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高三生物实验复习教学存在的误区

2.高三生物实验设计的复习策略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之所以效率较低,深究其原因皆因为教师心目中没有学生,考虑的中心还是教师自己的教学任务。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复习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设计思路,学会实验设计上。实验设计绝不能脱离一定的知识和问题情境,离开高中生物学主干知识的实验设计必然是盲目的、误导的。对于实验设计的复习,我们可先分析挖掘课本经典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素养,然后根据复习,的实际精心设计一两个典型的教学实验,让同学们在具体“做科学”的过程中掌握实验设计的步骤、一些原则和方法、关键点,并针对不同的实验设计题训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实验能力,不再惧怕高考实验设计题。

2.1挖掘课本经典实验,提升学生实验科学素养

首先,使学生积累实验操作的经验。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材料用具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充分开放实验室,尽可能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引导每个学生归纳、总结高中生物学实验常用材料、药品的种类、用途等,形成表格,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完善自己的结果。

其次,使学生理解实验程序。指导学生分析课本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或必要性、每一步骤的意义及各步骤之间联系。

最后,使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最终结果的记录,又要求学生对实验的中间过程出现的现象进行记录。既要重视结果又重视对结果的分析,重视对成功实验的分析,也要重视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2.2结合典例培养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不管是验证性还是探究性实验设计,不管是自主设计实验还是补全实验、修正改良实验,实验设计思路大体相同。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本经典实验或某一高考实验题来概括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便于学生领会掌握。

2.3针对不同生物实验设计类型进行强化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主要有验证性和探究性两种类型,在题型呈现上有以下几种类型:1、给出实验用具、材料、药品、实验的目的,要求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或对已有的实验设计进行补充和完善(2009海南卷22题)。2、只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自选,实验方案自己设计。这种类型的设计题,最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的高低(2009浙江卷第30题第Ⅱ部分)。3、分析已有的实验设计方案中不科学性(2009四川卷第30题第Ⅱ部分第4小题)。4、既有实验设计改错,又需进行补充完善的综合类设计题。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为实现考生在短期内生物实验设计应试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可采取以下训练策略:紧紧依托教材的实验内容,针对以上几种类型有选择地利用好近年高考题目中的生物实验考题内容,认真研究每一个实验,重新认识每一个实验。针对研究的问题和实验的条件设计实验,巩固实验设计中应如何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如何准确获取实验信息,实验的预期如何,如何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准确的解释等。

一、科学性原则

二、可行性原则

三、可重复性原则

为获取科学的数据,得出准确的结论,往往需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实验中遵循可重复性原则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真正体现实验的科学性。例如,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用一系列具有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时,每一个浓度下都至少用3~10根插条,计算插条生根的平均值或平均生根长度。

四、单一变量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是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该原则指在控制研究对象之间只有某一因素(自变量)不同,而保证其他因素(无关变量)完全相同,进而观察该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梯度的温度,实验中试剂的量、溶液的pH值等即为无关变量,但由于其中pH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应保证实验对象的pH值等无关变量均相同,以使所得结果均是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从而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五、对照性原则

对照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对照能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对照实验是指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通常由实验组和对照组组成。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一般不需要经过实验变量处理。根据对照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对照类型可分为:

⒈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如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中,1号试管不作任何处理,即为空白对照组。又如,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清水处理则为空白对照。

⒉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指虽给实验对象施以某种处理,但这种处理仅作为对照意义的,如“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立过酸、接近中性和过碱的实验条件,进行相互对照。

⒊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如,实验“植物的吸水与失水”即为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其实验组为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洋葱表皮细胞,对照组为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均为同一组细胞,构成自身对照。又如,萨克斯的实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也为自身对照。

⒋相互对照

即几个实验之间相互对照,不另外加设对照组,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两个对照实验组分为有氧、无氧,最后的酒精和CO2的产生量便可直接通过这两个对照组对照、计算,得出结果。又如,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O来自于H2O还是CO2”,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两组实验相互对照。

一、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对照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通常设置对照组。通过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以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鉴别实验中的处理因素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实验设计中可采用的对照方法很多,除了有阳性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之外,通常采用空白对照的原则:即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值得强调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

2.随机性原则

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化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二是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中的偏差。

3.平行重复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即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上述随机性原则虽然要求随机抽取样本,这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消非处理因素所造成的偏差,但不能消除它的全部影响。平行重复的原则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

