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

为全面系统地反映2022年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整合各方资源,组织编写发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3)》。

一、行业发展基本状况

(一)回收总量

2022年,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3.71亿吨,同比下降2.6%,其中废玻璃、废旧纺织品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量降幅最为明显,同比分别下降15.4%、12.6%和10.4%。

2021-2022年十个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

2022年我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量及占比情况如图1所示。

(二)回收总额2022年,我国十个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额约为13140.5亿元,同比下降4.0%。2022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部分品类再生资源回收量降低,回收价格下跌,带动全年回收总额同步下降。2021-2022年十个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额情况如表2所示。2022年我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额占比情况如图2所示。

二、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主要特点

1.党的二十大助力行业绿色发展近年来,国家对环保工作愈发重视,为了鼓励居民和企业进行再生资源回收,国家相继发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利好行业发展。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再一次重申了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意义。再生资源对我国工业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环保、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行业面临着历史性机遇。

2.税收优惠新政正式落地实施

《关于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649号),确定北京市等60个城市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随后,列入试点城市的重庆、杭州、唐山等地迅速出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指导文件。至2023年5月,60个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纷纷响应,推动政策与工作任务落实,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问题

1.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占据主流,行业高度分散,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目前行业内大型企业数量占比不足20%,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导致技术研发普遍投入较低,创新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足。另外,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落后,再生资源处理设备简陋,各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分拣加工产生的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明显,成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中的软肋、短板,也是痛点。

2.无序竞争制约行业良性发展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无序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存在已久。一方面,许多小散乱的流动商贩和非正规企业自发收购、自由交易,他们不用缴纳税收,回收成本更低,形成了非正规回收企业“无票价”和正规回收企业“带票价”两种价格体系,大量抢断资源,导致出现“劣企驱逐良企”现象,还引发偷逃税款、二次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受利益驱动,同一区域的回收企业之间常常产生货源之争,通过低价手段抢占市场,引发区域资源失衡、处置过程不规范等问题,不但抬高了再生资源回收价格,同时企业普遍面临利润减少、经营困难的窘境。

3.缺乏对低附加值再生资源回收的激励机制

常见的低附加值再生资源主要有塑料泡沫、废玻璃、废旧纺织品等。实际上,大部分居民的再生资源回收动机通常来自较高价值再生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然而塑料泡沫体积大、占重小,废玻璃种类多、有棱角、储运困难,废旧纺织品收购价格低、收运成本高,导致投售者和回收者收集、交售的积极性都不高,甚至有些企业做到收支平衡都是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缺乏对低附加值再生资源回收的激励、扶持政策,难以调动企业参与回收的积极性,今后可以采取按照回收量给予分类收集转运资金补贴等措施,引导居民和企业参与低附加值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工作。

4.税收新政带来新的问题

财税40号公告实施以来,有正规企业反映,在经营过程中难以从上游散户手中获得增值税进项发票,导致企业退税难度提高、税负压力加重,各地政策执行力度不一,很多地区存在“税收洼地”,区域之间税收政策严重不平衡等问题尚未解决,且流动商贩和非正规企业等凭借交易点流动、回收量少而逃避纳税,成本低于正规企业,抬高再生资源收购价格,为正规企业的发展带来压力。

三、各主要品种回收情况分析

(一)废钢铁

2020年粗钢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自2021年开始压减粗钢产量,2022年叠加疫情反复、需求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粗钢产量延续下降态势。2022年,全国生铁产量为8.64亿吨,同比下降0.8%,粗钢产量为10.18亿吨,同比下降1.7%。

2022年全年废钢铁回收量约为24081万吨,同比下降3.8%,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废钢铁回收量为21731万吨,同比下降3.9%;其他企业废钢铁回收量为2350万吨,同比下降2.1%。

2022年全国炼钢用废钢铁消耗总量2.1亿吨,同比减少1090万吨,降幅为4.8%;综合废钢比21.15%,同比减少0.75个百分点。2016-2022年我国废钢铁回收情况如图3所示。

(二)废有色金属.

2022年,面对世界格局加速演变、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整体运行呈现出平稳向好的态势,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2%,增幅比全国工业增加值增幅高出1.4个百分点。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6774.3万吨,同比增长4.3%。其中,精炼铜产量为1106.3万吨,同比增加4.5%;原铝产量为4021.4万吨,同比增长4.5%。

根据测算,2022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合计为1655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再生铜产量375万吨,同比增长2.74%;再生铝产量865万吨,同比增长8.13%;再生铅产量285万吨,同比增长5.56%;再生锌产量130万吨,同比下降5.11%。2022年国内废铜、废铝、废铅、废锌的回收总量约为1375万吨,同比增长2.0%。其中,废铜回收量约为235万吨,同比下降2.08%;废铝回收量约为725万吨,同比增长3.57%;废铅回收量约为285万吨,同比增长5.56%;废锌回收量约为130万吨,同比下降5.11%。2016-2022年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情况如图4所示。

