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体制历史现状与问题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中国烟草体制历史现状与问题专题报告2005年-元月收不熟、烘烤不当”等问题,烟叶质量稳步提高,上等烟叶的比重由1983年的

1.4%提高到目前的20%以上,中等烟叶比重由

48.3%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全国烟叶良种化面积达到90%以上我国烟草行也在“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不习惯性,具体分析见下列章节

(一)中国烟草业的现状特点是“大而不强二“大”是说烟叶与卷烟产量、消费量为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

0.23左右(1998年,全球卷烟产量11900万箱,中国卷烟产量3374万箱,占全球卷烟产量的30%;全球烤烟产量675万吨,中国烤烟产量210万吨,也是占30%左右);中国烟草工业起步虽晚但进展迅猛,仅“八五”期间累计实现利税2532亿元,年平均递增

18.1%;自1987年以来,烟草业税利一直居各行业之首全国约有一亿农村人口与烟叶生产、销售有关烟草产业还带动了机械、造纸、印刷、化工、自控等多种有关产业的进展中国烟草业“不强”,要紧表现在一无全球巨型跨国公司;二无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名牌产品,而且出口创汇能力与产销能力极不相称;三是生产集中度很差,烟叶靠小面积种植的上千万烟农,卷烟分布在180多家烟厂,2000多个牌号,但80%以上亏损因技术水平及营销手段落后,规模经济效益很差,质量难以操纵再次是效益差异大,美国菲一莫公司1996年烟草总收人达365亿美元,中国卷烟的产销量为该公司的

2.5倍,但卷烟企业的收入仅及菲一莫公司的40%此外,中国烟草外销创汇额度很小,国际竞争力不强在“大而不强”的状况下,烟草企业本身已经潜伏着一定的危机,加上私(走私烟)、假(假烟)、非(非配额烟)、超(超计划烟)泛滥,逃税漏税,约占全国卷烟产量的

10.8%使国家遭受巨大缺失(仅洋烟每年偷逃关税即达200亿元以上)在加入FTO以后,烟草企业国内市场国际化,更会有国外跨国公司占领国内市场

(二)烟草行业核心企业竞争力正不断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烟草行业尽管在整体上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收益水平但从进展趋势而言却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迹象特别是那些支撑行业整体进展的核心企业与核心品牌,其竞争优势已大为削弱1996年,全国最大的5家卷烟工业企业(按产量规模排序),合计卷烟产量占全行业的比重为

18.1%税金与利润所占比重为

34.4%与

73.3%;到2000年,这五大企业的产量、税金、利润合计数占全行业比重分别变成了

20.3%、

36.5%与

44.7%尽管产量比重与税金比重分别增长了

2.2与2个百分点,但利润比重却迅速下降了

28.6个百分点作为中国第一品牌的“红塔山”牌卷烟,市场竞争优势也大幅下降,年产量从1997年的91万箱下降到2000年的54万箱,年均下降16%;市场销售额从约250亿元下降到约110亿元,年均下降24%以实物量规模来衡量已成为居“红梅”、“白沙”、“红河”之后的中国第四大卷烟牌号与“红塔山”品牌“由强走弱”相类似的还有昆明卷烟厂生产的“云烟”、黄果树烟草集团生产的“黄果树”等几个历史悠久的知名牌号烟草核心企业竞争力不断下降的体制性原因如下

1、按行政区划相应设置合二为一的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的体制构架,在中国财政分权化改革不断深入的宏观背景下,客观上助长了烟草行业久打不破的地区封锁痼疾,致使全国烟草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企业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2、各级烟草公司在所属行政区域市场上的独家垄断削弱了工业企业的销售自主权致使核心企业的持续扩张面临种种非市场因素的阻碍,其生存与进展空间日益缩小从近些年来中国烟草进展演化的实际情形来看,全国烟草市场一直都是2000多家烟草公司在各自的“专卖属地”内实施独家垄断,各个烟草公司在其所属行政区域内都是惟一的“卖烟者”,任何烟草类商品要进入该地市场务必由它来销售与经营,独家垄断尽管有利于维持市场高价,但由于它阻碍了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往往导致企业组织管理的低效率与市场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而且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正当利益与实现行业内厂商间的公平竞争

3、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两块牌子、一套机构”,集专卖管理的行政职能与烟草经营的企业职能于一体,在本位利益的促使下,容易导致专卖管理服从与服务于地区与部门盈利目标的需要由于监管与经营的职能混同,一方面诱致烟草专卖局对正常的市场经营活动难以进行公正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另一方面也促使其过多地以非经济手段对企业与市场进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难以培养,而旦烟草系统企业也难以成长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

(三)现行企业组织结构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产业良性进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与标志就是该产业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我国烟草行业在通过几十年的进展之后,烟草有关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问题却越来越明显,造成的浪费也越来越大要紧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国内卷烟市场基本饱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我国卷烟市场已经呈现出总量过剩的态势,卷烟生产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大全国烟草行业的年卷烟生产量为3300万箱左右即可满足市场需求,估计到2005年也只能达到3500万箱左右但是截止到2000年,全行业卷烟生产能力按两班制已经达到3800万箱左右;假如按三班制,生产能力将超过5000万箱,产能严重过剩在市场总量饱与、限产压库的形势下,各地却又不一致程度地存在盲目进展的趋势在高税(17%的增值税与40%-45%的消费税)高利的吸引下,全国有20多个省建立起各自的烟草工业体系有些工业企业仍继续增加投资,扩大卷烟生产能力表现出明显的计划经济时期的项目饥渴症这种局部的生产能力扩张,必定导致全局性的生产能力进一步过剩,从而造成烟草行业资源的巨大浪费结构性矛盾要紧表达在优质名牌卷烟供不应求与低档烟供过于求并存据估计,目前国内高档烟市场供给量大约为400万箱/年,占全国卷烟市场容量的12%左右,比重明显偏低而中低档卷烟则严重供过于求,全国生产中低档烟的企业大多数陷入亏损境地

2、优势企业难以发挥优势根据有关研究,我国烟草行业的优势企业基本上是产量规模较大的企业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与企业的规模呈明显的正有关关系,也就是说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越高目前,优势企业在理论上尚有很大进展空间,它们在规模、效率、品牌等方面远远领先于其它企业,应该说它们在同一个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其优势由于企业结构的不合理而不能正常发挥;而众多的劣势企业却在日复一日地消耗着本不应该继续消耗的各类资源由于资源的配置不合理造成的效益缺失尽管无法确切计算,但这种缺失显而易见是十分巨大的至2002年底,全国烟厂虽经关停并转66家,目前仍有123家(包含3家合资企业),其中产量在10万箱下列的36家,10-30万箱的35家,而30-60万箱与60万箱以上的合共52家10万箱下列的居然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强36个名优卷烟品牌中,大多数地域性特征过于明显,全国性品牌寥寥无几大小企业、优劣品牌夹杂在一起,互相排挤,挤压各自生存空间,使优势企业不能做强,劣势企业不能自然淘汰,浪费了有限的生产资源

