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吸水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纸的吸水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纸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经常接触的物品之一、有几次,我经常看到小班幼儿把几张小纸片放在水里,看着它慢慢浸湿、慢慢沉到水底,并且高兴得拍手欢叫。我就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玩纸吸水的兴趣,设计了科学活动《会吸水的纸》,通过幼儿的几次自由自主的操作,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出不同纸的不同的吸水性,并把此经验迁移于生活中,逐渐培养小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几种纸的不同特性,并初步探索,发现几种纸不同的吸水性。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大胆地参与科学活动,培养探索发现能力,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盆,小盆里有餐巾纸、报纸、挂历纸若干张。

2.每桌一个小方盘,盘里放有红色的颜料水,另准备好的若干份小棒,小棒上贴有3种纸,纸的长度一样。

3.黑板上贴三种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种纸,并探索其不同特性。

1.你们前面的小盆里有什么呀有些什么纸呀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发现这些纸有什么不同

3.师生共同总结:餐巾纸是毛乎乎的,报纸是光滑的,挂历纸是最光滑的。

二、认识纸的吸水特性1.(出示一方盘红颜色的水)这里有一盘红水,今天这些纸要和红水做个游戏,请小朋友把纸像老师这样一头捏在手中,一头浸在水中,仔细看看,水会怎样纸有什么变化等一会儿来告诉大家。

2.集中幼儿提问a:刚才你发现了什么

b:水怎么会到纸的上面的

引导幼儿总结出:纸有吸水的本领。

三、探索三种纸的不同吸水性1.餐巾纸、报纸、挂历纸的吸水本领是不是一样大呢我们来举行个吸水比赛。

2.导幼儿探索比赛方法:把小棒上的三张纸同时放在红水里,观察哪张纸吸红水吸得快

3.幼儿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纸上颜色不断上升的变化状态。

4.组织幼儿交流谁得吸水本领最大,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最后一名。

5.师生共同总结:餐巾纸吸水最快,报纸吸水慢,挂历吸水最慢,并把黑板上的三种纸标3星、2星、1星,以示第一、第二、第三。

教学反思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我感觉在(实验二)中,我只是针对被叫的孩子观察,没有设计到全体幼儿,还有在做“纸张吸水性统计表”时,班里孩子第一次接触,有些陌生,我带着孩子做了前两个纸是否吸水,孩子回答都很正确但在打勾方面没能做的更好,原因在前面(实验一)当我引出吸水和不吸水字卡时,没有过多认读导致。如果让我重新上《吸水的纸》这一课,我会面向全体孩子,在他们熟知纸张名称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分组去探索、去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中班科学活动吸水的纸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探索了解各种纸的吸水性,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吸水的纸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每天孩子们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纸张,他们喜欢在一起发现、讨论纸的各种特性“这是软软的纸,这是光滑的纸,这是棉棉的纸……”在《吸水的纸》这个子主题中将打破孩子们的认识局限,和他们一起探索哪些纸吸水?哪些纸不吸水?

1、通过探索了解各种纸的吸水性。

2、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认真观察实验过程。

难点:统计的熟练程度。

皱纹纸、瓦楞纸、报纸、彩色卡纸、蜡光纸、亮光纸、宣纸、“纸张吸水性统计表”、笔、托盘

(一)开始环节:

教师里布置了一片小花园,这些花是用不同材质的纸做成的。

(二)基本环节

1、教师示范纸的吸水性两个小实验,让幼儿观察。

实验一:教师用皱纹纸准备的粉花,将花儿放在水面上。

(幼:用皱纹纸制作的花朵展开了,花开了)实验后,教师将湿的皱纹纸放入托盘中。教师小结:这朵用皱纹纸做的小花,喝了很多很多的水,肚子都撑饱了。说明皱纹纸吸水。

教师取来一朵儿用亮光纸做成的彩色纸花放入水底,这时的小花儿漂了上来,老师将纸花拿出,抖了抖花,孩子们都发现,纸没有湿,教师小结:这朵小花想喝水,可是它怎么喝都喝不进去,说明亮光纸不吸水。

