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急剧萎缩,人员货物流动严重受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疫情缓解后解封重启经济虽然使三季度GDP大幅反弹,但也造成疫情强烈反扑。一些国家被迫重新“禁足”,四季度经济活动再次收缩;更多国家在“保生命”和“保生计”之间的艰难平衡中更倾向于后者,但经济“带病上岗”,复苏势头明显减缓且潜藏着诸多不确定因素。
下面简要综述国际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中国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和国内主要商品价格趋势四个方面。
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以美国、欧元区、日本、俄罗斯、印度为主进行论述。
美国消费者信心创四个月新低,虽然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有所增长,但仍低于新冠疫情暴发前的水平。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下滑,释放了负面信号,美国社会遭遇消费寒冬。美国近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激增、新一轮纾困法案出台太慢、财政刺激力度有限,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第四季度GDP反弹难以为继。
欧元区经济暂时难以恢复,第二波疫情已重挫复苏希望。欧元区经济今年三季度出现强劲反弹后,受英国“脱欧”和疫情双重拖累,四季度由于第二波疫情下实施新的封锁措施而再度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欧洲央行日前宣布了一系列宽松政策,但考虑到英国“脱欧”或延期以及欧盟内部的固有问题,明年欧元区经济可能仍无法完全复苏。预计,今年全年欧元区经济同比预计将出现7.3%的衰退。
日本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制造业、服务业延续改善,生产正在恢复,通用和产业用机械、汽车、电气和信息通信机械等产业继续回暖。但国内外疫情形势严峻导致对内消费刺激措施部分暂停,疫情在日本各地扩散程度不同也加剧了就业形势的分化。对欧美出口也将大幅减少,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压力仍然很大。
俄罗斯复苏步伐放缓。经济景气低迷,生产放缓不稳,工业生产指数降幅加大,但需求逐渐回暖,失业率持稳。俄罗斯央行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预计会按兵不动。因为目前没有足够的空间降低利率。但如果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将基准利率降至4%以下。
2020年前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同比增长0.7%;2020年11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2020年11月份,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上涨0.5%;2020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99560亿元,同比增长2.6%,降幅比1—10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2020年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489亿元,同比下降5.3%;2020年1-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09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2020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从上述情况来看,在2020年11月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印度经济不均衡复苏。国际国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基本呈现震荡走势。
(下文主要对国际经济、国际大宗商品、国内经济、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国际经济形势
(一)国际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
美国消费者信心创四个月新低,遭遇消费寒冬;欧元区经济暂时难以恢复,第二波疫情已重挫复苏希望;日本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压力仍然很大;俄罗斯复苏步伐放缓,经济景气低迷;印度经济继续恢复,但复苏前景受多重因素影响。
美国消费者信心创四个月新低,纾困法案再迎变数。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33.4%,但仍低于新冠疫情暴发前的水平。美国近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激增、新一轮纾困法案出台太慢、财政刺激力度有限,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第四季度GDP反弹难以为继。
