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茶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如何?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叶标准化工作逐步推进。本期介绍了我国乌龙茶类、白茶类、红茶类、绿茶类、黄茶类、黑茶类、茉莉花茶类标准的标准化建设的最新情况,并对标准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进一步推进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茶通用标准

茶通用标准的内容包括质量安全标准、方法标准和基础标准。

质量安全标准方面,常用的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22)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21),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包括对污染物的限制和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要求。

方法标准方面,常用的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5009.4—2016)、《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8313—2018)、《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23193—2017)、《茶叶中茶黄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30483—2013)和GB23200系列的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等,这些标准规定了茶叶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各种元素、卫生指标和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基础标准方面,常用的标准包括《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14487—2017)、《初制茶厂清洁化生产规范》(DB35/T1988—2021)、《茶叶赛事组织通则》(DB35/T2057—202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GB/T18797—2012)、《茶叶分类》(GB/T30766—2014)、《茶叶贮存》(GB/T30375—2013)、《茶叶加工良好规范》(GB/T32744—2016)和《茶叶加工术语》(GB/T40633—2021)等。

一、乌龙茶类标准

表1乌龙茶国家标准

《诏安八仙茶》(GH/T1236—2018)和《漳平水仙茶》(GH/T1241—2019)2项行业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家标准的空白。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乌龙茶地方标准33项,覆盖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江苏等全国8个乌龙茶产销区域,其中数量位列前三的是福建(14项)、广东(8项)、广西(4项)。

2020年发布的台式乌龙茶系列标准由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牵头起草,包括《台式乌龙茶》(GB/T39563—2020)和《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GB/T39562—2020)2项国家标准,以及福建省地方标准《台式乌龙茶茶树品种》(DB35/T1907—2020)、《台式乌龙茶茶树栽培理技术规范》(DB35/T1908—2020)和《台式乌龙茶冲泡与品鉴方法》(DB35/T2017—2021)。

此外,有19家社会团体发布乌龙茶团体标准,分布于福建、湖北、湖南、山东、广东等7个省份。其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和建瓯市北苑贡茶协会各发布5项,数量最多。

二、白茶类标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白茶国家标准共4项(表2)。表2白茶国家标准

白茶行业标准《紧压白茶加工技术规范》(GH/T1242—2019)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发布,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白茶地方标准共17项,覆盖福建、江苏、陕西、湖南、云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白茶产销区域,其中,福建省9项,江苏省、陕西省和湖南省各2项,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各1项。此外,孙威江教授牵头起草的福建省地方标准《传统白茶形态图卡》(DB35/T2180—2024)已于2024年5月发布,并即将于2024年8月实施。

共有50家社会团体发布白茶团体标准,其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以11项发布数位列第一位。

近年来,市场上陈年白茶产品大量涌现,产生了“老白茶热”现象。继2018年发布《白茶仓储规范》(T/CTSS1—2018)后,孙威江教授团队于2022年牵头制定了《陈年紧压白茶》(T/CSTEA00054—2023)团体标准。2023年,《建阳小白茶冲泡与品鉴指南》(T/MCYX011—2023)、《建阳水仙白茶冲泡与品鉴指南》(T/MCYX010—2023)和《松溪九龙大白茶白茶冲泡与品鉴》(T/CSTEA00062—2023)发布,有助于引导福建地方特色白茶的科学品饮方式,并展示产品独特的品质风味。

三、红茶类标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红茶国家标准共6项(表3)。

表3红茶国家标准

除此之外,《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GB/T24710—2009)于2019年正式发布,这也是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类国家标准的第一项外文版标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红茶地方标准共57项,覆盖贵州、福建、广东、安徽等13个红茶产销区域。其中,贵州省12项,福建省和湖南省各7项,数量位列前三。2021—2023年,共有26项红茶地方标准发布并实施,如《地理标志产品昌宁红茶》(DB53/T856—2023)、《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DB41/T716—2023)和《广西野生红茶感官审评规范》(DB45/T2691—2023)等。