实验二:教师在黑板上准备一张宣纸,师说:这么多美丽的纸花,我想把它画下来,有不同颜色的',真漂亮,顺势拿出一支特大号的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一个大圆点,这是花芯,请了几位小朋友上来画花瓣,让幼儿观察。

2、介绍“纸张吸水性统计表”

3、让孩子们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以打勾的方式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进行指导。(用吸管吸水滴在纸张中间,看看有什么变化)

(三)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通过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吸水的纸有皱纹纸、报纸,不吸水的纸有海绵纸和发亮的瓦楞纸。

(四)延伸环节

小花园里的花,按顺序请孩子选一朵自己最喜欢的纸花,放在盆里做实验,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它们的吸水性。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我感觉在(实验二)中,我只是针对被叫的孩子观察,没有设计到全体幼儿,还有在做“纸张吸水性统计表”时,班里孩子第一次接触,有些陌生,我带着孩子做了前两个纸是否吸水,孩子回答都很正确但在打勾方面没能做的更好,原因在前面(实验一)当我引出吸水和不吸水字卡时,没有过多认读导致。

如果让我重新上《吸水的纸》这一课,我会面向全体孩子,在他们熟知纸张名称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分组去探索、去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水滴在不同纸上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

准备:

玻璃缸,纸花,各种纸片,白纸两张;记录纸每人一份,水、布、箩筐每组一份。

过程:

(一)发现纸吸水的现象

1、出示纸花,现在把纸花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花打开了,花瓣湿了)

2、为什么纸花会在水中开放呢?

3、小结:因为纸会吸水,纸做的花吸了水以后就会开放了。

(二)比较水滴在不同纸上的结果

1、设疑纸都会吸水吗?教师交代实验方法:将水滴在纸上,耐心地观察一会,然后在吸水的纸旁作个记号;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讨论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把幼儿的讨论结果贴到纸上,分成吸水和不吸水两类;

4、小结:生活中的各种纸有的吸水、有的不吸水,当水滴到纸的`表面上,水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渗透进去了,那这些纸会吸水的;当水一直停在纸的表面上,那这些纸是不吸水的。

(三)发现纸的吸水速度不同

1、设疑纸的吸水速度一样吗?

2、教师操作实验:纸的爬色比赛,幼儿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纸片有什么不同?请个别幼儿摸摸看看(厚薄、光滑粗糙之分);

3、小结:不同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材料不一样,吸水的速度也不同,比如餐巾纸绉纸很薄又粗糙吸水快而多,白卡纸光滑又厚吸水慢又少。

(四)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

2、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延伸:

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纸的吸水性,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设计实验研究,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能(重点和难点)。

3、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制造了不同特点的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4、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教学设想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制订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的科学性——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一课将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其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问题的提出。

对于问题的提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另一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其设置的情境进行假设,产生多种不同的意见,从而引起矛盾,自然而然地提出所探究的问题。既照应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又涉及到今后的认知规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2、问题的解决。

是直接探究问题,还是从已经了解这些问题的人那里找到答案呢?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毫无疑问应选择前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设计检测方案,并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通过实验研究,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问题的延伸和拓展。

本课研究纸的吸水性,重在探究的过程,而它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体会到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萌发要设计一种新型纸张的美好愿望。同时,这也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体现。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每一小组都有一袋材料,拿出来看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学生发言,教师粘贴各种纸标。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纸能吸水”。

(1)猜测:将这些纸都放进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2)学生预测。

(3)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认为纸能吸水,有的纸吸水又快又多,而有的纸吸水比较慢,比较少。(板书:快、多;慢、少。)

(5)学生猜测,引起争论。

2、探究纸的吸水性。

(1)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各自的预测。

(2)汇报研究方案,小组间相互质疑、补充,使其方案更科学化。

(3)小组选择工具进行实验探究。

(4)汇报实验结果。(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得到什么结论?)

