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岩茶“功臣”,你不可不知!

翻开中国茶史,武夷岩茶在清代就有很高名声。如今它成了茶客们追逐极品,并津津乐道。

“吃水不忘掘井人”,武夷山茶人深深怀念、敬重那些为岩茶创制、传记、举荐的功臣。他们都有谁?

1释超全

首次确立“岩茶”名目

清康熙三十年(1691),一位愤世嫉俗的老人风尘仆仆来到武夷山,他就是同安籍人士阮旻锡。

家道中落,于茫然中,入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剃度皈依佛门,受赐法名释超全,步入念经侍佛、种茶制茶的佛界生涯。

他对武夷茶极有好感,作有《武夷茶歌》长诗,在稍后的《安溪茶歌》又有“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岩茶名称生成了,关键的工艺点到了,这是岩茶即乌龙茶起源之端倪。

2王草堂

记录岩茶制作技艺的第一人

王草堂名复礼,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氏。虽为布衣,却学识渊博。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其应崇安知县邀请,离开繁华都市,前来帮助修编《武夷山志》。

他足迹踏遍武夷山峰岩涧壑,边角旯旮。其间他目睹武夷茶的制作过程,写下《茶说》一文。

《茶说》曰:“茶采后以筐(当为筛)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

“茶采而摊,摊而摝(即摇),香气越发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

这明摆着与当今的岩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基本相同。

3梁章钜

“香清甘活”四字论岩茶。岩茶诞生后,备受达官显贵,文人墨客赞赏,诗词文赋散之书卷。其中有位高人,名梁章钜,此君系清代著名文学家,官累迁两江总督。

他在寓居邻县浦城期间,几度探访武夷。一日晚上闲住天游峰上,幕色苍茫,祥云簇拥,万籁寂静,令人神怡。静参羽士与他围炉煮茗,漫斟细啜。

梁章钜《归田琐记》

品茶高手与文学名家尝各色好茶,感受良多。静参曰茶分四等:一曰香,二曰清,三曰甘,四曰活。

并释之,香而不清,则凡品也;清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

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手其微。简约之则为“香清甘活”。一宵夜话,传为经典。

梁公所录“香清甘活”是对乌龙茶品评的一大贡献,现代人品评乌龙茶时,均以此“四字”度之。

摄影/朵朵

4吴觉农

吴觉农,把国家茶叶研究所建立在岩茶之乡

这位享中国“当代茶圣”的学人,先后到国外考察学习茶叶生产和市场后,决心建立国家茶研究所,重振茶业雄风。

吴觉农几经碾转考察,看到武夷山是个名茶乡,且是风景名胜区,又有一座国营茶场和一批茶叶人才,天时地利人和,1941年中国第一座茶叶研究所在此成立了。

自此茶叶大国有了“圣殿”,世界茶叶发源树起标杆。茶界人士负笈背囊,来到这里“朝圣”、“修持”,从而造就了一大批茶界精英,上世界80年代评出的“中国当代十大茶人”中,就有七位在此工作过。这是武夷山的荣耀。

武夷岩茶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了研究所研究、扶持的对象,吴觉农撰著的《整理武夷茶区计划书》等有关的论文和专著,已成了武夷山文库珍本。

5陈椽

陈椽,是位集茶业研究、制作、教学于一身的茶学家,对岩茶传统制作技艺评价至高无比。

年轻时他投身于张天福帐下,虽略长于上司,却不摆谱,认真听从安排。

1939年任崇安示范茶厂政和制茶所所长,期间虽主要生产工夫红茶,却十分重视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并利用机会参与岩茶制作,对其工艺阐幽入微、赞赏有加。

摄影/周昂

他在其《茶业通史》和《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写到:“武夷岩茶高温团炒和快炒,是锅炒的最高超技术措施”。

“武夷岩茶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世界最先进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劳动人民雄视世界。”

6姚月明

这位一生只做岩茶这件事的江苏吴侬弟子,1953年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毕业后,一直扎根岩茶之乡,矢志不渝,终身与岩茶为伴。

他还任国际茶叶科学文化研究会理事,出版有《武夷岩茶论文集》。他念的是茶,做的是茶,有论文,有成果,是位名副其实的茶叶专家。

他对岩茶(属乌龙茶)为什么会起源于武夷山,岩茶工艺怎么在桐木演变出“正山小种”红茶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为其的茶界先辈在“乌龙茶在先和红茶先后”的结论提供了补充依据。

7张天福

张天福,茶界“泰斗”,与岩茶缘分极深。曾三度入崇安县做岩茶。

25岁时张天福所任场长的福安茶业改良场,为避日本侵略者的侵扰,于1938年奉命迁址于武夷山麓之赤石,1940年改名“福建示范茶厂”,张继任厂长兼茶校校长。

1942年示范茶厂被中央茶叶研究合并,张调福建协和大学任教授。

1946年研究所撤销,改农业部崇安茶叶实验场,张又奉命回来任场长,至1950年止。

1941年,张天福(右3)与崇安福建示范茶厂部分职工登上大王峰

张天福与“九一八”揉茶机,为单桶圆型

张天福在崇安当场长时,对武夷茶史进行认真研究。如他在《张天福选集》中写到:“乌龙茶继绿茶之后,为半发酵茶”。

“红茶继乌龙茶之后,为全发酵茶。始于18世纪。开始发明的是正山小种(亦称星村小种)的制法。”

这些论断得到茶界认同。

张老有两句名言:老人要忘了年龄,要把做事作为享受。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所以他总是充满活力,奋进不止。