4.单因子变量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二、实验设计模式

l.从实验步骤出发设计研究性实验

模式:教师对实验步骤提出建议学生选择比较实验分析对比结果得出结论填写报告。

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为例。本实验的步骤是:去除叶柄、粗叶脉的新鲜菠菜叶5g,剪碎放入研钵,加少量碳酸钙、石英砂,15ml无水酒精,研磨成匀浆后过滤,得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用毛细管吸取少量滤液,在干燥的滤纸条上划一细线,烘干后再次划线,重复多次,然后放入层析液中进行层析。

教学中,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哪种方法能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如建议学生对所取菠菜与酒精量的比例作一研究(可以采用10g菠菜叶与5ml无水酒精组合、10g菠菜叶与10ml无水酒精组合、5g菠菜叶与5ml无水酒精组合、5g菠菜叶与10ml无水酒精组合等);也可对滤纸条的划线次数(可以是3次、5次、7次、10次等)、划线方法(可以是用毛细管、载玻片、铅笔、滤纸条折线等器材或方法)、取用碳酸钙的量(少量或较多)、是否需要过滤等实验步骤提出建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选择对比实验组,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

2.从允许学生故意出错的角度设计研究性实验

1实验目的书写不规范

实验目的是指要探究或者验证的问题或事实,在实验目的的称述中,一般采用叙述的形式。根据实验类型可将实验分为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目的主要是探索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而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的主要是验证已知研究对象的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学生往往因为不明确实验目的究竟要写什么而出现书写不规范无法得分的情况。

【例1】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组:

甲组: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

乙组:培养液+Y细胞+3H-Tdr+X(用生理盐水配制)。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1)实验目的:。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3)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是:。

答案:(1)探究X对Y细胞增殖(DNA的合成)的影响

(2)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无影响

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3)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变化判断细胞增殖情况

1.1常见错误

“X物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X物质对Y细胞的作用”;“X物质对Y细胞吸收3H-Tdr的影响”;“X物质对高等动物的影响”;“X物质对CRD的影响”;“X物质能否促进细胞内CRD的合成”。

1.2应对策略

实验目的中一般应呈现出以下三种信息:

(1)探究因素(自变量):X物质。

(2)实验对象:细胞。

(3)观察目标(因变量):增殖情况。

所以探究性实验目的一般可以套用以下格式:探究自变量对实验对象、观察目标的影响。而该题中学生在答题时主要没有准确找到观察目标,出现了一些错误指标如“细胞的生长”、“高等动物的影响”等。确定观察目标是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通过实验思路可以看出甲、乙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变量为X物质。但甲乙两组又同时加入了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根据所学的知识,3H-Tdr应该用于DNA的合成,自然观察目标也就是DNA的合成,或者发生DNA合成的时期——细胞的增殖,所以观察目标也就是因变量为细胞的增殖。

2实验原理书写不规范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是实验进行的科学理论,同时也是检测结果的理论依据,既体现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也包括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在答题时如果学生不理解何为实验原理,很难得分。

【例2】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2.1常见错误

错将实验原理写成实验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没有理解实验原理的实质。

实验原理不完整:如只回答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观察指标阐述错误:本题中已经明确指出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但很多学生还是把观察指标写成直接检测血糖浓度。

2.2应对策略

实验原理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书写:

(2)因变量获得的原理。因变量是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如本题中胰岛素含量过高,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如在验证甲状腺具有促进动物新陈代谢的作用时,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使耗氧量和活动量加大。

(3)因变量检测的方法:如观察特异颜色变化、溶液浑浊度、沉淀和气泡现象;观察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测量生长发育速度;测量生化反应速度等。

3实验结果分析不到位

实验结果是在实验结束时出现的,通常伴有一定的现象。在验证性实验中结果是在预料中的,无需再预测;而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应该对应假设,分类讨论,而且要根据预测的不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以例1第二小题为例,通常有3种可能:如果出现现象①说明自变量促进因变量;如果出现现象②说明自变量抑制因变量;如果出现现象③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无关。

3.1常见错误

学生对结果的分析不全面,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写出来,可能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要求或者对于探究性实验的结果与结论不能正确把握。

在回答时学生容易将结果与结论的关系倒置,如“如果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说明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

