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与葡萄酒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首先,葡萄酒与茶叶从本质上讲都是农产品。虽然葡萄酒行业在属于工业产品,但是在国外一些葡萄酒产业比较成熟的国家,葡萄酒是划归到农业部门管理。而且,茶叶与葡萄酒的产品质量都要受到土壤与气候的影响,产地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特色。我国不同茶产区的差异造成了各地出产了不同茶种,如西湖的龙井、安溪的铁观音、武夷山的大红袍、黄山的毛峰、云南的普洱等。这些名茶都各有特点,对于其好坏的评价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在葡萄酒中,则有类似的原产地概念。比如法国等旧世界国家对于产地、产量、葡萄品种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同产区的葡萄酒风格也大相径庭。
其次,二者都是以品类划分且以品类为消费者所认知。农产品的特性使得茶叶与葡萄酒都是以大的品类出现在大众面前。比如茶叶首先是被分为红茶、绿茶、黑茶等等,葡萄酒同样是先看是干红、干白、气泡酒等。而在当前阶段,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认识依然是去根据需要去选购大的品类,更成熟一点的消费者可能会去根据国家、产区来选择。比如法国的波尔多、西班牙的里奥哈、美国的加州等等。
其三,在,茶行业与葡萄酒行业尤其是进口酒行业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当前的国产酒领域依然是张裕、王朝、长城、威龙等几大巨头为人所知,进口酒则少有人们都熟识的品牌。而的茶叶企业大多都是由茶农、茶商、茶庄等演变和发展而来的,铁观音尽管近几年有了品牌意识,纷纷注册了自己的茶叶商标,但是还都没有脱离“贩卖”的模式,消费者知道龙井、观音、普洱、毛尖、碧螺春等茶名的很多,而知道具体的茶叶品牌的很少。
其四,中小茶企业与的进口葡萄酒企业都经历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茶要和咖啡、碳酸饮料、纯净水等饮品争夺消费者,正宗安溪铁观音的各个品类茶也要瓜分市场,同一品类茶之间做品牌的企业除了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还要和百万小茶叶商贩、千万茶农进行竞争。这就是茶和茶叶企业的严峻处境。而葡萄酒进口门槛较低,经营主体十分庞杂,产品也参差不齐,加上当前市场环境有所变化,以往的团购渠道大受影响,开发传统渠道困难重重,不少中小型酒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二、茶企成功启示
葡萄酒行业尤其进口酒在品牌格局塑造、产品推广等方面与茶叶有着惊人的相似。在茶叶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大的茶叶连锁,比如天福茗茶、八马茶叶等。这些企业的成功之处可以带给葡萄酒领域很多的启示。与此同时,在发展良莠不齐的茶行业,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突围也与葡萄酒行业有着相类似的境况。
茶产品由于种植环境、采摘、制作等原因难以形成口味的标准化,这可以理解,但是产品功能、外观形象和品牌形象无法标准化则是行业的通病所在。如果有茶企能够借助自身的生产工艺,以及根据产品的功能定位、品牌定位做一个标准,然后进行设计、包装和推广,一定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及市场的认可。同样的道理一样适用于葡萄酒。
三、通过分析茶叶领域的出色企业,我们不妨去探讨一下葡萄酒应该如何实现品牌营销突围。
首先,树立大品牌的视野和高度,从精神、情感和文化的方向深度挖掘葡萄酒品牌的内涵。任何产品的销售都是要给消费者一个购买和消费的理由,一个信心。文化是葡萄酒的灵魂,没有彰显灵魂的葡萄酒是没有价值的,不能展示葡萄酒丰富文化底蕴的推广方式是有形无神的。对于价格不菲的进口葡萄酒,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去购买无异于冒险,就算是货真价实,这瓶酒仅是满足口感而没有令精神上有的愉悦,他的价值是被局限甚至是贬值了。
第二,发掘体验营销带来的潜力。酒窖是葡萄酒体验营销的一个合适平台,如同天福茗茶设立的茶庄是品茗的专门场所一般。在葡萄酒酒窖,消费者能够品鉴来亲身对葡萄酒感其气、闻其言、嗅其香、品其味、辩其质,全身心体验到葡萄酒的灵性与魂魄,然后“知其值”。正是借助于文化传播无形中将酒窖自身的品牌文化塑造起来了,而品牌的无形价值又对有形产品起到了提升和保护作用,为经营制造了无限的可能性。
第三,打造标准化的品牌形象。立顿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整合资源,以立顿品牌统领。在葡萄酒领域,一些大的品牌,如CASTEL,玛茜等都是一种整合品牌。在产区繁多,葡萄酒种多样的情况下,把一些产量不多,风格相似的产品整合为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品牌的不同系列,整体去推广,可以得到十分的推广效果。
第四,坚持持久而独具特色的推广。不论是茶企还是酒企,坚持特色推广是获得成功的一大原因。对葡萄酒而言,找准产品的独到之处,大力发掘与推广,对于品牌塑造自然能够长久起效。
提示:欢迎来电垂询或留言,火爆好酒网用户可享受厂家更多支持和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