(三)废塑料

2022年,我国废塑料回收量为1800万吨,较2021年减少100万吨,同比下降5.3%。虽然回收量整体下降,但得益于部分再生塑料产品价值上涨,2022年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产值为1050亿元,与2021年同比持平。从不同品种废塑料回收量占比情况来看,废PET占比约33%,废PE占比约22%,废PP占比约21%,构成了废塑料回收的主要组成部分。2016-2022年我国废塑料回收情况如图5所示。

(四)废纸

2022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2500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2425万吨,同比增长2.64%;消费量12403万吨,同比下降1.94%,人均年消费量为87.84千克(14.12亿人)。2022年我国废纸回收总量为6585万吨,同比增长1.4%,废纸回收率约为53.1%,废纸利用率约为53.5%。2016-2022年我国废纸回收情况如图6所示。

(五)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年,在白色家电生产方面,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8664,4万台,同比下降3.6%;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22247.3万台,同比增长1.8%;家用洗衣机产量9106.3万台,同比增长4.6%。

截止2022年底,全国共有109家处理企业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名单。2012--2022年,共规范处理.处置“四机一-脑”约7.8亿台,规范收集和循环率达到40%,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也属先进水平。2022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约18800万台,同比下降6.9%;回收重量约为415万吨,同比下降10.4%,回收总值227.4亿元,同比增长2.2%。2016-2022年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情况如图7所示。

(六)报废机动车

截至2022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1年增加2129万辆,增长5.39%。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478万辆,新注册登记汽车2323万辆,汽车保有量达3.19亿辆,占机动车总量76.59%,比2021年增加1752万辆,增长5.81%。2022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约为399.1万辆,同比增长32.9%,折合重量约820.7万吨,同比增长21.0%。2016-2022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情况如图8所示。

(七)废旧纺织品

2022年,我国棉花产量597.7万吨,比2021年增加24.6万吨,同比增长4.3%;纱产量为2719.1万吨,比2021年产量减少了154.6万吨,同比下降6.6%;布产量为367.5亿米,比2021年产量减少了28.5亿米,同比下降6.6%;化纤产量为6697.8万吨,比2021年产量减少了11.2万吨,同比下降1.0%。2022年,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量为415万吨,同比下降12.6%。2016-2022年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情况如图9所示。

(八)废轮胎

2022年,我国产生废旧轮胎约为3.5亿条,折合重量约为1228万吨,资源化循环利用量约2.2亿条,资源化利用率约为62%。2022年,废轮胎生产再生橡胶产量约320万吨,废轮胎生产橡胶粉产量约110万吨,热裂解处理量约105万吨,轮胎翻新量约500万标准折算条,每标准折算条按照50kg计算,翻新轮胎约25万吨。2022年废轮胎回收量约为675万吨,同比增长5.5%。2016--2022年我国废轮胎回收情况如图10所示。

(九)废电池

(十)废玻璃

2022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为10.13亿重量箱,同比下降3.7%。废玻璃产出量约为2432.7万吨,同比增长4.3%,其中平板玻璃及制品废玻璃产出量为1148.3万吨,同比增长2.2%,占总产出量的47.2%;日用玻璃及制品废玻璃产出量1072.4万吨,同比增长6.6%,占总产出量的44.1%;其他玻璃及制品废玻璃产出量为212万吨,同比增长4.3%,占总产出量的8.6%。2022年我国废玻璃回收量约为850万吨,同比下降15.4%。2016-2022年我国废玻璃回收情况如图12所示。

四、行业预测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将初见成效,全国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持续提升。

按照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我国废钢积蓄量必将不断增加,废钢资源供应量将持续保持增长。结合对未来中国钢材供需形势的分析预判,预计2023年废钢资源量约恢复至2020年水平,较2022年呈现为明显的增长态势。

从废钢资源回收的角度来看,2023年基于疫情影响的减弱以及中国经济稳步回升的趋势预判,预计废钢资源的社会流通性将大幅提升,废钢回收加工企业整体的回收积极性也将明显增强。从价格方面来看,由于铁矿石、焦炭的整体供应趋向于宽松,铁水成本有下移风险,且废钢资源量将逐步恢复,预计废钢价格的整体重心或下移10%左右。

(二)废有色金属

初步判断,2023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总体将保持增长态势,全年产量增幅有望超过10%。预计国内废有色金属回收量同比增长,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出现震荡上升的可能性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维持在2022年盈利水平的压力加大。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将加快,标准体系和规范会进一步得到完善,新建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水平也将持续提高。

近年来,我国从事废塑料回收利用及加工的企业和人员数量不断增长,目前已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场和加工集散地,塑料再生企业数量已达到上万家,回收网点遍布全国各地。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经济逐步恢复,预计2023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将超过2000万吨。未来,再生塑料的回收、加工、交易和再利用将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应用随意型、产业松散型向技术密集型、应用规范型、产业规模化方向转变。

