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官宣全球首艘!24万吨级核动力大船面世,核航母还远吗?美国中国

前言:核动力一直都是军迷们心中最大的痛,尤其是福建舰即将海试,再一次将大家对核动力航母的期待值拉到顶峰。值得一提的是,江南造船厂终于传来好消息——攻克核心技术,造出第四代熔盐核反应堆,同时,核反应堆也成功登上24万吨级大船。那么,所谓第四代堆型熔盐核反应堆有何优势?既然核反应堆大船都有了,核航母还远吗?

(图解:江南造船厂发布采用国际领先的第四代堆型熔盐反应堆集装箱船设计)

1、中国官宣了!全球第一艘!

央视报道称,在新一届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和展览会上,中国正式官宣全球第一款以及全球最大的24万吨级核动力集装箱船型设计,同时,这一设计也获得了原则性认可证书。

据介绍,该船型具备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安全性高。该船型反应堆将以高温低压状态运行,可极大程度上避免堆芯融化,即便发生破口事故,也不会产生大面积扩散,只需要用正常停堆手段就能轻松解决。

除此之外,该船型动力装置也被部署在船舶安全位置上。在全电方案下,其电力系统采用双侧冗余设计,能够保证供电安全。

其次,功率大、航速高、操纵性好。一来,该船采用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以及双电机双轴浆双舵设计,二来,动力系统采用紧凑型模块化设计,运行起来,能源利用率更高,因此,该船能得到更大的功率和更快的航行速度。

最后,绿色环保。该船型采用的是“换电池”设计,只需要在15-20年左右更换一次电池,即可保证船舶正常运行,比过去常规船舶更加环保,也不用担心受燃料价格影响。

而且,该船型还采用核动力设计——第四代堆型熔盐反应堆解决方案,能真正实现“零排放”。

(图解:美国工程师正在为核动力轰炸机吊装熔盐反应堆)

2、美国70多年未突破,被中国实现

第四代堆型熔盐反应堆,身份并不简单。

常规情况下,不少船舶使用的都是高压水载热剂,而堆型熔盐反应堆载热剂主要是高温熔融液态盐,二者相比,后者能够承载高达800度的高温,即便发生故障,内部含有放射性的物质,也能够立即被安全转移到专用容器中。

其实,船舶使用核动力,并不算一件稀奇的事情,只不过,我们今天提到的24万吨级核动力集装箱船,最大亮点就在于堆型熔盐反应堆登上了民用船,这放在全球范围内,都称得上首次。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那就是在第四代堆型熔盐反应堆发展上,中国成功做到技术反超美国。

早在二战时期,美国就曾提出过“钍基熔盐”核电研发计划,并打算将熔盐反应堆运用在轰炸机上,造出可超长续航的核动力轰炸机。

只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美国仅仅造出一座熔盐反应堆核电站,就因为各种因素,而宣告中止,至于熔盐反应堆核心技术,自然也没能攻克下来。

中国意识到钍远比铀更具发展潜力,因而启动了这一被美国抛弃70多年的钍基熔盐反应堆项目,即第四代裂变反应堆核能系统TMSR项目,最终获得重大突破。

(图解:福建舰航母已经开始系泊试验,不久后便会展开海试)

3、核心技术都有了,核航母还远吗?

第四代裂变反应堆核能系统TMSR项目,具体来说,包括钍铀核燃料的制备、熔盐反应堆、钍基熔盐堆燃料后处理等内容。

在专家看来,这种第四代堆型熔盐反应堆,不仅可以用在民用船舶上,未来还可以用来进行电力生产,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或者是作为航母的驱动设备使用,也就是指核动力航母。

目前,福建舰已经完成静载弹射测试,进入系泊实验,为不久之后的海试做准备。为此,如今第四代堆型熔盐反应堆核心技术的突破,让不少军迷感到心动。

那么,接下来的004、005号航母,有可能是核动力吗?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不确定福建舰之后的004号会不会是核航母,但我们能确定,核航母一定会建造。

简言之,核心技术有了、核动力大船也有了,核航母还会远吗?

(图解:美国批准使用熔盐作为冷却剂的新型反应堆)

正所谓,只有自己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依靠别人帮助,永远不会成功。这些年来,美国一直在边上虎视眈眈,其仗着核动力航母优势,频繁在中国周边挑衅示威,我们要想应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

相信当年“要领先就领先美国”这句话,一直在大家心中萦绕,那么,如今,我国就正在用实际行动去完成这一目标。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强调,那就是中国在第四代堆型熔盐反应堆上的突破,背后意思,懂的都懂!