(5)比较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提出课题:研究纸的吸水性。)

3、了解纸的发明,意识到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发明了各种不同的纸。

(1)了解纸的发明。

(2)思考:为什么有的纸容易吸水为什么有的纸不易吸水?

(3)拓展: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纸。

第二部分课堂实录(节选)

内容:分小组设计“研究纸的吸水性”的方案。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很多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案,现在请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方案,如有不完整的地方,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可以提出建议,进行补充。

生1:我们第三小组的方案是:分别往每一种纸上滴水,看哪种纸上的水印“长”得最大。(这时很多同学相继举起手来。)

生2:我同意他的意见,但我认为应该分别向每一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再来比较哪种纸“长”得大。

师:你为什么要求在每种纸上只滴一滴水呢?你需要用什么来滴一滴水?

生2:因为只有向每一种纸都滴相同多的水,才能正确比较出水迹的大小。我想借助讲台上的那个“吸管”(滴管)来滴。

师(拿起滴管):是这个吗?这叫滴管,用来滴少量水。

师:其他同学,你们同意他们的这种方案吗?(大家表示同意。)

师(指向第三小组):同学们都同意你们小组的方案,能演示给大家看一下吗?(第三小组演示:由一个同学依次向每一种纸滴一滴水。)

师(激发矛盾):老师看到这位同学先在牛皮纸上滴了一滴水,然后又在其余四种纸上各滴一滴,同学们对他这种做法有什么意见?如果每隔十分钟往一种纸滴一滴水,这样做行吗?

生:不行,应该同时往每一种纸都滴一滴水,因为不同时滴的话,那么先滴水的纸上,水迹肯定会大些,这样会影响实验效果。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学生表示赞同。)

师:那么我们将这一小组的方案定为方案一:“滴”的方法。其他的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们这一小组是将所有的纸都放在水里浸湿,然后分别将每一种纸上的水挤到一个瓶子里,再来比较哪一瓶里装的水多一些,就说明哪种纸吸水吸得又快又多了。

生4:我对他的方法有一点补充,应该将所有的纸同时放入水里浸湿,然后还要同时取出来,再挤出水来比较。

师:这位同学说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吗?大家对他们这种方案还有什么建议?(没有人回答。)

师(举起一大一小两张纸放入水中):是不是这样同时放入水中再同时拿出来?

生5:不对。在这个实验中所有的纸应是同等大小的,不然纸大一些吸的水多一些,这个实验就准确了。

师:你们小组接受他的建议吗?(学生点头。)那么我们将这种方法确定为第二种方案。(板书:方案二:挤。)其他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6:我们小组与第五组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是将同样大小的'纸分别放入五杯水中浸湿,并且同时放进去同时拿出来,再比较这五杯水降低了多少。

生7:我认为不行。这五杯水要一样多才可以。

生8:也不行。五杯不一样多,五个杯子也要一样大小。

师:你们小组同意他们提出的想法吗?(学生同意。)那我们就将这种方案定为方案三。(板书:方案三:降。)

又有同学举手。

生:我们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这些纸全都同时插入水中,纸的大小也是相同的,然后同时取出,看哪种纸吸上来的水迹高,就说明它吸水又快又多。

师:你能做给我们看一下吗?

该生走上讲台,选择了夹子、木棍、水槽等工具,将五个夹子分别夹住一种纸,再将夹子串在一根棍子上,同时放入水中,同时拿出来进行比较。

师: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怎样?

