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军,2019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中共预备党员,现任2019级专硕五班班长。
学习成就
1.课题研究:
(1)主持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课题一项:“监察机关留置措施的法律监督研究”(SJCX20_0662);
参与南审重大项目“中国审计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NSZD201730);
参与“监察法学专题”课程案例库编写(YJS18009)。
2.参加学术会议获奖:
(1)论文《监察法治话语与中国话语逻辑——以留置的对等英译问题为例》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四届中国廉政研究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约2万字);
(2)论文《论留置期间律师介入的“监察法化”》获浙江省法学会监察法学会2020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万多字);
(3)论文《道德监督入法:对权力主体的新塑造——从<监察法>第11条切入》获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廉政法学研究会2020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万多字);
(4)论文《监察法治话语与中国特色的国际表达》获江苏省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万多字);
(5)论文《监察机关留置措施的法律监督初探》获江苏省法学会廉政法制研究会、审计法学研究会2019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万多字)。
3.其他奖项:
(1)2020年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2)优秀学生会干部;
(3)优秀共青团员;
(4)2019年度学业奖学金三等奖。
4.论文发表:
《中国特色监察体制的内在三重逻辑》,载《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完善监察留置的三个层面》,载《科学家》2021年第13期。
5.学业成绩:学分绩点3.95及课程均分90.57皆排名专业第一
获奖心得
1.学习方法
(1)四象限法。将任务按紧急程度梳理为四类:紧急且重要(立马做)、紧急但不重要(请别人做)、重要但不紧急(安排计划做)、不重要不紧急(不做)。
(3)问题集子法。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引发思考的开始,不要忽视你发现的任何一个问题,有可能这个问题会打开你的新认知。因此,一有问题就拿便签记录,然后收集起来,对后期研究很重要。
(5)喜好激励法。将你思考的难题或遇到的困难与你喜欢的奖励联系在一起,比如我老是拖延,我会限定我完成这个任务后可以看一集刚更新的动漫,未完成则不可以看,当然这对自律性要求很高。
(6)费曼学习法。搞定一个难懂的理论或知识点后,讲解给外行听,他听懂了,说明你掌握了。
(7)思维导图法。任何学科都有知识体系,建构本学科的知识框架,其实是对本科学思维框架的一种提炼。
(8)自我反省法。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强大的自省能力是完善自我的必经路径。定期对自己的规划和完成度进行核查也很必要。
(9)跨学科思维法。通识阅读很重要,当今时代面临的任何问题已经不是单一学科问题,而是复杂性问题,跨学科的思维可以为你提供不同角度、不同解决路径。爱因斯坦说:“同一层面的问题不可能在同一层面得到解决,只有在高于它的层面解决。”有时只有跳出维度之外才能解决维度之内的问题。
2.未来规划
我比较喜欢安静地坐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学习、思考、写作一整天,性格上可能更适合做学术研究,所以我打算继续攻读博士,走学术道路,未来留在科研所或者高校。在未知的道路上探求真理,以有限的生命去做无限的求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大抵求知所获取的是一种不畏辛苦的快乐吧。
3.论文困境及应对
(1)政治敏感性问题。
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研究主题涉及政治敏感性,在论文完成度已经非常高的情况下(一篇2万字的论文被录用、硕士论文已完成2/3),先是学位论文开题被枪毙两次(一次正式开题、一次提供修改意见稿),然后是被录用的论文也在交付印刷前被强制撤稿,着实让我一度陷入被动和沮丧。
(2)应对方式。
A.论证思路转换。先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寻求新的论证路径,通过更换论证思路的方式避免政治敏感性太过彰显。
C.两手准备:一边将稿子赶紧投其他的期刊,一边立马转入新论文写作及投稿的战场。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也非常磨砺心智。
4.关于论文写作
对于以上两方面训练的建议:
(1)多读文史哲经典。黄宗羲说:“读经史百家,虽不见一诗,而诗在其中。”一方面是通过阅读提炼前人的经典论证范式提升思维论证能力,一方面是在阅读过程中经受文字熏染进而提升文字表达。
(4)抓住课程论文写作机会。既然完成课程论文考核是必经之路,那么可以下意识地将课程论文和自己的研究主题相联系,当成学术写作训练的机会。而且,因为各课程的思维范式未必相同,因此可以说当你有意识地将所学课程都拿来审视自己研究领域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你就有了跨领域的思维。
5.生活平衡及生存美学
对我而言,平衡的手段可以是集中优势资源解决主要矛盾,然后添加一些多巴胺快乐(付出辛苦后的小奖励)。说到平衡,其实背后所指的就是得失的关系处理。我的导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因大失小,勿要因小失大”,我们要为之奋斗的,其实是生活本身。想得到就要付出,某种程度而言,得到意味着失去,所以在压力之下,科研成果的追求以及生活快乐的得失如何分配,每个人会有不同答案。
当然,在此逻辑之上我们需要的是好的习惯。根据脑科学原理,刻意训练让理性的过程成为习惯,进而使习惯成为本能,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利于良善的生活。比如:饭后悠闲地散会儿步,缓解身心疲倦;合理安排每日计划,减少熬夜,合理作息;坚持每周体育锻炼两三次,强身健体,耐磨耐造……
以上是我的一些小小看法,有一些标准我自己也还在努力中,因此上述内容未必全部正确,但还是希望这些文字在大家阅读之余能带去一点小启发,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些许帮助。谢谢大家!