(四)目前我国烟草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国产业组织结构从总体上讲不合理,要紧是各个行业,如汽车制造、服装、煤炭、机械、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都普遍存在下列问题生产能力分散,企业数目多、规模经济实现程度低;生产能力与产品出现低水平的阶段性过剩;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小而散”现象严重,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低;市场集中度低;重复建设严重,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而烟草行业更为突出,其产业组织结构存在较为严重的“散、乱、差、全”现象,缺乏优势企业与名牌产品持续成长壮大的环境烟草产业组织结构的问题要紧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地区产业同构现象严重据统计,全国32个省(市、区)中,除西藏外,都种植烟叶或者建有自己的烟厂烟草生产的地区结构相似率高达90%以上目前我国卷烟企业在规模经济、投入产出、营运状况与盈利水平等方面都比较差,特别与国外大烟草公司相比,则差距更为明显,在欧美烟草市场,只有几家特大型烟草企业占据着行业的领导地位,形成十分可观的规模经济与效益如美国的菲利浦莫利斯公司的产品占全美烟草市场的40%以上,仅“万宝路”品牌的香烟年产量就高达912万箱,经营烟草的收入为365亿美元;英国五大烟草企业就占了全国卷烟产量的90%其中加莱赫公司与帝国烟草公司分别占40%与33%的市场份额;日本“柔与七星”系列卷烟的年产量也达到了200万箱以上,占全日本烟草市场42%的份额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单箱卷烟的经济效益与世界烟草大集团公司有成倍数的差距,其中与美国的菲利浦莫利斯公司单箱效益差达10倍,单箱销售收入差达

7.4倍

2、地区封锁严重,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由于烟草行业是一个高税行业,卷烟产品又是一个消费替代性很弱的特殊消费品,各地政府从取得财政收入角度考虑,都有投资烟草行业、保护本地烟草企业进展的冲动突出表现为各地都生产、销售本地的烟,严格限制外地烟进入本地区销售有的地方不管本地区是否具备进展烟草工业的客观条件,盲目将烟草工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来加以扶持与鼓励,纷纷培养自己的卷烟工业与品牌,给本地区烟草企业可观的财政补贴,并通过行政手段推销、摊派本地烟草产品;有的地方严格限制外地烟草产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严格限制本地卷烟生产企业从外地购进烟草产品,对外地卷烟收取卷烟进展基金等本兑费,抬高其价格以消弱其竞争力,甚至借专卖执法之名,行地方封锁之实等这些地方保护主义措施,人为地割裂了市场,破坏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全国市场被人为地划分为以省甚至是以县为单位的市场格局,有竞争力的产品不能得到应有的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没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效益低下的企业却得到了保护比如,年产80万箱的贵阳卷烟厂传统上有2/3的卷烟在省外销售,但近年来由于各地地方保护与市场封锁加强,省外销售比重迅速下降从1995年

68.5%的卷烟销往省外到2001年降到了50%左右

3、跨地区资产重组与企业兼并难以进行由于烟草制品税率很高,而且是在产地缴纳,因此卷烟企业通常都是各地的纳税大户,是各地财政收入的支柱之一在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之后,卷烟企业财税解缴关系直接关系到各地财政收入基数的完成,与各地的利益紧密有关由于烟草行业跨地区资产重组与企业兼并的实施,必定涉及到卷烟企业财税解缴关系的变更,被兼并、重组企业所在地区的财政收入会受到影响,从而对跨地区的资产重组与企业兼并产生疑虑、甚至设置阻力比如陕西汉中烟草行业在原有的两个卷烟厂的基础上组建汉中烟草集团公司,就遇到这一问题的制约汉中烟草集团公司设在汉中市的汉台区,而作为集团核心层企业的卷烟

一、二厂分别设在汉中市辖区内的城固县与南郑县假如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集团两个核心企业的税收应在集团法人所在地的汉台区申报缴纳,但两个烟厂所在地的政府出于对税收收入与财政基数等地方利益的考虑,坚决不一致意将两个烟厂的税金由集团公司统一缴纳,从而造成集团难以对核心企业的财务进行规范、实际性的集中统一管理,妨碍了跨地区资产重组与企业兼并的实施在烟草行业跨省、市(地区)进行资产重组与企业兼并时,所遇到的类似问题与阻力更为突出

4、从总体上降低了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从目前卷烟生产企业的效益看,不一致规模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实现利税水平相差悬殊全国平均单箱卷烟实现税利为2003元,最高的云南省能够达到4096元,而最低的青海仅为545元假如让生产效益高、产品畅销的大型卷烟生产企业充分发挥它的生产能力,不仅能够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更好的产品,而且会给国家制造更多的税利,增加财政收入以1997年为例,当年全国年产量在80万箱以上的5家卷烟企业,共生产卷烟

603.42万箱,实现利税

286.78亿元,平均单箱利税为

4752.6元;而年产量在10万箱下列的42家卷烟企业,共生产卷烟

238.52万箱,实现利税

25.64亿元,平均单箱利税约为1075元假如关闭达不到规模经济的小型卷烟企业,让开工不足的大型卷烟企业来生产,至少能够多为国家制造80亿元的利税

(五)烟草行业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风险

1、市场需求日趋紧缩致使拉动行业增长的基础力量不断减弱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与烟草税收的不断增加,吸烟的成本将趋于上升而全球性禁烟运动的逐步高涨使吸烟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诱致吸烟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也日渐衰退,吸烟的收益正不断下降事实上,从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总数、城乡居民收入与中国卷烟市场销售总量的相互变动关系来观察,能够看出,中国烟草市场在潜在消费者数量与其购买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反而出现销量下降的态势,这说明中国烟草的整体市场容量己经饱与,其需求拉动力量在不断减弱受此影响,中国烟草行业在未来时期内将不得不面对生产能力过剩、价格提升乏力、平均利润下降等一系列难题与挑战

2、系统内企业过度依靠国内市场致使其国际竞争力严重缺乏在全国140余家(2001年为143家)卷烟工业企业生产的2000多个卷烟牌号(含规格)中,绝大多数只能在省内或者区内销售,全国性的品牌并不多见中国卷烟的外销率(出口量占销售总量的比重)仅为