生9:我觉得不行,他刚才拿棍子时,棍子是倾斜的,这样,有的纸插入水中多一些,有的纸插得少一些,结果就会不准确,我认为应该将棍子两头固定起来,各种纸插入水中同样多,结果才会准确。

生10:我还要补充一点,夹子在夹各种纸时也要注意夹入部分同样多,保证露出纸的长度相等。

生11:各个夹子之间还要分开一点,以免各种纸粘到一起,影响最终结果。

师:同学们都很不错,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我们就将刚才这种方案叫做方案四,好吗?(板书:方案四:插。)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摇头。)

师:好,根据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有了四种方法:滴、挤、降、插,每种方法都有一些要求,比如说,同学们已注意了纸的规格,要同时放进去同时拿出来。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各组讨论一下,选择一种方案,想想看,你们都需要些什么工具,每组派一名同学来领取所需用具,进行实验。

第三部分教学后记

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取舍课程资源。

在教学《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我们就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实践。刚开始,教师给学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结果学生热热闹闹地做起了研究。有的研究纸的光滑程度,有的比较纸的厚薄,有的研究纸的吸水性,有的研究纸的承重性,等等,在交流与汇报时,同学们还在忙着“研究”自己的主题,而不理会别人的发言。这样,他们的研究就只停留在自己界定的意义上,而没有丝毫的改变与提高。这种研究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也不是一种真正的研究。我们意识到:让三年级的学生搞研究,不能赶热闹,各搞各的,而是要让他们结合大家的智慧,通过共同探讨,不断完善和提高。于是,又经过几次尝试,将研究的主题由多个递减为三个,两个,一个。最后发现,选取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主题——研究纸的吸水性,让学生之间、各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质疑,共同努力,最终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而对于剩下的内容,则可以抱着“授之以渔”的心态放手让学生自己课下去研究。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处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例如,学生在提出用“滴水”的方法来研究各种纸的吸水性时,就经历了同学们相互之间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进行改进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演示,在教师再次激发矛盾后才确定其方案。刚开始,学生只说分别向每一种纸滴水,看哪一种纸上的水迹大,马上就有学生指出:应向每一种纸滴同样多的水。由此,引出“滴管”这个工具,研究方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学生对此方案已没有异议,但这与比较科学的方案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教师正准备直接给学生一些提示,可一个念头打消了这种想法。与其直接暗示给学生,不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只有让学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达到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所以,我让学生来演示这个还不成熟的方案,果然,实验还没演示完,就有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原来,他们发现:用滴管向每一种纸滴水时,不能一个接一个地滴,应该同时滴,再来比较水迹的大小。至此,“滴水”方案已经很完善、很科学了。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逐渐成熟起来,他们已明白要做比较的实验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纸的吸水性》是山大版教材主题一中《送纸船》的生成活动,在认识纸的特性中提取了纸的吸水性为重点掌握内容,并加深了难度,让幼儿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质有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发现、思考问题,同时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本节活动主要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实验,来促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出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艺术课紧紧围绕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的整合点,让幼儿在选纸、染纸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整合点的认识。

活动目标:

1.体验小实验带来的快乐,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发展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知道纸有吸水性,对比观察发现不同纸的纸吸水性不同,并初步感知吸水性与纸质有关。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纸有吸水性,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

活动难点: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质有关。

整合点:不同纸的的吸水性不同

活动准备:

(三人一组,分为五组)

11个透明操作水槽;纸巾、宣纸、绘画纸的纸花各6个;纸巾、宣纸、绘画纸的纸树各16个;实验夹16个;大筐12个、小筐6个;大小记录表共17张;记录笔15支;5个观察盆;纸巾、宣纸、绘画纸各6张;纸的用途PPT。

活动过程:

一、纸花开了,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

(一)教师操作,引出探究问题

指导语:今天许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朵漂亮的小纸花,大家猜猜这朵纸花能自己开放吗?

教师实验。

指导语:纸花放在水里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水里的花能开呐?

(二)幼儿自主操作探究

1.讲明实验要求。指导语:第一像我这样选一朵自己喜欢的纸花放在手掌心,在我发出“开始”的口令后,小朋友们“一起”将纸花放在水里。第二,纸花放在水里之后我们的小手就不要碰它了,只有小眼睛来观察一下,谁的纸花开得快?

