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酒说——贵州行”团队走进了盛酱酒业,采访了盛酱酒业掌门人赵产飞。
吹尽黄沙始见金。风头正劲的新一轮全国酱酒热潮中,正在不断涌现出一批酱酒新势力,这些酱酒企业,有的默默耕耘数十年,品质卓越,却少有人知;有的在团购渠道已经全国布局,却刚刚浮出水面;有的以匠人之心,专注酿酒,在此轮酱酒热中转型品牌道路,征战全国。随着酱酒品类在整个酒业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攀升,一批酱酒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茅台镇盛酱酒业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具有实力的企业。2021年7月,“酒说——贵州行”团队走进了盛酱酒业,采访了盛酱酒业掌门人赵产飞。
01
奔跑的酱酒
记者:在这一波酱酒浪潮中,很多仁怀本地的酱酒企业都在转型和全国布局,很多外界资本也纷纷进入茅台镇,你认为这些资本会给茅台镇产区带来哪些影响?前几次的酱酒热呈现出了一种阶段性的特征,这一轮酱酒热有哪些新的特点?
记者:酱酒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未来会有哪些趋势?
任何变化,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茅台镇的企业肯定是要走向整合的,政府在努力推动,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兼并整合是茅台镇产区的一个趋势,未来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企业的会被淘汰。三到五年后,茅台镇产区的企业格局会发生新的变化,也会逐渐的稳定下来。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扩产,在三到五年后,产能方面也会逐渐出现新的增量,目前的新建产能开始释放,新的量价关系会形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企业未来想扩产会变得更加困难。
02
记者:我们走访茅台镇的企业时,每一个企业都会提到品质问题和传统工艺的坚守问题。以前采访其它香型的企业,大部分则是在谈市场、谈营销、谈渠道。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记者:咱们在工艺传承与品质坚守方面是如何做的呢?
赵总:在品质方面,很多环节我是亲自把关的。酿好酱酒,首先粮食要选好,比如小麦,我们要用河南、河北等地的优质小麦,高粱也要选择本地最好的高粱,我们还专门打造自己的高粱基地。另外制曲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严格工艺管理,坚持传统做法。酒曲出仓后至少要存4到6个月,高标准的需要存6个月。坚持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取酒,是做好酒的必要条件。酒酿造出来了还要做好分型定级、储存、勾调等,一定要坚守工艺、崇本守道。
市场上有些酒,包装很漂亮,价格很低,但是品质很差,这种酒最后终将被淘汰。
03
十年磨一剑,未来可期
记者:在这一轮酱酒热中,很多茅台镇企业都在积极转型,拥抱商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型做品牌,构建自己的营销团队。你怎么看这种转变?咱们企业在这方面是如何规划的?
赵总: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发展就会很慢,但是做品牌也不能跟风,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另外,能否做品牌首先还要看你的库房存着多少酒,能够持续卖多少年,这是硬基础。
盛酱酒业其实从2015年就开始做自己的品牌了,只是一直在做团购渠道,规划的还不够细。我们在品牌方面已经形成了东道主、盛酱等多个产品。东道主这个品牌是我们花了一百万买来的商标,只做一款高端单品,而且被仁怀博物馆收藏了,有着很好的声誉。所以准确的说,今天的盛酱酒业不是转型做品牌,而是要做品牌升级,因为时机到了。
关于盛酱这个品牌,未来是我们推广的核心,主打是三款:天时、地利、人和。以前的老产品会根据市场发展做出调整。对于盛酱这个品牌,今年是个起点,三到五年后,我们对这个品牌的规划目标是年销售额达5个亿。5年后的盛酱,我们是按上市公司的要求去规划和运作的,目前已经有两个公司与我们洽谈,规划深度合作。
记者:很多企业都在进行产能扩建,盛酱酒业在这方面有何规划吗?
赵总:我们的新厂土地手续很快就会完成,新的产能明年有望投入生产,新厂投入生产后每年会增加新的产能约2000吨。我们现在原则上不卖基酒,储存足够的不同年份和轮次的老酒,目前已经储存的老酒有5000吨。现有的储存加上新的产能和固有的产能,完全可以支撑我们的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