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知识笔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355);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YJY201114,zlgc2011032)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及效益比较——以龙井、信阳毛尖和印度大吉岭茶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4月7日
茶叶因具有极强的原产地域特点,因此是最适合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农产品之一。我国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申请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品种也很多,但茶叶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却存在着商标和地理标志之间、茶农、经销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等各方利益的冲突,导致我国茶业市场混乱,尤其是优质品牌茶叶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本文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和印度大吉岭茶为例,比较分析不同品牌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区别,以期为建立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最佳模式,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龙井茶
对龙井茶的品牌保护,最早于2001年10月由国家质监总局制定的《龙井茶国家标准》和《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实施(2001年第28号公告),随后浙江省有关部门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对龙井茶进行地理标志保护。
(一)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
1、成立三级保护管理机构。成立“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省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的管理工作。在西湖、钱塘、越州三大主产区,分别成立产区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委员会,并以县(市、区)为单位成立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产区内龙井茶申请和管理细则,受理产区内生产者提出的专用标志使用初审工作。地理标志保护的管理机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组织,成员包括质监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单位以及生产、经营者代表等。
2、实行专用标志管理。该标志由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图案以及龙井茶产区名称组成,生产者根据规定程序和条件向管理机构申请使用专用标志。(图1)
3、实行原产地域茶园证书管理。茶叶种植者向县(市、区)级龙井茶管理办公室申报茶园面积、区域位置,以及茶叶产量,获得《龙井茶原产地域茶园证书》。茶叶加工企业在收购龙井茶鲜叶或半成品(毛茶)时,必须验明《龙井茶原产地域茶园证书》,为防止假冒或以次充好茶叶,给各茶叶种植者建立相应的原料收购和销售统计台账。
(二)“西湖龙井”和“龙井”。龙井茶生产的区域范围很大,不同龙井的产地也很多,但仅以“西湖龙井”品质最佳,最为著名,也最受消费者青睐。由于“西湖龙井”茶制作工艺复杂,对茶叶的生产区域和品质要求很高,因而价格昂贵,真正的“西湖龙井”茶市场上供不应求。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带动龙井茶原产地域产品周边地区的发展,有意识地利用行政手段,开始进行“傍名牌”活动。典型例子就是“西湖龙井”地理标志的申报。1999年,在杭州市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西湖龙井”茶成为国家第一批受原产地域保护的茶产品。国家质检总局在《龙井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公告时,批准“西湖龙井”茶原产地域包括西湖产区(杭州西湖区行政区域内,面积168平方千米,茶园面积900公顷)、钱塘产区(杭州市的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行政区),以及越州产区,即“西湖龙井”茶的生产范围扩大到了杭州市的周边地区,成了杭州龙井,甚至浙江龙井了。先前存在的“傍名牌”现象被合法化,“西湖龙井”茶的声誉也因“大龙井茶”的质量参差不齐受到了严重影响,龙井茶的经济效益反而大大降低,一度正宗西湖龙井茶出现生产萎缩现象。
二、信阳毛尖茶
“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其生产历史悠久,加工工艺在清代就已形成。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河南省信阳市西部的五云(车云山、云雾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和信阳市东部的震雷山、灵山等地。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河南省很多地方先后出现了仿“信阳毛尖”工艺的“河南毛尖”,而且一度十分盛行,给真正的“信阳毛尖”在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2003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注册证明商标,信阳茶叶协会为该商标的注册人。该商标明确规定“信阳毛尖”的生产范围为: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和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坡的信阳市行政区域内,且需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同年,信阳市农业局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了“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并获得批准,这使得“信阳毛尖”茶获得了双重保护。(图2)
