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岭的盛名》译者访谈:迷雾山丘,殖民遗产,茶中幻想

我,巴努巴克塔,有财富却一无所成。

我没有井,没有任何产业。

我拥有的财富都在自己家里。

割草人给了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是尼泊尔诗歌《割草人的井》,几乎所有尼泊尔族的小学生都会吟诵。作者是尼泊尔家喻户晓的诗人巴努巴克塔·阿查亚,他被视为第一位以尼泊尔语写作的诗人,最著名的成果是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从梵语翻译成尼泊尔语。巴努巴克塔是尼泊尔的文化英雄,但由于历史原因,如今的尼泊尔语文学协会的所在地并非在加德满都,而在印度的大吉岭。在大吉岭镇的中心——楚拉斯塔广场上,便醒目地矗立着巴努巴克塔的雕像。

大吉岭的茶园景观由来自中国的茶种、英国殖民者和廓尔喀人共同建立。殖民统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剥削”的结束,新的种植园体系、地理标志认证和公平贸易认证,并不能实现茶工心目中的公正。种植园中的斗争依然存在,并与廓尔喀民族独立运动交织在一起。楚拉斯塔广场上的巴努巴克塔雕像便暗示着这一切。

人类学家萨拉·贝斯基在这里度过了艰苦卓绝的31个月,与茶工一同劳动,亲历了茶工的绝食罢工运动,从而写就《大吉岭的盛名:印度公平贸易茶种植园的劳作与公正》一书。这是部横跨历史、食品、商业、环境等诸多领域,富于原创性与深刻洞见的民族志与农业农村研究。

人类学家投射的关心或许能够带来改变,至少能够给予提示或警醒。本书由青年学者黄华青译介。在研读、翻译本书的过程中,他与作者萨拉·贝斯基一直保持着密切交流,并亲赴大吉岭进行了实地考察。千言万语,不如听他来说说。

黄华青:清华大学学士、博士,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米兰理工大学访学。著有《意大利经典建筑100例》,译著《大吉岭的盛名:印度公平贸易茶种植园的劳作与公正》。

访谈

尤其是我在伯克利、麻省理工的档案馆找到那些19世纪中叶将武夷山茶种带到印度的罗伯特·福琼、萨穆埃尔·波尔等人图文并茂的原版游记,才知这看似闭塞的小小福建山村,竟可以与世界贸易史、殖民史产生那样深刻的关联。这也坚定了我尝试翻译这本印度民族志的决心。

图1:曾经于19世纪中叶深入武夷山区采集茶种的罗伯特·福琼是印度植茶页的开拓者之一(黄华青改绘于参考文献[1])

图2-3:萨穆埃尔·波尔更早在19世纪初深入武夷山地区,手绘了武夷山风景和家庭式茶园(参考文献[2])

大吉岭远超我对印度的想象。从德里、斋普尔、瓦拉纳西到加尔各答,一路穿越炙热潮湿的印度次大陆,换了一趟又一趟卧铺、坐铺或无座火车,最后在塞进十个人的超载吉普车中,超速穿越军队般的柳杉林以及窗边就是万丈深渊的盘山公路,攀上海拔2000多米的喜马拉雅山麓。眼前就是大吉岭。

空气是温润微寒的,夹杂着泥土和雪松的气息,沿路两侧深不见底的山谷中,皆是绵延不尽的茶园。这一切看起来熟悉又陌生,一方面这里的自然气候条件接近于中国植茶区,另一方面这种巨尺度的农业生产又是在中国很难一见的。

图4:大吉岭山脚下的茂密树林(黄华青摄)

图5:环山公路两旁的连绵高山(黄华青摄)

图6:大吉岭山脊上的茶园和远处的城镇(黄华青摄)

大吉岭形成于殖民史,如同一个英国殖民文化、尼泊尔/藏族文化、印度本土文化杂交并置的魔幻现实主义世界。它在殖民时期曾作为加尔各答的陪都,是最受欢迎的避暑疗养胜地。在老城的楚拉斯塔广场附近,还可见大量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式尖顶木屋,还可品饮到纯正的英式下午茶。

