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商业有着资源组合的角色,奢侈品作为其中较早复苏、并具有长期韧性的品类,提供了商业驱动消费的重要抓手之一。
文|RET睿意德商业地产
市场不确定性下,理性消费回归,零售商业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一边是快时尚没落,老牌百货闭店;一边是奢侈品供不应求,“拼多多们”业绩爆表,主理人品牌备受青睐。品牌、商业体也纷纷发力社群运营,探索存量背景下的持续增长。
本期访谈,RET睿意德对话安永博智隆战略咨询总监慕文,共同探讨奢侈品行业发展背后的新思考:为什么奢侈品市场成为“一枝独秀”,率先引来复苏反弹?未来将前景如何?对实体商业将有哪些影响?
用一句话概括,谨慎乐观。以奢侈品为代表的高端消费,是中国经济当中非常具有韧性的一部分,是率先复苏,并将长期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五点:
1.过往三年内受疫情等影响,大量的奢侈品消费需求被抑制。疫情后迎来了复苏,购买需求在不断被释放。
3.奢侈品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一价策略”,逐步抹平缩小在国内外的价差。同时受出境游便捷性影响,就会产生即时满足感的需求,消费更多留在国内。
4.很多奢侈品正在通过不断提价汰换掉非目标客群,服务于富裕和高净值阶层,专注于深度挖掘他们全生命周期的价值。这和富裕阶层的购买力产生了非常好的正向循环。
5.经济下行周期,富裕阶层存在一定的资产缩水,但相较而言奢侈品消费仍然是极小的支出占比。因此消费的代偿心理会希望通过奢侈品支出的增加,带来生活品质上的弥补。
奢侈品的经营,面临决策分岔的路径,是做价格带的下沉,去打更广泛的人群;还是持续锚定一个更高端的形象。从生意逻辑讲,就是更看重品牌的topline,还是bottomline。
topline的意思是更看重品牌营收。很多奢侈品公司选择让一些品牌逐步做价格带的下沉,把更多有一定中奢、轻奢购买力的人群圈进来,生意会变大,这是一个规模化的生意。bottomline,就是净利一定要特别好看,保证利润率非常可观。为此不得不把人群瞄准在仅局限于高净值甚至超高净值的人群,就是小而贵,这个人群圈子很小,不停地从这群人身上去攫取回报,让他们消费可以把毛利撑得很高。
奢侈品行业整体向好,但品牌方也面临各种选择和困境,这过程中有三个比较显著的趋势:
1、得益于奢侈品市场整体向上,未来3-5年,恒隆、新鸿基等业态中持有奢侈品比例较高的商业体,或可能迎来下一波春天。
2、富裕阶层向上跃迁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二三线市场会有越来越多新兴的高净值和富裕群体产生,他们本地消费的购买力存在没有被完全满足的情况。现有运营较好的商业体可以尝试去吸引顶奢,承载潜在的消费释放。
3、在2016-2020年左右,国内很多商场业主为了片面追求人流,在业态配比中非常强调餐饮和轻零售,有些甚至高达80%。考虑到餐饮本身的客单价并不能和零售同日而语,租金的回报周期将变长。未来业态配比将重新走向均衡,奢侈品、以轻奢为主的零售业态比重将有所回暖。
实体商业有着资源组合的角色,奢侈品作为其中较早复苏、并具有长期韧性的品类,提供了商业驱动消费的重要抓手之一。实体商业的从业者、购物中心的运营者,一定要以未来视角了解品牌和产业发展趋势,在顺应国家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于细分市场敏锐地捕捉机会,从而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