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属于黑茶类,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名普洱茶。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该地具有终年雨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普洱茶,也有熟普,生普之分,全是根据发酵程度来进行区分。
药材名称普洱茶
拼音PǔěrChá
英文名LeafofAssamTea
别名普雨茶、普茶、大叶茶。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种茶树
科山茶科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山茶目
属山茶属
二名法普洱
出自《本经逢原》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普洱茶的嫩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sinensis(L.)O.Kuntzevar.assamica(Mast.)Kitamura[TheaassamicaMast.]
采收和储藏清明前后枝端初发嫩叶时采摘,干燥加工成条状。
原形态普洱茶,常绿小乔木至乔木,高10-17m。小枝幼时有细毛。花白色,芳香,直径约4cm;萼片5,宿存,内面无毛,花瓣7-9,基部连合并与外轮雄蕊连合;雄蕊多数,成2轮,外轮花丝连合成长或短管,内轮5-15枚,分离,均无毛,花药丁字着生;子房上位,3室,有毛,药柱只在先端分裂。蒴果扁圆形,直径3-4cm。种子几圆形,直径约15mm。
生态环境分布于华南至去南、贵州等地。
栽培生于排水良好的赤土或多杂石的土中。
性状鉴别嫩叶干燥加工成条状,长1.5-3.5cm。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卵圆形或矩圆形,筠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表面灰绿色或墨绿色,背面被灰白短柔毛;老叶长可达15cm,宽可达5cm,革质。气清香,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茶叶含膘呤类生物碱,以咖啡(caffeine)为主,含量1%-5%,另有可可豆碱(theobromine),茶碱(theophylline),黄瞟呤(xanthine)。
性味苦;甘;寒
①《纲目拾遗》:“苦涩。”
②《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肝;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禁忌《纲目拾遗》:虚人禁用。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
普洱茶的功效
清热生津;辟秽解毒;消食解酒;醒神透疹。主署热口渴;头痛目昏;痧气腹痛;痢疾;肉食积滞;酒毒;神疲多眠;麻疹透发不畅。
普洱茶的作用
治闷瘄:茄梗(伏月采,风干),居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二钱,煎服,少顷尽出。(《百草镜》)
①《云南志》;普洱山其上产茶,名普洱茶。
②《南诏备考》: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
③《纲目拾遗》: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又: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有伪作者名川茶,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茶清香独绝也。《物理小识》普雨茶,蒸之成团,最能化物,与六安同。按普雨即普洱也。
【普洱茶的图片】
【普洱茶的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消食,辟瘴,止痢。
2.《纲目拾遗》:解油腻牛羊毒,逐痰下气,刮肠通泄。又;普洱茶膏,醒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
3.《本草再新》:治肝胆之浮热,泻肺胃之虚火,生津止渴。
4.《随息居饮食谱》: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证初起,饮之辄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