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方法与流程

茶叶的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小叶种茶树,叶片长3至4厘米。茶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加工方法,以提高茶叶加工的质量。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采摘:在春分后谷雨前采取一芽一叶和/或一芽二叶的新鲜茶叶;

③气体保护杀青:将上②步骤中的茶叶放入茶叶炒制装置,在气体的保护下对茶叶进行杀青;

所述茶叶炒制装置,包括气隔翻炒锅和翻炒装置,翻炒装置包括支座、电机、第一转轴、若干连杆、若干第二转轴和若干翻炒件,电机固定在支座上,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支座上,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杆固定在第一转轴的侧面,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连杆上,翻炒件固定在第二转轴的侧面,翻炒件呈杆状,气隔翻炒锅包括锅体、若干出气柱和第一气泵,锅体固定在支座上,锅体内设有出气腔,出气柱间隔设置在锅体底部,出气柱的侧面设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连通至出气腔,第一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出气腔连通。

④冷却:杀青完成后,在30~60s内使杀青叶降温,并去除黄片;

⑧整理:去除黄片及杂质。

优化方案一:还包括第二气泵,第一转轴、连杆和第二转轴具有连通的喷气腔,翻炒件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喷气柱,喷气柱侧面设有若干喷气孔,喷气孔连通至喷气腔,第二气泵的输出端连通至喷气腔。

优化方案二:相邻出气柱之间的距离为1-2cm。

优化方案三:在步骤①之前还有栽培过程,所述栽培过程具体为将兰花与茶树套种栽培,兰花与茶树套种栽培的比例为1~2:3,兰花与茶树的行距为0.2~0.4m,茶树与茶树的行距为0.5~0.9m,使茶树上的茶叶吸附兰花香味。

优化方案四:经过所述步骤②后的茶叶达到叶质发软、叶片伸展、叶梢不弯曲、散发清香的适度状态;选取优先进行所述步骤②或/且优先达到所述适度状态的茶叶进行步骤③。

优化方案五:所述步骤③中使茶叶处于可翻滚的容器内并向所述容器内通入热风。

2.理条和脱毫均能够对茶叶进行成形处理,不仅使茶叶形似兰花,异于传统茶叶,而且使茶叶表面因茶毫的脱去而显得光滑透亮,大大提升茶叶品质;二次烘干过程快速高效,高温提香,在达到适宜茶叶贮存的脱水标准的同时使香气更为浓郁持久,再通过筛选分级后保证了茶叶的品质。在良好的摊放环境中酶系反应趋于水解,茶叶内香气物质大量生成,为茶汤滋味和香气品质奠定基础。

3.翻炒时,启动第二气泵,第二气泵将压力气体注入喷气腔,气体经喷气腔从喷气孔中喷出。控制第二气泵的气压,使喷出的气体在喷气柱之间流动的同时,气体也沿翻炒件的径向流动,并在翻炒件周围形成气流罩。当翻炒件作用于茶叶时,茶叶与气流罩接触,防止茶叶与硬质的翻炒件或喷气柱接触,从而防止了茶叶在翻炒过程中,被翻炒件撞碎。

4.因为小叶种茶叶长度为3-4cm,因此将相邻出气柱之间的距离设为1-3cm,避免茶叶落入出气柱之间的间隙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茶叶炒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转轴与翻炒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翻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出气柱的分布图;

图5为出气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翻炒件1、连杆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锅体5、出气柱6、支座7、喷气柱8、茶叶9。

实施例:本方案中的茶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①之前还有栽培过程,具体为:将兰花与茶树套种栽培,兰花与茶树套种栽培的比例为广2:3,兰花与茶树的行距为0.2-0.4m,茶树与茶树的行距为0.5-0.9m,使茶树上的茶叶吸附兰花香味。

①采摘:在春分后谷雨前,具体以清明前后或谷雨前后为宜,人工采取一芽一叶和/或一芽二叶的新鲜茶叶;采茶用掰,提手轻采轻放,不能整手随意碰触摇晃茶叶,不能用指甲掐;要求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用竹篓盛装,用竹筐贮运,及时运往加工厂,保证鲜叶质量;

