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产业专家团组建方案

(一)茶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乡村特色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茶产业是重要的富民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国337个脱贫县中1/3是以茶叶为支柱产业成功实现脱贫。截至2022年,我国茶园面积达5030万亩,总产量335万吨,平均亩产值超过5000元。茶产业已成为茶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老百姓“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二)科技支撑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长期围绕茶产业重大需求开展系列创新研究与应用,有力支撑我国茶产业发展壮大。选育的“龙井43”“中茶108”等品种已经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良种之一,助力我国茶园良种化率提升至68%;创建了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管控技术体系,研发的化肥农药减施、数字化色板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及产品,提升了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以提质、节能、定向加工为目标,研制了名优茶机械化加工、工夫红茶自动化生产线等茶叶加工新技术、新装备,促进茶叶基本实现连续化机械化加工;构建了夏秋茶高值化利用技术体系,提高了茶资源利用率,带动了我国茶叶深加工的发展;研发的速溶茶、功能食品、茶日化品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茶产业对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茶叶生产方式向标准化、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茶叶产品消费需求向优质化、多元化、品牌化方向升级;产业整体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力短缺,资源利用率低,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成果供给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仅靠单项技术成果难以有效解决,迫切需要加强多学科、多领域的联合攻关,提供综合和集成的科技解决方案。

(三)常态化协同化的茶叶技术服务体系亟需完善

二、总体思路

三、发展目标

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现有与茶叶有关的科技服务力量,组建一支由80名左右的固定人员、40名左右长期合作人员相结合的稳定的茶叶产业科技支撑队伍。与茶叶主产区政府、企业构建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在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与江北茶区建立13个茶叶产业专家工作站,以点带面辐射周围茶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到“十四五”末,筛选茶树新品种10个,推广应用茶树新品种50万亩,茶园绿色生产新技术100万亩,示范推广茶叶加工新工艺、新装备6项,培养带动茶叶技能人才100名左右。到2035年,健全覆盖全国主要产茶县茶叶产业专家工作站,示范茶园亩均增效10%~15%,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培养带动茶叶技能人才500名左右。

四、组织架构

图1茶叶产业专家团架构

五、重点任务

(一)分析产业发展形势,开展战略规划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高端智库。开展茶叶主产区不同县域的产业发展调研,研判国内外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阶段性、区域性、长期性战略与政策建议,为农业农村部等上级部门提供产业咨询报告,为不同茶区主产县市政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端智库。

(二)围绕区域性关键性产业难题,开展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提高有效成果供给。围绕不同茶叶主产区区域性、关键性“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加快茶树优良特异品种育繁推,推进老茶园良种化改造;加快茶叶绿色高效、机械化、智能化生产与加工等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加快研发智能采茶机、茶树生长环境因子、病虫害智能识别、智能化加工等新装备,提升高价值品种、技术与装备的有效供给。

(三)开展“田间课堂”行动,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开展技术综合集成与试验示范,推动“田间课堂”行动,开展茶叶全产业链的技术培训与示范,培训茶叶技术推广人员、茶叶生产经营主体与茶农,分级建立茶叶技术人才库,培训“一懂两爱”新茶人,提升茶叶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提高成果转化落地。

(四)研判茶叶产业风险形势,提供产业应急技术支撑。监测分析极端干旱、倒春寒等气候因素,以及茶树病虫害爆发危害等导致的灾情变化,开展应急性的技术服务等工作。与产市县政府保持常态化联络机制,做好茶叶各类风险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出现风险时,及时统筹做好茶叶防灾减灾,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向院领导小组和上级部门报送风险处置报告。

(五)构建协同交流服务机制,完善茶叶技术服务网络。构建茶叶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网络,协调各运行团(组)组织开展技术服务产业交流会,及时梳理、收集并提交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服务报告,以现有专家工作站为基础,根据不同茶叶区域产业问题,推动更多合作单位与专家加入,逐步建立覆盖全国主要茶叶主产区、网络化的茶叶技术服务体系。

六、保障措施

(二)强化协同创新。协同国家部委的科研重点任务,履行产业服务使命。协同地方科研、推广力量,联合开展工作。协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协同产业技术网络,形成合力,提高茶叶产业专家团工作成效。

(三)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利用院创新工程、院地合作、科企合作等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研究所承担的示范推广、成果转化等项目资金。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项目,筹集工作资金;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产业技术和金融结合,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

