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专家学者聚首大湾区为青少年打造“海洋科学大餐”深海海底波浪能深潜器

中新网广州12月20日电题:海洋专家学者聚首大湾区为青少年打造“海洋科学大餐”

作者王坚雷锦萍

探秘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m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海马”号,如何能将波浪能转化成电能供给海岛和海上设施……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mi.k64058865.com工程师陈宗恒、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盛松伟等6位不同方向的海洋专家19日齐聚广州,在格致论道·湾区的舞台上,围绕“那片深蓝,那片海”为青少年打造“科学大餐”,探索海洋的奥秘。

“可以说,我是和‘海马’号一起成长起来的。”陈宗恒表示,2008年,刚参加工作一年的他,便参与了“海马”号研制项目,当时国内深潜器研发才刚刚起步,基本无经验可循,他们只能从零mi.baseshine.com开始。得益于“海马”号精准、精细的调查能力,2015年3月,“海马”号首次下潜便发现了我国第一个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海马冷泉”,不仅让大众对深海冷泉生态系统有了新的认识,还发现了直接赋存在海底的“可燃冰”。

遨游海底后,盛松伟便将mi.cake16.com大家带到了海岛。盛伟松表示,越是远海岛礁越深受用电困扰,但越是远海的岛礁波浪能越丰富,如何能将波浪能转化成电能供给海岛和海上设施,是他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据盛伟松介绍,开发海洋波浪能面临两大技术难题:波浪能量大,但波浪周期变化也大,高效利用困难;我mi.sjhl88.com国南海台风频发,环境挑战大。

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一方面,盛松伟带领团队发明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造型酷似鹰嘴的鹰式吸波浮体,能使不稳定的波浪能转化为相对稳定电力;另一方面,他们借用太极思想,发mi.shunzhihong.com明恒张力锚泊技术,降低锚泊系统瞬时脉冲力,从而提升波浪能发电装置在极端海况下的锚泊安全。

盛松伟透露,历经20年发展,他们团队研发出了半潜式的鹰式波浪能装置,突破了我国波浪能装置无法稳定发电的瓶颈,实现由近岸走向远海、由脉冲发电到相对稳定并网的发展。未来,他们要持续攻克波浪能技术难题,开展海上多能源、多产业融合发展技术研mi.unasteel.com究。

活动现场,圆桌对话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邱强还与嘉宾们围绕着“大湾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推动大湾区海洋产业融合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邱强表示,如果能把mi.wei7peng.com目前各学科取得的成果交叉推进,有可能实现1+1>2的效果。

据悉,mi.ycgypw.com此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广州物联网研究院承办。(完)

THE END
1.Nature子刊!船舶学院团队发表近海底观测敏捷水下机器人研究成果近日,我校船舶学院智能海洋航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王刚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以“用于近海底观测的敏捷水下机器人”(A Maneuverable Underwater Vehicle for Near-seabed Observation)为题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近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c5MjIyNw==&mid=2658226654&idx=3&sn=0f4aacd165c9e85bccf1a1751abe843d&chksm=81667212b611fb04ac558cc31aee06b97c6d9a87c68f1dfacb72c491f9041fadbf401f8acc72&scene=27
2.李铁风教授(水下机器人/仿生智能装备团队)导师介绍 李铁风教授在之江实验室的科研团队主要致力于海洋机器人、水下智能装备、软体机器人等研究。李铁风教授同时是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科技创新35人(MIT TR35-China)、首届科学探索奖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软物质力学(Soft Matter https://zpjob.acabridge.cn/job/88156
3.加拿大Guelph大学杨先一教授来校讲学7月10日下午在理工楼B511学术交流室,加拿大Guelph大学杨先一教授应邀为我院做了题为“自主水下机器人智能实时运动规划与控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电信学院副院长刘辉教授主持,电子信息与机器人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等专业师生参加。 报告首先介绍了课题组的相关研究背景以及智能系统包含的算法、网络模型。然后,重点介绍了课http://dxxy.ccsu.cn/info/1269/4934.htm
4.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高等学校科研平台“五个一”科普教育专项行动的通知,为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特别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朱子才副教授于4月19日在F100为工程研究中心各成员单位的师生们做了题为“人工肌肉与水下机器人”的学术https://jxgc.xjtucc.cn/info/1112/3104.htm
5.张丹教授院士及杰出学者张教授还曾两度荣获加拿大先进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研究主席的称号,进一步彰显了他在该领域的领导才能和创新精神。 安大略省早期研究者奖(前省长奖)和他在约克大学获得的Kaneff教授和先进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领域研究主席的荣誉,都突显了他在专业领域内的卓越国际声望和贡献。 https://www.polyu.edu.hk/sc/academicians/our-academicians/zhang-dan
6.通知第五届全国海洋技术大会分会场特邀报告人选及题目联系人:王德麟 鄢社锋: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下航行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瞿逢重: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仲英青年学者,求是青年学者,海洋传感与网络研究所所长,担任IEEEhttps://www.mbachina.com/html/%E6%B5%99%E5%A4%A7%E6%B5%B7%E6%B4%8B%E5%AD%A6%E9%99%A2/202105/30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