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不同分类、不同角色的商品该放在哪?细心的门店管理者会明白,很多商品都没有按照其所在的分类区域陈列,而是在其他分类区域,其中有何缘由?都有哪些讲究呢?
商品配置的面积分配
如果不分商品的类别品种,假设每一平方米所能陈列的商品品项数相同,那么超市卖场内各项商品的面积配置应与消费者支出的商品投向比例相同,因此要较正确的确定商品的面积分配,必须对来超市购物的的消费者的购买比例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下面是一份超市的商品面积分配的大致情况:水果蔬菜面积10-15%、肉食品15-20%、日配品15%、一般食品10%、糖果饼干10%、调味品南北干货15%、小百货与洗涤用品15%、其他用品10%。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幅员辽阔,每一个地区消费水平差异较大,消费习惯也不尽相同,每个经营者必须根据自己所处商圈的特点和超市本身定位及周边竞争者的状况作出商品面积配置的抉择。
商品位置的配置
商品位置的配置应该按照消费者购买每日所需商品的顺序作出动线的规划,也就是说,要按照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人流走向来分配各种商品在卖场中的位置。一般来说,每个人一天的消费总是从“食”开始,所以可以考虑以菜篮子为中心来设计商品位置的配置。通常消费者到超市购物顺序是这样进行的:
蔬菜水果——畜产水产类——冷冻食品类——调味品类——糖果饼干——饮料——速食品——面包牛奶——日用杂品
为了配置好超市的商品,可以将超市经营的商品划分为以下商品部:
面包及果菜品部
这一部门常常是超市的高利润部门,由于顾客在购买面包时,也会购买部分蔬菜水果,所以,面包和果菜品可以采用岛式陈列,也可以沿着超市的内墙设置。在许多超市中,设有面包和其他烘烤品的制作间,刚出炉的金黄色的、热气腾腾的面包,常常让顾客爽快地掏腰包。现场制作已成为超市的一个卖点。
肉食品部
购买肉食品是大多数顾客光顾超市的主要目的之一,肉食品一般应沿着超市的内墙摆放,方便顾客一边浏览一边选购。
冷冻食品部
膨化食品部
饮料部
饮料与膨化食品有相似之处,但消费者更加注重饮料的品牌。饮料的摆放也应该以落地式货架为主,货位要紧靠膨化食品。
奶制品部
超市中的顾客一般在其购买过程的最后阶段才购买容易变质的奶制品,奶制品一般摆放在蔬菜水果部的对面。
日用品部
日用品包括洗涤用品、卫生用品和其他日用杂品,一般摆放在超市卖场的最后部份,采用落地式货架,以纵向陈列为主。顾客对这些商品持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他们往往习惯于认牌购买。这类商品的各种价格方面的促销活动,会使顾客增加购买次数和购买量。
货位划分小技巧
与视线平行的商品销售好
调查显示,销量最佳的物品摆放位置依次为与顾客视线平行处、齐腰处和齐膝处。其中,前者是超市货物摆放的最佳位置,可增加70%销量。
因此,对于毛利较高的商品,要抓住黄金位子,摆放在顾客最容易拿到手的地方。
抓住人们的右手习惯
此外,还可以抓住人们惯用右手的习惯,将最想推销的商品放在主购物通道或展柜的右侧,顾客经过时,会被激起购买欲。一般来说,体积较大的商品常放在入口处附近,这样消费者会用手推车购买大件商品,并在行进中增加购买。
薄利多销品“守住”入口
走进超市,迎面而来的应当是特价商品。一般来说,挨近入口的地方,放薄利多销、购买频率高的商品,可以吸引顾客进门,比如书本、拖鞋、毛巾等,而烟酒等贵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间偏后区。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说,逛超市时,人们总认为前面的货物一般,里面还有更好的,所以往往越到最后买的越多。
以“味”诱人
超市面包房中飘出的浓郁香味总让人无法抗拒。现场烤面包、做熟食能让顾客感受到食品的新鲜,这其实是一种嗅觉营销。
以“色”引人
一些小超市中肉类专柜的上方会安装粉红色灯,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等你买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
儿童商品选对地儿
最容易出现购买冲动的是谁?孩子。因此,儿童商品的销售可以根据以下三点来陈列:
第一是精心布置儿童产品(玩具、食品等)展柜;
第二则是在孩子必经之路设“埋伏”,比如在中心过道展示,在商场内的自动扶梯两侧放上诱人的食品;
第三种方法由于孩子通常是妈妈带着,所以可以把把儿童产品摆在女性必需品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