图7-8:楚拉斯塔广场周边的英式建筑(黄华青摄)

图9:英式茶甜品店(黄华青摄)

这里拥有世界最早的山地窄轨铁路之一“喜马拉雅山地铁路”,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铁路建于1879年,将从加尔各答至大吉岭的路途从五六天缩短到两天,不仅将数不胜数的度假者运送至此,也将茶叶源源不断地送至加尔各答港。

图10:Ghum,印度海拔最高(2258米)的火车站,喜马拉雅山地铁路的终点(黄华青摄)

图11:这段铁路依然沿用古老的蒸汽火车头,在大吉岭的云端飞驰(黄华青摄)

大吉岭在1850年前还是一片无人居住的荒地,今天的人口多是曾在茶种植园中工作的尼泊尔移民劳工的后代,也称“廓尔喀人”。在大吉岭行走,随处可见尼泊尔式藏传佛教寺庙、藏传风格建筑,与颜色鲜艳的英式建筑、印度本土建筑似乎亦可和谐相处。

图12:Ghum的藏传佛教修道院(黄华青摄)

图13:大吉岭的藏传风格建筑(黄华青摄)

印度特有的拥挤和热闹在这里也可找到,如楚克集市,是大吉岭的贸易中心,当地人主要依赖的交通工具吉普车统一停在这里,更加重了它的拥挤程度。步行至此,仿佛从喜马拉雅山回到了印度次大陆。

图14-15:楚克集市(黄华青摄)

我在大吉岭考察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坐吉普车从大吉岭下山时,窗外擦肩而过的一辆卡车,在它不到10平米的货仓上,挤坐着至少五六十位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女性采茶工,年幼的十几岁,年长的六七十岁。我的眼神与她们一一对视,那眼神黯淡无神,冷漠,失望,抑或是无助,如同她们头上的沙丽一样因奔波而积满尘土。

当然,更多茶工长期居住在大吉岭的茶园中。大吉岭有39座认证种植园,总面积逾一万英亩,每个种植园都会雇佣500至1000名固定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工人住在50至150人左右、散布在种植园中的村子里。村子颤颤巍巍地攀附在陡峭的山坡上,住宅规模都很小,密集地挤在一起,普通访客很难分清每个家庭的边界。

图18:拥挤的种植园茶村(黄华青摄)

这种高密度的居住环境反映了大吉岭采茶工独特的社会结构。采茶工在当地被认为是“铁饭碗”,往往在母亲和女儿间“继承”(比起来,男人除了在茶厂中打零工,常成为失业、酗酒的象征)。因此,大吉岭茶村成了一个类似中国血缘聚落的母系社会。同一个村里居住的多是亲密的亲人或朋友,邻里空间也没有清晰分隔的必要。

中国的茶叶聚落则与此不同,各家各户的茶山、茶树都划分得毫厘不差,这与我们以家庭个体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有关。

图19-2:今天的大吉岭,聚落密度大大提升(黄华青摄)

地理标志认证、公平贸易认证、有机认证等等,都是上世纪末以来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为提升发展中国家弱势群体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权益而发起的平权运动。尽管我国也有不少农产品取得这方面认证,但其实它远未融入中国消费者的认知体系,中国的消费水平尚无法提供这类产品生存的土壤。

当地消费者习惯在超市中为远在非洲或南亚、素不相识的公平贸易生产者的权益而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其农产品。就像美国公平贸易组织的口号宣扬的那样,“我们每一次去商店购物,都可以选择用手中的美元,帮助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图20:加州伯克利的一家时尚茶室(黄华青摄)

图21:美国超市中的公平贸易认证、有机认证产品可以卖出更高价格(黄华青摄)

然而,看过本书后读者会发现,在这个看似善意的公正幻想背后,潜藏着很多消费者难以窥探的不公正。不过,我们仍不能否认它的正面价值。例如对我国而言,这种基于市场的农产品帮扶机制的改良,有可能缓解城乡差距日益增大的问题,也呼唤“先富起来”的中国消费者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大吉岭红茶作为“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的名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茶叶朝圣者接踵而至,大吉岭茶叶的品质与大吉岭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画上了等号,互相成全。很多茶种植园都兼营旅游,种植园主在英国殖民时期的茶厂中加建观景茶室,游客参观后可在此了解茶叶知识,品评购买茶叶。