2004年河南省实施《信阳毛尖茶DB41/T336-2004》地方标准,标准规定“信阳毛尖”茶必须以采摘于信阳市行政区域茶园内新梢芽、叶为原料,并按照特定工艺加工,且具有特定的条形茶叶品质,这进一步对“信阳毛尖”的产地、工艺及品质做出了严格要求。2009年,“信阳毛尖”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进一步规范“信阳毛尖”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对维护“信阳毛尖”茶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权益,进一步提升“信阳毛尖”茶品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保护模式
2、在原产地域范围内,严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对于茶区内茶叶生产和加工的管理部门,以及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部门,在明确划定的原产地域范围内,严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严格规定只有原产地内达到既定标准的茶叶生产和加工企业才有权使用“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以确保原产地“信阳毛尖茶”的质量及其文化内涵。
3、积极推进“标志+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信阳毛尖”是使用在茶叶商品上的标志,在获得商标注册、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后,信阳市茶叶协会对“信阳毛尖”茶的质量和生产技术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标志+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使“信阳毛尖”茶的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成为信阳市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信阳毛尖地理标志保护的效益。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后的2010年,“信阳毛尖”干茶产量达40,000吨,产值达60亿元,分别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前2000年的2.9倍和24倍,经济效益极其显著。(图3)
三、印度大吉岭茶
(一)大吉岭茶及其地理标志概况。印度出产的茶叶中,最有名的便是大吉岭茶。大吉岭茶被认为是“茶叶家族中如果没有了它,就跟葡萄酒家族中没有了香槟一样”,因此,大吉岭茶又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地区位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该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大吉岭茶独特的品质和口味。更重要的是,由于各项茶叶保护标记实施得力,使得印度大吉岭茶成为著名的世界品牌,被世界各国消费者所认可。
印度政府对茶叶的保护由来已久。自1933年起,印度政府就颁布了有关法令对大吉岭茶进行保护,1953年通过《茶叶法案》,并成立了印度茶叶委员会。茶叶委员会对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管理。而大吉岭茶则成立一个专门的大吉岭茶种植商协会,该协会是唯一的大吉岭茶生产商组织,茶叶委员会与大吉岭茶种植商协会保持密切合作。1983年,大吉岭徽标诞生,标志着大吉岭作为茶叶地理标志在法律上受到全方位保护。(图4)
(二)大吉岭茶地理标志保护的模式。大吉岭茶的成功主要在于对其各种商标、产权和标记的保护。印度政府尤其重视大吉岭的地理标志保护,大吉岭徽标自诞生以来,已作为商标(或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注册,其中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埃及以及部分欧洲国家。(表2)
早在1958年,印度茶叶委员会就将大吉岭徽标和“大吉岭”名称注册为证明商标,从而获得了“本国保护”。1999年,茶叶委员会将大吉岭徽标和“大吉岭”名称注册为地理标志。为走向国际市场,2000年印度政府建立了对出口大吉岭茶进行强制认证的制度。明确要求,所有大吉岭茶营销商必须与印度茶叶委员会签订许可协议,并提供出口大吉岭茶的产地、加工、销售等各种信息。非原产地的茶叶不允许以任何方式与大吉岭茶混合,印度海关也要求所有出口大吉岭茶都需附原产地证明,以确保海外进口商所收到的每一批货物都是100%正宗的大吉岭茶。2011年,欧盟正式批准印度“大吉岭红茶”地理标志保护的注册申请。
四、小结
我国茶叶资源丰富,各种名茶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各具特色和风味。但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历史较短,尚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标志保护机制。因为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涉及茶叶生产者、茶业企业、消费者及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这样,各种名茶在实施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多种利益纷争,如茶叶企业滥用标志、销售商“搭便车”等非合作性竞争。而且,目前我国茶叶市场的质量监督总体系统很不完善,监督力度也很不到位,各地的茶业协会也没能发挥最大作用。比较而言,印度政府和茶业机构为保护标志所付出的代价高昂,包括支付法律保护和注册费用、雇用国际监测机构、在海外管辖区打击侵权行为等。这些费用还不包括茶叶委员会的人员开支,这一点值得国内茶叶产业学习和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荣,姜含春.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6.
[2]沈培和,刘栩.谈西湖龙井与浙江龙井的“统”与“分”[J].中国茶叶,1996.5.
[3]许咏梅.西湖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实施10年后:现状与思考[J].茶叶,2012.38.3.
[4]郭桂义,孙慕芳等.信阳毛尖茶[J].中国茶叶加工,2003.4.