温家珠,法学院法学(诉讼法方向),中共预备党员
1.班级绩点排名第二
2.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武汉行政学院主管的省级期刊《长江论坛》上发表《刑事涉案财物保管规范路径问题研究》;
3.主持2021年江苏省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CX21_1862)刑事勘验笔录证据能力问题研究;
4.2021年8月开展三周企业合规法律公益知识宣讲
5.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获A证
6.全国大学生组织管理技能活动大赛校级赛三等奖
7.湖南省科技协会新冠防疫知识校园测试综合实践活动
8.2020年12月5日江苏省审计法学研究会廉政法制研讨会荣获二等奖;
9.2021年5月常州风险社会与中国法律哲学的构建论文被收录;
10.2021年5月22日第一届证据法学论坛研讨会荣获优秀奖;
11.2021年6月26日在江苏省云德杯论文大赛荣获二等奖;
12.2021年7月4日在经济领域刑事风险防控高端论坛荣获三等奖;
13.2021年8月26日第十二届萃升研究生学术论坛荣获优秀奖;
14.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优秀奖
然后其实会发现不论未来选择律师还是读博还是其他职业,在研一阶段需要的是适应生活、读书和写论文。明确了现阶段该做什么之后,便需要执行力,因为只有行动才能治愈迷茫和恐惧。行动最核心需要的是自律。研究生期间,独立个体的我们,没有父母老师的督促,自我监督更为重要。因此,大家可以选择和舍友、和朋友或者网友互相鼓励进步,不内耗、不做本能的奴隶。只有如此,不论在人生哪个阶段都不愧于自己。
2.论文写作经验
3.如何平衡学习和生活
学习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好好学习才能踏实的玩耍、快乐的生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学习也要张弛有度,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规划后,可以尽情的吃喝玩乐。正如,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我自身来说,每周都会出校门吃个饭、打卡个景点抑或看个电影,享受生活、亲近社会,才能将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
缪燕妮,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硕,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团支书、院研会学业发展部部长助理
成果:
1.戴翔,缪燕妮.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N].学习时报,2020-10-21(003);
2.戴翔,缪燕妮.绘就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现代化活力新画卷[N].南京日报,2021.1(学习强国转载);
3.2021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双环新格局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路径及对策研究(SJCX21_0825);
4.戴翔,缪燕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明确的五大问题[J].贵州省党校学报,2021(04):39-46
奖项:
1.2020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一等奖;
2.2020年度南京审计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3.2021年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院“党史知识竞赛”获三等奖;
4.2021.7-2021.8参与共青团中央“返家乡”实践,在泰州市海陵区金融办实习,并担任海陵团区委学生书记,主持海陵团区委实践活动,参办“妙计献泰州”、“直播推介泰州”活动,推进建设“泰州市学子联谊会”,
参加泰州市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参与泰州核酸检测演练,值守社区卡口测温。获得得泰州市“凤还巢”直播推介泰州比赛第二名,获泰州市第九期“凤还巢”高校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表彰;
5.2021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一等奖;
6.2021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在学习方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课程更加注重应用,因此,在选课的时候,我选择并系统学习了Python等应用类课程。同时,也继续加强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为国际商务业务应用和学术科研外文阅读打好基础。
最后,要特别感谢经济学院老师的关怀与培养,戴翔老师和各位任课老师在专业方面的深入指导以及同学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给我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特别感谢!今后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我自己,以求在学术和实践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李修迪,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共青团员
1.2018年10月获校级综合奖学金三等奖
2.2019年10月获校级专业奖学金一等奖
3.2021年6月获校级综合奖学金三等奖
4.参与省级立项大创项目:绿色金融支持南京国家级江北新区可持续发展思路及现状研究获得良好结项
5.参与撰写的《供求视角下南京江北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一文刊登在《对外经贸》
6.参与撰写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概述》一文刊登在《经济技术协助信息》
一、学习方法
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节压力并平衡好科研和生活
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做点自己爱做的娱乐活动,觉得心情烦闷就出去晒晒太阳运动一下,觉得疲惫就放松睡觉或者打打游戏,恢复一下状态,只要再重新投入学习之后可以快速集中精力就可以。不用太过于压迫自己,觉得状态不好就停下来,转移一下注意力比硬逼着自己来的效率高很多。
在完成某项长期任务的时候,可以选择出游几天,换个环境十分有益于心情的缓解,和朋友一起玩还是独自出游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有压力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和朋友、家人聊聊天,可以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让旁人站在旁观者清的视角上解答一下你的苦恼,也可以只是随意轻松地聊聊家常。如果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内心的情绪,或者是你觉得身边没有可以听你诉说的人,也不想把自己的烦心事说给家人让家人担心,那你还可以选择写成文字,或者存在手机备忘录里。寻找一个释放压力的突破口。
三、为学弟学妹提供建议
