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茶文化的理解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茶文化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李安;中西文化差异;融合

二、李安电影对“父”与“子”关系理解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三、李安电影对爱情理解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卧虎藏龙》《理智与情感》这两部影片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待爱情是保守的,而西方文化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是自由的。《卧虎藏龙》中,俞秀莲对李慕白的情感来自外界的压力,直到最后他们的爱恋才被彼此放到明面上来承认。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父命为大”,直接掌管着儿女的婚姻大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这种情况被普遍延续。再看《理智与情感》,同样是阶级化严重的“封建社会”,面对父母安排的婚姻,两位女主角的爱情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思想。大姐较为理智和克制,妹妹较为热情和直率,两人选择的恋爱对象和情路的坎坷,大多也是来自于社会的等级划分和现实的阻碍。但从本质上来讲,这些阻碍与《卧虎藏龙》中玉娇龙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四、李安电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凸显与融合

(一)李安电影将中国古典美学融入好莱坞

(二)李安电影汇集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反思、交融

(三)李安电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意义

不管是赞赏的眼光还是批评的声音,李安电影在国际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作为华人导演,能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的并不多,且受到观众如此推崇的更是屈指可数。李安的经历造就了他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文化融合的探索。李安的电影在西方引发了“中国热”,或者说是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是一个被接受的过程,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毕竟并不是所有华裔导演在影片中表现出的中国元素,都会被西方乃至全球的观众接受和吸收。李安在好莱坞的大环境中,秉承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对于文化的公正和客观的诠释,是他被世界接受的主要原因。有部分中国观众对李安持完全批评的态度,这一部分人认为,在很多中国题材的电影中,李安运用了好莱坞的叙事手法,并且对传统中国的再现有失水准。比如《卧虎藏龙》中,李慕白最后对俞秀莲“莎士比亚式”的告白。但是,这种方式使得绝大多数西方观众深刻体会到两人之间的情感,并且感悟到中国武侠世界儿女情长的无奈和神圣。李安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他在思考和探索之后找到的平衡,一种影片外化的中西方文化的平衡,更是内在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所要达到的平衡和融合。

参考文献:

[1]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莫娃,付慧敏.阅读李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金洪申.家庭伦理与爱情伦理协奏曲——李安电影综论[J].电影文学,2007(02).

[4]黄文杰.李安华语作品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03).

从“元泰红茶屋”里的所见所闻可以看出,茶文化在企业营销中的意义在于利用茶产品引导某种消费现象,通过对这种消费现象的推广普及拉动产品的销售,这是茶企业在茶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此外,社会上饱受质疑而又悄悄畅销的天价产品现象,如“天价香烟”、“天价大米”、“天价矿泉水”等,茶企业是否从这种天价产品畅销的现象中得到启发?有人抽天价香烟,有人吃天价大米,甚至有人喝天价矿泉水,“天价茶叶”不也一样有消费者群体吗?

在福州的“元泰红茶屋”里头,细心的人们一定会发现这种“茶屋”深受市民们的欢迎,“茶屋”引来“不为喝茶而又离不开茶”的人们,就是因茶而派生出的社会现象,这便是“茶文化”了。与更多茶企业去宣扬“茶叶如何种植、如何加工”相比较,元泰公司可谓是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人们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需要“红茶屋”这样的交流或休闲场所,而这种场所又势必带动茶叶的销售。因此,如何创造条件引导人们进行茶叶消费,这种思考才是广大茶叶企业理应去研究的“茶文化”。

关键词:茶文化符号;环境设计;应用

1茶文化符号的概念

2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分析

我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经过多年的开发和传播,茶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结合,建造了大量的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主题公园以及中国茶馆,各种茶文化建筑的环境设计,为茶文化的传播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因此,为了推动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应该将各种茶文化符号应用在环境设计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思维方式

在进行茶室环境设计时,茶文化符号承载着传递茶文化语境的重要作用,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能够将茶文化和各种符号完美的结合,以此达到传播茶文化的目的。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提取和衍生茶文化符号中的“形”。

2.1.2茶文化中“意”的延伸和沿用。

我国茶文化深受佛家、道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茶文化符号的应用不仅应该只重视“形”,还应该重在“意境”的应用。茶文化符号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即使再优美的造型,如果缺乏自身包含的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也不可能流传和发展。文化符号的产生通常源自于人们对宗教、自然的崇拜,进而产生了“驱灾辟邪”的象征意义,表明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期望,在进行文化符号设计时应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设计了具有众多寓意的文化符号,即由“形”衍生为“意”。