[5]吕立哲,魏慧.信阳毛尖茶原产地保护和开发利用[J].中国茶叶加工,2005.2.
关键词:安全型留置针急救护理针刺伤
针刺伤后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由于针尖保护系统通过伸缩式专利设计,拔出针芯时针尖自动收纳于保护套内,并无法复原,表面不留残血,使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避免了血液的接触,从而也能使护士远离针尖扎伤的威胁。我科自2009年3~9月应用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3~9月使用BD公司安全型留置针患者468例,男352例,女116例,最小1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41+1.8岁,溺水患者3例,心跳呼吸骤停18例,车祸、刀伤298例,烧伤患者46例,心肌梗塞39例,中毒56例,高热抽搐12例,呼吸困难30例。
1.2穿刺部位的选择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避免关节部位、瘢痕硬结、不完整的皮肤上穿刺,尽量选择前臂掌侧中间部位。
1.4按无菌技术原则,静脉输液小组培训的方法进行穿刺,固定。一般急诊紧急情况下的留置针保留48小时须更换。
2护理体会
2.1在置管前做好宣教工作,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方法,并告诉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首先检查留置针是否无菌,打开外包装,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针翼,光滑面向上,拇指、无名指指握住接肝素帽Y型处,使导管成一直线,向右转动安全套,使针尖的斜面成45,使针翼向右折叠使凸面向上,此时针尖的斜面向上,以15~30对对准血管进针,见回血后放低角度进针2~3mm,向后拔白色尾部0.5cm,带针蕊缓慢进针,直到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快速成直线拔出尾部安全套,针蕊自动回纳入安全帽内,用3M透明贴固定好。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套管针往返移动,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
2.3留置期间,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则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立即拔除留置针,更换其它部位穿刺,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用红外线理疗,必要时抽血培养。
2.5因为我们接触的患者当中,有可能有感染肝炎或HIV的患者,而这种新的安全留置针增加了护士的职业安全性[2],可以有效地降低医护人员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起的风险。
一、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存在的问题
2.规定太死
因规定太死突出了毕业设计(论文)规格、标准统一的过分苛求与因人而异个性化发展不协调。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都是从指导老师报题目、筛选汇总、公布、学生选题,到学生选题结果汇总、呈报、公布结果,再到指导答疑、论文撰写、成绩评定等环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3.没考虑学生的感受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的服务机构一直是以教育者的“主人”自居的,从来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打击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没有体现成人已有实践知识的认知主体地位
二、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构建
为保证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针对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它贯穿到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整过程,是动态的、循环的、能活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教师”互动指导教学过程。改变的过去单一的关起门来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做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使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充满了人性化和个性化;使成人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拓展自己的思维、运用现有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具有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毕业论文。
1.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
2.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具体环节
准备阶段、理论指导阶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1)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的选定。选择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有一定科研经验护理学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对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原则上每位指导老师指导6~8位学生。
(2)理论指导阶段。学生入学的一学期就开设理论课,由理论课主讲老师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全面理论培训。培训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方向,针对自己所学和兴趣特点进行选题。系统地讲解如何书写毕业论文,以及怎样查阅资料和如何遣词造句,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及对论文进行修改的策略。
(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学生收集好临床数据,在最后一学期与指导老师探讨或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初步确定毕业论文内容纲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
三、小结
参考文献:
[1]陆月光,杨景兴,牛春梅.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03):69-72.