2.幼儿操作实验

3.纸有吸水性

(1)指导语:你们的纸花都开了吗?为什么纸花开了?

(2)幼儿表述观察发现。

(3)教师小结:因为纸宝宝身体里面喝了水,所以纸花开了,我们把纸宝宝喝水的过程叫做纸在吸水,所以说纸有吸水性。

4.不同纸花的开花速度不一样

(1)指导语:那你的纸花和其他小朋友的纸花开花的快慢一样吗?

(2)师根据幼儿回答记录实验观察表。

(3)指导语:为什么有的纸花开得快,有的纸花开的慢?

幼儿回答。

过渡语:纸花宝宝是用不同的纸做的,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纸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二、观察操作,理解纸的'吸水性特点。

(一)观察操作,了解纸质是不同的

1.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纸的不同点。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说的这些纸的不同的地方,我们说是纸的质地不同。

(二)实验:小树喝水

1.教师示范玩法,讲解记录方法。

2.幼儿汇报观察表

3.教师在自己的观察表上做记录。

4.教师小结:原来不同质地的纸吸水性是不同的,有的吸水性强,有的吸水性弱。

5.师结合纸花小结小树的观察记录表。

三、结合生活,了解纸的用途

(一)吸水性强的纸的用途

(二)其他纸的用途

四、延伸活动,寻找身边的纸

指导语:现在就让我们回到班里去看一看,身边还有哪些纸?他们都用来干什么了?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设计意图

1、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2、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比较等方法,知道不同的纸它的`吸水性不一样。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学会小组合作。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感知纸的吸水性。

2.活动难点:知道不同材质的纸它们的吸水性不一样。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收集过生活中的各种纸,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2.物质准备:4种纸的展板一块、大记录表、小记录表6份、(餐巾纸娃娃、报纸娃娃、绘画纸娃娃、牛奶盒纸娃娃)若干、毛巾6条、透明盒子6个、ppt、盘子

6个、面膜纸、铝箔纸、笔6支。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这些纸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纸,我呢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来做潜水运动员。

1.问题激疑

师:请宝贝们猜猜哪个纸娃娃会“潜水”?为什么?(请一名幼儿做好记录)真的像你们猜测的这样吗?那还是让纸娃娃们去试一试吧!

2.动手实验

(1)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装了水的塑料箱,还有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记录表。

(2)操作要求:6人一组小组合作将不同材质的纸娃娃同时放入水中然后仔细观察看看谁最会潜水,结束后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些纸娃娃会“潜水”?它们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师:纸娃娃们听了过后为了会不会吸水吵了起来,会吸水的纸娃娃认为会吸水本领大,而不会吸水的纸娃娃认为不会吸水本领也很大,那怎么办呢?它们吵架了我有一个好办法,我今天还带来了两种很特殊的纸(面膜纸、铝箔纸),看了这个它们就会明白了!

4.师幼共同验证

1:出示两种不同的纸(面膜纸、铝箔纸)引发幼儿思考:它们是什么纸?看看它们有什么本领有什么作用呢?(面膜纸可以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变得漂亮,铝箔纸妈妈在厨房可以为我们做好吃的蛋挞等等。)

2:教师操作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讲述。

3:小结:其实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我们的纸娃娃们听了过后又开心的手拉着手在一起做游戏啦!

三、活动延伸

活动总结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觉得孩子们对这次活动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喜欢上了探索,学会了观察与记录,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科学领域发现与探索精神,题材紧扣生活,通过操作提高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获得了体验和成就感。在以后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每位孩子都动手操作,爱上科学活动。

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了解不同纸张的吸水性。

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多种类型的纸张(如餐巾纸、报纸、牛皮纸等)。

水盆、滴管或眼药水瓶、记录表、彩笔等。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纸都能吸水吗?哪种纸吸水最快呢?”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使用滴管或眼药水瓶向每种纸张上滴水,观察纸张的吸水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上。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结果。

延伸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纸张吸水性不同?这与纸张的材质、结构有什么关系?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纸张的吸水性及其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不同材质、结构的纸张。

水槽、量筒、计时器、记录表等。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纸张的吸水性,并提问:“纸张为什么会吸水?哪些因素会影响纸张的吸水性?”