2.2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茶文化符号在环境设计中应用时,应该采用合适的应用手法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茶文化民俗图形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不同地区、民族形成了特殊的茶文化或者风气,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该部传世的作品全面的反映了当地、当时的风土人情,这种具有浓郁民俗的画卷,可以应用在现代茶室、茶馆环境设计中。我国茶民俗众多,如功夫茶、酥油茶、虎斗茶等,上述都是茶民俗的典范,通过将典型的茶俗文化等以符号的形式应用在茶室、茶馆环境装饰设计中,例如,能够将各种茶俗文化设计成茶画、浮雕等,能够赋予茶室、茶馆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域文化以及象征色彩,进而对受众人群的审美产生影响。

2.2.2茶文化作品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具有非常丰富、多样的茶文艺作品,例如茶事掌故、茶戏曲、茶歌舞、茶书法以及茶诗词等,都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甚至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珍品。特别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作品中包含了众多道家、佛家以及儒家等思想,茶文化作品比较完美的体现了我国的众多精神文化,通过将这些富含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茶文化符号应用在茶环境设计中,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赋予茶环境特殊的文化含义,丰富茶环境的精神内涵,同时还对于传播茶文化以及其他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3茶文化图案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茶文化图案符号通常来自于茶器具表面的纹样,例如景泰蓝图案、宝相花、龟背纹等,我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进而茶器具文化以及种类众多,不同地区在进行茶器具纹样设计时,会应用不同的图案、文化符号以及装饰手法等,可以将茶文化图案设计成装饰品、浮雕等。通过将茶文化图案应用在茶室外景设计中,能够展现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图案符号不同,在表现手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茶室、茶馆的地域特征、民族风格以及受众人群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将茶文化图案符号应用在环境设计中,能够起到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不同国家、地域以及民族的茶文化图案符号提取和设计时,提取者应该准确的把握不同图案、图形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寓意,这样既能够对茶文化图案符号进行定位,又能够将传承茶文化、历史文化的讯息等准确的传递给顾客。

2.2.4茶文化造型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许多的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主题公园以及茶馆等,都是借鉴了我国传统文化、茶器具的形态和寓意,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寓意茶器具符号的应用,能够设计出不同文化典范、物质性的茶文化建筑,进而起到了凝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作用。茶文化造型艺术的设计通常需要借鉴我国历史茶器具符号的形态结构、寓意等,进而设计出不同造型的动态水景、雕塑景观以及园林小品等,各种茶文化造型的形态各异,其传递的文化形态和寓意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见,茶文化造型艺术的应用,能够设计出具有特定文化性质的景区或者茶室、茶馆环境。

2.2.5茶文化美学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茶文化美学符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形式美学符号的应用,即符号由体、面、线以及点灯经过巧妙的组合形成,例如多样统一、匀称对比、单纯齐一等,能够赋予不同茶文化符号相应的形式美,以“百茶屏”为例,其是茶溪谷著名的景点,采用多样统一、对比调和等手法,塑造了具有十足古风的特色景观,其中祥云浮雕展现了茶文化的形态美,为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意境美学符号的应用,意境美学符号是更高一级的美学手法,艺术家通过自身对诗、艺术以及茶文化意境的理解,并利用自身的情感进行熔铸,能够赋予不同茶文化符号不同的意境和内涵,以茶溪谷为例,在环境造景设计中,采用了借景、障景以及框景等众多手法,赋予了茶溪谷特有的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茶文化符号进行环境设计时,首先应该对茶文化符号进行充分、全面的理解,然后对茶文化符号进一步的提炼,提炼茶文化符号中的“形”和“意”,基于此再应用茶文化民俗图形符号、茶文化作品符号、茶文化造型符号以及茶文化美学符号等进行环境设计,以此设计出融合或者渗透了茶文化的茶环境,起到传播和弘扬茶文化的作用,同时促进我国茶叶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成.当代环境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及美学意义分析[J].福建茶叶,2016(1):237-238.

[2]陈冲.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14(4):104-105.