比如说美国,其在时隔50多年后,首次宣布重启使用熔盐作为冷却剂的第四代核反应堆计划,名为“爱马仕”。

THE END
1.核能“三步走”实现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蓝图这里,就是有着“中国核工业摇篮”之称的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也是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简称“一堆一器”)的诞生之地。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大力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从1956年5月破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NzEwOTkwMg==&mid=2248089730&idx=1&sn=9ca3495469362167bca9e2596b47e5ea&chksm=f805f8e4e6e8ac7e12661cac45e12516785cfca0740ad63ed156ca4793bc19868208fb0f3e59&scene=27
2.国产“超级充电宝”有多硬核?四代核电技术揭晓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 更安全的未来能源 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位于山东省荣成市,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该工程装机容量20万千瓦,发电量足以满足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高温气冷堆,包括高温、气冷两个关键词。高温是指反应堆堆芯采用石墨、陶瓷等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847767872074153&wfr=spider&for=pc
3.第四代核反应堆燃料包壳材料是谁发明00:19 这个姑娘造出来第四核反应堆#保家卫国 1562华? 00:30 钢铁报国的责任担当 1.2万欣雨 00:35 助力我国在国际核燃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雨中发言被校领导撑伞的这位女博士原来这么牛! 查看AI文稿 4.0万长江日报 1684臧其超股权布局https://www.douyin.com/shipin/7384693281478821923
4.全球核能发展动向及启示(2023)互联网数据资讯网据美国能源部描述,先进核能一般指第四代核反应堆,主要包括超高温气冷堆、气冷快堆、钠冷快堆、熔盐堆、超临界水冷堆和铅冷快堆。由于先进核能具有更佳的安全性能、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更强的经济竞争力和更少的废弃物管理挑战等优势,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先进核能的关注持续升温。 https://www.199it.com/archives/1608869.html
5.国内钍基熔盐堆走到了哪一步?第四代钍基熔盐核反应堆能上舰,未来当前,共有6种最有希望的第四代核反应堆概念,分别是:钠冷快堆、铅冷快堆、气冷快堆、超常高温堆、超临界水冷堆、熔盐堆。甘肃这个钍基熔盐核反应堆目前还是属于实验性质的商用反应堆,功率不大,只有2000kW左右,大概也就够1000户家庭用。 一般反应堆都是使用铀和钚作为燃料,钍基熔盐堆使用钍元素作为燃料,这对中国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40963.html
6.专家:094型核潜艇展开核反击可毁数十大城市中国的潜艇部队一直是西方情报机构关注的焦点。前一阶段一张中国潜艇的照片在网上流传,立即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他们将这张照片解读为中国新型的094“晋”级核潜艇。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也对这张照片进行了分析。 或使用第四代核反应堆 《简氏防务》文章称,这张拍摄于辽宁省葫芦岛“渤海重工”造船厂的照片,第一https://news.cctv.com/world/20080108/100602.shtml
7.国外主流第三代核反应堆技术发展情况AP1000核反应堆是第三代+(GenIII+)核能技术,具有完全的非能动安全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等突出特点,并且是市场上每兆瓦(MWe)占地面积最小的反应堆。在美国Vogtle核电站建造了两台机组(3号和4号机组),3号AP1000机组已开始为电网发电,而4号机组则正在准备初始燃料装载,预计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或2024年初进行商业运https://www.elecfans.com/d/2266825.html
8.最大核动力集装箱船,采用第四代堆型熔盐反应堆解决方案据了解,该集装箱船采用第四代堆型熔盐反应堆解决方案,在运营周期内真正实现“零排放”;采用全电方案,推进系统采用双电机双轴桨双舵,配合“换电”方案,每 15-20 年更换一次“电池”。 注:熔盐堆是核裂变反应堆的一种,主冷却剂是一种熔融态的混合盐,可在高温下工作时保持低蒸汽压,从而降低机械应力,提高安全https://www.ithome.com/0/737/179.htm
9.钍基反应堆钍基熔盐堆作为第四代六大核电反应堆之一,通过钍-232制成铀-233,来取代铀-235核燃料,以氟盐作为熔剂的核反应堆。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史蒂文斯表示,1吨的钍能制造出10亿瓦的电,可以提供相当于200吨铀,或者350万吨煤所提供的能源,利用钍作为汽车电力,只有8克就相当于加了6万加仑的汽油,足以让悍马车跑https://www.meipian.cn/3ulpo12v
10.核电合作根据设想,第四代核能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将更加优越,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并具备固有的防止核扩散的能力。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高温气冷堆技术 高温气冷堆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具有固有安全性、多功能用途、模块化建造的特点和优势,不会发生堆芯融化和大量放射性释放的事故。https://obor.nea.gov.cn/pictureDetails.html?id=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