写论文做学术还在学习中,只能为备考研究生的学弟学妹提一些意见,确立一个合适的目标,认清自己的定位并且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尽早动手,即时复盘也很重要。打败消极情绪,如果一直沉浸在患得患失当中,那大概率就是失。不要沉迷一套试卷的分数而忽视整体复习。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持好状态去考试。
王如雪,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中共党员,曾任校研究生会副主席,现任19学硕2班班长
论文情况:
获得的奖项:
2021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0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0年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2021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发展经济学论文大赛硕士组三等奖
2021年第四届中国贸易经济学生论坛研究生组一等奖
2021年第七届全国高校研究生财经论坛优胜奖
2020年第六届高校研究生审计论坛二等奖
2020年南京审计大学学术科研先进个人
2020年南京审计大学校园文化先进个人
2020年度南京审计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
2020年南京审计大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
2019年南京审计大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
2019年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一、不要束缚于既定计划,要培养及时调整计划的能力
最后,由衷地感谢我的导师戴翔教授对我的帮助与指导,不仅是在我论文的撰写、修改和完善中戴老师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戴老师对学术的热情、思考问题的方式、敏锐的洞察力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收获良多,不断前进。
侯伟龙,政府审计学院审计学,中共党员
论文:
《大数据智慧工程审计平台构建研究—基于“点-线-面”思维的数据式审计模式》财会月刊已发表
《大数据审计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会计之友录用
《大数据审计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获第五届江苏省工程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奖
《大数据智慧工程审计平台构建研究—基于“点-线-面”思维的数据式审计模式》获第五届江苏省工程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奖
2021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0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2019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等奖
1、学习并熟练掌握研究方法。掌握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并多练习,进一步了解其蕴含的统计学原理,在不同的数据结构和数据环境下选择恰当的方法并给出合理解释。
2、多参加学术会议。从讲座的参与之中,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听专家学者报告,掌握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找到自己的兴趣研究点,对比研究方法,学习并弥补自身不足。
郑羽飞,政府审计学院2020级审计学硕,中共预备党员,现任2020级审计学硕201班团支书、曾任政府审计学院党员工作站部长助理
学习成绩:
1.所修课程平均成绩90.19,平均学分绩点3.97,专业排名第一。
学术研究:
1.《区域文化价值观对国家审计结果生产和运用的影响》发表于《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主体》发表于《会计之友》
4.《区块链技术在精准扶贫审计中的应用》发表于《商业会计》。5.主持一项省级课题,并参与审计署重点课题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
1.获2020学业奖学金二等奖,2021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2.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研究生财经论坛暨江苏省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优秀奖、
3.“2020国家审计研究论坛”优秀论文、
4.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202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5.第十届审计理论创新发展论坛(FATID2021)暨CCGAR2021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论文入选论文集并进行汇报。
6.获2020学业奖学金二等奖,2021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1.以积极心态感受科研魅力
可能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搞科研、写论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刚开始也有这种惧怕。所幸我遇到了我的导师郑石桥老师以及给予我非常多帮助的许莉老师,他们对科研学术的热爱和陶醉对我影响颇深,郑老师每周都会召开组会了解大家的科研进度,并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指导意见;每当我遇到问题去请教老师,他们也总是不厌其烦,悉心指导。在老师的指引帮助下,我开始慢慢改变对科研的态度,不再惧怕,反而逐渐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阅读文献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努力在一个小小的领域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点小小的突破,过程可能很辛苦,但它带给我的成就感是无穷的。所以,对于科研和论文,不要先入为主地对其感到抗拒或惧怕,乐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害怕“麻烦”老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感受科研的魅力。
2.广泛阅读夯实科研基础
3.做好学习与生活的平衡
研究生阶段学习固然是排在首位的,但我们也应做到劳逸结合,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时提高效律,心无旁骛;放松时发展爱好,丰富生活,我会有意识让自己养成每天看书的习惯,每周看一部电影,定期去健身房,我还喜欢音乐和绘画,在压力比较大或比较累时,我会给自己放个假彻底放松一下,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科研学习中。“眼装繁华世界,心才繁华不荒”,奔向远方的同时也要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