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人行研究局课题组: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理论及探索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1.17辽宁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课题组组长:周学东;课题组成员:刘鹏王宏博叶德俊」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会同有关部门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可得性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服务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通过基层探索、局部试点,为全局性普惠金融改革工作“蹚水探路”。经过持续探索,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基本情况

一是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2016年12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河南兰考、浙江宁波、福建龙岩和宁德、江西赣州和吉安、陕西铜川五省七地牵头设立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河南兰考完善县域普惠金融服务,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浙江宁波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建设,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社会薄弱环节的水平。江西赣州和吉安、福建宁德和龙岩、陕西铜川注重为原中央苏区、闽东老区、陕甘宁革命老区等欠发达地区探索普惠金融发展之路,使全体人民共享金融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2020年9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在山东临沂、浙江丽水、四川成都三地牵头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山东临沂加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浙江丽水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四川成都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提升金融机构法人治理水平,探索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三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在浙江台州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致力于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更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主要做法及成效

二是搭建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普惠主体在融资领域普遍存在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多个试点地区搭建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将平台作为试点建设的重要抓手,缓解信息不对称,实现规模效应,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例如,浙江台州建设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覆盖89万余家市场主体的逾4.7亿条信用信息供银行免费使用,使贷前调查成本从户均20小时、400元左右降低为零。浙江宁波构建融合平台、场景、产品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贯通国省市县四级数据。截至2023年9月末,归集信息超20亿条,支持3.78万家企业线上获贷2166.61亿元。山东临沂搭建“乡振通”平台,归集5.95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数据,采集数据信息近13亿条,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报告1.1万份,对接发放贷款4.8万笔、金额379.8亿元。陕西铜川在宜君县优先布局升级版卫星遥感信贷系统“大山雀”,为农户授信提供可信任、可追溯的数据源。

三是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特色,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服务。为更好地满足“三农”、小微企业、新市民等普惠金融重点群体的差异化、定制化金融需求,各试点地区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普惠金融重点群体融资兴业。例如,福建宁德金融机构推出渔排养殖贷、茶园契约贷等270种信贷产品,累计开展融资14.88万笔,金额172.69亿元。浙江台州辖内台州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实行社区化、模型化、便利化的经营策略,发展成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营银行。江西吉安结合当地六大富民产业,推出新干箱包贷、井冈蜜柚贷等20余款专属金融产品。山东临沂建立“美德积分金融”服务模式,将美德行为赋分,银行按照积分差异化授信,使积分对象享受优惠利率信贷支持。

四是建立健全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各试点地区积极加强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建设,探索多主体发力、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能力和意愿。例如,浙江台州设立中国内陆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政府出资和银行捐资的比例为8∶2,基金年担保费率不超过0.75%。这一做法在国内多地复制推广,其经验被国家担保基金借鉴。浙江宁波探索推出“微担通”业务,安排100亿元专项额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全额免除担保费用,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吉林省级财政出资1.9亿元作为风险补偿铺底资金,支持各地创新特色农业保险,试点期内累计推出人参、食用菌等近40种特色险种。河南兰考县级财政出资7575万元,针对普惠授信建立政银保担“四位一体”风险共担机制,并将普惠授信不良率分为四段,随不良率上升,政府担责递增、银行担责递减,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五是促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具有内在联系,小微企业、农户等普惠金融重点群体较多分布在环境脆弱地区,易受气候与环境变化影响,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融合发展路径,让普惠更绿色,让绿色更普惠。例如,浙江丽水立足森林资源禀赋,探索推出“浙丽林业碳汇贷”金融模式,搭建浙江(丽水)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建立“两山合作社”开展碳汇收储,实现林业碳汇“开发—交易—收储—抵押”闭环融资。福建龙岩搭建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动态信息监测平台,依托平台开展企业绿色贷款融资对接。截至2023年9月末,累计办理绿色贷款3203笔,余额8.32亿元。陕西铜川促成内嵌转型承诺的转型贷款产品落地,向特色铝产业链延伸企业项目累计投放贷款19.76亿元。四川成都发行“乡村振兴碳中和”双贴标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和碳中和债,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储备林碳汇”模式,将森林碳汇收益质押授信。

六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各试点地区坚持风险为本原则,在试点过程中强化金融风险监测,健全支付体系、信用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严厉打击“逃废债”等恶劣行为,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切实增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例如,浙江宁波开发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风险预警功能,提供工商法人变更次数、不动产查封等27个风险指标供金融机构使用,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预警信息20余万条,涉及主体3万家。江西赣州推动地方法人银行治理体系由传统的“三会一层”向“党委核心领导、股东会明确方针、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管理层全权经营”的“一核三会一层”过渡。陕西铜川将公安、信访、司法、各行业主管部门纳入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责任单位,压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四川成都建设“天府金融风险监测大脑”,将近300家地方金融组织纳入监管,实现200多万家企业风险监测预警。