(四)强化评价机制。制定院级的科技服务考评与激励机制。实施专家进入和退出动态管理,推动专家团的服务深入产业一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五)强化表彰宣传。对专家团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和新成效及时进行总结报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向宣传和引导作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案例、总结工作成效等形式,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服务“三农”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扩大专家团的社会影响力。

THE END
1.茶艺培训方案(精选6篇)茶艺是一种将茶与艺术相结合的文化形式,涵盖了茶叶品评、泡茶技术、茶具艺术和品茗环境的鉴赏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艺培训方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茶艺培训方案1 一、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茶艺培训,使学员掌握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茶艺水平,了解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增强学员对茶https://www.ruiwen.com/word/chayipeixunfangan.html
2.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茶叶加工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https://mip.wenshubang.com/kexingxingyanjiubaogao/438876.html
3.茶叶精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四、茶叶精加工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茶叶精加工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茶叶精加工项目财务和经济评 论 十、茶叶精加工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 茶叶精加工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https://www.meipian.cn/3g341xiu
4.关于印发《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农业农村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举办2020年第三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农人发〔2020〕3号)要求,我部组织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现将《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精心组织、认真落实。 https://www.capiaccti.org.cn/industrynews/5b5be87f6119fdb201455d6d251705c7
5.稳增长抓落实促发展焕古镇技术培训助力茶产业发展 本网讯(通讯员 胡瑞书)为进一步发挥茶品牌资源优势,提升白茶和红茶加工技术水平,11月8日,由紫阳县焕古镇和中茶紫阳有限公司牵头,邀请县茶叶中心、茶叶协会专家在焕古镇举办紫阳县红茶白茶加工技术提高培训班。全镇茶企负责人、茶企技术骨干等共计40余人参与培训。培训会上,茶叶专家用..http://www.akxw.cn/s/wenzhuacu/
6.学校要闻我院设有茶业系、旅游商贸系、学前教育系,有茶艺与茶叶营销、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国际经济与贸易(茶叶贸易方向)、食品营养与检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民宿管理方向)、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艺术设计(徽州三雕方向)、学前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12个专业。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茶职http://www.jxtvc.com/Item/Show.asp?m=1&d=1241
7.茶生产加工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MacroWord. 1 / 28 茶生产加工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产出方案 茶叶加工是茶叶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茶叶加工包括杀青、 揉捻、发酵等步骤,各个步骤都对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茶叶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出现了更多不同风味和类型的茶叶。 茶行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只有充分了https://doc.mbalib.com/view/2079ce74e2177bcf587a9fa1553aa25c.html
8.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二十六)建立工作档案。创建方案、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程、生产档案、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工作总结等文件资料要齐全、完整,并分类立卷归档。 按照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方案的要求,为规范创建工作,统一验收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一、园地要求 (一)环境条件。应远离公路干线200m以上,与其他作物地块间建有隔离带。茶园https://www.360doc.cn/article/737079_273227772.html
9.茶树栽培学建立了茶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建立国家、省、地(市)各级茶叶研究所,茶叶示范场,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茶树种质资源圃。 设立了茶学学科,专门从事茶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设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学历教育,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等职业技能培训教育。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24/12/3881445_158659335.shtml
10.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241012.docx为满足市场需求,提升茶叶的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建设一座年产100吨的茶叶加工厂显得尤为重要。本方案旨在为茶叶加工厂的建设提供详细、可执行的实施步骤,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二、项目目标1.生产能力:年产茶叶100吨,满足市场需求。2.产品质量:通过先进的加工技术,确保茶叶产品的高品质。3.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预计年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3387320.html
11.方案茶艺与茶文化专业茶叶感官评审、茶叶冲泡技法、茶制品网络营销和企业经管理等知识,具备茶艺服务、茶事组织、茶品营销策划及茶叶品质控制能力,面向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旅游、茶店经营与管理、茶文化健康产业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茶叶加工与品质控制、茶制品营销与经营管理、茶艺展示与茶文化传播、茶文化研学旅游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https://lyjy.tgc.edu.cn/content-5653-894-1.html
12.科技助农,省农科院茶叶所专家赴英德开展技术培训南方plus在培训会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唐颢研究员作“茶叶规模化生产—生态栽培关键技术体系”培训,重点围绕英德红茶产区生态茶园建设进行讲解,系统梳理了生态栽培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技术要点,做到科学管理、精准高效、绿色低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乔小燕副研究员作“红茶标准化加工技术体系建设”培训,系统地讲解了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12/29/c608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