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科学家丨中国核潜艇的“守护神”!纪念赵仁恺院士诞辰100周年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他曾这样写道:“深夜,核潜艇在海域巡航。我坐在舰桥顶上,舷外浪花飞溅,海风拂面。抬头遥望北方,祖国大地笼罩在夜色蒙蒙中。想此时,辛劳了一天的祖国人民,为了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正在幸福中安心休息;嬉戏困累了的幼儿,正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甜甜地睡去——祖国一片宁静安祥。”

他是国际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科学与工程技术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核潜艇的“守护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仁恺。他的一生都与中国核动力紧密相连,为中国核潜艇“画”一颗坚强有力的心脏,是他的强国梦想。

2023年2月16日,是他诞辰100周年。

“为了祖国和人民,我愿付出一切”

1946年,赵仁恺大学毕业,23岁的他在南京永利宁化工厂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

1946年,赵仁恺大学毕业

1952年,赵仁恺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我活着是为什么?是为着自私自利走向反动,还是为着广大人民发挥我们工人阶级崇高品质,为着建设一个美丽的共产主义社会事业而奋斗。凡是稍有良知,稍有正义感的人,必然可以自择何去何从。

1958年,赵仁恺被任命为原子能研究所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与同事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提出核动力初步设计方案,参与并主持了研究设计和试验,为核动力日后顺利研制成功铺路。

1965年初,核潜艇动力装置研制工作再度上马,赵仁恺再次被任命为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研究设计和调试运行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那一年,他走出研究所,离别妻子儿女,赴草原、进沙漠、蹲山沟、入大海,奔波在全国最为荒凉、最为偏僻地方的试验基地、试验场,无数次反复进行核反应堆的研制试验,这一走就是30年。

1970年,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进入决战阶段,赵仁恺甚至连续两个月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校核成千上万个关键数据,验算审定每一个计算结果,他拖着病躯日日坚守现场,为了反应堆的“健康”运行忘记了自己的健康。大家都劝他多休息几天,他总是说:“小车不倒只管推,等建成了我再休息也不迟。”

那一年,他在进行深水试验,当时第一次实际潜深近200米,已经创造了我国核潜艇交付后的下潜纪录。在第二次深潜试验时,当他们下潜到230米后,艇内陆续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咔、咔”响声,潜艇与水面指挥艇之间的通讯一度中断。

有人问他:“紧张吗?”他回答:“我不紧张。凡事都有可能失败,但是不尝试,中国的核潜艇就永远过不了关。”事后人们才知道,为了那次水下极限深潜试验,赵仁恺做了充分的准备:几十年没有陪夫人旅行的他,特地陪夫人旅行了一趟,还给三个孩子分别买了一块手表。他交代同事,如果这次回不来,就把写好的遗书和三块手表交给孩子们,告诉他们父亲是因公殉职。

赵仁恺在我国核潜艇前

“祝福您,我的祖国!我们的核潜艇正在保卫您,正在保卫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为了您,我们愿意付出一切,再苦再累也值得!”在核潜艇上进行大海巡航时,他这样写道。在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那段岁月,留下字条:1970年8月30日,我国自行研究设计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提升功率试验达到满功率,各项性能指标都符合设计要求。

赵仁恺和彭士禄

后来,彭士禄曾这样评价赵仁恺的作用:“没有他细致入微,认真负责的工作,我也不敢拍板!”

再多的词语也道不尽他的好

与工作中的细致入微、认真负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中的赵仁恺简单、质朴,在赵明的记忆里,父亲是个对物质生活没有要求的人,简单说就是“有啥吃啥,有啥穿啥”。赵明说:“我父亲像样的衣服就是夏天的白衬衣,冬天的中山装,出国的西服,有的还是专门接待首长时才舍得穿。”

在饮食上,赵仁恺从不对饭菜“做点评”,真正让他“连声赞叹”的居然是方便面。自从市场上有了方便面卖,赵仁恺就一直对其情有独钟。对此,赵明也曾觉得奇怪,还专门问父亲:“你老吃方便面干什么?”赵仁恺回答:“方便面有味儿,好吃啊!”

此外,赵仁恺唯一的一点“爱好”恐怕就是抽烟。赵仁恺的母亲爱子心切,特别嘱咐赵明和哥哥“要给你爸爸买好烟”。当时物质条件贫乏,香烟并不能敞开供应。赵明便和哥哥想了个办法,每天轮流去家属院小卖部买香烟,一次买一两包,积少成多。每次赵仁恺出差回家,就把这些烟打包带走,或者由家人给他寄到四川去。后来由于身体状况不佳,赵仁恺在50多岁时果断把烟戒了。

赵仁恺和妻子

当曾经一起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下属,谈起他时,他们说: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为人低调,他在基地长期单身生活,居无定所。有一年他的妻子来基地探亲,同事们去看望时才知道他居然住在底楼,又阴暗又潮湿。他们说:他平等待人、与世无争、乐观大度,即使在局势最复杂、最困难的时候他只顾埋头工作,没有一句牢骚、怨言,没有丧失信心。

他们说:他和蔼可亲、关心群众、乐于助人,在北京时所内无住房,他曾为一对新婚同志主动让出自家一间卧室作结婚用。一次去上海出差,已逾花甲之年的他硬是把自己的软席卧铺让给了一位带小孩的同事。

