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今天是:欢迎访问三明市人大常委会网站!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2014年6月26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重视茶产业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把茶叶这项传统的优势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在多茶类品种开发,新优良种茶园建设、质量安全控制、品牌建设、茶事活动等方面扎实工作,有力推进了茶产业发展。2013年全市茶园面积达38.7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0.46万亩;茶叶产量达3.32万吨,毛茶产值13.28亿元;名优茶产量约1.7万吨,产值8.2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达28亿元,从业人员约26万人,茶产业成为我市发展较快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

(一)组织领导保障有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上项目资金。2008年以来,尤溪、大田两县被列入第一轮和第二轮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建设县,共争取中央、省财政配套资金7500万元。二是加大市、县两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市财政2013年投入茶产业设施建设补助、品牌建设等各类资金400万元。2014年—2016年计划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茶业公共品牌“尚书品”创建、营销、推广等工作。大田、尤溪县财政每年分别安排500万元、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三是创新金融资金服务。大田县政府与民生银行厦门分行签约,民生银行厦门分行给大田县内各茶企、茶农授予10亿元的贷款额度,支持大田高山茶产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已累计发放1亿元、贷款余额7000万元;尤溪成功村镇银行以“朱子诚信联盟贷”模式为28户茶农发放贷款800万元。

(三)茶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一是资源产品丰富多样。我市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十分丰富,是最具特色的多茶类生产区域。尤溪、大田等6个县(市)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茶叶品种门类齐全,主要生产绿茶、青茶(乌龙茶)、红茶三大类,有铁观音、福云系列良种、梅占、金观音、肉桂等国家级、省级茶叶良种40多个。绿茶生产占全省60%以上,铁观音是继泉州、漳州之后的第三大产区,面积达12万亩;近年来共推广新优良种面积3万亩,其中金观音面积8000亩。二是企业生产初具规模。全市现有茶叶加工企业3260家,其中茶叶年加工规模50担以上的茶厂有636家,50-300担的有437家,1000担以上的48家。市级龙头企业35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大田县在屏山、吴山建立闽南乌龙加工集中区,带动辐射周边发展。尤溪县在台溪乡清溪片建立茶加工集群,形成三明市红绿茶的生产集散区。三是营销网络初步形成。全市共有2359家茶叶营销窗口和企业在外开设的茶叶销售网点,其中县域有1790家,三明辖区外249家。大田县成立高山茶网络推广中心,在淘宝商城中展示、销售高山茶产品,销售量占大田高山茶产量的10%左右;尤溪县通过闽中茶叶网、天猫等网络直销,发展尤溪茶的网上营销模式。

(四)茶产业形象得到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茶园建设规划有待加强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欠缺。我市茶园多处于山区,茶园道路、水利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抗灾能力较差,影响了机械化耕作、采摘、修剪。二是生态茶园发展不足。全市生态茶园面积比例总体偏低,尤溪和大田生态茶园面积仅占两县茶园总面积30%左右,相当部分茶园不符合生态茶园标准,水土保持能力较弱,水土流失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多功能茶园开发滞后。茶园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资源总体开发挖掘不足,不成规模。我市少数县初步尝试开展茶园观光旅游产业,但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茶园多功能效益显现不明显。

(二)集约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经营主体相对薄弱。我市大量茶园由每家每户的茶农分散耕作经营,茶叶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经营主体实力相对薄弱。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9家,仅占现有企业的1.2%。二是产业集约化率较低。大多是小作坊生产,茶园分散,厂房陈旧,设备简陋,生产人工成本高,机械化采摘率低。目前全市无一家茶企业开发深加工产品。多数企业达不到申报“福建名牌产品”所需的年销售额3000万元的门槛要求。三是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全市茶企或专业合作社所带动的茶园面积有限,即使茶企、专业合作社与茶农建立了合作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买卖关系,还未形成真正“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影响产业化深化升级。

