中在冰河区域的部分地区生成,也可以敲完黄玉矿之后会随机出现。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东印度洋,也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也称叶海龙,但是有个翻译版本称它们为枝叶海马(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译名,所以使用叶形海龙),它们是南澳大利亚的官方海洋象征。也是叶形海龙属(Phycodurus)的唯一物种,和它们的一些近亲一样,它们的游泳能力也较弱,仅依靠头颈处的胸鳍和靠近尾部的背鳍缓慢推动身体,由于这些鱼鳍是透明的,不仔细看就像漂浮在水中,就像海草一样。它们会利用这特性来伪装。它们主要出没于沙地和有藻类的环境中。它们也没有牙齿,主要依靠吸食捕猎,以小型甲壳类动物,鱼类幼体和浮游生物为食。它们通常独居,只有繁殖期才会成对出现,也和它们的近亲一样,雌性会将卵产在雄性的尾巴上,由雄性来孵化,期间,雄性会摇动尾巴摩擦海草或者岩石来辅助孵化,刚出生的幼体就会进食。虽然它们被iucn列为了最不关心的物种,它们也受环境污染的威胁,一些收藏家甚至会收藏它们,澳洲为了保护它们,将它们列为重点保护物种。由于饲养难度极高,家养它们十分困难,所以澳洲只允许给有能力饲养的水族馆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