他们说:他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胸怀坦荡,谦虚谨慎,诚恳待人,德高望众,一代宗师,为人师表!他做事做人有口皆碑,是我们国家难得的优秀人才。

他的好说不尽,道不完,一字一句都是大家对他的怀念与敬重。

最后的故事

赵仁恺参加工作后,一直有记笔记的习惯,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参加学习还是讨论,凡是看到、听到新知识、新信息,只要情况允许他就会及时记下来,想到问题也会随时记下来。经过长年累月积累,赵仁恺的笔记本多达数百本。

住院之前,赵仁恺拖着病弱之躯来到自己在北京三里河的办公室,把自己认为可能含有涉密内容的笔记本提前锁进了保险柜。他还特意嘱咐自己的秘书张雅丽:“我锁进保险柜的这些本子,如果今后没有用了,一定要销毁掉啊。”后来,这些笔记本都被转交给核工业档案馆集中保管。

生命的最后阶段,赵仁恺回想起曾与他并肩战斗在中国核动力事业前线,付出了青春、心血乃至生命的成千上万的无名科研人员、工人、解放军战士……他问心无愧地对家人说:“在重大技术决策上,我没失误过,这是很不容易的事。”

2010年7月29日,赵仁恺与世长辞,享年87岁。

爱,贯彻他的一生

爱祖国,爱人民,爱身边的人

他想守护的是每一个平凡的我和你

原标题:《走近中国科学家丨中国核潜艇的“守护神”!纪念赵仁恺院士诞辰100周年》

THE END
1.「科学强国」一个将功勋“深潜”于大海的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因其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功勋卓著,黄旭华于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正是有一大批像他一样为党、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工作,严谨认真、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充满智慧的同志,才有今天的崛起。(主要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刘建华 编辑: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839005552560625&wfr=spider&for=pc
2.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下潜实验时,顺路回家看望在那个年代,科研人员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更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无法分享成功的喜悦,也无法为自己辩解。 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让他们欣喜若狂,但随即而来的是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深知,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对国家安全有多么重要。 终于在1988年,他们成功完成了南海深潜试验。这标志着中国的核潜艇技术达到https://www.toutiao.com/w/1817686491544579/
3.致敬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同学们,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时候,当我们享受着和平安定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像黄旭华爷爷这样的科学家。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今天。我们要向黄旭华爷爷学习,努力学习知识,将来也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传承和发扬黄旭华爷爷的科学家精神,让这面精神旗帜永远飘扬!https://www.sckjw.com.cn/info/388715ac5a664353ab90fd658324337e
4.科学家精神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的孝黄旭华虽然参加过苏联舰船的仿制工作,可核潜艇对他来说依然是个崭新的课题。毕竟在当时的国内,谁也没有见过核潜艇的庐山真面目,外部的钢板、内部的结构、动力的来源都是未知数,众位科学家们不得不在一片黑暗中摸索着前进。 他凭着从业多年的经验,带领着工程师们年复一年的研究,并通过反复的实验,攻克了一个个难https://jsj.nwpu.edu.cn/info/1598/10464.htm
5.点赞!侮辱“中国核潜艇之父”者受到法律制裁!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作者授权 黄旭华,这位有“中国核舰艇之父”美誉的老科学家现年已93岁高龄,他为了中国海军的强大,为了中国不被列强的欺辱,隐姓埋名30多年造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他对祖国的大爱,对民族的深情感动了中国亿万人。 http://www.kunlunce.com/ssjj/guojipinglun/2018-02-20/123196.html
6.下一代核物理接班人!他是我国核动力潜艇研究最重要的科学家中科院天才热核物理专家——肖翔,中科院博士,被誉为中科院天才热核专家,下一代核物理接班人!他是我国核动力潜艇研究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他对我国核动力航母起到关键作用!未能找到肖博士影像,抱歉!#缅怀 #国之栋梁 - 青衫烟雨客于2024031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https://www.douyin.com/video/7347676248614751497
7.中国工程院院士馆院士动态在浙大,父亲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把胡海昌推荐给中国科学院从事力学研究;把潘家铮送到水利建设的一线进行现场工程的研究。父亲说,人和人是不同的,胡海昌,如果让他去治淮,他最多就是个平平常常的工程技术人员,而如果让他去搞理论,他肯定能搞出成绩来。胡海昌1954年提出的三类变量变分原理,这项成果国际上称为“胡—https://ysg.ckcest.cn/ysgNews/1736777.html
8.科学家受哪种动物的启发,研制出能使潜艇长时间航于冰海之下后能以上是关于科学家受哪种动物的启发,研制出能使潜艇长时间航于冰海之下后能破冰上浮的机构?的参考答案及解析。建议大家看完问题先作答、再查看答案哦! 华图试题检索系统(https://gd.huatu.com/zt/questionqy/)是服务于考公试卷题目解答、职业考试试题解析的专业找答案系统,千万题库供用户查询,针对不同场景需求,提https://gd.huatu.com/tiku/2640227.html
9.科学之子科普频道该节目聚焦百年党史里为党奋斗、为人民奉献的科学家群体,深入挖掘竺可桢等10位科学巨匠的生平故事和奋斗历程。 08-24 10:27 《党史里的科学家》⑨杨钟健:一心向前 该节目聚焦百年党史里为党奋斗、为人民奉献的科学家群体,深入挖掘竺可桢等10位科学巨匠的生平故事和奋斗历程。 08-24 10:27 《党史里的科学家》https://kepu.gmw.cn/node_86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