[3]李荣华,郭莉梅.茶文化视觉元素在商务茶馆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2):83-84.

[4]张倩.基于地城文化的茶馆室内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茶艺师是现代兴起的一个职业,专指那些对茶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精通于茶艺的表演,同时对于其服务、管理技能者方面的素质也很高的一种专职人员。对于一个茶艺师来说,一张茶几、一套茶具就是她们用于表演的全部的道具,而那小小的茶席就是她们要展示自己的舞台,舞台虽小,可内涵很大,一个专业的茶艺师,本身的举手投足就可以表现茶的韵味,而其自身气质与茶给人带来的感觉也是非常相似,浑然天成。茶艺是茶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茶文化精髓的体现,而茶艺师对于茶文化的理性理解要高于一般人很多

二、茶艺师对于贵州茶文化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茶文化;计算机网络;推广研究

1茶文化的理论内涵与推广意义

1.1茶文化的理论内涵

针对茶文化的定义多达十数种,从广义的层面来分析,茶文化具体指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与茶叶有关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即茶叶在拥有饮用功能的同时所形成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在文化层面上,茶文化能够有效表达生态与人、人与人间的信仰、情感、理念及思想的关系。因此可以说,茶文化拥有较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国际性、历史性及地域性。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介质,更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有效结合,是雅俗共赏的思想意识。能够有效诠释我国汉文化的思想及内涵,行为及礼仪。而在我国茶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茶文化经历了长期的文化积累及文化整合,逐渐成为多层次、多民族的系统体系,既蕴含着道家的清寂、儒家的思想,又包涵了佛家的哲理。因此茶文化又被成为纯洁与礼仪的化身,灵魂与思想的内化。此外,茶文化包涵美、善、真等理念,蕴含着友谊、仁爱、敬意及秩序等社会发展内涵。所以说茶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载体,是体现国民思想情感的文化形态,是教人涵养,摒弃浮躁念的文化饮品,因此通过品尝茶叶,能够有效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理念、文化精髓及人文哲理。

1.2茶文化的推广意义

首先,全面推广茶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国民对传统礼仪的认识,培养国民正确的生活方式,满足国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包涵着“美、善、真”等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国民的人文涵养,陶冶个体的情操,培养优雅的气质,从而调动国民对传统礼仪的认识。其根本原因在于,茶文化最为突出的外在表现是茶艺,在茶艺展示的过程中,国民能够有效地感受到茶叶本身固有的味觉之美与视觉之美,从而做到“有节有礼”。其次在旅游层面上,茶文化能够有效满足游客在旅游中对历史与文化的需求,使游客冲破心理枷锁,实现精神层面的超越。尤其在文化旅游产业中,游客通过茶艺,能够有效缓解现代生活所带来的烦恼,凸显茶叶的心灵慰藉功能,从而使游客更真切、更全面地感受文化旅游项目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及文化氛围。最后,在文化产业发展层面,茶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软实力,能够在满足国民精神文化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引导现代市民及国外友人更深入地了解并探寻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2茶文化的网络推广问题

2.1检查文化与茶叶商品的混淆

2.2市场行为导致茶文化推广受限

现阶段,我国茶叶制造商、经销商及零售商,为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普遍将茶叶作为普通的产品进行营销,甚至存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销售问题,严重地影响茶商品的健康定位,不利于茶文化的快速推广。而在营销策略层面,茶商品经销商或制造商通常将茶文化作为茶商品的宣传媒介,从而在错误的文化理念的引导下,制约了社会大众对茶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譬如,在网络推广的过程中,茶商品经销商将茶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及思想文化作为特定茶商品的推广媒介,使茶文化的理论内涵逐渐浓缩,导致茶文化的社会推广效用不断降低,不利于社会大众对茶文化的深入理解。

3利用网络推广茶文化的策略

3.1构建茶文化资源推广机制

3.2构建茶文化的内容建构体系

茶文化能够有效将我国悠久的文化思想、礼仪风俗、人生理念及文化内涵融入到茶艺的展示过程中,通过对茶艺的熟练掌握,能够有效地帮助社会大众探析出茶文化所蕴含的人文文化、历史文化及思想理念,从而从心理层面上,调动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及激情。因此在茶文化的推广过程中,应以茶礼与茶艺作为主要的推广方式。在内容制作上,应构建氛围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进而使茶艺与茶礼的展示过程,更加自然流畅。此外,传播主体应将茶艺与茶礼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人文理念进行深入的阐释,在配合茶叶种类介绍的过程中,提升国民对茶叶的认识与理解。除此之外,还要全面规范茶商品的营销活动,降低其对茶文化宣传的不利影响。