图22-23:大吉岭的观光茶厂(黄华青摄)

一些殖民时期的种植园主住宅,被改造为价格不菲的度假民宿。在美国《名利场》杂志评选的2010年最佳旅行目的地中便有大吉岭的一座种植园,“一处经典的殖民风格种植园……像过去的贵族一样住在拥有玫瑰色英国瓷杯、完美阳台和白色藤条椅的小屋中。”当然,在此还可远眺壮美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

为了撰写这本民族志,作者贝斯基女士只身一人,和大吉岭采茶工一起生活了三十多个月。民族志的目的就是呈现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进而为那些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者提供批判性启发。在作者提出的“第三世界农业幻想”的批判下,公平贸易、地理标志认证这些平权运动所带来的贸易红利,并未改变底层采茶工的艰辛生活,她也犀利地指出背后的机制性原因,对发达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或消费者而言如同一声惊雷。

这则“农业幻想”的寓言,放在我国当下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中同样适用。我们的乡村建设是否大多建立在城市精英对传统乡村风情的幻想之上?这种幻想是推动、还是束缚了农村的发展?由少数城乡精英共享的、表面上的欣欣向荣,是否掩盖了关乎农民生息存亡的生产问题?

我想,乡村建设的目的是真正改善农民的生活,让农业成为收入富足的行业,让农村成为所有人向往的居住地。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从事乡村建设之前,有必要更深入的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振兴农村,唯有到田间去,到农民中去。

博士论文期间,我长住武夷山桐木村进行田野调查,每天都在与茶农的访谈过程中接受当地饮茶文化的洗礼,也深深爱上桐木村的正山小种红茶。后来在大吉岭喝到正宗的大吉岭茶,竟发现它与桐木红茶如此相似,仿佛喝到了一百多年前英国殖民者引进中国茶种在印度种植茶叶的“活化石”。

味道清雅的大吉岭红茶被誉为“茶中香槟”,是英国人唯一遵循不加糖、不加奶的方式饮用的茶类,这衬托出大吉岭的“高贵血统”。大吉岭茶比起浓郁的阿萨姆红茶、锡兰红茶,也更接近于中国人所习惯的口味及品饮方式。

图26:大吉岭茶叶商店中售卖的各类茶产品(黄华青摄)

图27:首季和第二季大吉岭红茶茶汤的明显差别(黄华青摄)

大吉岭红茶由于产量小,又有各类认证商标和卓越环境加持,价格一直居于西方茶类之冠,与中国的中高端红茶相近。当然,要论茶文化和对茶叶价格的接受度,没有任何地方可与中国相提并论。但西方国家却在茶文化的推广、年轻化方面走在了前列。

如前面所提到的加州茶文化,当地人虔诚地到中国各产茶区采购高品质茶叶,采取更开放、适合于年轻人的品饮方式,以及更时尚的包装和营销环境,赋予了中国茶文化全新的内涵与活力——这或是后发文化的优势,就像日本滴滤咖啡取代传统意式咖啡成为新一代宠儿一样。我想,要让中国的茶文化更具生命力地延续下去,也不妨在这些方面采取更开放、包容和创新的态度。

参考文献:

[1]Fortune,Robert.TwoVisitstotheTeaCountriesofChina,thirdedition,v2[M].London:JohnMurray,1853.

[2]Ball,Samuel.AnAccountoftheCultivationandManufactureofTeainChina[M].London:PrintedforLongman,Brown,Green,andLongmans,1848.

