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2017舌尖风波背后的真相你看穿了吗?东北网舆情频道

这些2017舌尖风波背后的真相你看穿了吗?

普洱茶会致癌?喝凉茶能延寿?……过去一年的食品圈又发生了哪些食品安全大事件,事件背后的科学真相究竟是什么?

此外,解读会现场也发布了2017年网络十大食品谣言。值得一提的是,学会特别邀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安全部主任PeterBenEmbare博士做视频报告,报告中正式澄清了关于“垃圾食品”的谣言。Peter博士表示,“WHO从未发布过一份名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单,更不要将所有加工食品或者快餐当作‘垃圾食品’。提供了营养以及方便的加工食品也是现代健康平衡饮食的一部分”。

1

热点

保健食品欺诈性营销

根据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允许声称功能的只有保健食品,而现在保健食品行业非法添加、假冒伪劣现象久成顽疾;虚假宣传、违规声称现象屡禁不止。目前,欺诈性营销是保健品行业主要问题。

解读专家:朱蓓薇(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首先,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无治疗疾病的功效,并有适宜人群和特殊食用条件的限制。其次,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保健食品科普宣传应主要深入社区,帮助老年人在面对虚假宣传、洗脑式营销时,能够方便核实、查证。

2

普洱茶“致癌”风波

解读专家: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

黄曲霉菌喜欢在含有一定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物质中生长繁殖,并形成毒素,而普洱茶是一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很低的农产品;此外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也不利于黄曲霉菌的繁殖和毒素产生。建议消费者选购普洱茶时,如果发现纸包上有水渍,茶饼明显发霉(比如起白霜、有霉点)或味道不好时就不要购买。

3

“网红食品”显现安全问题

2017年8月,因含有国家管制药品成分,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对一款名为“咔哇潮饮”的网红饮料进行了查处。无独有偶,被追捧的当红餐饮品牌“一笼小确幸”,也因食品安全问题,其在上海的店面全部停止营业,并从各大餐饮平台上消失。2017年8月15日,国家食药总局官网公布,“三只松鼠”于2017年1月22日生产的开心果(225g/袋)被检出霉菌超标,其检出值为70CFU/g,超出国家标准1.8倍。

解读专家:钟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网红餐饮”在营销、外形、口味等方面花样不断翻新,适应了餐饮行业热点快速转换的特点。但是,有些“网红食品”、保健食品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游离于现有监管体系之外,容易滋生欺诈、传销和食品安全问题。

对“网红食品”的监管手段应当创新,落实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强化社会治理,对大案要案从重从速处理,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对打擦边球行为进行警告。打击违法关键在疏而不漏,而不是加重惩罚。

4

法国奶粉被召回

据外媒报道,因疑受到沙门氏菌污染,法国政府于2017年12月10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召回法国婴儿奶粉制造商兰特黎斯公司(Lactalis)生产的婴儿奶粉。法国卫生部门表示,2017年12月初以来该国已有26名婴儿因喝下该公司生产的奶粉而生病。随后,紧急召回问题奶粉近7000吨,召回涉及国家包括英国、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苏丹等。

解读专家:陈颖(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5

中式咸鱼致癌风波

2017年10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官方网站发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列表。其中,被沿海省份喜食的中式咸鱼位列1类致癌物清单中。

解读专家:吴永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

就鼻咽癌而言,除了腌制咸鱼因素以外,特定人群如广东、广西人的遗传因素,特别是对于EB病毒的易感性,是发生鼻咽癌的重要因素。因此,癌症的一级预防,即病因性预防,是一个综合措施。同时还要认识到量效关系的影响,咸鱼虽然是1类致癌物,在人们食用频次、每次食用的量都很有限时,仍然不失为一个美食,不能简单地将吃咸鱼和患癌症画上等号。

6

喝白酒能抗癌吗?

解读专家:马冠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

地衣素是一种非挥发性的大分子脂肽类化合物,具有生物活性功能。但在白酒中发现地衣素不等同于白酒就具有相应的生物活性功能,也不能得出“在白酒中发现活性成分,所以饮酒有益健康”的逻辑推理。白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醇,有的酒含少量的糖、肽或氨基酸,还含有其他非营养化学成分。适量饮酒有精神兴奋作用,产生愉悦感。但过量饮酒,特别是长期过量饮酒会危害健康。

7

2017年12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官网发布消息称,在其对上海市油条进行消费体察过程中,发现部分餐饮机构所制作、售卖的油条产品存在铝超标的情况。

解读专家:谭斌(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无矾油条不等于无铝油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含铝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或硫酸铝铵,又名钾明矾、铵明矾)可以在油条等油炸面制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但要求铝的残留量≤100mg/kg(干样品,以铝计)。

国内外对含铝食品添加剂有充分的研究,并对其使用范围、使用量及残留量均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只要食品中铝残留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8

喝王老吉“可延寿10%”?