3.2应对策略

【关键词】分离思想凝胶色谱法

实验是生物研究中最为基本的手段和工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教会学生知晓一个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流程,而且我们要尝试去引导学生领会实验设计中的思想,在有了这一思想灵魂的指导下再去学习和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结果。这样会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在高中生物教材,分离的思想处处可见。“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这里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离开来。孟德尔分离定律中,在形成配子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将DNA进行离心,根据试管中DNA的位置,来确定是否发生半保留复制,通过离心手段分离被标记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DNA同样也体现了分离的思想。还有选修三中,核移植实验中,使用去核卵母细胞,运用到了从活细胞中分离核与质的方法。而选修一中,《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以及《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这两个课题更是直接的学习分离技术。

下面是从高中生物教材中列举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阐述分离思想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运用。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众所周知,植物叶子多呈现绿色,但是这并不是单一色素的结果,而是多种色素的综合体现。该实验是为了提取和分离植物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并探究叶绿体中含有哪几种色素。其中分离的原理是依据极性相似相容原理,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简而言之,即是光合色素可溶于层析液中,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最终不同的光合色素会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实验结果呈现在滤纸条上,我们清晰的可以看到,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而扩散的最远的是胡萝卜素。(如图1)

S细菌中化合物的分离

人教版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等人把S型细菌中分离、提取出的各种成分,再单独作用于R型细菌。以此找到在肺炎双球菌实验实验中,格力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通过实验我们最终知道在一系列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糖,脂质,DNA中,只有S型细菌的DNA存在时,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血红蛋白的分离

人教版教材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根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等,可以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实验中引入了凝胶色谱和凝胶电泳等方法来分离蛋白质。(如图2)

以凝胶色谱法为例,该实验的原理在于当相对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义的引导学生挖掘和领会实验的思想。一种实验思想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所在。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从会答实验题,提升到能创新并构想新的实验,并付之实践。

参考文献

[1]罗荣.浅谈突破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关键.中学生物教学1005-2259(2012)9-0057-02.

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课;误区;对策

复习课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生物教学不断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总结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在目前的高中生物复习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严重影响了生物复习课质量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高中生物复习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作了简要分析。

1.高中生物复习课存在的误区

1.1对复习课认识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很多教师认为,高中生物复习课就是对原来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学习,而这个学习竟然是建立在简单重复的基础上的,这样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直接拿着原来上过的教案再上一遍,缺乏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再加上毫无新鲜感和成就感的教学内容直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高中生物复习课的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影响了生物复习课堂教学质量。

1.2题海战术第一,复习方式单一。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直接将复习课定位为练习课,这主要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旨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考得更高的分数。但是,当高中生物教师在复习课中不断地给学生输送大量的练习题时,学生的更多精力也放在做练习题上面,而对于教材内容本身却没有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学习,一堂复习课下来,学生的练习能力提高了不少,但是知识水平却未得到提高。因此,练习替代内容讲解的复习误区,影响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是不值得提倡的。

2.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复习教学中不断总结近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认为实验在高考中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习时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实验合理科学的步骤。如,给一定浓度的KNo3和洋葱等必要的材料器具请设计一个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实验。要求学生在获得相应实验能力基础上来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以求得对实验原理、步骤、结果严密的结论。这样的专题复习,更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让学生顺着题意发挥思维想象,进而得出相应的答案。符合创新思维的要求和学生思维活动、认知水平,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有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生物教学中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了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DD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教学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质疑思维不断深入,形成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并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能力

一般来说,复习课程的进度比教学课程的进度都快,一节复习课可能囊括很多课堂知识,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更深入的要求。但是,进度快和数量多并不代表就要马不停蹄地进行一笔带过,只有带动学生参与到复习课堂中,掌握复习的方法,才能够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4.1教师可以采用分工合作复习法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复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知识点串联,如,第一个小组串联的主题是激素,从植物激素、动物激素两个方面出发,分别再深入探讨各种激素,这样一来,各个小组都能在分工合作中结合自身思维方式做好串联式联系,也就能提高复习效果了。

4.2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复习效率。如,让学生对自己所记得的知识点进行复述比赛,而且每一个学生复述的知识点不能相同,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点系统就慢慢地建立起来了,自主学习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一、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中部分生物教师实验教学理念落后,方法传统

受当前高考考试制度的影响,一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会因为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通过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生物实验教学.另一部分教师认为生物实验教学费时费力,通过黑板、粉笔和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结论同样能达到实验教学的效果.但在如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印象通常是抽象和模糊的.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实验教学慢慢失去兴趣,主动性、创新性、敏捷性等也会随之逐渐泯灭,将生物实验教学变成纯粹的“为了做题而学习”的形式.使生物实验课失去其本质价值和意义.