总的来看,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各试点地区蹄疾步稳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点,推出了大量实质性内容举措,支持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补短板”,强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普惠金融实践案例,在更多地区复制推广。在试点过程中,通过在一个地区或一个点上取得突破,以点带面,试验各种政策措施的组合叠加效果,为全局性金融改革实现先行探路。同时,各试点地区以普惠金融改革试点为切入点,积极融入区域重大战略,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二是始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统一。各试点地区对标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统一要求,在总体方案编制、试点建设的全流程,围绕顶层设计中明确的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试点工作,结合地方实际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细,既有效发挥了基层的主观能动性,又将试点取得的良好经验做法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更好地服务全局性改革。

三是始终注重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普惠金融改革试点不仅需要地方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更需要地方政府统筹运用各类资源,投入真金白银,通过贷款贴息、注资、利用专项债补充资本等方式助力普惠小微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健全、地方法人银行稳健运行,以此营造适合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四是始终发挥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对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离不开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坚持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互促共进,以普惠金融助力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另一方面,注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跨越式发展,以数字技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支持普惠金融扩面增量、降本增效。

五是始终注重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普惠主体财务脆弱性普遍较为突出,易受外生冲击影响,金融素养也有待提升,金融健康能力不足,具有天然的“弱质性”。普惠金融试点在推动改革发展的同时,绝不能盲目进行金融创新,应紧紧依托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审慎开展必要的金融创新。在试点过程中,持续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切实做到改革发展与金融稳定的有机结合。

下一步推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主要思考

完善试点工作机制,提升试点工作规范性。一是强调“有进有退”。按照普惠金融改革“有进有退”动态调整工作机制要求,继续支持有基础、有意愿的地区申建试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少边穷”地区申建试点,并及时结束到期试点。二是加强督促指导。通过日常督导、中期评估、结项评估等方式,跟踪评估试点落实情况,加大对各地区试点建设的督促指导力度,加强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引导各试点地区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合规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对于个别偏离改革目标的试点,及时纠正、警告甚至叫停,避免个别地方政府“重申轻建”。三是适时升级为示范区。为充分调动基层主观能动性,考虑适时将改革成效显著,且有能力、有条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试点升级为示范区,就普惠金融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基础性、根本性难点堵点开展普惠金融改革示范区建设,升级示范区过程中严格准入门槛。

THE END
1.最新金融调研报告范文(5篇)金融社会新闻12月03日,朝鲜将军队提升至战斗准备状态,电影-《非洲和尚》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完整版-珠宝影院|非洲和尚,观看,免费高清,呱呱呱的MP3下载_曾经拥有-呱呱呱音乐在线试听免费下载_免|呱呱呱,有关"呱呱贵宾会员app"网页版/手机APP介绍 HD15.08|呱呱,娱乐在线提供今日最新华语娱乐八卦_娱乐新闻头条_最新娱http://www.xzhytx.com/v/video/671067592520241202.shtml
2.金融学金融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6篇(全文)5、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6、小额贷款制度研究 7、中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分析 8、货币政策的博弈分析 9、保险市场中的博弈分析 10、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管理 11、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及其管理 1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 13、金融监管体制研究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r4a5twu.html
3.金融研究行业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docx4.预测金融研究行业的发展前景,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行业内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本报告通过收集一手数据和二手资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客观、全面地展现金融研究行业的真实面貌。在深入分析行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对金融研究行业的投资前景进行预测和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6/6155240054011000.shtm
4.请教金融方面有哪些研究课题?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本人非金融专业,不懂,请教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301623_1.html
5.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大课题指南业务工作研究目的与要求: 以科研范式变革强化全过程创新机制建设,加快构建全链条、全流程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是加快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本课题旨在把握全球科研范式变革最新趋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梳理上海在全过程创新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差距,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http://www.fzzx.sh.gov.cn/ywgz/20230316/55e457c7dd934d0a998e566c3fcd9ec7.html
6.金融课题研究专长有哪些金融课题研究专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二、心理研究心理研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心理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者,适合于关注自身心理素质发展的各级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28079100093261645.html
7.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精选9篇)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精选9篇) 篇1:金融理论前沿课题 一,旧教材试题: 索罗斯投资理论的重要实用价值在于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过度反应的市场其形成主要是由于顺势而动的跟风者所形成的主流偏见对市场所形成的推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31inkqz.html
8.金融方面论文范文创新实践包括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学术讲座、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专业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创新能力培训等,该项学分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 学校可集中开设社会实践与调查、 学年论文、创业专用周等实践课程,使学生可以获得部分创新实践学分。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自己参加其他创新实践, 并根据上报的材料获得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36713.html
9.深圳证券交易所2022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公告4. 同等条件下,有证券或金融从业经验者优先。 02 博士后研究课题 申请人可参照以下课题选择一至两项申报: T-1:监管科技在证券交易所的应用研究 选题建议:本课题拟结合交易所一线监管场景需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智能监管、智能监察、智能风控、智能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展创新应用及关键技术等研究,推动监管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3232321775945.html
10.银行发展绿色金融,8条建议为您指路绿色信贷难点■ 研究能力提升方面 一方面通过参加国内外绿色金融交流研讨会,提升专业认知,例如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者(GISD)联盟年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交流、高校研究机构活动等。 另一方面,开展前沿课题研究,产出研究报告,提升绿色金融研究深度,研究主题包括绿色金融转型、碳交易、碳市场等课题。此外还可以参加相关学会绿色金融https://blog.csdn.net/zhongdianjinxin/article/details/13306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