解读专家:孙宝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事件中所提到研究项目是通过大鼠实验进行观测,而由于大鼠与人属于不同物种,在大鼠试验中取得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人体。而且该试验的性质和目的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而不是功能评价。事实上,试验的研究课题组并没有得出“喝王老吉可以延寿10%”的结论,这结论更不是国家“863”研究计划的研究成果,此事件纯系商业炒作。

9

网络餐饮监管加强

2017年12月底,为了进一步要求国内各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能够明确责任,落实好即将实施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点评等国内主要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负责人。该《办法》对“入网商家要有实体店、线上线下需同质”等一系列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均有明确规定。

解读专家:冯恩援(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

平台的互联网技术优势可以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数据分析和技术支持。抽检监测、明厨亮灶、配送箱清洁消毒标准、冷热双温箱、包装封签、推荐安心环保餐盒等措施,将推动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10

冷饭热炒典型的挂面可燃谣言

解读专家:沈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挂面本身就是可燃物,具备燃烧的条件时就会燃烧。有人将“挂面可燃”的原因归结为“添加了塑料”等非法物质,或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这属于以讹传讹,是低端、可笑的食品安全谣言。

年度网络十大食品谣言

1.紫菜是废旧塑料袋做的?

真相:紫菜、塑料袋成分组成差异大,通过浸水、燃烧即可区分。

2.榴莲和牛奶一起吃会咖啡因中毒?

真相:牛奶和榴莲都不含咖啡因,两者混吃会中毒的说法明显是无中生有。

3.有人利用塑料制造假大米?

真相:视频中的塑料大米其实是正在加工的再生塑料颗粒,其价格可比普通大米贵得多。

4.无酱油代码的酱油致癌?

真相:所谓代码实际为酿造酱油的国家推荐标准,而企业也可制定更为严格的企业标准。

5.肉松饼是棉花做的?

真相:肉松是动物蛋白质,棉花是植物纤维,两者外形相似,但质地、色泽、口感差异大,造假没可能。

6.肉、蛋、奶是现代老年病的根源?

7.疯传的“染色葱”真的可能致命?

真相:蓝色物质实际为一种含铜的杀菌剂,属于水溶性,可通过水洗去除。

8.“辟谷断食”真的有抗衰老抗肿瘤的功效吗?

真相:轻断食和辟谷不能等同于自噬,也没有证据表明断食起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等作用。

9.低钠盐就是送命盐?

真相:低钠盐有助于控制钠盐摄入,是安全的。但肾功能不全者排钾能力差,需慎食用。

10.空心菜是毒中之王?

真相:农药和重金属多少与生长种植环境有关,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生产的空心菜可放心食用。