0.4%而同期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的产品外销率却分别高达77%、99%与40%由于过分依靠于区域性市场生存与进展,一旦其目标消费群体发生转向或者其目标市场被竞争对手挤占,则有可能对中国烟草企业构成致命的威胁

3、消费环境与消费者行为选择的改变导致目标消费群体不断流失与转移在烟草行业近20年的进展中,诸如公款消费、寻租性消费等灰色烟草消费的大量存在,在拉动烟草市场需求增长、诱致烟草企业产品升级与保障烟草行业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的确产生了不小的支撑作用假如用国家烟草专卖局统计的对系统外卷烟销售额同国家统计局调查所得的居民烟草消费支出两者进行比较的话,近两年的情况是后者通常低于前者800亿元左右从未来进展演化趋势来看,要紧通过灰色消费支撑起来的“高档高价”卷烟的需求基础确信会逐步弱化,消费者追求文化品味与国际时尚将成为一种潮流

4、跨国烟草公司大规模重组并向国内市场积极渗透迫使中国烟草企业遭遇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与扩大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几家要紧的跨国烟草公司纷纷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与重组2001年,居世界首位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卷烟销量为1812万箱,英美烟草公司卷烟销量为1614万箱,日本烟草公司卷烟销量为892万箱,帝国烟草公司加上利是美公司卷烟销量为380万箱“四大烟草巨头”卷烟销量己占去全球烟草

43.5%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烟草市场上,其所占份额更高达

62.5%各大跨国烟草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渗透步伐如纷纷在韩国、印尼、越南等中国周边国家投资建厂,在中国国内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与通过赞助冠名活动、无偿或者低价向大型商场、泗吧歌厅等派送卷烟产品等还不遗余力地拓展在中国的合资与合作项目,如英美烟草公司加紧在云南、贵州、湖北建立烟叶基地,在资金与业务方面加强对在山东的合资企业华英烟草公司的支持与操纵,与广州卷烟一厂共同开发“椰树”牌卷烟,与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联合开发“迅”牌混合型卷烟同时,英美烟草公司还雄心勃勃地要与三峡卷烟厂合资兴建亚洲一流的雪茄烟生产基地

5、国家政策调整导致部分企业退出

(1)烟草中兑收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部分企业无力承受就目前情况而论,世界平均的烟草税收负担率(税收占市场零售价格的比重)约为53%英国、德国、巴西、日本等国家都超过或者接近80%而中国的实际水平仅为43%左右近年来许多国家或者国际组织都提出要统一全球烟草税收标准并建议把税率提高到70%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政府仍将会较大幅度地提高烟草税收许多国内烟草企业由于成本过高、管理不善与经营欠佳,将不可避免地因无力消化愈来愈重的税收压力而趋于亏损与衰亡

(2)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国家的反垄断指向会不断增强,烟草专卖体制将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日益加大的压力与挑战从世界各国的烟草管理体制演变情况来看,取消政府专卖与实行民营化一直都是国际主流趋势,这也将给中国的烟草管理体制带来重大冲击

(六)加入WTO与WHO控烟公约所带来的挑战

1、加入WTO所做的承诺1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一是涉及各类烟草制品与烟用材料降低进口关税涉及卷烟、烟叶、卷烟滤嘴、卷烟纸、烟草机械等各类烟草制品与烟用材料;二是降税幅度较大比如根据《中美市场准入协议》,卷烟进口的实施税率将由1999年的65%降低到“实施期”2004年的25%;三是基本上采取分期降税的办法比如根据《中美市场准入协议》,化学纤维制造的卷烟滤嘴进口的实施税率由1999年的32%逐步在2000-2008年降低到12%;卷烟纸进口的实施税率由1999年的45%逐步在2000-2005年降低到

7.5%;卷烟机进口的实施税率由1999年的14%要分期降低到2000年的

12.2%、2001年的

10.4%、20年年的

8.6%、2003年的

三、四部分关于减少烟草需求与供应的一系列措施,对各缔约方烟草业的进展与走向影响最为直接与深刻

(2)关于减少烟草供应的措施一是采取与执行有效的立法、实施、行政或者其他措施,消除一切形式的烟草制品非法贸易,包含走私、非法生产与假冒等;二是采取与执行有效的立法、实施、行政或者其他措施,禁止向低于国家法律规定的年龄或者18岁下列者出售烟草制品;四是通过多方合作,为烟草工人、种植者与在某些情况下对个体销售者酌情促进经济上切实可行的替代生计加入用()与WHO控烟公约必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烟草市场将出现萎缩,国外跨国公司将会大幅度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七)烟草行业的其他问题

1、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由于烟草行业是一个高税高利的行业,卷烟产品又是一个消费替代性较弱的特殊消费品,因而各地政府都有一种投资于烟草行业的冲动有的地方还将烟草工业视为繁荣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不管本地区是否具有进展烟草工业的客观条件在这些地方的领导人眼中,通过构筑牢固的进入壁垒,就会为本地区脆弱的烟草企业“制造”-个“宽松”的进展环境构成这种“宽松”的外部环境的因素有严格限制外地烟草产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严格限制本地卷烟生产企业从外地购进烟草产品;给本地区烟草企业以可观的财政补贴,以促使本地区产品在价格上较外地产品更具竞争性;严格限定外地卷烟数量,超计划收购的将给予一定的经济、行政甚至组织处罚;对外地卷烟采取收取卷烟生产进展基金等方法,变相抬高外地卷烟价格,消弱其竞争力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各省之间,县与县之间、产地与产地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开始进行市场封锁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烟草工业健康进展的最大障碍

2、国家现行烟草行业管理体制中的问题国家对烟草工业的现行管理体制要紧特征是“计划生产、总量操纵、限产压库、促进销售二在总量操纵方面,国家烟草专卖局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确定全国卷烟生产总量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问题出在生产计划在全国的分配没有充分表达出向优势企业倾斜这一原则,从而导致优势企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竞争力强)计划产量不足,而劣势企业计划产量用不完这样一种结构性矛盾实际上,优势企业大多从劣势企业那里购得一部分计划产量以弥补自己计划产量的不足从专卖与管理体制上看,很多地方的省烟草公司与省烟草专卖局,甚至与烟草生产企业存在着“二合一”或者“三合一”的管理体制,一个机构两块或者三块牌子关于“三合一”的体制,行政管理、专卖管理与资本经营三种职能的重合,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责任不清,不能保证各类职能都能实现最优化