4结语

1.1信息传达方面存在共性点

音乐无国界,可以被任何一个人接受。这是因为音乐的载体是声音,好听的声音,遍布世界每个角落。音乐声没有一丝强制印迹。同时,从事二度创作的音乐人,可按照自己的思维自由发挥,可按照自我经历对某部作用予以理解与体会,以此诠释并演绎。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音乐极为类似,它以茶香作为载体,同样无需其他修饰语言作注释。通过茶香即能令人倾心品味和体会,从茶香中感悟到高深的精神境界,不受时空、地域或信息所束缚。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音乐在信息传达方面存在共性点,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在理解方式方面可以共融,关联性极强。因此,我们可以将二者充分结合,相互借鉴好的一面,让音乐学习直接跨越由理论到实践的“二级跳”。另外,在理解现实与形象方面,中国传统茶文化在音乐中的体现将使其更为简单,可以通过茶文化教育实现培养学生更具新颖、更富创造力的想象思维。

1.2韵律方面存在共性点

1.3意蕴方面存在共性点

2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体现的分析

2.1欣赏音乐

2.2学唱民歌

2.3实践教学

音乐教学以“用”为核心,即实践教学。在听与唱两个阶段中,音乐为欣赏者带来了精神层面不同寻常的刺激感,欣赏者与音乐形成情感共鸣,引起欣赏者的心情变化,或愉悦、或悲伤。然而,学习音乐的初衷不在于成为优秀的艺术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欣赏者可以从实践教学中学到东西、体会到东西,力争能够实现螺旋攀升状态下再次追求的目的,使欣赏者摆脱原来束缚,在个人思维空间里达到人与音乐共体的境界,充分理解并重新诠释音乐,让自己的音乐表演为更多欣赏者带来感动或教诲。音乐的实践教学实为全方位的二次学习,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和重新定义,是使谱面上的音乐变成为有灵魂的鲜活音乐的二度创作,是一个需要欣赏者个人全心投入才能实现精神升华的阶段。音乐实践教学也是欣赏者结合中国传统茶文化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可以更为形象、更为直接地了解与认知音乐,正确诠释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的精神韵味,也为茶文化的建构,在深度、广度上的进一步拓展做出新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的体现需要了解与认知中国茶的历史文化,音乐在茶艺表演中具有不可获取的关键作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体现让欣赏者能够从感知角度体会到多种不同的意蕴,如眼可观色、耳可听声、鼻可嗅味、口可品茶、心可得其韵味。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音乐的共性点有三个方面,即信息传达、韵律和意蕴,并重点分析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体现的。笔者希望应用有效策略,让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完美体现,让音乐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者:吴萌单位:江西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佳明.饮茶听乐,相得益彰———论音乐与茶文化之关系[J].福建茶叶,2016(2):228-229.

[2]林东波.刍议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创作[J].福建茶叶,2016(1):94-95.

[3]王伟宏.茶道与音乐[J].数字家庭,2011(4):110-113.

二、《茶经》中的信息过载及其在英译本中的处理

《茶经》是一本富含大量茶学知识和中国茶文化的茶典籍,且年代久远,其中所蕴含的茶学精华较难参透,更何况要转换成其他语言,所以在《茶经》翻译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信息过载现象,主要表现为译者翻译时对一些必要的、但西方读者难以理解的信息缺少必要的解释,或者是在译文中出现太多与原文主题关系不大、对西方读者而言价值不大的信息,造成理解上的负担。但通过拓宽信道容量和删减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可以使译本更有效地传达原文主题,体现茶学知识和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一)拓宽信道容量

(二)信息删减

《茶经》主要是介绍茶学知识,宣扬中国茶文化,但原文也有不少与中国茶文化和茶学知识无关,只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解释一些文字出处的信息。对于《茶经》翻译而言,《茶经》英译本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效传达《茶经》中所蕴含的中国茶文化和茶学知识,而书中所载的其他信息则是次要的。同时对于西方读者而言,大量无关的信息也会造成他们的理解负担。所以为避免给西方读者造成理解负担,其译本的主题应紧扣中国茶文化和茶学知识这两点,对一些与这两点无关的信息进行删减。对比中美译者的《茶经》英译本,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他们对原文的理解度不同,造成在对信息进行删减时所做的处理也不同,最后达到的效果也不同。