美国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88.6,创今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进一步预示着消费导向型的美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为了支持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复苏,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新一轮纾困法案,但却因为力度有限遭到了广泛批评。
第四季度经济再遭疫情打击美经济复苏再次迟滞。至于被一些人寄予厚望的新冠疫苗,距离大规模普及仍有不小距离,难以维系经济复苏势头。外界目前预计,美国第四季度GDP增速约为5%,明年第一季度甚至存在小幅衰退的可能性。
“我们预计新冠疫情威胁升高将削弱2021年前几个月的增长力度,即将上任的新政府为了应对住院人数增加,接下来将进一步提供财政支持。”摩根士丹利美国首席经济学家艾伦·岑特纳表示,“经济下行风险主要来自疫情,如果冬季出现比预期还要广泛的封锁措施,以及疫苗接种进程受到拖延的话,经济复苏会更加漫长,将导致更长久的失业期与更多就业岗位的流失。”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下滑,消费者信心指数骤降美国社会遭遇消费寒冬。美国1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88.6,远低于市场预期的97,创8月以来最低水平。由于消费者信心是判断美国经济前景的先行指标,该指数的下滑无疑释放了负面信号。分析经济结构可以发现,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消费者支出在第三季度引领了经济反弹。今年第三季度个人消费支出增长41%,其中受疫情打击最为严重的服务支出增幅约为38%。然而,越来越多迹象表明,进入第四季度以来,美国消费有所降温,特别是10月和11月的零售额出现下降,引发广泛忧虑。
美国11月零售额下降1.1%,10月零售额经修正后下降0.1%,逆转了今年4月以来持续环比上升的趋势,与疫情引发新的商业限制措施导致消费者支出减少有关。其中,几大关键领域普遍疲软:美国11月汽车销售额下滑1.7%,电子产品销售额下滑3.5%,服饰销售额下滑6.8%。由于许多城市和州都实施了新的限制措施,餐厅和酒吧遭到重创,11月销售额下滑4%。在包括“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在内的传统假日消费季,美国消费者支出低于去年同期,因疫情期间实体店客流减少,抵消了网购增加的影响。根据全美零售商联合会的一项调查,从感恩节到“网络星期一”,消费者假日购物平均支出略低于312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4%。
图一:美国GDP增幅年率走势图(季度)
欧元区经济暂难恢复,第二波疫情已重挫复苏希望。欧元区经济今年三季度出现强劲反弹后,四季度由于第二波疫情下实施新的封锁措施而再度陷入衰退。预计,今年全年欧元区经济同比预计将出现7.3%的衰退。
欧元区从11月以来为遏制疫情所采取的新措施导致经济活动放缓。而接下来数月内,防疫措施料将继续阻碍欧元区经济复苏的进程,尤其以服务业为甚。考虑到多个欧盟国家新增新冠确诊人数仍十分高,欧元区经济前景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欧元区经济面临的风险格局正在改变。一些旧有风险因素仍然存在的同时,新的风险因素正在浮现。
此前疫情状况相比欧洲大陆相对平缓的英国在上周末突然遭遇暴发,新增感染人数创出新高,且发现了一种传播力进一步增强的新病毒株,这令全球多国暂停与英国航班往来,市场情绪因而进一步恶化。而同时英国正就与欧盟未来关系进行的谈判,以及英国与欧盟之间贸易紧张关系的潜在升级,势必可能会增加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抗疫封锁措施解除后,欧洲经济活动激增,但这份宽慰却在被卷土重来的阴郁所取代,表明该地区离全面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种指标和高频数据显示,经济活动已显著放缓,甚至开始趋于平缓,或已低于危机前的水平,使得经济呈现V形复苏的希望落空。
受英国“脱欧”和疫情双重拖累,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再次面临收缩风险。为应对危机,欧洲央行日前宣布了一系列宽松政策,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也就欧盟长期预算方案达成一致。欧盟内部逐步走向统一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欧洲经济复苏,但考虑到英国“脱欧”或延期以及欧盟内部的固有问题,明年欧元区经济可能仍无法完全复苏,预计到2022年中期才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图二:欧元区GDP同比增幅走势图(季度)
日本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国内外疫情形势严峻导致对内消费刺激措施部分暂停,对欧美出口也将大幅减少,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压力仍然很大。