③气体保护杀青:本方法中使用的茶叶炒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座7、电机、第一转轴3、若干连杆2、若干第二转轴4和翻炒件1。

电机螺纹固定在支座7上,第一转轴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座7上。第一转轴3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杆2一端一体成型在第一转轴3的侧面。如图2所示,连杆2的另一端的侧面呈杯状,连杆2的杯状部分套设在第二转轴4的两端,实现第二转轴4转动连接在连杆2上,连杆2的杯状部分的内壁设有o型圈密封件。翻炒件1三个为一组,四组翻炒件1均匀地一体成型子在第二转轴4的侧面。第一转轴3内、连杆2内和第二转轴4内均一体成型有喷气腔,第一转轴3内、连杆2内和第二转轴4内的喷气腔连通。

如图3所示,翻炒件1呈杆状,翻炒件1侧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呈钩状的喷气柱8,喷气柱8侧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喷气孔。喷气孔连通至喷气腔,第一转轴3上一体成型有进气孔,出气孔平行于出气柱6顶面设置。第二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连通至第一转轴3上的进气孔,进而使第二进气泵能将气体注入喷气腔。

气隔翻炒锅包括锅体5、若干横截面呈梯形的出气柱6和第一气泵,锅体5固定在支座7上,锅体5内一体成型有出气腔。如图4和图5所示,出气柱6间隔设置在锅体5底部,出气柱6之间的间距在1-2cm之间。出气柱6呈圈状排列在锅体5底部。出气柱6的侧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出气孔,出气孔连通至出气腔,第一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软管连接锅体5上的进气孔,进而使第一气泵能够将气体注入与锅体5内的出气腔。

在锅体5内放入茶叶9,启动电机、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茶叶9在翻炒件1的作用下与高温的出气柱6接触完成翻炒。同时在锅体5内的气流罩和翻炒件1上的气流罩的保护下,防止了茶叶9的粘连和破碎。

在锅内倒入茶叶9,启动电机和第一气泵。第一气泵将压力气体注入出气腔,并从出气孔吹出。因为锅底密封,从出气孔吹出来的气体只能在出气柱6之间的间隙流动或者向上流动。对于半径为1m的锅体,出气柱高度为1cm,控制第一气泵的进气量为0.031mpa时,气流会在出气柱6之间流动,同时也向上流动,在出气柱6之间的间隙上方形成气流罩。

第一转轴3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固定在第一转轴3上的连杆2,带动翻炒件1旋转。翻炒件1旋转时伸入锅内,对茶叶9进行翻炒。当茶叶9在翻炒件1的带动下浮空然后落下时,在重力加速动的作用下茶叶9的一部分与出气柱6顶部接触,另一部分位于出气柱6之间的气流罩中。因为出气柱6与锅体5连接,出气柱6呈高温状态。茶叶9与高温的出气柱6短暂接触完成一次加热后,茶叶9位于气流罩中的部分,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被抬起来,使茶叶9与出气柱6接触部分面积减小。或是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茶叶9位于气流罩中的部分带动茶叶9再次翻转。

翻炒件1再次使茶叶9浮空,茶叶9浮空后掉落,并与出气柱6的顶部接触。如此反复,即完成对茶叶9的翻炒。

④冷却:杀青完成后,在45s内通过风扇或其他制冷风设备使杀青叶快速降温至20°c,并去除黄片;

⑧整理:设备选用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茶叶风选机6cef-40型,以风选方式去除轻飘的黄片及茶类夹杂物,区分等级,随后置入5°c冷库中贮存。