3、卷烟流通秩序混乱状况没rr得到根本扭转这要紧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假冒卷烟盛行,且从生产到运输、销售已经自成体系,靠烟草企业自身的力量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假冒卷烟现象第二,黑市猖撅黑市商人通过各类渠道购得计划内卷烟,以高于国家定价进货,以低于市场价出售,损害了国家利益第三,地方保护主义使全国烟草市场被人为地分割第四,卷烟流通企业政企不分,专卖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很难协调,利益冲突在所难免假如说上述这些问题是我国烟草行业的“内忧”的话,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烟草行业所面临的“外患”当代国际烟草行业的进展趋势更使我国烟草行业感到生存危机与进展逆境

4、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中国烟草体制历史、现状与问题

一、中国烟草管理体制的历史演进

(二)解放后我国烟草管理体制的演进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以来,我国烟草行业在改革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进步与进展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看,这种过程大致能够划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三、烟草业的特征与管制

(一)烟草业的特征

1、经济性烟草产品不一致于通常的商品,是一种能上瘾的慢性“毒品”,是一种有害于健康、具有外部负效应的高利润的商品郝冬梅

(2001)根据199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中国烟草行业的消费弹性为

0.267也就是说,烟草产品属于价格弹性极小的“商品”对烟草的定价不一致于通常的商品的定价,特别是在专卖管理制度下的烟草定价因此,烟草管理隐含了两个基本的逻辑前提第一,烟草产品“既然”是“毒品”,而直接禁止吸烟的成本过于高昂,因此往往希望通过“寓禁于征”一一即向国家交纳高额税收限制生产与销售,向有吸烟习惯的成年人征收高额税收提供商品的办法达到“禁烟”的目的;第二,作为“消费”烟草“毒品”的消费者缴纳高额税收的义务来自于赎买吸烟的权利从而假定了公民没有吸烟的权利,即吸烟的“权能”界定给了政府国内烟草企业在专卖体制的保护与支持下,普遍采取“市场集聚与价格领先”策略,一方面专注于本地市场与其他一些区域性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实施领先于竞争性产品与远高于成本的价格政策,实现并保持着极高的行业利润率1983年,我国卷烟工业的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为

271.2元,是同期全国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

11.7倍1999年,烟草加工业平均总资产奉献率为

44.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

16.7%分别是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的

6.0倍与

4.9倍因此,能够说烟草行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具有很强的经济性

2、规模经济性烟草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具体表现如下从行业特点来看,烟草业具有

(1)产品的物质结构与用途十分单一;

(2)市场销售中品牌效应十分显著;

15.2%从1982年到2003年的22年间,烟草行业累计实现税利10000多亿元,为国家财政积存与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奉献同时,烟叶收购关系到全国800余个县与1000多万农户的经济收入,从事卷烟零售的人员超过1000余万从各地方来看,在1995年,全国有卷烟工业企业的29个省份中,“两烟”实现利税总额占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低于5%的只有北京、天津、山西、辽宁、海南5个省份;在10—20%之间的有16个省份;在要紧的“两烟”产区,如云南、贵州、湖南、安徽、河南、陕西、上海等地,“两烟”实现利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都在20%以上到了2000年,尽管烟草行业实现利税占各地财政收入的比重有了一定的下降,但在传统的“两烟”产区如云南、湖南、贵州、安徽、河南、陕西、上海等地,其比重仍在14%以上,另外,由于东部地区卷烟生产的迅速进展,浙江、福建、江苏等省烟草行业实现利税迅速增加,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重都大幅上升,达到15%以上

(二)烟草业的规制

1、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有关理论

2、实行分散管理体制时期(1966—1980年)在“文化大革命”与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烟草行业处于分散管理与盲目进展时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烟草工业总公司被撤销,烟草企业全部被下放小烟厂盲目进展,计划外烟厂增加到300多家,而且多数是由县或者县下列社、队开办的烟草产销矛盾十分突出,整个行业管理非常混乱,卷烟质量与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

3、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全面烟草专卖体制时期(1982年以后)198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实行烟草专卖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对我国烟草行业实行专卖管理、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的重大决策1982年1月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式成立,1983年11月国务院决定成立轻工业部烟草专卖局,1984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烟草专卖局改为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这标志着我国烟草行业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烟草企业基本上实行的是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但具体细分起来,还能够大致划分为下列三个不一致的历史时期

(1)高度集中统一管理时期这一时期,大体上指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其要紧特征是在烟草企业的计划、价格、投资、劳动工资等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在烟叶的种植、收购与调拨方面,烟叶收购计划务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部门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下达的计划下达,其他单位与个人不得变更;在卷烟生产方面,耍开办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务必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烟草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计划务必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不得随意突破烟草制品生产者的角色,是行业垄断的根源而市场经济的进展要求剥离政府原有的三位一体的职能建立起公正、透明、专业、诚信、独立的现代监管体系,以保护有效、公平的行业竞争格局

四、现行体制改革的措施与分析众所周知,烟草业的一场飓风马上刮起,目标是打破市场保护、调整利益格局、组建烟草航空母舰,抗衡外资烟草大中型企业间的重组兼并也进入实施阶段,云南烟草企业在内蒙古、东北、海南实施兼并,上海与北京烟厂合作,湖南烟厂吞并宁夏企业……烟草业重组风云席卷全国2003年4月3日,安徽省中烟工业公司突然宣布成立,紧接着5月,湖南省中烟工业公司与广东省中烟工业公司两块牌子相继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烟草体制改革号角已然吹响8月6日,由四川烟草工业与重庆烟草工业跨省市联合组建的川渝中烟工业公司也正式挂牌成立根据国家局提出的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改革工商管理体制,实行工商管理分开,建立对所有卷烟工业企业都能表达平等竞争的全国统

2、工商分离的局限性分析工商分离无疑解决了中国烟草行业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但工商分离还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具体表达在下列多个方面1工商分离并没有解决烟草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矛盾这些矛盾的具体表现是:一是烟草专卖局以烟草专卖法的形式使其垄断利益合法化;二是因体制缺陷而造成的不公平竞争问题,即烟草生产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是政企合

1.6亿千瓦的发电装机,按照规模、电源结构、财务状况大体相当的原则,组建了五家全国性的发电集团,同时要求每一家发电公司在每个区域市场(全国设立了六个区域性的电力市场)的份额不得超过20%以避免发电公司可能在某个市场因拥有过大的规模而形成垄断同时考虑引入大用户直购电的试点,探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的方式,以打破单一买方的市场结构(即使实行厂网分开,对发电公司而言,唯一的买方是电网公司;对终端用户而言,唯一的卖方也是电网公司)