THE END
1.茶艺品味纷呈探索茶叶的独特风味与文化这正是“品味纷呈”的真谛——每一片不同的 茶叶,每一次不同的烹饪方法,都能唤醒我们对这个世界各种可能性及多样性的敬畏之情。 标签:农业资讯、农业要闻https://www.msv8oom8y.cn/nong-ye-zi-xun/397484.html
2.乌龙茶加工专题研究报告20240618104654.docx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乌龙茶作为我国传统名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乌龙茶因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落后等,导致乌龙茶品质参差不齐。因此,研究乌龙茶加工技术,提高乌龙茶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18/6232112212010145.shtm
3.茶叶生产中的新质生产力第五,在茶叶包装环节,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个性化和环保包装。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茶叶包装,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又能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六,在茶叶营销传播环节,新质生产力亦可赋能应用,可以通过新媒体和社交电商平台,实现茶叶文化的广泛传播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204510214298031&wfr=spider&for=pc
4.探索知名茶叶:了解产地特色和购买途径- 文山嘉树是一个专注于种植、制作和研究特色茶叶的。该结合现代技术和传统工艺,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也不断推陈出新。 2. 茶叶特色 - 文山嘉树的茶叶品种丰富多样包含乌龙茶、绿茶、红茶等。该的茶叶制作工艺独到,采用手工采摘和传统烘焙技术使茶叶的香气更加浓,口感更为细腻。 3. 购买途径 - 文山嘉树的茶叶可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top/biubiu/teayangsheng/2086084.html
5.茶叶文化探究茶的历史种类与制作工艺茶叶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现代人普遍忙碌,对健康更为重视,而研究表明,适量饮用高质量绿茶对身体具有积极作用。首先,绿茶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抵御自由基攻击,从而减少细胞损伤,并可能降低心脏病、中风等慢性疾病发生率。此外,由于含咖啡因较少,所以不会引起过度兴奋或失眠问题,因此适合很多人群进行日常饮用。 https://www.l0dm1h3tk.cn/miao-mu-zhong-zhi/469494.html
6.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探索不同茶叶的制作之道4. 茶叶品种改良:通过品种改良,培育具有高活性成分含量的茶树品种,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 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是茶叶制作中至关要紧的一环。只有深入理解不同品种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制作出品质优良的茶叶。茶人们在探索茶叶制作之道的道路上,不断尝试、总结经验以期将茶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https://www.07358.com/jiemo/teawenhua/850549.html
7.农科院茶叶研究所[2024-10-09]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24 [2024-09-29]2024年11月高级评茶师、茶艺师培 [2024-09-29]2024年10月首期滇红工夫茶制作技 [2024-09-29]关于举办评茶师、高级评茶师、茶 [2024-11-14]2024年12月普洱茶拼配专题研修班 [2024-10-09]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24http://www.yntri.com.cn/
8.关于品牌武夷山市马头岩茶叶研究所,精于武夷茶的制作,其具有代表性的茶叶有大红袍、马头岩水仙、马头岩肉桂、百年老枞水仙、金骏眉、将军红等武夷山正岩茶叶。多年来武夷山市马头岩茶叶研究所的茶叶深受各界好评,多次成为武夷山各大机构主要的礼品茶和专供茶,备受老茶人喜爱。 http://www.matouyanchaye.com/guanyupinpai
9.普洱茶与红茶绿茶的区别,探索普洱茶红茶和绿茶的差异:一次全面奶茶和熟普洱茶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茶品,它们在制作方法、原料和口感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奶茶和熟普洱茶的区别。 制作方法不同。奶茶一般是由茶叶与牛奶、奶精或奶泡混合而成。制作奶茶时,茶叶先实冲泡,然后再与牛奶混合在一起。而熟普洱茶是通过熟化的途径制作而成的,常常经过发酵、压制和陈化等过程https://www.dir28.com/qiye/biubiu/teachennian/432427.html
10.清代潮汕的茶研究2017年第1期(二)茶叶制作 清代潮汕茶叶的生产流程,从采茶到制作再到贮存,在康熙年间就有一定的规制,康熙《饶平县志》称: 采宜微日,宜去梗叶,口落病蒂。炒宜缓急火,宜善揉生气,宜净剐。宜密若收贮。兼此者,不须借奢邻妇矣。{31} 可知,饶平生产的待诏山茶和乌岽茶已经使用锅炒技术。虽是如此,可“採炒不得法以致http://stskl.shantou.gov.cn/stskl/20171/201704/07104cada9ac41f9bc6171491be9a448.shtml
11.茶产业品牌建设及发展调研报告生态化表现在:一方面,通过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发新技术、推介新品种、发展新装备、促成新业态;加快了品种改良,推进了标准化生产,提升了茶叶机械化水平,推广了绿色防控技术,保护了茶园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等,确立和强化了质量意识、法律意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8517.htm
12.正山小种6植物研究 茶叶特性 制作方法 冲泡方式 鉴别方法 7植物文化 风味文化 历史文化 储藏文化 所获荣誉 8词条图册 1发展历程编辑 正山小种的起源 正山小种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就像一块保留地,内涵隽永却又无声无息。明朝中后期,世界红茶鼻祖——红茶就诞生在桐木关。 据桐木关老人传https://baike.sogou.com/v110367.htm
13.紫晨鉴茶之复旦大学李教授研制的唐法黄茶梵金髻紫晨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辉教授、博导;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大同中华民族寻根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茶道研究专家。李教授研究人体科学,师承金力院士,研究茶叶科学,师承谈家桢院士,承古出新,揭示出https://www.meipian.cn/1vymnobb
14.制茶大师:刘宝顺刘宝顺,福建省武夷山市人,高级农艺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1985年,毕业于宁德地区农业学校(我校前身校之一)茶叶专业,分配至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事武夷岩茶的茶树栽培管理、名丛选育、初、精制加工等工作;1989至1994年任所长;1994年调入武夷山市茶业局。在宁德农校学习期间https://www.ndzy.cn/index/article/525/9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