通过上述加工工艺制得的茶叶具有奶香味,叶片色泽嫩绿鲜活,叶白脉翠边金,叶底匀整成朵,泡得茶汤高香持久,略带奶香,汤色嫩绿透亮,滋味鲜爽回甘,品质上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THE END
1.茶叶制作工艺流程干燥:去除茶叶中的多余水分,固定渥堆成果。 精制基本工艺流程与绿茶相似,但部分黑茶如普洱茶常以紧压茶的形式存在,因此还需经过蒸压成型等步骤。 以上是对几种常见茶叶制作工艺流程的归纳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制作过程中可能还有一些特殊的步骤或细节处理,这些都需要根据具体的茶叶种类和品质要求来确定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6df1cb2666374507f4b80374
2.制茶的方法是什么茶叶的制作过程→MAIGOO知识摘要:茶叶品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茶叶的原料,但茶叶的色、香、味、形也会受制作流程的影响,由于制茶人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存在差异。茶叶在制作过程中是有很多传奇的色彩,正因为茶的魅力,这也是许多制茶人不断研究投入于茶事业的主要原因。那么,制茶的方法是什么?茶叶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下https://m.maigoo.com/goomai/222163.html
3.茶叶加工质量的过程与制品管控及质效评价本文系统开展了“茶叶加工质量的过程与制品管控及质效评价”研究。即以茶叶加工品控技术为基础,系统构建从茶叶加工过程、在制品至质效评价的质量管控体系;采用码-标-单-样“四对映”和“五级编码”法,构建了“双向延伸”从原料来源(供应端)至流通销售(消费端)的茶叶全程质量追溯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及专家评价法,建立了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23449332.nh.html
4.1401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质量管理1. 鲜叶、鲜花等原料因被有害有毒物质污染,造成茶叶产品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 茶叶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影响茶叶卫生质量和茶叶品质。 3. 茶叶在加工、运输、储藏的过程中,易受设备、用具、场所和人员行为的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 https://www.foodmate.net/zhiliang/qs/162820.html
5.茂连说茶云南大叶种茶叶加工方法和茶厂建设流程茶叶加工又称“制茶”,是将茶树鲜叶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制成各种半成品茶或成品茶的过程。历经几千年千千万万茶人的创制,造就了今天丰富多彩的茶类、茶产品。按加工过程不同,可分为初制(初加工)、精制(精加工)、再加工和深加工。加工工艺不同便形成不同的茶类,各茶类茶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加工工序的协调配合;优https://www.jianshu.com/p/41d45ffd2c31
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稳定性及化学变化要生产高品质的乌龙茶,高含量的儿茶素是因素之一,故了解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的稳定性,以获得最佳的健康效益非常重要。因此,本实验研究加工过程中乌龙茶中儿茶素的变化,评价每道加工工艺对乌龙茶生产中儿茶素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乌龙茶加工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为茶叶产业提供酚类化合物的确切信息。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906/17364204.shtml
7.茶叶加工工艺六大传统茶类的精细制作流程白茶 与其他几种类型不同,它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发酵,因此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不允许出现任何氧化现象。在采摘时要选择刚刚开放的小花朵,因为这部分含有更多必要营养素。而在制备期间也要注意快速冷却及低温烘焙,以避免色泽变暗或香气散失。 https://www.gztep.com/cha-ju-zhi-shi/162389.html
8.全发酵茶的种类及其制作方法茶叶的加工过程及其工艺涵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环节。而红茶属于全发酵茶。 首先是茶叶的采摘一般采摘的是新的茶芽或嫩叶。采摘的时间要在茶树生长期间较为嫩嫩的时候,这样采摘下来的茶叶口感较佳。 接下来是茶叶的萎凋。萎凋是指把采下的叶在自然条件下或人为条件下实适当的\ https://www.qqddc.com/wap2019/f/teashengshu/212867.html
9.科学网—漫话沉香(3):一文讲透沉香茶茶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茶树是一种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茶叶是采摘茶树的青叶为原料,按照一定的加工制作工艺进行炒制而得,按照茶叶加工制作工艺以及发酵程度可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基本茶类。 所谓沉香茶,是采自非茶树植物白木香树的树叶,仿照茶叶加工工艺炒制而成的饮品。沉香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349117.html
10.绿色食品生产范文12篇(全文)3 绿色食品茶叶加工 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应采自绿色食品茶园,按照加工茶类所要求的鲜叶标准采摘,不得混入掺假。鲜叶盛装、贮运过程应尽量减少机械损伤。贮青室与加工车间保持清洁卫生,按不同品种、老嫩程度和采摘时间分别摊放管理,鲜叶摊放不与地面直接接触,以免变质影响产品质量。加工机械、设备材料符合绿色食品茶叶生产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6us4k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