2.教学人员不够,生物实验教学不能正常进行

造成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二点:首先,教育机构配备生物教师速度慢,周期长.高中生入学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生物教师的人数没有变,使得教师教学工作很累.其次,很多优秀的生物教师都流向了更好的高中学校.再次,教师人员配置不合理,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往往生物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要兼任实验员,使很多高中生物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对“新课改”下的教学力不从心,使得实验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3.实验所需设备与器材较为缺乏

开展生物实验就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与器材,但这必须得到大量资金的支持,当前很多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器材大都呈老化状态,且一些易耗品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既有资金问题,也有学校领导的重视问题,使得很多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严重不足.此外,由于近年来城镇化趋势的加快,很多县城高中班级“臃肿化”的趋势没有得到好转,很多班级70多人,更有甚者高达百人以上,显然这对于生物实验的开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4.学生兴趣不高,自主实验困难

由于生物课在初中阶段不是必考科目,使得很多学生在学高中生物的时候,表现出基础差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实验环节产生懒惰心理,尤其对实验课不感兴趣,不愿意动手操作.

二、促进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从而改变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

毋庸置疑,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着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层应对高中生物教学足够重视,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举措,一方面邀请课改先进单位的人进来指导实验室规则的制定、实验活动的安排、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案、实验的评价方法等,同时还应送本校教师在外地参观实验室及实验教学实例等,通过不断地加强课改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学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使开展实验教学的动力由外在的逐步转为内在的、自发的动力,积极地去创造条件,因陋就简地完成课标所规定的实验、实习等活动,开出开好生物实验课.此外,生物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素质,特别是青年教师尤其需要提高自身的实验素质,对生物实验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做到规范操作,实验操作方法步骤做到科学严谨.只有自身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探索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学校在这一方面主要采用“有压力,才有动力”这一做法,不断让青年教师参与学科技能竞赛,为学校取得荣誉,同时也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使青年教师的实验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政府部门应加大实验设备资金投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目的是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此,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想顺利开展,必须依靠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真正改善教学条件.比如,建立大型生物实验室、更新实验仪器和设各、补充生物实验药剂等.努力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迈向新的台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配各专门的实验员,分担教师的教学任务,让生物教学合理正常开展.

3.多媒体在实验教学的运用要适时、适度

多媒体技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以及逼真的演示效果,确实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意想不到、不可替代的演示效果.但是,多媒体的运用要适时、适度,过多地使用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要适时、适度,对高中生物实验在实验室内不能正常进行或不能完成的实验,运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使学生对生物情形观察的更清晰.而对于那些能够在生物实验室进行的生物分组实验或课堂教学中能够开展的生物实验,切不可利用多媒体包办代替.

4.改革实验模式,开放生物实验室,增加学生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对策;探讨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1.生物网络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学科网等网络资源,在教学中打破生物学科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学生在学习地过程中也能够在网络中广泛吸取知识,并不断创新,超越生物课本的局限,思维能够更加开阔。同时,在网络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也能使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方法进行及时纠正,并对生物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2.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生物细胞图、模型等知识的教学,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通过教材中单调的图片获取知识,不仅不会取得显著地教学效果,还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枯燥、单调的课本知识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更加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将原本单调的生物知识变为有声音、视频的动态知识,既实现了生物的个性化教学,也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在生物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不断地创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重视生物教学方法的变革。原有的生物教学采取单纯的“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实验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生物实验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必须对现有的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

首先,在平时的生物实验课上,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生物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实验,不怕出错,并在具体操作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例如,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时,通常使用洋葱作为观察的对象,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对洋葱的不同部位进行观察。这时,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对洋葱的芽尖进行观察,有的对洋葱外表皮进行观察,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时,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然后再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洋葱切片和观察,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进行实验,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最后,生物老师要重视学生对实验报告的撰写,因为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实验中的假设、变量及注意事项进行充分的了解,还能明白整个实验的具体过程并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对实验进行及时更改。让学生对生物实验进行总结,这对学生以后独立地进行实验设计及实验具有重大的帮助,同时在实验报告撰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生物实验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还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

三、结语

在平时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要认识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教学中,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对现有的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创新能力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最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1]何兰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学周刊(C).2013(12)

[2]夏军.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29).