三、结论

2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本内涵面向

2.1语言的本质是一种非客观主义的概念符号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语言学家就提出“语言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的观点,事实上这正是“语言客观主义”的一种直观表述。因此,语言作为一种客观的符号体系就是一种不受人的感知系统和认知系统所制约的交往体系。到了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非客观主义”哲学基础诞生,这种新的趋势纠正了“客观主义”的一些弊端,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人的实践理性、交往理性的产物,事实上这与人的生理基础是分不开的。因为本质上,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是区别于动物交往的一种显著特征,因此我们对于语言的表达和解释都应当遵从人的认知过程。换句话说,语法和句法在语言中并非独立,二者与更为基础性的语义、词汇等存在着一种紧密相连的关系。

2.2理解概念隐喻是理解语言语义的一个重要逻辑前提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世界上的任何语言都是一种对应着一定“隐喻体系”的交际符号,而所谓的“隐喻体系”是深层次上存在于人的意念之中、文化价值之中的隐性存在,或者说它是一种特定的“心理映合”,集中代表着语言背后的价值认知和思维方式,它赋予了语言何种程度的合理性和价值性。Lakoff和Johnson在其《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本专著中对“隐喻”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这样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语言形式。在认知语言学家们看来,理解语言“主观认知”含义的关键就在于洞察语言背后的“隐喻体系”,破解语言背后的价值逻辑和思维认知方式等。

2.3认知语法、认知语义是理解语言内涵和意义的主要渠道

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等作为知识论基础,它明确地反对将语言作为一种可以自然存在的客观体系。袁雪梅曾提出:“语言是客观现实、身体经验、人类认知、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才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作为人的认知规律和思维逻辑惯性的一种表现,认知语法、认知语义是促成我们理解语言正确含义的主要渠道。认知语法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对语言结构本身进行的合乎常理的解释;认知语义则旨在对语言的特殊情境进行分析。

3认知语言学对于当前茶文化英语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

茶文化英语泛指那些与茶文化交际有关的词汇、语句、语法和表达形式的综合。以“茶艺英语”这个分支为例,茶艺英语主要是包括茶具介绍、茶叶介绍、水的介绍、接待礼貌用语、咨询服务用语、茶馆实务、茶与养生、茶艺解说等内容的英语表达,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加强利用认知语言学对于茶文化英语的传播具有这样几个明显的促进作用:

3.1有利于促进中华茶文化更好地被国际主流社会认可

我国茶文化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集中承载着我国传统社会中对于人生信仰、价值哲学、社会交往、伦理道德、政治统治等方面的观念认知,具有明显的东方文明和儒家思想的韵味。作为农耕文明社会的一种文化产物,我国茶文化一直是一种“内敛式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性文明形态存在的,它内嵌于人的社会生活细节当中,成为中国人国民性格和思维认知方式的一种模型。但是在国外,茶文化更多地是一种消费文化和速食主义文化,而不是一种生活教条。因此,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体系”,我们需要对这种茶文化的相对重要性价值进行转换和翻译。

3.2有利于促进当前我国茶文化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当前我国茶文化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教育模式,主要是存在于部分高职院校、大专院校或者中专院校中,多年以来这种茶文化英语的教学和科研存在着普遍的“中式英语泛滥”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进行语言的、认知的、思维的转换和换位思考,从而造就了我国茶文化英语整体水平较低,在与国外茶文化进行对话交际的时候处于一种无效交流的状态。然而引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以后,我们要努力培养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视野,将我国的茶文化英语从“专门用途英语”适当地与“通识英语教育”进行融合。

3.3有利于促进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近些年来,我国茶文化产业在逐步从传统的产业形态朝着“二次创业”的方向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国际茶文化旅游”、“茶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都在朝着“知识集成”、“文化集成”、“国际化渠道”等方向在发展。由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不同的茶文化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有针对性地围绕着这种语言认知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翻译和营销、整合传播便成为一种重要的现实情境。