实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纸张的吸水性以及纸张的纤维性质、结构等因素对吸水性的影响。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观察纸张吸水过程中的变化。

深入了解纸张的吸水性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不同种类和质量的纸张。

实验器材(如吸水管、天平、湿度计等)。

探究任务: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种类和质量纸张的吸水性,并尝试找出影响纸张吸水性的主要因素。

实验设计与操作:学生根据探究任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与结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初步了解不同纸的吸水性能。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多种类型的纸张:餐巾纸、报纸、宣纸、彩色卡纸等。

小盆、水、计时器、记录表、笔。

一、导入

教师展示不同的纸张,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提问:“你们猜猜,这些纸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探索活动

教师示范:将一种纸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纸的'变化,并计时。

三、总结提升

提问:“为什么不同的纸吸水速度和效果会不一样呢?”引导幼儿思考纸的材质和结构对吸水性的影响。

加深幼儿对不同纸吸水性能的理解。

让幼儿了解纸吸水性能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各种吸水纸和不吸水纸样品。

纸巾、毛巾、画纸、水彩笔、食品包装纸等生活材料。

纸的吸水应用讨论: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场合我们会用到吸水纸?为什么选择这些纸?

幼儿分组操作:每组选择一种生活材料,如用纸巾擦汗、用画纸画画等,体验纸吸水性能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让幼儿理解纸的吸水原理。

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设计利用纸的吸水性能的创意作品。

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各种纸张、颜料、胶水、剪刀等创作材料。

教师通过显微镜展示纸张的'纤维结构,帮助幼儿理解纸的吸水原理。

创意设计讨论: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纸的吸水性能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幼儿分组创作:每组选择一种纸张和创作主题,如制作吸水花、吸水画等。

三、展示与评价

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作品,强调创新和实用性。

一、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的吸水性。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餐巾纸、报纸、打印纸、牛皮纸等若干张。

水盆、小勺、毛巾等。

记录表、笔。

三、活动过程

导入:出示各种纸,让幼儿认识并猜测它们的.吸水性。

操作:请幼儿用小勺舀水,分别滴在不同种类的纸上,观察纸的变化,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总结:教师总结纸的吸水性的原因,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纸制品的吸水情况,如纸巾、报纸等。

提供更多种类的纸,让幼儿进行吸水性实验,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纸的吸水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引导幼儿学会记录实验结果,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滴管、水盆、毛巾等。

计时器、记录表、笔。

导入:通过故事或情境,引出纸的吸水大赛的主题。

总结: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纸的吸水性差异及其原因。

提供更多种类的纸和实验材料,让幼儿尝试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

了解纸的吸水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幼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各种吸水性不同的纸制品(如纸巾、宣纸、报纸等)。

水彩笔、颜料、水杯等绘画工具。

生活中常见的需要用到吸水性纸的情境图片或视频。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需要用到吸水性纸的情境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思考纸的吸水性的应用。

探索:请幼儿小组合作,选择不同的`纸制品进行绘画或制作活动,观察并比较不同纸的吸水性对绘画或制作效果的影响。

拓展:教师介绍更多关于纸的吸水性的科技应用,如吸水纸巾、吸水地垫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使用不同的纸进行绘画或制作活动,观察并比较效果。