1.引言
RCS-978变压器变压器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非常普遍,本文对其中的比率差动保护的原理和调试方法进行了说明。
2.差动保护电流相位的校正
RCS-978变压器差动保护,对于Y0侧接地系统,装置采用Y0侧零序电流补偿,侧电流相位校正的方法实现差动保护电流平衡。
3.标幺值和平衡系数的计算
在变压器保护程序中,采用标幺值和平衡系数来处理,其参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变压器各侧一次额定电流:
式中为变压器最大额定容量,为变压器计算侧额定电压。
(2)计算变压器各侧二次额定电流:
式中为变压器计算侧一次额定电流,为变压器计算侧二次额定电流,为变压器计算侧TA变比。
(3)计算变压器各侧平衡系数:
,其中
式中为变压器计算侧二次额定电流,为变压器各侧二次额定电流中最小值,为变压器各侧二次额定电流值中最大值。
4.比率差动保护的动作方程和动作区
(1)比率差动保护的动作方程:
(2)差动保护动作区:如图1。
5.差动保护的调试
对于差动保护的曲线实验,可以先设定差动启动电流值和比率制定斜率,将其数值带入,对差动方程式进行化简,可以计算出两侧电流,进行实验。
以下介绍采用武汉豪迈继保之星比率差动保护曲线程序来试验:
进入差动保护试验程序中设置保护型号为南瑞继保RCS-978,电流类型选择标幺值,对主变的参数进行设置,参数中的平衡系数是测试仪的平衡系数,自动计算出来,与保护装置里的平衡系数不是同一个,如图2。
对比例参数进行设置后添加序列,按运行按钮进行试验,图中绘制的绿点便是搜索出来的曲线,如图3。
测试仪会自动生成试验报告,输出试验结果结果值和特性图。
(1)试验结果值(表1列举了其中一部分)
(2)特性图如图4
6.结语
结果:8例患儿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病情明显好转,治疗后呼吸与血气分析较治疗前发生显著变化,未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2例患儿放弃治疗。
关键词:同步鼻塞式CPAP呼吸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并发症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抽取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其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呼吸和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护理措施、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
1.2.2治疗方法。对患儿采用同步鼻塞式CPAP呼吸机进行治疗,具体措施为:依照患儿的体重对合适的鼻塞进行选择,将呼吸道以及腔内分泌物予以有效清除,鼻塞塞子双侧鼻腔内同时利用头罩对面部进行固定。氧气流设置为4-6L每分钟,呼气末正压在0.29-0.39kPa之间,每隔2-4小时依照患儿视病情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对各项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若是血气正常,则将氧浓度降低至30%,并改为头罩吸氧[2]。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1]臧达,徐坚民,文飞球,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9(7):428-429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
1.1一般资料全组1112例,男834例,女278例;年龄46~82岁,中位59岁。食管癌853例,贲门癌259例。食管胃(或结肠)颈部吻合术721例,食管胃(或空肠)胸内吻合术39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5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20例,胸内吻合口瘘15例;一侧声带麻痹,饮水呛咳12例。
1.2方法
1.2.1营养管置入法(1)术前将营养管插入胃管侧孔并捆绑在一起,经鼻腔插入胃腔,术中将营养管与胃管分开,在营养管头端系一指套包好的“糖球”,由“糖球”导引将营养管头端送入十二指肠降部以下,尾端在鼻孔外固定。(2)术中将消毒营养管和消毒胃管捆绑在术前已插入的胃管上,将插入的胃管拔出并将消毒营养管和消毒胃管一并带至鼻腔外,在营养管头端系一“糖球”后送入十二指肠降部以下。营养管头端剪两个小侧孔便于肠内营养液的注入,包“糖球”的指套也剪两个小口,便于“糖球”溶化后吸收。
1.2.2肠内营养给予方法全麻术后第二天,经营养管注入50%GS40ml+10%KCl10ml,每天2~3次,以刺激肠蠕动;第三天开始经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体100ml,每天4~6次,以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程度,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的量和次数,使每天总量增加到2000ml左右,同时逐渐减少每日的静脉输液量。
1.2.3肠内营养液的配制(1)药厂生产的能全素、能全力、营养要素等营养粉剂,按比例配成营养液;(2)食品厂家生产的葡萄糖粉、奶粉等加适量盐配成营养液;(3)食物加工的米汤、肉汤、鱼汤等三大类营养汤。本组病例的营养液以第三类最常用,其次是第一类,第二类较少用。
近年来,糖尿病呈现高发趋势,据统计我国35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达到了5.5%以上[1],故如何有效控制好血糖水平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13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将综合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09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3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67例和人性化护理组(观察组)67例。对照组的67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41~66岁,平均(54.6±2.1)岁,病程1.8~8.9年,平均(6.3±1.2)年,餐后2h血糖12.6~15.8mmol/L,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7例,高中及中专25例,初中及以下15例。观察组的67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年龄40~67岁,平均(53.8±2.2)岁,病程1.5~9.0年,平均(6.2±1.1)年,餐后2h血糖12.3~15.7mmol/L,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6例,高中及中专27例,初中及以下14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P均>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给予患者饮食、锻炼、治疗等多方面的护理,告知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应该注意饮食的搭配,明确禁忌饮食,按时注射胰岛素,治疗时注意低血糖的发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及个性等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安慰,采用人性化的告知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注意事项,使患者感受到温馨及受重视,从情感上相信医护人员,从而形成良性治疗循环。