(3)工商分离在竞争机制的引入上仅停留在“分拆”原烟草垄断企业的层面,尚未形成规范的准入制度通过产业重组或者对原烟草垄断企业实行“分拆”,是打破垄断性市场结构的初始步骤,但引入竞争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仅是“分拆”后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新厂商的进入与潜在竞争者的存在只要新厂商有随时进入的可能,在位厂商就会面临来自其他厂商与新进入者的竞争压力,而致力于提高效率、降低价格与改善服务否则,改革就可能出现三个不良的结果其一是改革可能蜕化为在原烟草垄断企业内部瓜分利益,甚至将“大垄断”演变成“小垄断”;其二是改革的结果仅仅是打破了厂商垄断,而仍不放弃国有包办,那么,“改革”就演变成为“分拆”而“分拆”,“竞争”也演变成缺乏预算约束的国企之间的拼争;其三是政府管制职能的改革也将因此而延缓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说明,准入制度的改革比“分拆”既有的垄断企业更重要,因此烟草行业也应将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新厂商的进入”与建立宽松的准入制度上来当前的改革存在着偏重对原垄断企业的“分拆”,忽视“新厂商的进入”问题,从而影响竞争机制的有效性而解决这一问题还有赖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管制制度的改革

(7)工商分离不能真正打破地方保护加入1VT0将中国烟草业推到了改革的前沿,而这次工商分离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地方封锁但是工商分离改变不了目前的卷烟销售关系与税收关系,而造成地方保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在税收方面,由于各烟草公司还是地方政府的利税大户,因此操纵市场的最终还是地方烟草专卖局卷烟生产企业并没有销售权,专卖局成了烟草的单一购售方,这是保护专卖的基本方式烟厂销售产品的普遍办法是与各地的烟草公司签订合同,同时所有的合同都务必到北京中国烟草专卖局签订,受到很多限制而生产厂家并没有权力把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假如有谁要抵制某一产品,仍是轻而易举的而本次改革中国家局的思路是用行政力量对工业企业进行整合,一方面形成几个强势的集团,用以对抗外烟的冲击;另一方面,这些卷烟企也的产权关系在国家专卖局,对地方保护形成一定的威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束缚因此,工商分离只是削弱了地方专卖局的权力,但没有从本质改变地方专卖的性质

(8)工商分离难以形成大品牌工商分离改革在一定空间内调整烟草企业结构是有可能的,但要想有大作为则很难,至少关于品牌的成长不可能有很大的帮助由于一些省把小厂关闭后,指标可能还是留给该省,该省略微大一些的烟厂会获得指标,这些获得指标的烟厂反而会对像红塔集团、上海卷烟厂这样的大烟厂形成挤压,并不利于品牌的成长

(9)工商分离使得政企合一体制仍存在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经营主体又执行监督主体,导致“地主领着搞土改”的局面入世后,外国在中国没有销售系统,只有依靠国内网络,但地方不情愿卖国外烟,由于专卖与销售是合在一起的,假如国外烟销路少,外商则会认为是来自政府的干预,与政企合一的体制在外方没有取得销售权之前,中国在WTO上只能永远处于被告席上,这样就可能会产生贸易上的摩擦对等贸易处罚与制裁、贸易报复等只有解决了政企合一的现状,从根本上落实政企分开,政府能够作为影子来引导市场,但是绝不能够伸出双手来扶植企业,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

(10)工商分离难以形成真正的企业家在严重的政府行政干预下,烟草企业很难做到直接面对市场,企业内部改制受到一定的限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者没有生产、经营、人事等方面的自主权,因此难以形成真正的企业家

(二)中国烟草财税体制分析

1、中国烟草财税体制的历史沿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烟草财税体制共进行了6次改革与调整

(1)1983年卷烟工商税上划为中央税从1983年起将卷烟的工商税划为中央税1992年11月进行的烟草产品税率调整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出台了两项重要的烟草税收政策

①为解决卷烟工业政策性亏损,国家调低了卷烟产品税率,甲、乙级卷烟税率由60%下调到52%丙级卷烟由56%下调到48%丁级卷烟由50%下调到42%4个等级都分别下调8个百分点;雪茄烟由47%调到40%降低7个百分点;戊级卷烟32%的税率保持不变对烟叶征收的农业特产税税率调整为38%

0.3%假如1994年以后地方净上划收入达不到1993年的基数,则相应扣减本兑收返还额对烟叶征收的农业特产税税率下调为31%属于地方税;另外其他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小额税种也属于地方税烟草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则按行政隶属关系缴纳,中央企业属中央收入,地方企业属地方收入1994年税改后,卷烟企业征收的消费税、增值税综合起来税率达到50%—51%企业的税赋加重,大部分卷烟企业处于税高利亏的状态,处境十分困难烟草企业为了避免全面亏损,普遍采取以商补工的办法,即通过设立调拨站的形式,以关联交易由卷烟生产企业向商业调拨站转移销售收入与利润,这种做法尽管避免烟草企业全面亏损,但导致了国家税收流失,加剧了卷烟市场的无序竞争,也与《会计法》的基本原则相抵触1998年7月进行的税率调整1998年7月1日,国务院决定对烟叶价税与卷烟消费税税率进行调整将卷烟消费税税率由两档改为三档差别税率一类烟调高至50%;

二、三类烟保持40%;

四、五类烟下调为25%这次调整调低了

2、我国烟草财税体制的基本构架

(1)我国烟草财税体制的基本内容通过上述历次财税体制与税收政策的调整,目前我国的烟草财税体制基本情况如下目前我国烟草行业涉及的各类税费要紧有12种,包含卷烟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烟叶农业特产税、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与在利润环节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与烟草商业专营利润,此外,有的地方还征收一些地方性税费,如山东的河道工程保护费,云南有卷烟专项收入与政府留成烟要紧税费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消费税,在卷烟生产环节征收,首先按150元/箱从量征收,然后再根据核定调拨价格按45%(不含增值税调拨价大于等于50元/条)或者30%(不含增值税调拨价小于50元/条)从价计征消费税属于中央税,由生产厂家就地缴入中央金库

②增值税,按增值额的17%征收,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占75%地方占25%

③农业特产税,对烟叶按收购额的20%征收,属于地方税,在收购环节由烟草公司代扣代缴

④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按实际缴纳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三项税额之与为计税根据,其中城建税按7%(纳税人在市区的)或者5%(纳税人在县城、镇的)征收,教育费附加卷烟工业企业按

1.5%征收(其他行业按3%征收)