4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我国茶文化英语的发展策略

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分析范式和应用框架,认知语言学将语言的本质认识拉回到了“人的主观认知”这种层面上,为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视角。对此,我们建议尝试这样几点策略:

4.1隐喻挖掘策略

认知语言学界定的语言隐喻主要是语言背后的认知逻辑和背景性的伦理教条知识等。在这方面,我国茶文化作为一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价值体系,承担着修身、养性、尊礼等社会价值功能,这些宝贵的隐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开展跨文化交际时,茶文化英语要向国外受众阐释出这种文化隐喻。为了更好地向国外受众传达我国茶文化的内蕴,我们在翻译涉茶类外宣资料、茶文化宣传单、古代茶学典籍等文献资料时,需要加上注释对此类隐喻进行解释,帮助外国受众更好地认识我国茶文化内涵。

4.2语言顺应策略

语言作为一种人的主观的认知和逻辑思维的延伸,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有不同的认知语法、认知语义等,因此我们在开展茶文化英语的交流中要适当地进行语言顺应,用国外受众习惯的语法结构、词汇组合、衍生词等进行表达,使我们的茶文化英语能够顺应其阅读习惯。在语言顺应理论的基础上,茶文化英语可以更好地得以传播,并使国外受众对我国茶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张大海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1]陈晖.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英语隐喻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60-161.

[2]Lakoff,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preface.

[3]袁雪梅.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235-236.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茶文学作品英语翻译策略

1中国茶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茶艺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当,内容不迎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1.2茶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陈旧

中国的茶文化在不断地发展,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翻译模式,但是茶艺语言并不是全然没有变化的,茶艺语言中也不断出现全新的元素,茶艺语言的新元素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传统茶艺的陈旧内涵,推陈出新的同时,也做到了与时俱进。虽然茶艺文化在不断地发展革新,但是翻译的内容以及翻译时的技巧还与过去无异,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翻译方式,在理念创新上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前翻译的模式固有陈旧,其中运用到的翻译技巧数量不足,要巧妙地在翻译作品中反映中国的茶文化,必须利用多种多样的翻译技巧,让文化意蕴充分表达,但是现阶段的翻译作品显然不足,且翻译内容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受众不能很好地领悟到中国的茶文化,对茶艺的内涵也了解甚少,长期以往,将严重影响人们对于茶艺的主观印象,茶艺作品的翻译出现明显的文化缺失。

1.3茶文学作品译者专业素质低

2基于中国茶文化优化茶文学作品翻译的策略

2.1强化茶艺语言专业化术语的培养

2.2协助做好直译与意译之间的转化

2.3提升翻译队伍中人员的素质水平

关键词:茶文化;社会体育教学;思路;应用

茶文化理论是我国生活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是一种探寻文化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近年来,茶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社会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社会关系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是社会关系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大量研究表明精神文明越丰富、社会关系网越庞大,工作效率就能事半功倍。在这些之外正有一种既健康又能提高成功率的茶文化方式正在悄然兴起,即体育参与。体育活动的参与既能使人获得身体健康,又能使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扩大人际交往圈,增加茶文化的理解。

1茶文化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茶文化观念融入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谦让、礼仪等一系列优秀品质。因此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将为丰富和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健康第一”理念逐渐成熟,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体育修养,实施完善的体育教学方案,优化体育教学改革就更加迫切。所谓体育修养,实际上指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和相应体育教学活动所形成的素质,其主要包括自身体质状况、体育技能、体育品德和思维意识等非先天因素的综合素质、修养。

1.1茶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人们长期饮茶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饮茶从一种习惯,逐渐融入各种文化,并深化发展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而茶文化中有关道德、礼仪、规范的内容,就形成了茶文化观念。饮茶过程中所伴随的礼仪、规范也就形成了茶文化。而能够与整个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就是茶文化理念。实际上,茶文化观念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最突出、最有价值的内涵。

1.2茶文化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结合茶文化观念的具体内涵,我们可以看到以茶文化观念是茶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礼仪规范,正是茶文化观念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因此,其应用过程中将更具有影响力。通过有效融入茶文化观念,能丰富学生认知,提升学生对茶文化观念的理解和自身行为的规范。其次,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都形成了统一的茶文化观念,无论其形式如何不同,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优良道德观念,都能为学生成长树立良好形象。通过将茶文化观念有效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为学生学习体育提供有益借鉴。在帮助学生掌握优异价值观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最后,将茶文化观念融入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推动体育被传承、发展。当前教育的最大功效就是不同文化能被继承。因此在继承过程中,需要融入当前时代特点和丰富元素,实现更大发展。