1.3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优:血糖及尿糖等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波动范围不大,较为稳定;良:血糖及尿糖虽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且呈稳定下降趋势;差:血糖及尿糖控制不佳,进一步上升或未得到有效控制。
治疗依从性,好:患者能按照糖尿病饮食严格进食,并且能按时进行治疗,注射胰岛素等;差:患者不能完全按照糖尿病饮食严格进食,并且不能按时进行治疗,注射胰岛素等,治疗时不能完全按治疗方案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治疗、护理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及比较,并加以研究分析,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好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因为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所以其治疗依从性要求较高,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意义较大[2-4]。本文中,笔者就不同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比较,发现人性化护理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效果优势较为明显,从而间接达到了提高治疗效果的的目的,从表1的数据中可充分体现出这一点。综上可见,在糖尿病的治疗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效果好,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明芬,杨蕾,车敏霞.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7):931-932.
[2]李雪琴,蔡红卫.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遵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1.
为满足临床需求、缓解临床护士短缺状况,医院往往需招聘一定数量的编外护士,因此医院护理结构呈现多元化,工资补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在在编护士与编外护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容易引起编外护士离职现象频繁发生,严重阻碍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1]。本研究采用现状调查法对我院注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愿进行统计,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的150名注册护士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根据不同编制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为编外护士,平均(33.2±4.5)岁;观察组75例为在编护士,平均(32.9±4.7)岁。纳入标准:工作经验1年以上且与本院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职业证书。排除标准:退休、返聘、在读研究生、进修护士等。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1调查方法由专人向各组护士发放问卷调查表,并告诉其调查目的、方式等。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及离职原因均以(x±s)表示,行t检验。P
2.1工作满意度观察组护士的个人及专业发展、管理及政策、家庭及工作平衡及总满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离职意愿观察组护士离职意愿Ⅰ、Ⅱ、Ⅲ级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3离职原因对照组工资低(6.0±0.6)分,休假少(4.6±0.7)分,工作压力大(4.7±0.7)分,人事制度不满意(5.5±0.6)分,职业伤害(4.6±0.6)分,社会保障不满意(5.8±0.6)分,工作繁重(4.7±0.8)分;观察组工资低(3.7±0.7)分,休假少(3.7±0.7)分,工作压力大(4.6±0.6)分,人事制度不满意(4.4±0.6)分,职业伤害(4.5±0.8)分,社会保障不满意(4.8±0.7)分,工作繁重(3.9±0.8)分;观察组工资低、休假少、人事制度不满意、社会保障不满意及工作繁重等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迅速发展,医院规模日益扩大,但护士编制增长却显得尤为缓慢,无法与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因此,医院需招聘一定数量的编外护士,使护理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发展,编外护士已成为医院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助于缓解临床护士短缺状况,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编外护士与在编护士之间存在明显的工资补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差异,常导致编外护士对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率日益居高不下,对护理质量及安全均带来严重影响[3]。
