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巨献:中国中药领域十大医学研究出炉

梅斯医学已经连续6年发布了年度医学十大学术进展。今年我们通过线上评选的方式,评出"2023最受瞩目的中国十大医学研究",研究内容面向中国学者在医学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这些研究在推进医疗实践、改善医疗质量方面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注:本次排名顺序根据线上票选数量进行排名,若出现总分相同的情况,将按照投票序号前后顺序进行依次排列。)

—01—

JAMA:杨跃进教授团队研究获重大突破,通心络胶囊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

doi:10.1001/jama.2023.19524.

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STEMI患者尽管接受再灌注和最佳药物治疗,仍面临较高的院内死亡率、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风险。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来防治这些问题,临床亟需新的药物或新的治疗策略改善STEMI患者治疗现状。

通心络胶囊是在中国应用广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性药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了“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进一步在大规模心肌梗死人群中证实其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结局的能力。

发表期刊:JAMA.2023Oct24;330(16):1534-1545.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YuejinYang,XiangdongLi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02—

VirolJ:钟南山院士团队最新研究再次证明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doi:10.1186/s12985-023-02144-6.

连花清瘟属于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括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等等,该药多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曾明确推荐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用于医学观察期和轻症、普通型患者的推荐用药。

发表期刊:VirolJ.2023Nov28;20(1):277.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Nan-ShanZhong,Wei-JieGuan

主要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03—

Nature子刊:李后开教授等团队揭示猪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机制

doi:10.1038/s41467-023-4106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通常以胆汁酸(BA)稳态破坏为特征。然而,某些BA在NAFLD中的确切作用知之甚少。

值得注意的是,HDCA的抗NAFLD作用在整体和肝细胞特异性PPARα敲除小鼠中被消除。HDCA通过与RAN蛋白直接结合,阻碍了RAN/CRM1/PPARα输出异源三聚体的形成,导致核内PPARα的积累。HDCA是一种有前景的NAFLD治疗药物,并通过靶向PPARα穿梭机制为NAFLD提供了一种治疗策略。

发表期刊:NatCommun.2023Sep6;14(1):5451.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HoukaiLi,LiliSheng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04—

STTT:陈语谦教授团队发表世界最大的中医药数据库,并提供基于深度学习的中西药不良反应预测算法

doi:10.1038/s41392-023-01339-1.

中医药在中国已经广泛使用了千年,在改善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中已经显示出了巨大潜力。中医药现代化的两个关键方面是确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和阐明有效成分与靶点之间的作用机制。因此,建设一个全面、高可靠性的中医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来自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陈语谦教授团队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建立世界最大的中医药数据库TCMBank,提供了9192种草药,61,966种成分,15,179个靶标,32,529种疾病。

除此之外,研究者针对中西药之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设计了一个新颖算法的技术。研究者在两个现实世界的公共药物相互作用(DDI)数据集上提出了两个模型,3DGT-DDI和SA-DDI,来预测两种药物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数据集的实验已经证明了3DGT-DDI和SA-DDI在两个公共DDI数据集上实现了最精确的预测性能。

发表期刊:SignalTransductTargetTher.2023Mar31;8(1):127.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CalvinYu-ChianChen,QiujieLv

主要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

—05—

STTT:张卫东教授团队揭示黄芪甲苷衍生物治疗梗死后心衰的作用和机制

doi:10.1038/s41392-023-01660-9.

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IV)是传统治疗心衰中药黄芪的有效活性物质。研究表明,AstragalosideIV能显著逆转实验性慢性心衰模型的不良重构,但直接靶点和作用机制不明确。

来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张卫东教授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深入阐明了新分子黄芪甲苷衍生物HHQ16治疗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作用和机制。张卫东教授、刘霞教授及西南医科大学段大跃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为第一单位。

该研究以AstragalosideIV为先导化合物,筛选出了新的小分子HHQ16,其通过特异性结合靶向降解lnc4012/9456,抑制了心肌梗死诱导的病理应激下lnc4012/9456的高表达,进而减弱G3BP2与IκBα的结合,抑制NF-κBp65核转位,从而有效逆转心肌梗死诱导的肥大和心衰。

发表期刊:SignalTransductTargetTher.2023Oct19;8(1):414.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XiaLiu,WeidongZhang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06—

Science子刊:周雪忠教授等团队提出网络医学理论,为中医药建立科学基础

doi:10.1126/sciadv.adh0215.

中国传统医学是一种个性化和整体的治疗方法,使用针对患者症状的天然医疗产品治疗疾病,提供了丰富的治疗候选药物库。然而,尽管临床数据和单一中草药/处方的研究表明某些中草药治疗是有效的,但中医学如何选择中草药治疗疾病的一般机制仍然未知。

来自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周雪忠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甘晓博士及美国东北大学Albert-LászlóBarabási教授等人在Science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预测中药疗效的中医药网络医学理论,发现中药“辨证论治”的传统治疗原则可以通过中药与疾病症状在蛋白质网络上的拓扑邻近关系解释,并通过真实世界临床数据验证,首次探索建立了解释中药治疗系统原理的科学理论,并结合真实世界临床数据进行了有效性验证。

发表期刊:SciAdv.2023Oct27;9(43):eadh0215.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XuezhongZhou,XiaoGan

主要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07—

STTT:张豪教授等团队发现雷公藤红素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的治疗结直肠癌药物

doi:10.1038/s41392-022-01231-4.