(三)质量安全有待强化

一是茶叶档次总体不高。受生产经营分散、农残管控难、长期施用化肥、地力下降,茶园老化、茶树衰退,以及家庭作坊加工、技术条件较差等因素影响,我市茶叶质量水平总体不高,表现为中低档茶量多,高档茶产量不多,存在质次价差、茶贱伤农问题。二是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近三次参加全省名优茶评比中,我市入围茶样的检测结果有9%农残超标,涉及7个主产县,茶产品质量安全长期存在隐患。三是气候异常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市茶叶受倒春寒、干旱、春茶采摘时阴雨连绵等气候影响较大。大田高山片等地区去年春茶采制不到1/3,今年不到1/5,极大损伤茶农积极性,少部分茶园出现了抛荒。

(四)市场营销能力有待提升

一是市场开拓力度不大。茶产业龙头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大多数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多以生产毛茶为主,市场开拓能力有限。全市近60%的毛茶主要靠泉州、南平、宁德等地茶商收购,对外地茶商依赖性高,一旦外地茶商连续几天不来收购,茶叶价格就会持续走低。二是市场变化应对不足。近年来终端市场的礼品茶、高端茶市场出现较大的变化,茶叶价格下滑明显,窗口销售额同比下降50%。三是品牌知名度不高。本地茶企品牌宣传力度有限,知名度较低。茶业公共品牌“尚书品”作为一个新生儿,文化底蕴不足,消费者认知度提升较慢,推进过程遇到较多的困难。“尚书品”包含茶叶的种类多、产品定位难,在产品包装、加盟店形象设计、品牌策划推广等方面缺乏系统规划,极大限制了品牌的推广。

(五)产业配套服务有待完善

一是部门服务有待提升。全市现有茶叶企业3260家,但申请通过QS认证的仅60家。部分茶企业反映当地有关部门在办理QS年检时存在收费过高等情况,影响企业申请认证积极性。以茶叶水分测定仪年检为例,一台新的仪器市场价为2000元左右,但年检收费高达1500元,其他设备年检也存在类似情况。调研中发现,我市对2013年度获得省市名优茶产品奖励经费至今落实不到位,影响企业创优积极性。二是金融支持有待加强。茶农、专业合作社、茶企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受茶叶生产产业化水平低,厂房设备评估值低,茶园评估难、抵押担保落实难、变现难,茶叶加工经营财务制度不规范等因素影响,茶产业的银行信贷准入要求较高,茶农、茶企得到的金融贷款支持整体不理想。全市已发放林权证的茶园为9.7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25.1%,以茶园林权抵押贷款面积为5576亩,贷款金额仅为1426万元,远不能满足全市茶产业发展的需求。三是人才服务有待增强。全市专职从事茶叶专业技术推广的技术员不到20人,乡镇茶叶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缺乏。本地技术服务指导不到位,不少茶农都是聘请泉州安溪等外地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加工。

三、几点建议意见

(一)加强政策扶持,培育壮大茶产业

(二)加强生态茶园建设,夯实优质茶叶生产基础

一要抓好茶园基地建设。按照“产地环境无害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茶树品种良种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质量控制制度化”的要求,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品种结构合理、良种良法配套、适应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的茶叶生产基地,改善茶山经营条件。二要加强茶园生态保护。注重现有茶园改造提升,在茶园顶部、干道、空闲处进行绿化,做到“山顶戴帽、山腰结带,山脚穿鞋”,增加茶山生物多样性。严禁在坡度二十五度以上的陡坡地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新开恳茶园。对坡度过陡且无法进行生态改造的茶园,应当退茶还林,避免水土流失。三要深入挖掘茶园多功能效益。以茶园为载体,发展一产和三产融合,通过发展茶园观光休闲、茶艺工坊、体验式茶园,在创新中转型,增加茶产业产值和发展后劲。市农业、旅游等部门要提升推进现有的大田大方广茶园步栈道、九道山休闲茶庄园等茶园观光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将其纳入全市旅游产业的总体布局,积极争取项目投入。

(三)加强经营主体培育,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

一要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在茶园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品牌建设、税费减免、贷款、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促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二要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推动利益联结关系向紧密型发展。支持农户、合作社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形成产权联合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切实按照合作协议和章程给予农民股份分红和利润返还,让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三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探索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大力推广茶业耕作、采摘、加工等机械化技术,降低人工生产成本,提高茶业生产效益。