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与韩斌如[4]等研究结果相似。提示与在编护士相比,编外护士具有较高的离职率。分析原因多与编外护士的工资待遇低、晋升机会少、工作繁重有关,容易造成编外护士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下降、生产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医院管理难度。另外造成这一现象与个人、家庭因素有关,由于工作任务重、职业危害大、收入低,导致护士无法很好的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关系,从而使护士产生离职意愿[5]。因此医院应制定并完善编外护士管理制度,包括护士招聘条件、考核方式、工资标准、奖励制度等,同时可实施合理的竞争及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与在编护士相比,编外护士的离职意愿较高、工作满意度较低,医院应改善护士工资低、社会保障及人事制度等状况,以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
下肢骨折骨外露伴皮肤缺损、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常因创面范围广泛,软组织损伤污染严重,且合并肌肉、神经、肌腱、骨及关节深部组织损伤,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皮肤及创面感染,产生大量渗液,影响肢体愈合[1]。目前,研究发现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可减少细菌繁殖,有效控制感染,可改善血运,有利于创面愈合[2]。2011年7月~2013年2月本院采取皮瓣移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1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6~57岁,平均37.5岁。其中小腿下段内侧9例,足踝3例,足背2例,足底1例。移植皮瓣面积大小在7cm×10cm~14cm×16cm,平均住院32d。
1.2方法与结果开放伤后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15例,清创后创面范围为12.0cm×3.0cm~14.0cm×8.0cm。采用VSD覆盖治疗,平均20d左右。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9例采用同侧小腿前外侧肌间隔穿支螺旋桨皮瓣,6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创面,11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出现切口远端皮缘坏死,经清创换药切口1期愈合。术后皮瓣受力处无破溃,皮肤感觉基本正常。术后回访4~6个月,患者无明显功能障碍。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支持患者因车祸等意外造成严重损伤,心理突然遭受打击,出现悲观、害怕、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关心安慰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向其讲解手术效果和预后情况,给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并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讲解同种病例手术的成功率,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保证手术取得成功。
2.1.3术前准备①协助患者做好常规检查,为手术做好准备工作。②皮瓣移植术后对有严格的要求,术后需绝对卧床,患肢制动。应指导患者进行卧位练习,教会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适应术后卧位的需要。③术前常规做好皮肤准备和药物过敏试验。④根据医嘱术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1.4病室环境①调节好室温,温度保持在25℃~28℃,相对湿度50%~60%,移植皮瓣易受气温的影响,室温过低时血管易收缩痉挛,影响血运,过高时增加组织的代谢,增加耗氧量,不利于移植组织的成活。皮瓣局部应保暖,用60w烤灯局部照射,距离30~40cm,3~4次/d,30~60min/次,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烫伤。②保持病室内清洁,预防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严禁吸烟,开窗通风2~3次/d,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2.2术后护理
2.2.1护理不同的皮瓣移植术,术后安置不同,但总的原则应是:保证移植再植物的功能,防止受压、移植再植物血管蒂部发生扭曲和张力,有利于引流;遵守各种麻醉后[3、4]。术后卧床休息,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患肢放在略高于心脏水平20cm左右,保持皮瓣处在无张力或张力较小的位置,以利于淋巴和静脉的回流,患肢水肿过高影响血供,过低影响静脉回流,如发现患处逐渐发绀、水肿,表示静脉回流不畅,应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患处苍白.血运欠佳,常表示动脉供血不足,可将患肢放平。通知医生及时减压,给止痛措施,减轻疼痛,密切观察皮瓣的血运。应避免皮瓣牵拉和受压,妥善固定患肢并制动。变换时幅度要小,绝对卧床2w,3d后可取半坐位,2w拆线后可下床适当活动。
2.2.3饮食指导患者卧床期间给予高维生素、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芹菜、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至少2000ml,降低血液黏稠度。禁止饮用含有咖啡因的液体,如咖啡、茶水、可乐等。禁止饮酒、吸烟。
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难点,皮瓣移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之一[7]。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作为一种新的治疗伤口理念和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手术后,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重视配合,密切观察发现并有效处理皮瓣血液循环危象,指导早期功能锻炼,能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
[1]范利球.VSD一次性负压引流敷料治疗四肢广泛皮肤撕脱伤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7-29.
[2]徐刚,黄金华,周荣芳,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16例患者深度烧伤感染创面[J].中华骨科杂志,2010,26(6):458.
[3]李永秀.皮瓣移植术护理观察与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医药杂志,2011,18(9):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