制造业、服务业延续改善。11月制造业PMI录得49.0%,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2019年8月以来最高,且已连续第6个月反弹;服务业PMI录得47.8%,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反弹。生产正在恢复。10月份,通用和产业用机械、汽车、电气和信息通信机械等产业继续回暖,拉动工矿业生产指数环比上升3.8%。与去年同期相比,10月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3.2%,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5.9个百分点。家庭消费增速年内首次转正。10月家庭月消费性支出实际同比增长1.9%,为13个月来首次录得正值。11月季调后消费者信心指数为33.7%,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反弹。进出口降幅持续收窄。10月份,受对华出口继续扩大等因素拉动,出口同比降幅从上月的4.9%缩小至0.2%,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进口同比下降13.3%,降幅较上月收窄4.1个百分点;由于进口降幅大于出口,当月贸易顺差增至8729亿日元。
通货紧缩压力进一步加大。10月份,日本核心CPI同比下降0.7%,降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为2011年3月以来最大。若在核心CPI的基础上进一步扣除能源价格影响,10月CPI同比下降0.2%,较上月低0.2个百分点。失业率上升,就业形势分化。10月份,季调后失业率为3.1%,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完全失业人数经季节调整后环比增加8万至214万;派遣工、零工及小时工等非正式就业人数同比减少85万。尽管10月有效求人倍率较上月微升0.01至1.04,但疫情在日本各地扩散程度不同加剧了就业形势的分化。在疫情严重的东京、大阪等地,有效求人倍率跌至1以下,出现求职难现象;而在疫情相对平稳的地区则出现招工难。
消费刺激措施部分暂停。为扶持遭受疫情打击的旅游业和餐饮业,今年7月日本政府推出“GoToTravel”和“GoToEat”补贴计划,为消费者减半住宿费、提供餐饮优惠券。尽管补贴计划在刺激消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导致群聚性感染,引发了疫情蔓延。对此,日本政府宣布暂停以北海道札幌市和大阪府大阪市为目的地的旅行补贴政策,同时要求都道府县知事考虑停止发放餐饮优惠券,这必然会延缓消费恢复。
图三:日本增幅年率走势图(季度)
俄罗斯复苏步伐放缓。经济景气低迷。11月制造业PMI由46.9%降至46.3%,服务业PMI由46.9%升至48.2%,分别连续3个月和2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生产放缓不稳。10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滑5.9%,降幅较9月有所加大。需求逐渐回暖。10月零售营业额指数同比下降2.4%,降幅较9月有所收窄。失业率持稳。10月失业率6.3%,与上月持平。通胀继续上升。11月CPI同比上升4.4%,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目标中值。
图四:俄罗斯GDP同比增幅走势图(季度)
印度经济继续恢复,景气小幅回落。11月制造业PMI由58.9%降至56.3%,服务业PMI由54.1%降至53.7%,分别连续4个月和2个月在荣枯线以上。生产继续回暖。10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提高至3.6%,9月以来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失业小幅回升。10月失业率由6.7%上升至7%。通胀继续上升。10月CPI涨幅扩大至7.6%,继续超出央行通胀目标上限。贸易逆差扩大。10月出口同比下降5.1%,9月曾短暂转正;进口同比下降11.5%,降幅持续收窄。印度央行维持利率不变。12月4日,印度央行连续第三次宣布将基准回购利率维持在4%不变。通胀率持续高于通胀目标区间上限且三季度经济萎缩幅度低于预期,缓解了央行通过降息刺激经济增长的压力。
图五:印度GDP同比增幅走势图(季度)
(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势
1、黄金
图六:十年黄金价格走势图
图七:五年黄金价格走势图
图八: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黄金价格走势图
图九:2020年11月国际黄金价格走势图
2、石油
图十:十年石油价格指数走势图
图十一:五年石油价格指数走势图
图十二: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石油价格走势图
图十三:2020年11月份石油价格走势图
际油价呈现上涨趋势。2021年新冠肺炎疫苗逐步投入使用有望减缓疫情对市场的冲击,全球经济环比修复以及美元走弱的预期不会发生变化,市场风险偏好整体将进一步回升。而在OPEC+减产以及原油需求恢复背景下,原油供需平衡表将进一步修复,整体油价运行重心抬升。加之,美国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降幅不及预期,精炼油库存和汽油库存都录得较大幅度下降。EIA数据公布后美国原油价格延续升势,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股价正在攀升,钻探活动也略有升温。
3、人民币汇率
图十四:十年美元兑人民币走势图
图十五:五年美元兑人民币走势图
图十六: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美元兑人民币走势图
图十七:2020年11月份美元对人民币走势图