⑥烟草商业专营利润,烟草商业企业按税后净利润的15%缴纳

⑦其他小额税费,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

(2)我国烟草财税体制的基本特点通过对我国烟草财税体制进展、变化沿革的回顾与对目前财税体制的分析,看到我国烟草行业财税体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我国对烟草行业一直奉行“寓禁于征”的重税政策能够由于烟草制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但吸烟乂是烟草消费者的一种特殊嗜好,不可能简单地禁止,因此我国在烟草的税收政策上一直奉行“寓禁于征”的重税政策,试图通过税收这一经济手段,尽可能减少烟草制品的消费这要紧表现在一是对烟草制品,我国除了征收对其他普通产品也都征收的增值税、城建税等税种外,还征收企业假如要扩大生产能力而进行基本建设或者者技术改造,务必经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除了极少数工资收入没有上划的省市以外,绝大多数烟草企业的劳动工资制度务必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要求执行国有烟草企业的这种管理体制较好地习惯了当时的国内经济形势与烟草行业的集中统一管理制度,有利于使全国烟草行业形成一盘棋但也不一致程度地存在着统的过多、过死、企业缺乏灵活性的问题

3、现行烟草财税体制的效果

4765.6亿元,比“八五”期间2255亿元增加

2510.6亿元增长

111.3%

(2)充分调动了地方对进展烟草工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烟草业的快速进展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烟草行业税收的多少与地方财政收入紧密有关,地方政府为了在分税制下能够从中央财政得到更多的税收返还,不仅要确保税收返还基数的完成,而且希望烟草利税大幅增长因此,各地对烟草行业的进展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促进了烟草行业的迅速进展各地在支持与促进烟草业进展的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具备一定竞争实力的卷烟工业企业与卷烟品牌1999年生产规模达到60万箱以上的企业有10家,其中玉溪卷烟厂达到200万箱以上,颐中烟草集团、上海烟草集团与昆明卷烟厂达到100万箱以上,这些具备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的经济绩效明显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所生产的卷烟品牌在市场上有较大的影响力一批企业的技术设备与管理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属于领先水平,这为我国烟草行业围绕优势企业进行企业重组与结构调整,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烟草集团(公司)奠定了基础

(3)通过高关税政策,保护了国内市场长期以来,国家对进口卷烟一直实行着高关税政策,即便加入WTO后已进行了大幅减让,但在2002年仍保持在36%的较高水平高关税政策与烟草专卖制度对国内烟草市场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在号称世界烟草三大巨头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已经操纵了全球大部分烟草市场,并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中国市场的份额时,中国企、也仍然操纵着95%以上的国内市场,应该说现行财税体制下的关税政策功不可没

4、烟草财税体制存在的要紧问题在现行烟草财税体制下厂烟草行业税收与地方财政收入关系过于紧密,导致地方利益对烟草行业进展的制约要紧表现在

(1)尽管卷烟消费税是中央税(事实上是名义上的中央税),但它关系到中央与地方收入返还基数的确定,对地方政府而言,烟草消费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是否能完成“两税”基数,以保证税收返还,而且消费税也直接影响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的增量的多少(由于超过基数部分按

10.3返还),因此,卷烟消费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十分重大

(2)增值税是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地方财政能够从烟草行业制造的增值税中得到25%而且与消费税一样,烟草增值税也关系到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基数能否完成,与地方从增量部分的分成由于烟草是价高税重的产品,增值额较多,制造的增值税也相当可观,因此烟草增值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很大

(4)其他属于地方税种的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是按实际缴纳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三项税额之与为计税根据,其中城建税按7%(纳税人在市区的)或者5%(纳税人在县城、镇的)征收;教育费附加按

1.5%征收烟草行业制造的消费税、增值税都是数额相当大的,自然也就使得地方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地方收入水涨船高

(5)2002年后,企业所得税由按行政隶属关系上缴改为中央、地方各按50%共享由于大型烟草企业大多数是中央企业,他们的企业所得税原先与地方财政没有多少关系,企业所得税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后,烟草企业的所得税也有一半是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了,烟草行业与地方财政收入与利益的关系将变得更为紧密据统计,从分税制改革至2002年年底,中国烟草行业累计上缴税金6660亿元人民币,其中卷烟工业上缴税金5900亿元,比例为

5、财税体制对烟草工业的影响现行财税体制设计存在的缺陷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对烟草行业特别是卷烟生产工业的行政干预力度,影响了中国烟草工业的企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与品牌整合

16.05%8厂生产集中度为

26.4%最大卷烟生产厂家为玉溪红塔集团170万箱,850亿枝,占全国产量的5%左右同期,美国的4厂生产集中度CR4为94%左右最大卷烟生产厂家奥驰亚集团2002年产量1920亿枝,384万箱,占美国市场的

50.1%根据测算,现阶段中国卷烟生产企业的最小经济规模MES为30万箱,而127家卷烟工业中有43家在最小经济规模线下列运行这就造成了相当部分的中国卷烟工业企业赢利能力十分薄弱2002年,在中国的127家企业中,就实现税金而言,产量最大的4家厂商2002年实现的税金计235亿元,占所有厂家实现的总税金970亿元的24%左右;就盈利能力而言,产量最大的4家厂商2002年实现的利润80亿元,占所有厂家实现的总利润的200亿元的40%左右全国127家卷烟工业企业中,70家企业赢利,15家基本持平,其余42家企业亏损,有的甚至严重亏损20家企业的资本负债率在100%以上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相当部分企业早就应当被关闭或者兼并而事实上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保护,这些企业仍然在运行

56.2%大量优势企业的卷烟生产能力被闲置

(4)中国卷烟市场品牌集中度相当低下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地方政府在保证本地卷烟工业的生产规模外,还务必采取行政手段保护本地卷烟工业产品的销售假如产品销售不了,库存积压严重,这样的企业很容易成为烟草行业结构调整中兼并或者关闭的对象再者,根据测算(刘伟,2003)每增加销售1万箱本地卷烟工业生产的卷烟,地方政府的税收就会增加2770万元,而每增加销售1万箱外地产的卷烟,地方政府的税收就会下降2310万元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采取行政的手段迫使各省级烟草局(公司)销售本地产的卷烟,封锁外省的卷烟产品各省级烟草专卖局(公司)一方面迫于政府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鉴于省内烟草卷烟工业企业是其下属单位,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成为了地方政府进行烟草市场地方保护与地方封锁的工具国家的烟草专卖演化成为了“地方”的烟草专卖由于长期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封锁,中国卷烟市场尽管容量巨大,但一直未形成统一的大市场2002年中国卷烟销量为17500亿枝,3500万箱,但同时有1100多个牌号在流通,平均每个牌号的规模不到3万箱,而且绝大部分牌号是地区性的2002年中国最大单一品牌为长沙卷烟厂的“白沙”,销量427亿枝,