THE END
1.探索普洱茶传奇:吴玉英及其对茶文化的贡献普洱茶以其独到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茶叶市场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鲜为人知的是普洱茶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位女性茶人扮演了至关关键的角色——吴玉英。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制茶师更是一位深谙茶道、致力于推广普洱茶文化的传承者。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吴玉英的故事探索她是怎样去从一个普通的茶http://www.0411hd.com/2024baiqi/teawenhua/1618557.html
2.云南研究普洱茶的专家名单:普洱茶研究院院长及制茶大师一览现任院长李教授,自1985年起便投身于普洱茶的研究工作,他不仅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年来李教授带领团队在普洱茶的种植、加工、品质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例如,他主持开发了一套全新的普洱茶发酵工艺,显著提升了茶叶的品质和稳定性。李教授还积极推广普洱茶文化,多次参与国内外学术https://www.cnxds.com/2024baiqi/baiye/teazs/3381.html
3.喝茶的艺术与哲学探索中药材的独特魅力茶叶的品种多样性 茶是中国最古老、最著名的饮用植物之一。从绿茶到红茶,从白茶到乌龙,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绿茶以其清新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闻名,常见品种包括长jing、西湖龙井等。而红茶则以其醇厚深沉而受到人们喜爱,如普洱、大吉岭等。在烹调过程中,水温、时间和方法都会影响最终产品,因此选择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27768.html
4.茶叶百科绿茵茵的智慧花园一、茶叶百科:绿茵茵的智慧花园 二、茶叶之旅:从山林到杯中 三、品种辨识:探索千年传统与现代创新 四、文化深度:沉淀历史,滋养心灵 五、制作艺术:从采摘到烹饪,每一步都需细心考量 六、高级茶道:品味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精神的陶醉 七、健康益处:科学研究背后的神奇力量 https://www.aceye.cn/lv-cha/861733.html
5.未来趋势人工智能在提升茶叶品质中的角色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一手资料还是在精益生产过程中应用,或是对质量控制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在推动创新融合方面,都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成为提升茶叶品质不可忽视的一个工具。如果说过去依赖经验判断是主导作用,那么现在则需要更多基于数据驱动决策,这无疑将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充满可能性、充满挑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40935.html
6.云南普洱茶研究院院长杨柳霞简历及名单照片介绍云南普洱茶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普洱茶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文化交流与教育培训的专业机构。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始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研究普洱茶的种植、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力求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杨柳霞女士自研究院成立以来便担任院长一职,她不仅拥有丰富的茶叶研究经https://www.07358.com/jiemo/baiye/teazs/43688.html
7.12月5日茶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辅导他的主要科学研究贡献包括发现植物黄酮-3-醇和原花青素的花色苷还原酶(ANR)途径;青蒿的青蒿素合成途径,从转基因材料结晶青蒿素,发现非腺毛细胞中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以及分子工具的开发;2020年,他的实验室报告了黄酮-3-醇、原花青素和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对帮助人类抗击COVID-19具有潜在活性,并提出了全球治疗COVID-19的https://www.ahau.edu.cn/info/1611/154681.htm
8.兴业茶人周永明:一生钟情碧螺春守护传承太湖滨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茶树育种、科研的宝贵资源库,有很深的茶学研究价值。通过进一步研究可育成高优质抗逆新品种,丰富茶叶产品种类,实现做好产业、做强发展,带动群众增产增收,为苏州碧螺春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实基础。2008年,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I5ODMyNQ==&mid=2659879446&idx=1&sn=dd1a89cb910a03bdeca120c4acd65201&chksm=8b526c2cbc25e53a91eb959c296f29be2e4eb494409717b9367c5e38633ac95eb57d5e5f9e25&scene=27
9.话说中国饮食早在古代,中国厨师就对火候有过专门研究。北宋大诗人苏轼不仅是位美食家,而且还是一位烹调家,创造出著名的“东坡肉”菜肴,这和他善于运用火候有密切关系,他还把这些经验写入炖肉诗中:“慢着火,少着水,火候到时自然美。”后人运用他的经验,采用密封微火焖熟法,烧出的肉原汁原味,油润鲜红,烂而不碎,糯而不腻,https://www.meipian.cn/2q4sol9f
10.茶叶占卜是研究什么的占卜在哈利波特的原著里面,茶叶占卜叫Tasseography、Tasseomancy、Tassology、Teomancy、Tea-reading。其中Tasseomancy这词是由法语Tasse(茶杯),加上希腊语后缀mancy(预言)组成的。那么茶叶占卜是研究什么的?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正确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社团问答答案汇总】 https://www.9game.cn/zhanbu/855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