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国服:潜艇重返深海进行测试战舰世界

《战舰世界》团队持续努力改善游戏,使其变得更加多元和有趣。作为0.11.2版本的部分内容,我们将介绍更新后的潜艇。潜艇再次开放测试。在新一轮的测试中,我们努力解决了玩家社区热议的许多问题。从难以发现潜艇和与之交互,到潜艇不稳定的伤害能力。不论是使用潜艇,还是与之对抗都将变得更加直观。

舰长们!

《战舰世界》团队持续努力改善游戏,使其变得更加多元和有趣。作为0.11.2版本的部分内容,我们将介绍更新后的潜艇。潜艇再次开放测试。

在新一轮的测试中,我们努力解决了玩家社区热议的许多问题。从难以发现潜艇和与之交互,到潜艇不稳定的伤害能力。不论是使用潜艇,还是与之对抗都将变得更加直观。

本文旨在方便各位参与新一轮的测试。我们希望这些改动能帮助塑造新战舰类型的最终模样。

潜艇获取●使用潜艇●对抗潜艇●具体改动

潜艇获取

完成相应的依序作战任务即可租用潜艇

更多有关详情请参阅游戏客户端

使用潜艇

消耗品

伤害控制小组消耗品的装载数有限。

水听器消耗品的装载数没有限制。在新一轮测试中,该装备能更高频地提供关于敌人方位的最新数据。

潜艇可使用强化型方向舵装置或备用蓄电池组两种消耗品。

声导鱼雷和声呐脉冲

声导鱼雷有不错的导向能力,但其伤害和造成进水的几率较低。

声呐脉冲第一次命中后会导向鱼雷至目标,第二次命中会增加导向效果。

潜艇发射的脉冲现在会被八公里左右的敌人发现。它们可以帮助玩家确定发动进攻的潜艇的大致位置。

鱼雷根据最后一次脉冲导向并锁定目标。即使新发射的脉冲命中了其他战舰,鱼雷仍会导向在生效状态的脉冲命中区域。

鱼雷将与发射前最后射出的脉冲命中的目标交互。若没有其他生效的脉冲,发射后的鱼雷将与第一个命中目标的脉冲交互。若第一个脉冲在鱼雷发射前命中目标,而第二个脉冲在鱼雷发射后鱼雷命中目标,那么鱼雷导向参数将提升。

战舰使用伤害控制小组可以使命中区域的脉冲失效。然而,若潜艇命中战舰一次或两次命中同一区域,鱼雷将再次获得导向加成。利用这一点可以在保留已发射鱼雷的效果的同时切换目标。

声呐脉冲可以朝多艘战舰发射并同时保留在数个目标上。因此,您可以为下一次进攻制定多种方案。

备用鱼雷

即使垂直面向目标也不要使用声呐脉冲和尝试导向。在水下向敌方战舰发射这种鱼雷毫无意义。不过它们能造成的伤害堪比驱逐舰的鱼雷。

它们的射程和航速有所降低,而瞄准距离和被发现可能性有所增加。

有了这种鱼雷,就无需使用声呐脉冲,因此您发射时不会暴露位置给敌人。

溢油

如果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或最大深度被命中,水面上就会产生溢油。溢油有助于水面战舰判断潜艇的位置和动向。

潜艇可以在上浮至水面或停留在水面位置时,使用伤害控制小组消除溢油。

下潜能力

当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或最大深度被发现,下潜能力会以比过去低的速率消耗。

恢复速率已上调,但蓄电池容量下降四分之一。

对抗潜艇

声呐脉冲

潜艇发射的脉冲现在会被八公里范围内(近似值)的敌人发现。

声呐探测的运作方式与鱼雷探测并不完全一样——即每艘战舰只能在捕获范围内发现鱼雷。

当声呐脉冲命中战舰,特殊指示器会显示在战舰和屏幕角落的战舰小图标上。

伤害控制小组可解除声呐脉冲命中区域的效果。

对潜艇造成伤害

炮弹、空投炸弹、空投鱼雷、战舰鱼雷和火箭弹均能对潜望镜深度和水面上的潜艇造成伤害。

战舰对付潜艇的反制手段是深水炸弹和空袭武器。

深水炸弹用于近距离作战。空袭武器的有效范围视战舰类型和等级而定。

空袭深水炸弹现在能100%造成进水。但潜艇一次只能有一处进水。

消耗品也可用来对付潜艇

对海搜索能侦察到任何深度的潜艇,但潜望镜深度以下潜艇的探测范围只有2公里。

监视雷达只能侦察到水面的潜艇。

对抗水下的潜艇

当潜艇被命中后,水面会产生溢油,但潜艇可以采取措施来修复它。溢油有助于玩家追踪处于水下的受损潜艇。

具体改动

潜艇

潜艇可在以下三个(之前为四个)关键深度之间切换——水面、潜望镜深度和最大深度。这将使玩家更容易操作潜艇并更好地掌握它们的运作方式。

潜艇配备两种鱼雷:

跟踪鱼雷有较高几率命中目标,但伤害较少。

传统鱼雷较难命中目标,但伤害较高。

现在,伤害控制小组消耗品的数量有限,因此您需要更谨慎地使用消耗品。若您在战斗前期就用完了消耗品,那您之后就无法阻止进水和溢油,从而导致潜艇更容易被发现和摧毁。

在新一轮测试中,水面战舰拥有更多的手段对付潜艇。

由于水面战舰现在能侦察到声呐脉冲,因此潜艇射出的脉冲会透露其所在的大致位置。

下潜中的受损潜艇会在水面上留下一层油迹,可以帮助水面战舰追踪它的行踪。

现在,空袭深水炸弹一定会造成进水,若您想要对潜艇生命值造成大量伤害,这种武器是您的绝佳选择。

不过,潜艇一次只能有一处进水。这意味着对它进行密集的空袭并不是该武器最有效的使用方式。

以上就是将在0.11.2版本测试的统一改动。现阶段的数值并非最终结果。我们尽可能地采用近似值。

THE END
1.深海探测器俄罗斯是当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1987年建成的“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两艘潜水器,***下潜深度6000m级,可以在水下停留17~20h。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潜深度7000m级,2002年建造,已完成热液取样、生物采集、海底布放等多项深海科考项目。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的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7%B1%E6%B5%B7%E6%8E%A2%E6%B5%8B%E5%99%A8/5597544
2.潜艇非声探测技术综述磁异探测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执行能力强、受水文条件影响较小等优点,但由于潜艇磁场磁性微弱,且空间衰减快,因此需要磁探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精度。 ⒉激光探潜技术 激光探测主要以蓝绿激光作为照明源,运用光电传感器进行水下探测、成像和识别等。其工作原理是:从某种平台上发射出蓝绿激光,经空气-海水界面折射后进入https://zhuanlan.zhihu.com/p/658067061
3.让水下不在黑暗,中国最新型卫星照亮水下五百米,让潜艇无处可逃对于潜艇来说,一直是困扰各个国家的头疼问题。它有出色的隐蔽作战的能力,深藏海底也可以保持静默。敌人难以发现,对于核动力潜艇来说,潜航时间更长,更加难以发现。中国正在开发一种具有强大雷射的卫星用于反潜作战,该卫星如果研制成功,那么就可以锁定海面以下500米的深度,那时候,潜艇将无处藏身。该卫星除了用于探测潜艇之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6471126674/181b58e9200100b7dq
4.解放军核潜艇遭外军主动声呐连续探测缠斗几十小时新闻频道核潜艇是水下移动的导弹发射阵地,核潜艇艇长是执掌这个国之利器的一线指挥员。 培养一名核潜艇艇长,国家要耗费巨资,前后需要20年时间。单说全训合格艇长考核这一项,就要历时一年,完成几十个考核项目,把艇上的导弹、鱼雷等“十八般兵器”训个遍,动用几十批次舰艇飞机配合训练。通过这样严格考核、层层选拔、全程打造http://news.cntv.cn/2013/11/21/ARTI1385004976716798.shtml
5.实测“特隆普”如何成为潜艇克星15.97公里水上探测和“西姆斯”的16.51公里水上探测对比一下,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还处在军需驱逐正常水平。8.6公里水下探测属性如果要和“夕立”11公里超远水下探测对比,则是有接近3公里的巨大差距,严重影响了“特隆普”作为克制潜艇必要的基础属性,而且也没有“灰猎犬”在改建技能上能大幅度强化水下探测的操作https://news.4399.com/dfzjyx/xinde/977501.html
6.水下应急通信的应用——潜艇应急通信随着通信技术与人类开发的进一步增强,水下通信在进行水下监测、水下开发和开展水下军事斗争等领域占领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从舰艇出现以来,世界各国潜艇失事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需要紧急开展对潜救援。可以说,从潜艇诞生之初开始,潜艇遇险和对潜救援就一直伴随着潜艇的发展。高效的对潜救援需https://www.keneuc.com/IndustryNews/416.html
7.JPDA)和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水下潜艇与航行器的舰船和干扰器和声距声呐作为水下主要探测手段,可以获取目标的和声距离、方向角等信息。然而,声呐信息通常存在噪声和误差,单一传感器无法提供准确可靠的目标信息。为了提高目标信息的精度和可靠性,需要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联合概率数据关联 (JPDA) 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水下潜艇与航行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https://blog.csdn.net/m0_57702748/article/details/138871056
8.中国部署首套水下监视系统南海将成别国潜艇禁区为了确保战略核潜艇在南海活动的安全,在这里建立一套覆盖范围广、探测距离远、灵敏度高的水下监视系统就变得非常重要。 中国海军094级战略核潜艇可携带12枚巨浪2洲际导弹 有了这套系统的早期预警,中国的反潜飞机和水面舰艇就可以更高的效率搜索和攻击进入南海的国外潜艇,从而让南海真正成为中国部署战略核武器的“堡垒”https://www.guancha.cn/Science/2013_05_31_1483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