[3]赵中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一、研究经典案例,揣摩设计思路

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一点实验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不可能完美地设计出一个实验的.因此,为了夯实学生们的实验设计基础,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研究经典生物实验案例,揣摩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上面的这个例子中,通过鼓励学生们主动探究经典实验案例,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积累他们的实验基础,让他们逐渐揣摩实验设计的思路,为他们的实验设计奠定基础.

二、强化动手操作,激发设计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无论我们在课堂上如何讲解实验的具体操作,也不如引导学生们亲自操作来得实际.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实验设计能力,激发他们的设计兴趣也是非常关键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生物课堂上不断强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我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物质的跨膜运输》这一节课时,讲解到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也就讲解到了磷脂双分子层中的磷脂分子“亲水端”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们因为初次接触而难以接受这一知识点的问题,我在上一节课就通知了学生们在上这节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少量洗衣粉、4根白色绳子、水、一把汤匙和两个玻璃杯这些简单的道具.我在讲解到这一知识时,引导学生们结组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一玻璃杯装入洗衣粉水,另一个为清水,各放两根绳子到这两只玻璃杯中,同学们发现清水杯里的绳子浮在水面,而另一杯中的绳子沉到水底.之后我向同学们讲解了实验原理,即洗衣粉分子也存在“亲水端”与“亲油端”,学生们也因为这个例子更深刻地理解了细胞膜的构成与它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这个小实验不但大大活跃了我的课堂氛围,还让同学们更灵活地掌握了课堂知识,同时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上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设计一个小实验,鼓励学生们动手操作,不但强化了他们动手实验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实验设计兴趣,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是大有助益的.

三、给予自由时空,自主设计程序

真正的能力都是从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在夯实学生们的实验设计基础与激发学生们的设计兴趣后,我们的重点便是要给予学生们自由的时空,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实验程序,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比如我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时,讲解到了生长素的发现史与生物学家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所做的一系列探究实验,课本上提到了温特曾得出“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的结论,但是却没有详细的解释过程.鉴于学生们在前两册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基础,我在这节课上鼓励学生们参照课本上已有的实验,利用胚芽鞘尖端与琼脂块来设计实验验证温特的结论.有的学生根据实验的对照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设计了较好的实验,可以得出温特的结论;而有的同学因为不够严谨或其它能力原因而没能设计出符合题意的实验.之后,我对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进行了点评,让他们明白了自己出错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坚信熟能生巧.这只是一个简单例子,我在讲解别的内容时也都尽量给予了学生们自由的时空,鼓励他们尽量多地自主设计实验.

在上面的案例中,通过给予学生们自由的时空,鼓励他们尽量多地自主设计实验,不但可以让他们对课本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更让他们在练习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反思实验成败,升华设计思维

没有人生来就是什么都会的,因此学生们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需要教导他们反思实验的成败,从中吸取教训,升华设计思维.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没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创新和很大的成就。人对事业或事物有兴趣,一旦达到迷恋的程度,则更利于创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亦如此。在实验教学中要通过老师的“导”,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和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

1.在实验教学的引入上结合一些经典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发展史和著名生物学家奋斗的历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经典的实验,孟德尔植物杂交的实验以及他的生平,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都是很好的实例。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同学们大部分会热情高涨。

3.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思维科学证明:思维活动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创新学习应从学会质疑开始。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不要急着给结论,甚至是一些没有结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不断地去钻研、去探究。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教学时,设计以下问题:①为什么在根尖长到5cm时取材?取材的部位是什么?观察的部位是什么?②解离试剂是什么?解离有何作用?解离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其他浓度或其他药品行不行?等等这一类的问题,同学会带着问题去实验、去探究、去创新。

二、拓展教学,明确实验设计原理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有三个主要因素:认知的前提能力(基础知识)、情感的前提特性(参加学习的动机情感)、教学的质。它们对学习速度的影响分别是50%、25%、25%,虽然有了知识不等于就有了能力,但没有知识则不可能提高能力,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因此实验设计之前必须深谙实验设计的原理。

1.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理论知识在现行的教材中对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内容没有专门的系统阐述,而是把它们隐含在教材的实验内容和生物学史的内容之中,这就要教师应善于发现并挖掘出教材中的隐含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

2.补充经典实验,优化实验设计理论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实验,发现实验内容少且缺乏系统性的方法指导,这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三、强化实验设计训练