短期内美国大选对风险情绪的提振已被消化,疫苗“出世”的利好弱于预期,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不大。11月下旬随着欧元区疫情大概率率先放缓、封锁措施逐步解禁,美元指数有一定的贬值压力,在此之前美元指数可能陷入惯性的收敛震荡。
在美国大选局势逐步明朗后,未来一年美元将贬值6%,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升至6.3。在研究过往500年经济历史的过程中,他发现所有世界领先的经济体都有世界储备货币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国在世界GDP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但是储备货币上美元依然明显占优势。未来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重要性会继续提高。
预计人民币汇率将以双向波动为主。一是美元指数低位盘整,人民币汇率外部压力较轻。11月中旬起,美元指数在新冠疫苗取得进展、财政刺激计划向前推进和美联储延续量化宽松预期的联合作用下,已跌至90附近的历史低位。虽在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激增和英国无协议脱欧导致的避险需求推动下,美元指数数次反弹,整体仍保持低位盘整。二是中美无风险利差保持高位叠加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海外资本大幅加仓人民币债券。11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达到27663.36亿元,环比增加836.6亿元,同比涨幅达到47.88%,实现连续24个月增持。三是基本面看,人民币汇率有稳定支撑。中国率先摆脱疫情的冲击,经济、贸易迅速复苏,在全球表现一枝独秀,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下一步中国经济将保持稳步复苏,为人民币继续提供稳健的基本面支撑。
二、国内经济形势
(一)国内主要经济指标
1、GDP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123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67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00397亿元,增长0.4%。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
图十八:中国GDP同比增幅走势图
2、CPI
2020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8%;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1.0%,服务价格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7%。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6%。其中,城市下降0.6%,农村下降0.6%;食品价格下降2.4%,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0.8%,服务价格下降0.4%。
图十九:中国CPI同比增幅走势图
、PPI
2020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7%。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5%。
图二十:中国PPI同比增幅走势图
4、固定资产投资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9560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78088亿元,增长0.2%,1-10月份为下降0.7%。从环比速度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80%。
图二十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月度增幅走势图
5、财政收入
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489亿元,同比下降5.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173亿元,同比下降9.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1316亿元,同比下降1.7%。
图二十二:中国财政收入趋势图
6、对外贸易进出口
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0919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17995亿元,增长14.9%;进口12924亿元,下降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071亿元。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90439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出口161291亿元,增长3.7%;进口129148亿元,下降0.5%。
图二十三: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幅走势图
7、M1、M2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6.5个百分点