共有11家社会团体发布了红茶团体标准,其中,湖南省茶叶学会发布17项,位居团体首位。

四、绿茶类标准

表5绿茶国家标准

自2008年起,GB/T14456绿茶系列标准逐渐修订和完善;从2000年开始,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部署,我国开始制定包括茶叶在内的农产品“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标准。其中,《原产地域产品龙井茶》(GB18650—2002)是我国绿茶乃至茶叶领域第一个原产地域产品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08年修订为《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GB/T18650—2008)。目前,绿茶类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共11项。

自200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根据各个地方的特色,发布了多项绿茶产品的行业标准,如安徽省的黄山毛峰茶、江苏省的碧螺春茶、浙江省的紫笋茶和径山茶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绿茶地方标准覆盖江西、贵州、湖北等17个绿茶产销地区。近3年来,《精制川茶卷曲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DB51/T2915—2022)、《梵净山条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B5206/T165—2023)等不同形状绿茶地方标准陆续发布,丰富并规范了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此外,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马图绿茶》(DB4414/T15—2022)和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含眉绿茶》(DB34/T4529—2023)也丰富了绿茶地理标志保护区的范围,推动了地方特色绿茶产业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

近3年来,绿茶类团体标准大量发布,以“绿茶”为检索词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进行检索显示,目前现行有效的绿茶类团体标准共141项(表6)。

表6部分绿茶类团体标准统计

五、黄茶类标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黄茶共有国家标准2项(表7),行业标准共2项(表8),地方标准共9项(表9)。

表7黄茶国家标准

表8黄茶行业标准

表9黄茶地方标准

黄茶类团体标准共21项,涉及10个社会团体,覆盖湖南、山东、四川、浙江、湖北和广东6个黄茶产销区域。其中,湖南省发布8项,位列第一。近3年,黄茶类团体标准共发布并实施15项,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六、黑茶类标准

紧压黑茶系列国家标准是我国首批制订的茶叶国家标准(表10),于1988年颁布实施。

表10紧压黑茶系列国家标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20项黑茶类国家标准(表11)。其中,《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于2008年进行修订,8项GB/T9833黑茶紧压茶系列标准也于2013年进行修订,针对水浸出物指标、冠突散囊菌和非茶类夹杂物指标、铅限量问题和判定规则进行修改,标准的要求和内容更趋合理,及时适应了日趋严格的市场变化。此外,2016—2018年制定的5项新一批GB/T32719黑茶系列标准,提升了我国黑茶的标准化水平。

表11黑茶类国家标准

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2015—2019年制定黑茶类行业标准6项,包括《雅安藏茶》(GH/T1120—2015)、《固态速溶普洱茶》(GH/T1244—2019)和《茶叶氟含量控制技术规程》(GH/T1126—2016)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黑茶地方标准39项,其中,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项黑茶标准,包括安化黑茶系列标准19项及1项《黑茶包装纸通用技术要求》(DB43/T1708—2019)。其次是云南省,共发布12项普洱茶系列地方标准。

黑茶类团体标准共30项,其中包括普洱茶类18项。团体标准中,地域性分布较地方标准更为广泛,共包含云南、广东、天津、福建、四川、贵州、湖南、山东、湖北、浙江和西藏11个地区的24个社会团体。

七、花茶类标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茉莉花茶国家标准共2项(表12),行业标准共2项(表13)。

表12茉莉花茶国家标准

表13茉莉花茶行业标准

目前现行有效的茉莉花茶地方标准主要由福建、重庆和广州发布,其中地理标志产品标准3项。此外,还有《茉莉花茶冲泡与品鉴方法》(DB35/T1634—2016)和《茉莉花茶》(DB50/20—2008)。