85.4万箱,占全国卷烟销量的

2.4%2002年美国单一最大品牌为奥驰亚集团的“万宝路”,销量1520亿枝,300万箱,占美国市场的39%同期中国销量最大的4个牌号的市场占有率仅有

16.05%美国销量最大的4个牌号的集中度达到

(三)我国烟草管理体制的背景与特征

(1)烟草市场需求处于从快速增长到逐步成熟的成长阶段,这是烟草专卖体制成功实施的客观经济条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烟草专卖制度至今,我国烟草市场需求大致沿着快速上升到基本稳固的路径演变19801991年,全国卷烟市场销量从1467万箱快速增长到3134万箱,年均增长

7.1%1992年出现小幅下降,之后便转入平稳增长状态,到1995年达到了3399万箱的高峰值19961999年,卷烟市场销量出现小幅下降趋势,到2000年又有所回升从过去近20年的进展变化轨迹来看,烟草行业大致处于由增长走向成熟的成长阶段有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说明,当一个行业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时,由于需求力量较大,竞争要紧在买方展开,市场主导权基本掌握在作为卖方的企业手中,恶意价格竞争较少发生而且,由于行业的成长性较好,诱使新的投资不断涌入,政府在制定有关政策时也往往做出倾斜性安排在这些合力的作用下使得该行业较易获取与保持较高的收益水平从我国烟草行业的实践情况来看,近20年来之因此能保持较高的税利收入,这与总人口的不断增加、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烟草消费支出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引起卷烟市场需求保持成长势头是紧密有关的

(3)我国处于转轨时期,灰色烟草消费的大量存在,这是专卖体制成功实施颇具影响力的社会性条件这里不妨用1999年的数字来对烟草市场的灰色消费作一个大致的估算1999年,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花费在烟草消费方面的支出为

94.84元,占其可支配收入

5854.0元的

1.62%;由于没有公布农村居民的烟草消费支出,这里假定农村居民也把其收入

2210.3元的

1.62%用于烟草消费,也就是平均每人的烟草消费支出为

35.81元根据1999年末全国城乡人口总数(城镇为38892万人,乡村为87017万人),计算出全国城乡居民全年用于烟草消费方面的支出共计为680亿元然而,1999年,烟草行业统计的对系统外卷烟销售额为1780亿元,两者相差高达1100亿元尽管由于居民少报卷烟消费支出等原因而使上述统计数据可能存在较大误差,但由此也大致能够推断出我国烟草市场的灰色消费规模是十分庞大的,粗略的估计至少在300亿元以上勿庸讳言,在烟草行业近20年的进展中,诸如公款消费、寻租性消费等灰色烟草消费的大量存在,在拉动烟草市场需求增长、诱致烟草企业产品升级与保障烟草行业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的确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作用

2、我国烟草管理体制的特征

(1)完全专卖与国家专卖《烟草专卖法》第2条明确规定“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即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均实行专卖管理而且实行的是国家专卖的专卖形式,而不是地方专卖

(3)实行国家垄断除华美、高扬、华英有限公司,南纤、珠纤与部分商业企业与部分多种经营企业实行股份制外,绝大多数的中央预算烟草企业特别是中央预算卷烟工业企业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其中卷烟工业企业国有资产比重占

95.6%0

(4)政企合一自1984年1月成立国家烟草专卖局以来,各级烟草专卖局仍与烟草公司采取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运作方式近些年来,在行业内部针对政企职能相对分开作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计划管理在全国推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烟草行业仍对卷烟产量与烤烟收购量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

(四)我国现有烟草管理体制的成效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确立的“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烟草行业能够持续、稳固、健康地进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我国已进展成为世界烟草第一大国,居民消费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

2、国产烟草制品在结构、质量、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消费卷烟对健康危害性大为下降在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的1982年,全国共生产卷烟1885万箱,其中滤嘴烟仅占

5.8%单箱卷烟耗烟叶为

57.1公斤,单支卷烟焦油含量约30亳克2000年,全国共生产卷烟3335万箱,其中滤嘴烟比重提高到

98.5%;单箱卷烟耗烟叶下降为39公斤,单支卷烟焦油含量降到约15毫克

3、从行业收益水平看,1982年,全国烟草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

97.6亿元,单箱税利为

517.8元;2000年,全国烟草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1050亿元单箱税利达到

3148.4元,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国内烟草企业在专卖体制的保护与支持下,普遍采取“市场集聚与价格领先”策略,一方面专注于本地市场与其他一些区域性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实施领先于竞争性产品与远高于成本的价格政策,实现并保持着极高的行业利润率1983年,我国卷烟工业的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为

4.9倍

4、我国烟草企业把95%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牢牢地操纵在自己手中,同时国内领先企也的经济效益还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如世界三大烟草巨头一一菲利普莫利斯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1999年的资产利润率分别为

12.5%、

9.1%、

7.4%而我国最大的卷烟工业企业一一玉溪红塔集团的资产利润率为

13.6%分别比上述三家公司高出了

1.

1、

4.5与

6.2个百分点

5、有效地制止了重复建设与盲目进展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后在全国关停了300多家计划外烟厂,克服了分散体制下盲目进展、重复建设、优材劣用、粗制滥造等弊端,极大地减少了资源浪费与财政收入流失

6、打击了各类违法经营活动,有力地保护了国家与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多年来,各级烟草专卖管理机关把加强内部管理与打击“假、私、非、超”作为专卖工作重点,清理整顿卷烟自由批发市场,查处了一大批大要案,保护了烟草行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7、烟叶生产稳固进展,上中等烟叶比例有较大提高,“良种化、区域化、规范化”的科学种烟措施得到大力推行,基本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发育不全、营养不良、采年份烟草利税(亿元)财政收入(亿元)烟草利税与国家财政收入的比率(%)

19945505218.

110.

5419957106242.

211.

3719968307408.

011.

2019979008651.

4019989509876.

09.

62199998911044.

18.

642000109613380.