(四)加强质量监管,推进清洁化生产

一要突出生产环节安全。农业等部门要加强源头把控,积极会同重点茶企业制定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等。积极指导茶农开展农业、物理、诱杀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每年要安排1~2次到主要产茶乡镇、茶企业举办科学防治茶树病虫害技术培训,增强茶农质量意识。二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业、经贸、食药监等部门共同监管机制,设立实时监控点,分片指定专人负责,采取“控制源头,监控生产,抽检销售”的措施全程跟踪,全面推进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发挥市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作用,组织实施流通环节茶叶抽样检验,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茶叶进行市场清查等。政府要督促企业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产品可追溯体系。三要加快推进茶叶清洁化生产。强化茶厂环境建设、规范加工工艺、做好新型加工机械选配及引进试验与示范,制定企业标准、产品标准等,发挥泰宁和清流两个清洁化加工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全市茶叶清洁化生产,不断提高茶叶质量水平。

THE END
1.20252025-2031年中国茶叶行业深度研究与市场分析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茶叶的分类、品种及市场特性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茶叶市场的现状,并对精制茶制造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茶叶消费情况和春茶、茉莉花产、有机产、绿茶、普洱茶、乌龙茶和白茶https://www.chinairr.org/report/R08/R0801/202411/29-628155.html
2.茶叶市场调研报告茶叶种类,消费人群 *1. 您的性别: 男 女 *2. 你的年龄段是 20-25岁 35岁以上 *3. 对茶叶了解么 完全了解 了解 不了解 *4. 茶叶分为几种 4 6 *5. 茶叶的种类【多选题】 绿茶 青茶 红茶 黄茶 白茶 黑茶 *6. 红茶的品种【多选题】 https://www.wjx.cn/jq/117733032.aspx
3.泉州市区茶叶市场调研报告.doc报告/分析 商业贸易泉州市区茶叶市场调研报告.doc 42页内容提供方:ranfand 大小:326.5 KB 字数:约2.48万字 发布时间:2019-01-21发布于湖北 浏览人气:10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泉州市区茶叶市场调研报告.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121/7166122034002003.shtm
4.茶叶营销策略分析茶叶市场调研报告在一个宁静的早晨,你是否曾想过,那个你每早一杯的茶,背后竟藏着一整套精巧的营销策略?在这个全球化和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茶叶不仅是一种古老的饮品,更成为了市场上竞争激烈的商品。为了了解茶叶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茶叶营销策略分析 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http://www.91yiqifa.com/yinxiao/20031.html
5.市场调研报告怎么写市场调研报告格式范文模板→MAIGOO知识5、修改报告 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三、市场调研报告范文模板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https://www.maigoo.com/goomai/240748.html
6.it市场调研报告(精选18篇)调研报告it市场调研报告 篇6 为了准确掌握社会库存,把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真实需求,收集客户对市局卷烟投放的意见和提议,从而更好地培育全国性卷烟重点骨干品牌;同时总结今年“两节”期间县卷烟销售市场存在的利与弊,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从而优化卷烟销售市场,提高卷烟的销售水平,以及客户的盈利水平。山西偏关县营销部按照市局https://www.027art.com/fanwen/diaoyan/18678385.html
7.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8篇(全文)关于我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家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vh6syv8.html
8.茶叶市场调研报告范文6篇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茶叶市场调研报告范文6篇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963031-1-1.html
9.茶叶项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行业发展调研报告茶叶项目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茶叶项目行业市场信息和资料,分析茶叶项目行业市场情况,了解茶叶项目行业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茶叶项目行业投资决策或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 茶叶项目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包含的内容有:茶叶项目行业市场环境调查,包括政策环境、https://m.cevsn.com/tag/829954/20.html
10.茶叶市场报告:2023年茶叶行业销售额有望达到3753亿元在恒州诚思发布的《2022年全球及中国茶叶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市场报告显示,该报告覆盖了全球与中国茶叶市场的研究分析,同时报告也分析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并且该报告的数据都是使用主要与次要的研究方法来作为基础所得出的,其目的是让用户可以及时了解到市场的发展机遇与不利因素。 https://www.yhresearch.cn/news/1723/leaf-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