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2.05.30
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易晏如
一、选题研究意义
中国是拥有五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茶叶的故乡。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流通更加便捷,中国的文化传遍世界各地。中国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也逐渐为外国人所接受。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在消费茶叶,一半以上人品在饮茶。这为中国茶叶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专家分析指出,茶业产业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自然也就成为中国的创汇商品。中国拥有23%的茶叶品种,产量占全球的25%,年产茶80万吨。其中1/3以上用于出口。但是,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改变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并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中国茶叶出口的水平,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茶叶出口提供帮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国茶叶出口遭受“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
李晓丹(2003)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用隐蔽性较强、透明度低、不易监督的保护措施,对我国农产品中的茶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的茶叶出口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企业的生产和出口贸易具有重要意义[4]。
陶红(2006)认为:中国茶叶要扩大出口,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是一个主要的途径。加强茶叶质量和安全卫生体系建设,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是中国茶叶冲破国外“绿色壁垒”,扩大出口的根本手段[5]。
DonnaRoberts,TimothyE.Josling和DavidOrden(2000)等人分别按照政策手段和政策实施目标,把技术性贸易分为信息矫正、风险降低措施与非风险降低措施等几类,为技术壁垒定了一个理论框架[1]。
潘伟光(2003)认为:企业应强化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收集和研究,加快制订、修订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19]。
宁静、李健权(2004)认为:我国“入世”后,出口关税大大降低,但茶叶进口国对茶叶的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已成了我国茶叶出口的最大障碍。我国对欧盟的茶叶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6]。
徐永成(2000)认为:提高茶叶质量确保茶叶生产效益的提高。过去中国茶叶出口平均每公斤2.4美元,去年降至1.7美元。出口茶价持续下跌有多种原因,其中有质量问题,低档茶多[7]。
Ronald等(2000)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即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等。DonnaRoberts等(2000)和OECD将其定义为一系列“社会规则”,这个定义暗示着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矫正由于外部因素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的作用[2]。
(二)中国出口茶叶缺乏竞争力
陶红(2006)认为:中国出口茶叶多属于原料性的初级产品,多数产品充当国外品牌的原料,技术含量,附加值低,缺乏自有品牌[5]。
朱福堂、张晓东(2006)认为:品牌的创立首先要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作后盾,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使生产的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而扩大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9]。
何景伟(2003)认为:我国企业加工规模小,竞争仅限于以价格竞争为主的低水平竞争,这无序竞争使我国出口的茶叶单价不断下跌[8]。
赵小兰(2005)认为:我国茶叶品牌意识薄弱,行会力量较弱,茶叶行业中缺乏“立顿”和“团宁”这样的大的跨国企业。我国的茶叶出口主要充当国外知名品牌的原料和附属品[12]。
(三)中国茶叶出口产品种类不均衡
廖小蓓(1998)认为:我国绿茶主要集中出口非洲市场,集中度有时高达65.70%,亚洲是绿茶出口第二大市场。红茶出口1985--1991年主要集中在东欧市场,但我国红茶出口市场集中度最高值只有39.05%。茶叶出口量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15]。
徐永成(2000)认为:中国生产的茶叶出口国别有91个,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西北非市场,中国绿茶占据主导地位[7]。
(四)行业协会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宁静、李健权(2004)认为:茶业协会要发挥好协调和服务的功能。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茶叶行业标准,建立行业市场准入制度[6]。
陈平凡(2004)认为: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组建行业协会参与和解决国际贸易纠纷[10]。
(五)中国茶叶出口需要政府的扶持
徐永成(2000)认为:政府应该做好欧盟工作争取欧方接受液态检验法。并通过各种方式,向欧盟及有关组织和国家,宣传介绍我国政府为解决农残含量问题已采取的有力措施和成效,重树中国茶叶的良好形象[7]。
朱福堂、张晓东(2008)认为:从2006年开始,商务部全面取消对茶叶出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这一政策必将引起茶叶出口的深刻变化。为此,成立国家茶叶专管部门行使对茶叶行业的管理和调控职能势在必行[9]。
三、文献评述
根据现有文献来看,前人们主要分析了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他们的主要观点都集中在“绿色壁垒”、技术壁垒、质量安全、品牌战略、技术创新、产品缺乏竞争力、缺乏行业管理和政府政策这几个问题上。分析了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出口中国茶叶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学者们分析了解决“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中国茶叶行业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技术,科学种植,解决滥用农药的问题。此外,学者们还指出中国茶叶应该创立品牌,扩大出口市场,以此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些都为后人研究中国茶叶出口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学者们对中国茶叶的出口研究已经较为全面,但在实践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如要扩大出口市场就应该加大对中国茶叶以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在政府加大扶持的同时,要注意对中国茶叶行业的各项政策制度要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在注意创立品牌的同时,茶叶企业也应该注意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断提高茶叶种植的科技水平,从而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结合实际对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