THE END
1.科学实验报告单(14篇)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一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实验报告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探究结果等,而且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等方面大有用处。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http://cooco.net.cn/zuowen/1947309.html
2.纸实验报告(精选13篇)纸实验报告(精选13篇) 篇1:纸实验报告 :___ 中国石油大学___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成绩:___ 班级:实验现象:吸水性排列:纸巾、报纸、信纸、图画纸、纸箱纸、课本纸、挂历纸。 实验原理:纤维较多的纸张3、边写边想一个“与众不同”的题目。 四、由说到再整理。 ⒈ 15分钟后提示再给5分钟,开始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skhmb9b.html
3.请完成如表生物小组的一个实验报告单.补充完整其中的内容:七年级请完成如表生物小组的一个实验报告单.补充完整其中的内容:七年级:一班小组:第三小组姓名:李明时间:2014.10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实验材料的准备2个培养皿.2张吸水纸或少许棉花.1个水杯.1支滴管.密封性好的纸盒.20粒刚刚萌发的玉米.以及本组实验设计方案必须https://m.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076b14e70640eca8d071b4cddb79fe82
4.三年级科学下册《纸》实验报告单.pdf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三 实验名称 不同纸的吸水能 力 实验时间 记录人 复印纸、牛皮纸、餐巾纸、电光纸、瓦楞纸、水 实验器材(药品) 槽、木条等 1、在一根木条上粘上长宽相同的复印纸、 牛皮纸、餐巾纸、电光纸、瓦楞纸。 2、把木条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上面,使这五 实验步骤 种纸的下端浸入水中的部分相同。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22/8020003141004102.shtm
5.微信公众平台实验3: 班级:三年2班 姓名:吴尚峰 实验名称:《硬币立纸》 实验4: 班级:三年3班 姓名:林辰逸 实验名称:《火山喷发》 实验5: 班级:三年4班 姓名:黄沛哲 实验名称:《 虹吸实验 》 实验6: 班级:三年5班 姓名:陈梓洋 实验名称:《 戳不破的泡泡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MzI3NTc4NA==&mid=2247577652&idx=1&sn=aa435810342e9c67e3737987bcf39656&chksm=fb0e1e53cc799745e7ea85dbf91f4fd6573b23d48970ac711c20e519875bdd3a8ec85096ba0c&scene=27
6.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报告单.doc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原理 一种物质的分子自发地分布于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称为扩散。扩散现象是 物理学中的内容,如果在蔗糖浓溶液中加入清水,水分子就会进入蔗糖分子之 间,直到水分子和蔗糖分子在整个体系中均匀分布为止。 材料用具 1.紫色的洋葱鳞片。 2.刀片,尖头镊子,滴管,https://www.mayiwenku.com/p-1764188.html
7.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http://www.zwcjzx.cn/kcsz/gjkc/2019-03-01/952.html
8.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树的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含日期) 2011.9.8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实验者 时间 2011.9.13 实验名称 观察水生植物 实验目的 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实验器材 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实 我的猜测:水葫芦和金鱼藻都能浮在水面上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92566615_1092566615.html
9.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pdf文档介绍:该【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是由【读书百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https://m.taodocs.com/p-862149399.html
10.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11课题研究磁铁实验名称探究磁铁性质班级五班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小组组别组员实验材料两块相同的条形磁体、环形磁铁若干实验过程:1、让吸起来的铁钉拔除。 2、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铁。 3、看磁极怎样指示方向。 4、把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我们的发现:磁铁能吸回形针,能指示、相同磁极https://m.66law.cn/contractmodel/5862550.aspx
11.哪种材料容易吸水科学实验报告单?–960化工网问答回答者:网友 吸水性实验 材料:报纸、餐巾纸、蜡光纸、水杯、水、天平、砝码 实验: 1、取相同的杯子、内装质量相同的水 2、取相同质量的报纸、餐巾纸、蜡光纸,放入水杯中,经过相等的时间,将纸院专板取出3、用天平称剩余水的质量 结论:松软的、带孔多的材料吸水性强我https://www.chem960.com/ask/q-83a9a223b3ca4725839d2d073e50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