18.19。

易购文库在线客服qq:339935863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339935863

THE END
1.烟草税一年共收多少亿不同类别的烟草税税率不一样:烟草商业批发的税率为11%,每支收0.005元,用于批发环节征收;甲类卷烟的税率为56%,另外每支要收0.003元,用于生产环节征收;乙类卷烟:税率36%,另外每支0.003元,用于生产环节征收;雪茄的税率为36%,用于生产环节征收;烟丝的税率为30%,用于生产环节征收。本文主要写的是烟草税一年共收多少https://cadforex.com/licai/74787.html
2.2023年我国烟草行业工商税利总额达到1.5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烟能不能从提倡吸烟入手?现在国内烟民达到3.5亿,2023年我国烟草行业工商税利总额达到1.5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烟卷利润达到1100亿元,如果烟民翻一番,全年利润可达4-5千亿元,税收可达3万多亿元。关键在于烟酒不分家,烟销售好起来,势必带动酒类消费也将大幅度增长,这对https://xueqiu.com/9444794505/315140618
3.2024烟税多少(烟税率多少2019)年初级会计教材发布时间已确定,预计将在报名前发布,2024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已进入预售阶段,发货时间最迟不超过1月20日。 中国烟草一年税收的概况 中国烟草税占税收总额的80%,每年纳税额约1万亿,自2024年3月25日起,中国卷烟商业批发环节的消费税率将从5%上调至11%,每支烟还将加征0.005元的从http://sb.0371-china.cn/post/98E1aE41.html
4.去年,国家的税收排行榜福菲特 9小时前 8323人关注了TA 已编辑 去年,国家的税收排行榜: ·第五名,中国石化 693亿· 第四名,建设银行 886亿 ·第三名,华为公司 903亿· 第二名,工商银行 1096亿· 第一名,中国烟草 1.2万亿 从这里,就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支持华为了,这才是中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https://user.guancha.cn/wap/content?id=1049870
5.日本据悉考虑提前提高加热烟草产品税率财年香烟烟草税日本据悉考虑提前提高加热烟草产品税率 日本政府正考虑在2026财年提高加热烟草制品的税率,早于其他烟草税上调计划,作为增加国防开支资金的一部分。与香烟相比,目前加热烟草制品的税率较低。日本计划先统一税率,然后从2027财年起逐步提高这两种烟草制品的税率。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NRJEEB0519QIKK.html
6.烟草税利对国家财政贡献的分析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烟草行业实行“寓禁于征”的税收政策,行业税利一直是全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在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和烟草制品税制改革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行业税利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http://www.etmoc.com/look/Looklist?Id=30150
7.自卷烟草制品市场深度洞察:行业规模企业数据及地区增长趋势【2024年全球自卷烟草制品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根据恒州博智QYResearch研究团队调研发布,本文深度聚焦全球自卷烟草制品行业的总体规模,并详细剖析主要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及排名情况。研究调查一系列关键 【2024年全球自卷烟草制品行业总体规模、主要企业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及排名】根据恒州https://www.gelonghui.com/p/1424091
8.中国烟草总公司黑龙江省公司全省行业税利预测及财务数据分析展示报告自动生成。购置 1 块大屏,并借助大屏展示黑龙江省市实时税利卷烟销量 全国商业企业各指标排名等信息。提供税利预测数据分析结果的个性化推送功 能。通过设置用户权限,与移动终端相结合,以展示预测分析结果,对不同数据 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https://m.bidcenter.com.cn/newsrili-1-253932182.html
9.全球最大香烟商,中国烟草孙公司赴港上市!多项数据惊人,母公司利润据了解,中国烟草总公司与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合署办公,属国有企业,盈利数额巨大,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烟草向国家缴纳的税利总额11145.1亿元;2016年缴纳的税利总额是10795亿元;2015年缴纳的税利总额是11436亿元。 税利一般值得是税金和利润,对于国营垄断性企业,就是企业将盈利的一部分以税收的形式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1/07/c1824711.html
10.2021年烟草行业实现税利总额1.3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图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红塔烟草(集团)玉溪卷烟厂复烤一车间原料精选作业现场。(国家烟草专卖局供图) 新华社消息,记者6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2021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13581亿元,同比增长6.08%;实现财政总额12442亿元,同比增长3.36%,实现税利总额和财政总额创历史新高。 https://www.cqcb.com/jingjiguancha/2022-03-06/4787185_pc.html
11.东方烟草报数字报刊平台本报讯 今年1-7月份,南京烟草行业实现税利16.8亿元,同比增长55%。 “南京”卷烟的成功,得益于南京烟草工商企业的“民牌、名牌、命牌”的创牌观,得益于工商联手。“南京”牌卷烟销售到哪里,管理就跟踪到哪里,在全省实行了网络内有序流动,率先实行了全省批发与零售一价制,严禁卷烟无序“横流”。南京市所属高淳https://paper.eastobacco.com/html/2000-08/25/content_2_11.htm
12.增加卷烟消费税: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在卷烟生产、销售大省云南,卷烟消费税的贡献更加明显。2014年,云南省国内消费税入库717.3亿元,同比增长11.9%,位居全国第二,延续云南国税局第一大主体税种地位。卷烟行业消费税占全省消费税收入的98%以上。 税率提高后,税收会增加多少?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税局在新政出台一开始,便算了这笔账。2015年,黔https://tax.rednet.cn/m/c/2015/05/25/3688343.htm
13.中国烟草行业报告2021全国烟草税利总额再创新高。2021年,中国烟草行业工商税收和利润总额达到13581亿元,同比增长6.08%,财政总收入达到12442亿元,同比增长3.36%,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国内卷烟产量持续增长。从卷烟产量来看,2015-2018年卷烟产量下降,2019年开始回升。到2021年,全国卷烟产量超过2.4万亿支,同比增长162%。 http://www.ye3g.com/hyjy/gxjy/50903_2.html
14.消费调研报告范文此次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是国家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缓解国家财政税收压力而进行的宏观调控,我们要站在“两个至上”的高度正确认识,同时也要积极研究,尽量将卷烟消费税政策变化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确保“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目标顺利实现。首先,调整营销思路,提高适应市场能力。其次,加大打假力度,维护良https://www.wenshubang.com/baogao/4622790.html
15.中国烟草行业范文12篇(全文)1前 言烟草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特殊的垄断行业, 近年来, 烟草行业不仅保持了税利的高速稳定增长, 还带动了相关管理、技术、营销的持续创新, 实现了与烟农、客户的共同发展。但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烟草控制框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2yvw2jb.html
16.烟草行业2013年实现工商税利9559.86亿元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徐博)烟草行业2013年全年实现工商税利9559.86亿元,同比增加910.47亿元,同比增长10.53%。全年上缴财政总额8161.22亿元,新增近1000亿元,增长13.9%。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凌成兴是在16日举行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作此表述的。他说,2013年,全国种植烤烟2092万亩,减少26万亩。烟农收入持续增加,全国烤https://www.gov.cn/jrzg/2014-01/16/content_2568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