学生在明确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后,只有通过必要的实验设计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1.课本实验的重新设计树立实验设计的信心进行实验设计的初期,学生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思路模糊,存在畏惧心理。此时教师可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实验设计的自信心。课本实验是学生既熟悉又亲切的知识,教师在课本实验的复习中可灵活地改变实验的某个条件,让学生模仿课本实验的程序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对实验设计的兴趣;同时在“模仿”过程中训练学生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初步形成实验设计的正确思路,为实验设计实施的可行性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典型习题的剖析――理顺实验设计的思路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重视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及推导实验结论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无论哪种类型的生物实验设计,其本质都是根据实验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运用已具备的生物知识或生物技能,有时甚至是根据实验题目所给出的信息或提示,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综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师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让学生掌握学生实验设计的正确思路。

3.专题训练――深化实验设计的理解“实践出真知”,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在明确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之后,一定数量的设计练习是必要的,它可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提高实验设计题的应答准确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按照实验设计题的类型采用专题训练的做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实验室建设

一、高中生物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实验中,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操作,感知实验现象带来的刺激。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还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在实践和理论中进行验证,从而掌握生物基础知识,领悟其中的生物思想,获得解决生物问题的方法技巧。高中生物实验的增多,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充分显示了新课改对生物实验的重视,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高中生物实验室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上不重视,实验课开设的少。

2.仪器设备短缺,实验难以开展。

当前,许多生物实验室药品没有及时补足,仪器设备没有及时地更新检修,有的挂图模型还是十几年前的,不能满足当前生物教学的需求。特别是近几年在校生增多,班级的扩大占用了实验室的位置,连生物实验室的空间也没有了,即使有的实验室完好无损,那也是十几年前的设备,并且对学生不开放。实验课也是老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只是试验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参与者。这些都违背了新课标体系提出的学生探究性的学习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3.教师素质不高,缺少研究探索。

三、高中生物实验室建设的应对策略

1.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硬件资源。

经济是建设实验室的基础,有了充足的经费做保障,实验室的建设才能很好地起步,及时更新增添新的实验设备和药品试剂。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每年的教育经费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一定的经费,逐级改善实验室设备。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动员学校有成就的毕业生回报学校,接受他们对实验室的赞助和捐款,帮助学校增加相应的实验设备,回报母校的教育之情。借助各种力量完善生物实验室,因地制宜地给生物实验室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服务。

2.改变教学观念,增加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使得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帮助高中生物实验室建设走出困境。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及数量的提高,都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验是生物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及深入了解知识的强有力的手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再现,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是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生物知识,将实验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构成生物教学的支架。教师应及时将“应试教育”的观念转变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不是为考而教,而是为能力而探究,深层挖掘新课程改革的意义,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3.提高员工素质。

4.积极推进实验考核工作。

按照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实验要求开齐开足。通过实验考核工作可以很好地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利用实验考核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学习情况,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平时学习中,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实验室,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针对探究性实验,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猜想实验、验证实验,利用实验室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生物实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重在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从而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考核中还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绘图技能做详细考察,以考促学,让实验室真正发挥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学生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加强对课本实验的开设,积极改进实验方法,探究生物实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没有一个优秀的生物实验室做后盾,就很难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能力。在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中,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地域特征、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生物实验室。高中生物实验室建设不是盲目的经济投入,更是切实的应用更新,只有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才能更好地建设生物实验室。

参考文献:

[1]周乃新,姚郁,杨桅.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教学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每一位教师应该重点思索的问题,对于高中生物课堂也不例外。然而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和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怎样做才能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进行如下探析。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和转变师生角色

二、生物教学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三、提倡“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四、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新课程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常用工具和仪器,掌握进行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忽视实验教学,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要按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组织教学,其一般过程是首先让学生认识正确的操作规范,在操作中逐渐形成标准,洗练的动作,然后是创新的动物,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挑毛病。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学生在压片过程中,往往用力过重或过轻,根尖细胞压烂或者不分散,造成前功尽弃。就鼓励学生按不同的方法来压片,一种按教材方法做,一种不用镊子弄碎根尖,也不在装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而是用镊子轻轻按盖玻片几下,结果发现改进后的方法效果更好。这些做法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五、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中提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促使知识的有效整合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能有效地优化教学加强师生的互动,通过教师课件的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美妙的生物界,对于学生来说也许不能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全部意义,但至少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蕴含在有趣的、多姿多彩的生物界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避免流程式的线性结构,而要采用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可进行灵活调配的模块式结构,尽可能地考虑让学生能通过多媒体教学,缩短知识学习和应用的感知距离。可见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极大的优势。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手段,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提升教育潜能,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生物新课程改革中。