雷公藤红素是从传统药物中分离出来的最有前途的天然药用产物之,其药理活性被广泛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雷公藤红素表现出有效的抗肿瘤功效。在雷公藤红素处理的各种癌细胞中,经常观察到细胞凋亡和活性氧的诱导。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豪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翱及徐颖教授共同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通过共价靶向过氧化物氧化还原蛋白1抑制结直肠癌。该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文本挖掘的web服务器工具,从所查询化合物的组学数据中丰富目标。经鉴定,过氧化物还蛋白1(PRDX1)为雷公藤红素在结直肠癌中的ROS调控靶蛋白。该研究解析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了雷公藤红素与PRDX1独特的共价结合模式。

在晶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合成了抗PRDX1活性增强、对PRDX2~PRDX6选择性增强的新型衍生物19-048。雷公藤红素和19-048均能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雷公藤红素和19-048对携带PRDX1敲除结直肠癌细胞的异种移植裸鼠的抗肿瘤效果显著降低。雷公藤红素或19-048处理后p53信号通路下游多个基因显著上调。

发表期刊:SignalTransductTargetTher.2023Feb3;8(1):51.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HaoZhang,YingXu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

—08—

JEthnopharmacol:崔元璐研究员阐述了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病的潜力

doi:10.1016/j.jep.2023.116952.

间质性肺病(ILD)是一种预后不良、难以完全康复的慢性肺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性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效果不显著并伴有严重的副作用。近年来,传统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肺部疾病的探索和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崔元璐研究员发表在JEthnopharmacol杂志上一项综述,对中医药用于治疗间质性肺病的单体成分、总提取物和传统处方进行综述,并阐明其分子机制为其治疗ILD提供参考。

具体而言,生物碱、黄酮类等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对治疗ILD具有潜在的优势。甘草、黄芪、当归在ILD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通过缓解炎症和氧化应激、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组织修复是ILD治疗的有效策略。

发表期刊:JEthnopharmacol.2024Jan10;318(PtA):116952.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Yuan-LuCui,Yan-MingZhou

主要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09—

Gastroenterology:于君教授团队发现片仔癀可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doi:10.1053/j.gastro.2023.08.052.

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片仔癀是结直肠癌中一种潜在的化学预防药物,并且其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是其治疗反应的关键因素。

发表期刊:Gastroenterology.2023Dec;165(6):1404-1419.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JunYu,XiaoxingLi

主要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研究所

—10—

PharmacolRes:翁习生教授团队揭示骨通贴膏vsNSAIDs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

doi:10.1016/j.phrs.2023.106954.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目前推荐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传统中成药贴膏剂如骨通贴膏(GTP)是中国常见的经皮给药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骨通贴膏(GTP)作为老字牌的中药贴膏之一,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临床认可和一定的循证支持,但目前尚缺乏GTP与NSAIDs在OA治疗中安全性和疗效的比较。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骨科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外科学系主任翁习生教授牵头全国35个医学中心完成了首个中成药贴膏的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系统阐述了骨通贴膏和NSAIDs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

本研究表明,骨通贴膏或NSAIDs在减轻膝关节疼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良好效果。骨通贴膏单独使用具有良好的胃肠道耐受性,并且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较低。骨通贴膏和NSAIDs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相当,均可以单独应用。特别是对于老年、虚弱、有心血管和胃肠道合并症的患者,骨通贴膏是更好的选择。

发表期刊:PharmacolRes.2023Nov:197:106954.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XishengWeng,YingjieWang

