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精加工就是通过选择符合成品茶要求的毛茶原料,根据毛茶性状,利用茶叶散落性和自动分级的特性,采取筛分、切轧、风选、拣别以及天燥等技术措施,将质量差别较大的毛茶分离和改形,分成各路、各号、各级的半成品,并通过火功提高内质;再根据成品茶标准,将筛号茶拼配成各花色等级符合标准的成品茶。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筛切取料:筛分有圆筛和抖筛。圆筛是茶叶在筛面做回转运动,主要功能是分开长短,使短的或小的横卧通过筛网,长的或大的不能通过筛孔从筛网出只流出,从而分出茶叶的长短或大少。抖筛是茶叶在筛面做往复抖动,主要功能是分开茶粗到,使长形的或细紧的茶条斜穿落下筛网,圆形的或粗松的茶头不能通过筛孔从筛网出口流,从而分出茶叶的长圆。长形茶条就可取做珍眉或雨茶;圆形的颗粒则可取做珠茶或贡熙。经圆筛筛出的碎末,一般只能取做碎茶、副茶或片末茶。通过抖筛分离出茶条的粗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分出了茶叶的老嫩。细紧茶条一般嫩度较好,可取做高档精茶;粗松的茶条外形和嫩度都差,则取做中、低档精茶。当然抖筛只能分离茶叶的长圆或粗细,不能细定级别,但为风选取料定级打下了基础。
筛分过程中分离出的粗大头子茶,外形不符合成品茶的规格,必须改造。通过切轧,把大的切小,长的切短,勾曲的切成短条,切过再筛,筛出来的头子再切,反复筛切直至符合规格为止。因此,茶叶精加工主要利用筛分和切轧来整饰外形,分做花色。
2.风选取料在正常情况下,茶叶质量总是与其嫩度相一致。细嫩的鲜叶,毛茶外形紧结,身骨重实。反之,粗老的鲜叶,毛茶身骨轻飘。因此外形相同(长短、粗细一致)的毛茶,总是身骨越重实,品质也越好。这就可以利用风扇的风力来分离毛茶的轻重,并按轻重不同排队,以此来决定茶叶级别的高低。因此,茶叶精加工在毛茶筛切整形的基础上,利用风选取料作业进行各花色定级。
3.干燥处理毛茶含水量对加工取料、效率和茶叶质量都有影响。毛茶含水量高,散落性和自动分级性弱,加工分离就较困难,筛切取料和风选取料都受影响。因此,茶叶精加工要采取干燥技术除去多余水分,便于加工分离,同时利用火功提高茶叶香味。现在很多眉茶、工夫红茶厂采用一种熟做的方法,即加工一开始就将毛茶复火熟取。复火能紧缩茶身,尤其是炒、滚复火,能使外形紧结光滑,便于以后各工序加工。干燥还能促进茶叶内含物进行有利于质量的热化学反应,增进色、香、味。对那些不采用熟取的各类半成品茶也必须经过干燥作业,以提高质量。尤其是青茶、白茶和黄大茶对火功的要求更高。
4.拣剔除杂毛茶质量混杂,不仅有好坏之分,而且夹杂部分茶梗及非茶类的夹杂物等,有些夹杂物是筛分、风选无法剔除的。因此,茶叶精加工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拣剔措施,如手拣、机拣等,剔除夹杂物以提高茶叶净度。
5.拼配调剂茶叶精加工是将质量混杂的毛茶加工成符合标准的成品茶。不仅外形要符合规格,而且内质要符合标准,产品质量还要稳定。因此,必须采用拼配技术,调剂茶叶质量,稳定产品质量。拼配分为原料拼和和成品拼配两个方面。毛茶拼和是在加工之前,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季别的毛茶拼和,而后付制。成品拼配是毛茶加工成各类半成品后,将相同级别但来自不同原料、不同加工路别、不同筛孔的半成品合理地拼配在一起,组成成品茶。加工的首尾进行拼配,就使质量各异的各类茶互相取长补短,产品的高低得到平衡。
简言之,茶叶精加工为“合一分一合”的过程。选择符合成品茶要求的毛茶原料进行付制即为“合”;采取筛分、切轧、风选、拣剔、干燥等技术措施,将质量差别较天的毛茶分离和改形,分成各路、各号、各级的半成品筛号茶的过程即为“分”;根据成品茶标准,将筛号茶拼配成各花色等级符合标准的成品茶的过程即为“合”。
各大类乌龙茶的品质特征!
5.1劳动节/以一杯匠心好茶,致敬所有劳动者!
江西文化符号丛书(第二辑)举行新书发布会,余悦研究员撰写的《茶文化》入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