茉莉花类团体标准共8项,其中有7项为近3年发布,主要由四川、广西、湖南、重庆和山东发布,其中,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仅有《地理标志产品犍为茉莉花茶》(T/QWCX001—2022)1项。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茶叶国际标准共31项,除2020年及以前发布的26项,近3年还发布了《固体速溶茶-规范》(ISO6079:2021)和《绿茶-术语》(ISO18449:2021)、《乌龙茶-定义与基本要求》(ISO20716:2022)、《抹茶》(ISO/TR21380:2022)、《茶叶分类》(ISO20715:2023)5项,此外,还有4项正在研制中。

为支持中国标准的“走出去”战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进行国家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除2020年统计完成的16项英文版出版项目外,《黄茶》(GB/T21726—2018)、《袋泡茶》(GB/T24690—2018)及5项GB/T14456绿茶系列标准英文版均已于2021—2022年陆续发布,此外,还有3项正在研制中。

未来,我国茶行业标准建设仍将继续向前发展,未来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标准意识,培养专业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第二,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制定标准。

第三,加强茶叶标准的宣贯和应用实施。

第四,加强国家标准的外文版翻译工作,并积极推广应用。

第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在茶叶国际标准化领域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2024年中国茶叶行业深度剖析: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97亿元茶叶,这一源自中国的传统饮品,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健康益处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茶叶市场,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特色产业,这几年来展现出了稳定且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其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均值得深入探讨。 一、行业现状全面剖析 https://www.yhresearch.cn/news/7193/leaf-tea
2.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现状及行业主要品牌预测分析(图)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现状及行业主要品牌预测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各类新式茶饮发展迅速,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新亮点之一。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新式茶饮需求预测及产业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2022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1038亿元,较上年增长3.49%。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中国新式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40110/171557270487815733730437.shtml
3.2024全球茶叶市场与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中国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乎中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文化传承,也直接影响着全球茶叶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我们需要以更加积极和务实的态度,加强对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研究与探讨,为中国茶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国内外消费者能够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09/6054035114010113.shtm
4.市场调研网09-17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变速器支架行业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报告 09-17全球与中国蜜糖行业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0年) 09-17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船用推进器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报告 09-172024-2030年中国城市通勤自行车市场现状分析与前景趋势报告 09-172024-2030年中国抗皱精华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https://www.20087.com/
5.20242030年代用茶行业全方位发展战略选择与路径规划研2024-2030年代用茶行业全方位发展战略选择与路径规划研究报告.doc 研报社 0次下载 用手机看文档 选择版本: 电子版 1888元 立即购买 目录 研究方法 购买须知 2023-2030年代用茶行业全方位发展战略选择与路径规划研究报告 价格RMB 1888 服务形式PDF电子版 报告简介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严重内卷化,代用茶行业https://doc.mbalib.com/view/38feb0a0ea9d6d5f5f3f666e359fd5fa.html
6.艾媒咨询2024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饮品,其健康属性愈发受到消费者重视,消费者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24-2025年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及消费者洞察行业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114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https://www.iimedia.cn/c400/102348.html
7.2024茶行业五大新趋势回顾2023年,无论是传统茶行业亦或是新茶饮行业,机遇和挑战并行,困难和艰辛交织,感动和欢喜同在。展望2024年,传统茶行业与新茶饮行业将迎来怎样的洗牌,消费市场又将出现哪些变局? 趋势一:茶行业更年轻化 根据抖音发布的数据,2023年茶行业18岁至30岁兴趣用户占比提升至38.4%。可以窥见,饮茶群体年龄层下移,越来越多https://www.ctma.com.cn/hangyeyaowen/76924.html
8.2024年中国茶行业五大猜想南方+随着新年钟声敲响,2023年已圆满落幕。在这一年里,茶叙外交频频出圈,中国茶彰显独特魅力,推动着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茶博会遍地开花,茶消费重燃烟火气息,经济复苏态势明显;茶行业资本涌动,“普洱茶第一股”尘埃落地,A股却依旧无茶。 2023年里,传统茶行业不断迎来新发展、新机遇、新阶段,也依旧存在短板、乱象需要反思与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1/05/c847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