图二十四:中国M1同比增幅走势图
图二十五:中国M2同比增幅走势图
(二)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趋势
1、钢铁
11月的国内钢铁行业市场整体呈现出单边上涨走势。11月的涨势行情,一方面是原料铁矿石价格高位坚挺,带来的支撑行情;另一方面则是钢厂秋冬停产检修以及环保限产,使得市场供应缩减,推升钢价;最后则是年底赶工潮以及贸易商冬储带来的需求推动行情。
从铁矿石价格方面来看,现货市场目前价格还未回涨至八九月分的高点价格,但是期货市场格已经创下新高水平。因此预计未来现货价格还有上涨空间,期货带动现货行情或不止目前预期价格。
从铁矿石的供需面来看,11月份以来,港口库存结束11连升出现3连降行情,但依旧处于年内高位水平;而钢厂高炉开工率在降至86%的水平后,一直处于稳定水平。从两者的趋势来看,钢厂在年底有补库需求,且整体采购意向偏弱,主要是基于目前的高矿价来判断;另外虽然库存还是在下降,则主要是基于目前在港船舶大幅减少,在途货物增多,以及日均输港总量依旧较高出现的短期下降态势,预计未来还会继续回升。因此整体来看铁矿石“供需宽松”格局不变,对矿价继续上涨形成拖累。
11月以来,进口矿价的波动行情较小,但依旧较为坚挺;而成材价格波动较大,单边上涨。这与前三个月形成鲜明反差。因此,11月的成材涨势,原料价格的支撑,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就从目前的钢矿产业链价格水平来看,“原料支撑,供小于求”的基本面行情,依旧存在。但12月的钢价最终是否能延续涨势,主要还是看下游需求是否能够继续推动价格。因此就从下游需求来看,成交的明显萎缩,虽然并没有快速的反映至现货市场,但是期货市场的未来预期价格已经初现端倪。现货目前处于小幅会行情。
图二十七:五年钢铁价格综合指数走势图
图二十八:2019年11月--2020年11月
钢铁价格综合指数走势
图二十九:2020年11月份钢铁价格综合指数走势图
2、铜
11月份铜价持续大涨,创4年来最好月度表现,其中伦铜刷7年来新高,沪铜主力处于温和反弹,涨势更加稳定;而短线暴力拉升之后,吸引多头获利了结,回调整理的风险增加,不过铜价后期运行重心预计维持上移。
11月初的美国大选由拜登胜出告终,不确定性因素降温,且市场预期中美贸易关系不会更差;Rcep落地,辉瑞等疫苗进展频传利好,欧洲疫情管制有放宽迹象,各国制造业数据表现亮眼,市场风险偏好升温;且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延续,美元指数破位下行,以铜为首的大宗商品受到资金热捧,存在上行动能。基本面回顾,数据显示10月份基建投资增速加快,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同比增加43.4%,同时上期所库存降至10万吨以下,在汽车产销增长以及电网赶工期预期下,下游消费端有回暖迹象。
市场方面,11月现货铜涨6010元,升贴水高位持稳,月底好铜升水依旧维持在180元附近。由于盘面一路上扬,市场一度驻足观望,下游按需备货,畏高情绪较重。但是由于库存下跌以及看好后市等原因,持货商挺价意愿一直很强,好铜升水最低也有150元,整体交投相比上月未有明显好转的迹象。进口盈亏方面,17号以后窗口重新打开,断断续续维持了一周左右,最高接近120元/吨。美元跌破92关键支撑位,人民币涨势略有放缓,铜价外强内弱稍有改善。
图三十:十年铜价指数走势图
图三十一:五年铜价指数走势图
图三十二: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份铜价指数走势图
图三十三:2020年11月份铜价指数走势图
3、焦炭
第十轮提涨陆续落地执行,焦炭价格偏强运行。焦炭产量有继续减少预期,短期供应偏紧局面难以缓解。下游钢厂焦炭采购积极性较好,部分仍有补库意愿。因前期的连续上涨,焦炭期货价格呈现技术性回调。日均铁水产量微幅上升,今年高炉季节性减产弱于去年。季节性来看,冬季高炉产量将跟随需求下滑,12月份有2座新增产能投放,整体高炉生产将同比高位维稳为主。整体来看钢厂大幅去库存。
供给上看,目前去产能的力度仍大于新增产能,短期之内难以改变焦炭供给短缺的矛盾。需求上看,焦炭库存仍在去化,降幅较前一周有所扩大,供需错配短期内将继续支持焦炭偏强运行。
总之,焦炭价格偏强运行,第十轮提涨50元/吨陆续落地执行中。焦炭产量有继续减少预期,短期供应偏紧局面难以缓解。下游钢厂焦炭采购积极性较好,部分仍有补库意愿。短期来看,因前期的连续上涨,焦炭期货价格或将呈现技术性回调。
图三十四: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焦炭价格走势图
图三十五:2020年11月份焦炭价格走势图
4、水泥
11月水泥产量加速增长。2020年1-11月水泥产量为216,317万吨,同口径和全口径分别增长1.2%和1.54%。其中11月水泥产量为24,330万吨,同比增长7.7%。进入11月,尽管北方市场需求走淡,但南方市场需求旺盛,11月是今年单月产量第三高,仅次于5月和10月。
基建投资增速平缓。2020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约50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0%,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2%,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1%,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8%,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由于近期我国经济恢复强势,基建继续加码的紧迫性降低,增速有所放缓,其中多项单项投资增速环比回落。2020年即将收官,全年基建投资也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的趋势,起到了稳投资的效果。