主要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骨科研究中心

本文仅仅是2023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部分重磅级研究成果,相信2024年我国科学家会再创辉煌,取得更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THE END
1.2023年度巨献:中国十大医学研究出炉医学不断向前发展,2023年也不例外。回顾这一年,我国科学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斯医学已经连续6年发布了年度医学十大学术进展。今年我们通过线上评选的方式,评出"2023最受瞩目的中国十大医学研究",研究内容面向中国学者在医学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这些研究在推进医疗实践、改善医疗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fcd2808e35b6
2.科研实力哪家强,速看中国医院医学院排行榜7月19日,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在北京发布。 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研究对象覆盖全国110所独立医学院校和设立医学学科的综合大学。 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研究对象覆盖全国2943家三级医院,此次发布综合及34个学科前100位医院。 https://www.hubpd.com/hubpd/rss/cmmobile/index.html?contentId=4611686018430450553
3.科学网—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和《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发挥高端智库作用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今年是连续第四年发布,《中国年度重要医学进展》是连续第五年发布。 https://medical.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4/4/369687.shtm
4.中国2020年度六大领域重要医学进展盘点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 1中国癌症发病与死亡因素分析及早诊早治优化技术方案提升肿瘤防治水平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家单位协作完成。 主要完成人:赫捷、陈万青,等。 http://zgyxnj.cpu.edu.cn/3e/58/c814a147032/page.htm
5.王辰院士:我国开展的高水平医学科学研究显著不足大会目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促进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席王辰作《营造医学科技创新的良好https://new.qq.com/rain/a/20230417A070EZ00
6.医学界2024中国医学院校科学研究排行榜学术“医学界”2024中国医学院校科学研究排行榜,分别从学科建设、研究实验室、学术发表及科研成果四个二级指标对各医学院进行衡量。采用极大值法进行计算,总分为100。 学科建设的三级指标采用的是各医学院2023年度进入ESI前1‰医学类学科数、2023年度进入ESI前1%医学类学科数、在教育部网站所列出的国家重点学科数,以及教育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F2PRJB0514AD1K.html
7.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学研究以医学成像与分析为中心,推动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解决临床应用实际问题,为国家医学影像产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为目标。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0多项,各类科研项目154项,发明专利79项。 http://www.fimmu.com/info/1139/7446.htm
8.中科院启动“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预期4年完成与目前行业热议的不同,中国精准医学计划并非今年才提出,其实早在10年前国家的“十一五”计划就布局了相关研究。目前我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位于国际前沿水平,分子标志物、靶点、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速,部分疾病临床研究都位于国际前列,临床资源丰富,病种全,病例多,样本量大,拥有一批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基地和团队https://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1_12_347803_s.shtml
9.医学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进步显著为我国卫生降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临床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患者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作为唯一一个国家级医学综合研究机构,在国家为该院所设置的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中,专门设置了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专项,以此推动临床研究。在临床医学发展之外,该院19个研https://www.gov.cn/xinwen/2022-08/26/content_5706894.htm
10.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需要高质量医学创新光明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具有重要意义。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2/04/nw.D110000gmrb_20230204_1-07.htm
11.王红漫医学社会学中国化的发展与创新医学社会学的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医学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成为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迫切需求。 王红漫 随着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的迅速发展,数字革命、生命科学革命和物理产品革命的齐头并进,数字世界与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深度融合,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有识之士为健康医https://www.guojiayanglao.com/2024/08/29/10472.html
12.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在“2024中国研究型医院大会”上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主题,作了《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为抓手,科学构建我国医学创新体系》主旨报告,全面阐述了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战略意义、模式路径和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http://www.crha.cn/#/
13.2019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江汉大学招生简章本学科拥有一支科研及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专职队伍中拥有湖北省中青年优秀科技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模范教师1人。兼职队伍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领衔的海外特聘教授和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名。https://yz.kaoyan.com/jhun/jianzhang/5b45d82c275af.html
14.中国医学创新研究组治疗后的血P、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3.214,P=0.002;t=5.121,P=0.000)。研究组治疗后的血P、C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4.914,P=0.000;t=2.241,P=0.030)。对照组治疗后的血P、C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2.143,P=0.037;t=2.407,P=0.020)。两组治疗前后iP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ttp://zycx.cbpt.cnki.net/WKB3/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21&st=12
15.坐在“宝库”上的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如何“脱贫”?“我们中国医生每天看大量病人,包括罕见病、少见病,西方医生都没有我们看得多,但我们就是没有自己研发的新药。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么多年没有珍惜这些资源。如果中国临床研究没有一支好的队伍,中国要在新药研发上突破是不可能的。”刚刚发表了重磅论文的陈楠教授,在采访中谈起了她对中国临床医学研究水平的忧思。http://www.xinminweekly.com.cn/fengmian/2019/08/14/12797.html
16.2024年全国基础医学类专业大学实力排名及就业前中国大学基础医学专业排行榜 名次 一级学科 学科专业星级 学科专业层次 学校名称 综合排名 办学类型 办学层次 1 基础医学 6星级 中国顶尖学科专业 北京大学 1 中国研究型 中国顶尖大http://m.52souxue.com/view.php?aid=307756
17.国内亚降研究现状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内亚健康研究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亚健康作为当前医学科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于亚健康的相关研究表明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从国内来看,中国医学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达70%;从国外来https://www.gwyoo.com/haowen/221200.html
18.院士:广东慢性肾病发病率12.1%高于全国水平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慢性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近日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揭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出席了仪式。 这两个平台的领军人物侯凡凡院士表示,广东老龄化水平全国第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建立器官衰竭防治和慢性肾脏病临床研究很有必要。https://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9CaKrnJCZ6e
19.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免费网上看病找医院类型 综合医院 网址 http://www.chinablood.com.cn/ 电话 022-23909999 022-23909083 地址 天津和平区南京路288号 医院评价 医疗水平: 服务态度: 价格满意: 我要评价 医院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创建于1957年,创办人为著名血液学家、教育家邓家栋教授,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https://www.myzx.cn/yiyuan/zgyxkxyxyb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