THE END
1.科学实验报告单(14篇)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一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实验报告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探究结果等,而且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巩固新知识,及时弥补不足之处等方面大有用处。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http://cooco.net.cn/zuowen/1947309.html
2.纸实验报告(精选13篇)纸实验报告(精选13篇) 篇1:纸实验报告 :___ 中国石油大学___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成绩:___ 班级:实验现象:吸水性排列:纸巾、报纸、信纸、图画纸、纸箱纸、课本纸、挂历纸。 实验原理:纤维较多的纸张3、边写边想一个“与众不同”的题目。 四、由说到再整理。 ⒈ 15分钟后提示再给5分钟,开始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skhmb9b.html
3.请完成如表生物小组的一个实验报告单.补充完整其中的内容:七年级请完成如表生物小组的一个实验报告单.补充完整其中的内容:七年级:一班小组:第三小组姓名:李明时间:2014.10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实验材料的准备2个培养皿.2张吸水纸或少许棉花.1个水杯.1支滴管.密封性好的纸盒.20粒刚刚萌发的玉米.以及本组实验设计方案必须https://m.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076b14e70640eca8d071b4cddb79fe82
4.三年级科学下册《纸》实验报告单.pdf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三 实验名称 不同纸的吸水能 力 实验时间 记录人 复印纸、牛皮纸、餐巾纸、电光纸、瓦楞纸、水 实验器材(药品) 槽、木条等 1、在一根木条上粘上长宽相同的复印纸、 牛皮纸、餐巾纸、电光纸、瓦楞纸。 2、把木条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上面,使这五 实验步骤 种纸的下端浸入水中的部分相同。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22/8020003141004102.shtm
5.微信公众平台实验3: 班级:三年2班 姓名:吴尚峰 实验名称:《硬币立纸》 实验4: 班级:三年3班 姓名:林辰逸 实验名称:《火山喷发》 实验5: 班级:三年4班 姓名:黄沛哲 实验名称:《 虹吸实验 》 实验6: 班级:三年5班 姓名:陈梓洋 实验名称:《 戳不破的泡泡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MzI3NTc4NA==&mid=2247577652&idx=1&sn=aa435810342e9c67e3737987bcf39656&chksm=fb0e1e53cc799745e7ea85dbf91f4fd6573b23d48970ac711c20e519875bdd3a8ec85096ba0c&scene=27
6.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报告单.doc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原理 一种物质的分子自发地分布于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称为扩散。扩散现象是 物理学中的内容,如果在蔗糖浓溶液中加入清水,水分子就会进入蔗糖分子之 间,直到水分子和蔗糖分子在整个体系中均匀分布为止。 材料用具 1.紫色的洋葱鳞片。 2.刀片,尖头镊子,滴管,https://www.mayiwenku.com/p-1764188.html
7.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http://www.zwcjzx.cn/kcsz/gjkc/2019-03-01/952.html
8.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树的形状为什么各不相同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含日期) 2011.9.8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实验者 时间 2011.9.13 实验名称 观察水生植物 实验目的 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实验器材 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实 我的猜测:水葫芦和金鱼藻都能浮在水面上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92566615_1092566615.html
9.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pdf文档介绍:该【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是由【读书百遍】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https://m.taodocs.com/p-862149399.html
10.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NO:11课题研究磁铁实验名称探究磁铁性质班级五班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小组组别组员实验材料两块相同的条形磁体、环形磁铁若干实验过程:1、让吸起来的铁钉拔除。 2、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铁。 3、看磁极怎样指示方向。 4、把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我们的发现:磁铁能吸回形针,能指示、相同磁极https://m.66law.cn/contractmodel/5862550.aspx
11.哪种材料容易吸水科学实验报告单?–960化工网问答回答者:网友 吸水性实验 材料:报纸、餐巾纸、蜡光纸、水杯、水、天平、砝码 实验: 1、取相同的杯子、内装质量相同的水 2、取相同质量的报纸、餐巾纸、蜡光纸,放入水杯中,经过相等的时间,将纸院专板取出3、用天平称剩余水的质量 结论:松软的、带孔多的材料吸水性强我https://www.chem960.com/ask/q-83a9a223b3ca4725839d2d073e50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