THE END
1.茶艺品味纷呈探索茶叶的独特风味与文化这正是“品味纷呈”的真谛——每一片不同的 茶叶,每一次不同的烹饪方法,都能唤醒我们对这个世界各种可能性及多样性的敬畏之情。 标签:农业资讯、农业要闻https://www.msv8oom8y.cn/nong-ye-zi-xun/397484.html
2.乌龙茶加工专题研究报告20240618104654.docx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乌龙茶作为我国传统名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乌龙茶因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落后等,导致乌龙茶品质参差不齐。因此,研究乌龙茶加工技术,提高乌龙茶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18/6232112212010145.shtm
3.茶叶生产中的新质生产力第五,在茶叶包装环节,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个性化和环保包装。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茶叶包装,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又能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六,在茶叶营销传播环节,新质生产力亦可赋能应用,可以通过新媒体和社交电商平台,实现茶叶文化的广泛传播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204510214298031&wfr=spider&for=pc
4.探索知名茶叶:了解产地特色和购买途径- 文山嘉树是一个专注于种植、制作和研究特色茶叶的。该结合现代技术和传统工艺,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也不断推陈出新。 2. 茶叶特色 - 文山嘉树的茶叶品种丰富多样包含乌龙茶、绿茶、红茶等。该的茶叶制作工艺独到,采用手工采摘和传统烘焙技术使茶叶的香气更加浓,口感更为细腻。 3. 购买途径 - 文山嘉树的茶叶可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top/biubiu/teayangsheng/2086084.html
5.茶叶文化探究茶的历史种类与制作工艺茶叶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现代人普遍忙碌,对健康更为重视,而研究表明,适量饮用高质量绿茶对身体具有积极作用。首先,绿茶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抵御自由基攻击,从而减少细胞损伤,并可能降低心脏病、中风等慢性疾病发生率。此外,由于含咖啡因较少,所以不会引起过度兴奋或失眠问题,因此适合很多人群进行日常饮用。 https://www.l0dm1h3tk.cn/miao-mu-zhong-zhi/469494.html
6.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探索不同茶叶的制作之道4. 茶叶品种改良:通过品种改良,培育具有高活性成分含量的茶树品种,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 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是茶叶制作中至关要紧的一环。只有深入理解不同品种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制作出品质优良的茶叶。茶人们在探索茶叶制作之道的道路上,不断尝试、总结经验以期将茶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https://www.07358.com/jiemo/teawenhua/850549.html
7.农科院茶叶研究所[2024-10-09]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24 [2024-09-29]2024年11月高级评茶师、茶艺师培 [2024-09-29]2024年10月首期滇红工夫茶制作技 [2024-09-29]关于举办评茶师、高级评茶师、茶 [2024-11-14]2024年12月普洱茶拼配专题研修班 [2024-10-09]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024http://www.yntri.com.cn/
8.关于品牌武夷山市马头岩茶叶研究所,精于武夷茶的制作,其具有代表性的茶叶有大红袍、马头岩水仙、马头岩肉桂、百年老枞水仙、金骏眉、将军红等武夷山正岩茶叶。多年来武夷山市马头岩茶叶研究所的茶叶深受各界好评,多次成为武夷山各大机构主要的礼品茶和专供茶,备受老茶人喜爱。 http://www.matouyanchaye.com/guanyupinpai
9.普洱茶与红茶绿茶的区别,探索普洱茶红茶和绿茶的差异:一次全面奶茶和熟普洱茶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茶品,它们在制作方法、原料和口感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奶茶和熟普洱茶的区别。 制作方法不同。奶茶一般是由茶叶与牛奶、奶精或奶泡混合而成。制作奶茶时,茶叶先实冲泡,然后再与牛奶混合在一起。而熟普洱茶是通过熟化的途径制作而成的,常常经过发酵、压制和陈化等过程https://www.dir28.com/qiye/biubiu/teachennian/432427.html
10.清代潮汕的茶研究2017年第1期(二)茶叶制作 清代潮汕茶叶的生产流程,从采茶到制作再到贮存,在康熙年间就有一定的规制,康熙《饶平县志》称: 采宜微日,宜去梗叶,口落病蒂。炒宜缓急火,宜善揉生气,宜净剐。宜密若收贮。兼此者,不须借奢邻妇矣。{31} 可知,饶平生产的待诏山茶和乌岽茶已经使用锅炒技术。虽是如此,可“採炒不得法以致http://stskl.shantou.gov.cn/stskl/20171/201704/07104cada9ac41f9bc6171491be9a448.shtml
11.茶产业品牌建设及发展调研报告生态化表现在:一方面,通过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发新技术、推介新品种、发展新装备、促成新业态;加快了品种改良,推进了标准化生产,提升了茶叶机械化水平,推广了绿色防控技术,保护了茶园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等,确立和强化了质量意识、法律意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8517.htm
12.正山小种6植物研究 茶叶特性 制作方法 冲泡方式 鉴别方法 7植物文化 风味文化 历史文化 储藏文化 所获荣誉 8词条图册 1发展历程编辑 正山小种的起源 正山小种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就像一块保留地,内涵隽永却又无声无息。明朝中后期,世界红茶鼻祖——红茶就诞生在桐木关。 据桐木关老人传https://baike.sogou.com/v110367.htm
13.紫晨鉴茶之复旦大学李教授研制的唐法黄茶梵金髻紫晨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辉教授、博导;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大同中华民族寻根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茶道研究专家。李教授研究人体科学,师承金力院士,研究茶叶科学,师承谈家桢院士,承古出新,揭示出https://www.meipian.cn/1vymnobb
14.制茶大师:刘宝顺刘宝顺,福建省武夷山市人,高级农艺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1985年,毕业于宁德地区农业学校(我校前身校之一)茶叶专业,分配至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事武夷岩茶的茶树栽培管理、名丛选育、初、精制加工等工作;1989至1994年任所长;1994年调入武夷山市茶业局。在宁德农校学习期间https://www.ndzy.cn/index/article/525/9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