随着我国交通大发展持续深入推进,近年来机动车保持高位增长态势,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478万辆,总量和增量均居世界首位。面向2035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愿景目标,我国机动车的保有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更替速度加快,预计2023年报废量将继续保持增长。然而由于资质放开,当下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企业数量暴增、成本上升等实际问题,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升企业盈利空间,报废机动车的精细化拆解、回用件的推广应用将是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企业提质升级的意愿明显增强,从原来的粗放式经营,逐步转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视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加大先进设备的投入等方面。今后行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必然,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团标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越来越多的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企业积极开发废纺再生产品,加大再生产品推广和应用力度。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废旧轮胎产生量必将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废旧轮胎产生量、规范循环利用率较上一年都将有所增加。从利用形式看,再生橡胶和橡胶粉仍然是废旧轮胎处理的主力军,占据每年全部处理量的绝大部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8年的107万辆到2022年的535万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带动了动力电池装机容量的不断上升。随着大规模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来临,在双碳背景下,预计2023年废电池回收量依旧保持,上涨态势,企业回收布局不断扩大,行业内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废玻璃作为一种可以无限循环使用的再生资源,其回收利用对节约资源、实现垃圾减量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回收价值较低,废玻璃回收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双碳背景下,废玻璃的高值化应用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回收利用率也将进一步提升、应用途径不断拓宽、各地方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多措并举推动废玻璃回收利用行业发展。

THE END
1.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区县动态科创税费优惠政策精准落地河北张家口市税务部门组织“高科技企业税务管家”精准对接,建立“一对一”联络机制,为高科技企业提供重大涉税事项专项服务、税费政策专题辅导、纳税信用提升对策等多方面税收服务策略。同时,建立健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统计台账》,分户登记研发费用支出、可加计扣除金额、实现税收减免等情况,“一对一”辅导企业建好http://heilongjiang.chinatax.gov.cn/art/2024/12/2/art_16392_536417.html
2.2024年全国税收洼地政策汇总,全网最全解读2024年全国税收洼地政策汇总,全网最全解读 税收洼地政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返税政策(返税90%),另一种是核定政策(税率0.15%起) 一、个体户核定征收类型【主要解决】:企业缺进项、无票支出、居间费、分红等个税高的问题;【政策及优势】:①个体户注册核定后的个人经营所得税(0.15%-0.4%);②个体户本身没有25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1964343?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3.在国内部分税收洼地,砂石贸易可延续3%简易征收!砂石贸易行业在国内部分税收洼地还可以享受区域性的简易征收扶持政策;入驻税收优惠园区,在不改变原有主体公司经营地址和模式的情况下,另外成立新的一般纳税人新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形式,合理分包主体公司部分业务;可以享受增值税3%的简易征收政策、企业所得税1%默认核定、分红个税1%、再加上附加税等综合税率5.2%左右https://kyjapi.zgkyb.com/m/article/2510
4.个人独资企业税收政策9篇(全文)为了发展区域经济,(Tel:I78)国家及地方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Z331)多数经济开发区出台了财政扶持奖励政策,(64b8)例如新疆、西藏、江苏、重庆等地都有很好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新注册公司或分公司设立在税收洼地,享受当地的税收扶持奖励,如渝西区可以最高奖励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存的70%!企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0ajht0n.html
5.全国税收洼地一览表,13个都在哪里?全G税收洼地主要有霍尔果斯、江西萍乡、上海崇明、重庆黔江、湖北通山、宁波梅山、天津武清,以及江苏沛县https://www.china-xian.com/question/202009/2817052527592.htm
6.统一大市场!清理「小政策」和「税收洼地」,招商引资或迎大变化在此之前,今年1月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谈到着眼推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要求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中违规出台“小政策”、形成“税收洼地”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返税乱象。 推动招商引资变革 清理是否会已影响到企业?会否溯及过往?从上市公司的披露来看,目前仅有奖补退回的少数个例,且与该政策的关联性并不十分https://xuanzhizhongguo.com/article/95555183723.html
7.江西共青城中国的税收洼地(江西税收优惠政策解读)共青城市总面积310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2个镇、3个乡,总人口22万。 共青城其前身是1955年上海青年志愿者创建的共青社,2010年设立共青城市,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 共青城是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羽绒服装名城、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地、中国https://szhetai.com/content/3453.html
8.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框架解析和未来展望所谓实质性运营,是指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设在海南自贸港,并对企业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对不符合实质性运营的企业,不得享受优惠。实质性运营是海南自贸港所得税优惠政策新增的亮点条件,此项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形成政策洼地,防止企业通过借壳经营转移利润的方式套取税收优惠。http://cti.ctax.org.cn/xsyj3/gdzb3/202011/t20201116_1111077.shtml
9.2021年度中国十大税收新闻暨世界税收十件大事发布会孙瑞标: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 刘跃珍:中国石油集团总会计师、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 张连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朱青: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白景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樊勇:中央财经大学财http://www.ctaxnews.com.cn/zt/node_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