2茶文化在社会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1茶文化应用于体育企业领域

2.2茶文化应用于社区体育发展领域

2.3茶文化应用于健身参与领域

2.4茶文化应用于运动员成长领域

2.5茶文化应用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领域

3结语

作者:王怀华廖文豪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1]黄迎春.实施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282-284

[2]梁兰颖,陈芳.对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的几点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4):114.

THE END
1.认识茶教案常识教案- 认识茶叶 活动目标: 、 1、幼儿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观察茶叶泡水后有何变化,了解渴茶的好处。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各种甜饮料、干茶叶。 2、录相带、磁带各 认识茶叶科学活动教案 https://www.unjs.com/h/b/802677.html
2.人生本没有意义,但却可以追寻意义(人性的枷锁)书评毛姆是我非常崇拜的一名作家,因为他把他的人生阅历写成了小说,小说里面包含了哲学的思想,这本书毛姆希望与我们讨论人生的意义。幸福的人生定义是什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大部分人的价值观很有可能就是有钱就是幸福,因为金钱可以买来快乐,可以生活衣食无忧,不用担心明天吃不饱饭。但是毛姆却在文中描写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539971/
3.对中华文化的认识8篇(全文)2、“山寨”容易沾染“恶搞”的风气,偏离其本来的意义 山寨文化是一种草根文化,是一种普通大众争夺话语权的体现,它传达的是身居弱势的“山民”们追求平等,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呼声。它采取的方式不是官方提供的渠道,而是借助民间最草根的声音、最朴素的呐喊。它与“恶搞”有一定的区别,恶搞是对原来事物的完全颠覆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cxzv6p1.html
4.了解茶文化的意义品味传统探索茶文化之美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用习惯,更是人们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了解茶文化的意义,不仅是对一门悠久艺术形式的欣赏,也是对生活本身深刻理解和体验。 首先,了解茶文化意味着尊重历史与传统。在中国,这一体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和审美理念。无论是在古代诗词中描绘https://www.gztep.com/huang-cha/103792.html
5.茶园管理机械发展的现状和意义.ppt茶园管理机械发展的现状和意义.ppt,前言 我国现有茶园面积约17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茶产业是农业产业中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特色产业。茶树是多年生常绿作物,年采收期长达6-9个月,季节性强,茶叶采摘、修剪、管理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采摘用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827/7045012143002051.shtm
6.学茶艺的目的(学茶艺的目的及意义)04学习茶艺的意义(孩子学茶艺的目的及意义) 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部满足的学问。狭义的界说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茶艺是促使生活走进艺术化的媒介,带领人们过有品味的生活,促使人生有味道的泉源。茶艺起源于中国,https://www.ksrmyy.com/special/108542.html
7.《幼儿认识茶叶》课件20240123.pptx幼儿认识茶叶ppt课件目录CONTENCT茶叶的起源和历史茶叶的种类和特点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茶叶的冲泡和品尝茶叶的保健功能茶叶的文化意义01茶叶的起源和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的起源古代人们将茶叶作为祭品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7379284.html
8.茶与茶文化教案(通用6篇)课程内容和要求 专题1:闻香识茶 教学内容:认识茶叶品种,通过闻香、观形、看汤色辨别各茶叶品种,并认识中国十大名茶;探究茶叶命名的奥秘,能判断茶叶的命名方式,新茶与陈茶、真茶与假茶 比较两种茶在色泽、气味、滋味方面有什么不同;找出鉴别新茶和陈茶的方法;能通过测定茶多酚的方法,鉴别真茶与假茶 活动拓展:走访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21h616s.html
9.《茶艺——认识茶叶》(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茶艺——认识茶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认识不同种类的茶叶,掌握泡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品尝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不同茶叶的特点和风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https://www.zxxk.com/soft/42133754.html
10.浅谈对茶文化的感悟及认识(三)资源描述: 浅谈对茶文化的感悟及认识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狭义的茶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https://m.mayiwenku.com/p-2433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