新开工、竣工降幅缩窄,施工增速加快。1-11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7.3%,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90.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
11月下旬北方市场步入传统淡季,南方市场需求仍处于旺季水平。12月北方地区天气渐冷,市场即将结束,进入全面停窑期,南方市场也逐渐转淡,预计12月产需环比将会有明显下滑,但考虑到明年春节较往年稍晚,年前赶工需求支撑12月水泥产量会略好于去年同期。
图三十六:水泥价格走势图
5、铝
11月以来,我国下游消费持续保持旺盛,汽车、家电等订单也维持增长趋势,基本面整体向好下,月内沪铝大幅上涨,连续突破万五万六高位。
市场方面,市场货源偏紧,持货商挺价意愿强烈,目前现货升水在90元/吨;11月虽处在传统的消费淡季,下游需求下滑并不明显,企业订单尚可,刺激了对铝锭的需求,但受制于高位的价格,接货相对谨慎,刚需备货为主,行情波动剧烈,贸易商入市积极性较高,带动市场成交。华东地区电解铝库存持续下滑,加上宏观面利好的提振下,11月铝价出现大涨行情,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高;11月华南地区铝价震荡上涨,本月市场成交尚可,价格持续大涨,贸易商看好后市,入市操作频繁,下游企业因订单尚可,刚需备货,市场成交并未呈现淡季表现,目前价格处在高位,谨防后期价格回落。
整体来看,11月份市场出现了缺货情况。下游需求尚可,加上电解铝库存处在年内低位,对价格仍有支撑,短期料铝价深跌空间不大,调整后或仍将上移;废铝资源紧俏,价格或仍表现坚挺。
图三十七:十年沪铝价格走势图
三十八:五年沪铝价格走势图
图三十九: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沪铝价格走势图
图四十:2020年11月份沪铝价格走势图
房价
(1)2020年国际主要城市平均房价
摩纳哥(摩纳哥):4.76万美元(33.9万人民币)/平方米
莫斯科(俄罗斯):2.1万美元(14.8万人民币)/平方米
伦敦(英国):2.07万美元(14.8万人民币)/平方米
东京(日本):1.79万美元(12.8万人民币)/平方米
香港(中国):1.6万美元(11.5万人民币)/平方米
纽约(美国):1.48万美元(10.6万人民币)/平方米
巴黎(法国):1.2万美元(8.6万人民币)/平方米
新加坡(新加坡):0.97万美元(6.9万人民币)/平方米
罗马(意大利):0.92万美元(6.5万人民币)/平方米
孟买(印度):0.92美元(6.5万人民币)/平方米
表一:2020年11月份全国一线城市平均房价表
11月楼市创下4年新高。全国多地已告入冬,但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并未随着气温走低而趋弱,在房企全国范围加速抢收之下,市场整体仍然保持了韧性。但将新房成交、二手房价、土地成交数据和各地因城施策等多个维度交叉之后,却显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杭州、深圳、东莞等地犹如盛夏,疫情后的楼市复苏延续至今,各地监管部门或祭出降温政策,或加大监管力度。比如上海,新房市场供不应求、二手房成交量创4年来新高。而部分城市早已跑步进入冬季,错失“金九银十”之后,等来了政府部门喊话降价促销和放松调控的救市之举。
房价只涨不跌时代已经过去。社科院《中国住房大数据分析报告(2020)》显示,城市房地产市场分化较为严重,与历史高点相比,20个城市下跌超过10%,其中9个城市距最高点房价调整幅度均在15%以上,廊坊市最高下调幅度达46.9%。
作为楼市晴雨表,这些出现回调城市的土地市场,已透露出未来市场调整的姿态。11月全国主要地级市土地流拍率达到9.58%,较上月上涨1.59个百分点。恩施、宜春、乌鲁木齐居流拍前三;在济南,11月30日出让的18宗土地,有终止、有流拍,也有底价成交,降温明显。
在北方个别城市房价距最高点腰斩的同时,中国住房大数据分析报告的样本城市中有30个城市房价可能已超过2018年1月以来的高点。其中包含一线城市1个,二线城市5个,三四线城市24个。进入11月,中指数据显示,百城新房价格涨幅前十的城市中长三角城市占据7席,其余3城均位于珠三角。百城11月全国新房销售最火热的区域是武汉,成交面积251.11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据此计算的体量相当于两个上海、四个深圳。
从全年来看,金九银十的热度延续至今,并拉平了今年一季度因疫情带来的成交缺失,月均成交已恢复到2018年水平。而武汉11月份新房均价环比微涨0.12%,环比涨幅位于百城中的中位。
15家房企已完成九成目标2020年前11个月,头部房企优势仍然明显,“碧恒万”合计销售超过2万亿元。从前11月各家房企的销售业绩目标完成情况来看,房企表现仍然严重分化。11月央企销售显著发力,保利、中海、华润、招商表现较为突出,单月业绩规模同比提升显著。据中指院统计,招商、中海的单月业绩同比增幅分别达到63%和52.4%。但仍有多家房企的销售业绩目标达成率甚至低于80%,如首创置业、建业地产分别完成75%、71%,完成销售回款目标压力重重。
2020年的房地产市场终于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渐次降低,楼市分化加剧也如期而至,11月各地“一城一策”颇有趣味,有的区域开始救市、有的城市适度放宽,也有的城市继续收紧调控,不同的政策力度反映出这一城市的市场变化。虽然11月楼市受到多个维度交叉的影响,但预计12月楼市整体还将延续此前行情,热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