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篇开题报告的样本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文献综述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可行性分析
四、研究步骤
五、课题总结
参考文献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一、本课题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3.指导老师意见
……
从这个模板来看,要撰写一篇成熟的开题报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从第一次提交给导师到最后定稿,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一两个星期,不断的修改、完善。
下面进入正题,我们先来说一下论文/设计的选题。
小编在这里有句话要说:很多准毕业生只把书面(开题报告)作业当成了作业,根本就不重视选题,往往到了该交开题报告的时候,慌里慌张的确定一个选题出来。
其实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选题做不好,到后期你会发现,你根本找不到数据或者文献来支撑你的框架,到那时候,想要从头再来觉得没必要,但是不重头再来,很有可能会进入二辩,甚至是延毕的情况。所以,一定要重视选题。
选题一般需要考虑导师的研究方向,再结合自身的兴趣、专业特长来确定论文或者是设计的选题。比如新闻传播系的一个同学,如果你设想的是做一个可视化作品,那这个时候你选择一个教新闻史的老师做导师就不太合适了。
此外,选题一定要突出实践价值,兼顾理论价值,不能与本学科领域偏离太大。
1.我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选题依据)
3.我的研究想要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实际的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4.关于这个方向,国内和国外已经做过哪些研究?有哪些成果?(研究现状)
5.我的研究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有哪些进步的地方?(创新性分析)
7.要完成我的开题报告,我应该掌握哪些技术?(研究方法)
8.有哪些主客观因素对我的研究有利?(可行性分析)
9.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可能遇到的挫折有哪些?我应该怎样克服这些障碍呢?
这个思路基本上是沿着研究步骤进行的,理清这些问题,你才有可能写出一篇比较符合要求的开题报告,而且不会卡顿。
做好这些前提工作,就可以进入撰写阶段了:
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选题背景就是对选题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选题背景就是要说明作者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对该选题进行研究。最好简单说明一下预期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意义。
1.2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方案及研究路径
3.1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建立在他人研究同类问题所采用的思路、方法、工具上,要分析别人思路的优缺点,然后提出自己的主张。研究方法要可行、具体,不要出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等没有任何内涵的表述。研究方法包括:访谈、观察、文献调研、调查、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实验、数值分析(仿真)、理论推导、比较研究等。研究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结合,并且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3.2研究内容
选题明确之后,要确定可行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一是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二是从现状研究、归因研究、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几方面来确定。现状研究是基础;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的确定具体就是拟定论文的结构,可以按章节写,而且在每一节模块下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明该模块要做的主要工作。确定研究内容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拟定研究内容太难、太多,在一年内完成不现实、风险大;拟定内容太容易、太少,看不出工作量,达不到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内容安排就像是工作总结;体现工作的核心内容不多;研究内容安排内在逻辑不连贯。
3.3研究路径
研究路径可以用“研究路径图”来说明。该研究路径图反映了研究工作展开的逻辑顺序。可以把“研究内容”看成是论文工作的工作分解结构,而研究路径图就是论文工作的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