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茶科技盘点来了!数字时代,中国茶科技如何勇立潮头?绿茶茶叶茶业茶树茶产业

今年以来,中国茶科技也不负众望,取得了诸多成就。而一系列的茶科技落地实施,全方位驱动茶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聚焦于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可从种植端、生产端、销售端三大维度进行全景梳理。

以茶科技为切口

探索智能化种植新路径

追溯茶科技发展历程,其背后的科研人功不可没。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农技协江西武宁野生茶科技小院等7家涉茶小院正式获批……从茶科研工作者扎根科研反哺茶农,到科研人利用茶科技小院探索产学研用新路径,其均投身于各自所处领域,照亮茶产业发展的前路。从茶产业链的上游——茶叶种植做分析,或许能够更为直观的窥见这些科研工作者所做努力。

茶树品种

中国,是茶之古国。《中国植物志》显示,山茶科一共有约36属700种,我国有15属480余种,茶树数量较多。但茶产业发展并没有止步于此,茶树育种专家们仍然致力于培育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茶产业亦因此迎来多次蝶变。

茶树品种“秧塔大白茶”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成为普洱市第一个通过登记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意味着其拿到了市场准入证,能够正式投入种植,进一步提升育种品质。

除此之外,各项茶树新品种也纷纷涌现。天府红1号-茶树、甘露1号-茶树2个茶树品种入选四川省农业主导品种名单;中黄4号、中紫1号等17个茶树新品种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宜茶1号、福茗8号等19个茶树品种也获农业农村部登记......这些茶树新品种的推广运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科研保障,将有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栽培过程

茶叶绿色生产是茶产业发展的未来。茶科技的广泛应用,为实现茶叶生产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在八大名山头茶叶的栽培中建立溯源体系,可以对茶园种植监测、生产加工监控等茶叶种植生产环节实现全流程监管。另外,中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联合国内高校科研团队,揭示茶树中儿茶素甲基化衍生物的生物合成机制,为茶芽检测算法的优化和产量估算提供了新思路。栽培过程得到全方位管控,茶叶品质也将得到保障。

强化茶科技引领

助推生产端发展

夯实“种植端”后,“生产端”也将持续发力。今年以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南高原特色经济作物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湖南省千亿茶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等地方政策纷纷启动。针对省内农业重点产业所存在的问题,整合省内外优势科研资源,引进优良品种和技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中旬,中国茶叶学会分别召开了“绿茶加工智能化关键技术创新及成套装备研发”和“茶树绿色高效繁育技术集成与应用”两场科技成果评价会。到场专家从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前者创制了摊放、杀青等绿茶全程智能化加工装备,全面提升了我国绿茶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后者则构建了茶树扦插苗圃地原土覆膜消杀技术,有效抑制了苗圃病虫害和杂草发生率,病虫害杀灭率达95%以上,杂草抑制率达70%以上。

虽然茶产业生产效率得以稳步提升,但长期以来,我国在茶叶国际标准化建设方面进展滞后,影响到茶产业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月18日,由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20715:2023《茶叶分类》正式颁布,我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上升为ISO国际标准,极大程度地推进茶叶国际标准化建设。该项国际标准根据茶叶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将茶叶分为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类,同时规定了茶叶关键加工工序的名词术语,如做形、闷黄等,保障茶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无独有偶,国际标准ISO20680《Whitetea-Definitionandbasicrequirments》(《白茶-定义和基础特征》)已正式获得批准立项,该标准是该标准是继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威江团队发布ISO20716《乌龙茶-定义和基础特征》国际标准后取得的新突破,推动着福建茶叶以及中国茶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新时代。

巧用茶科技

解锁茶业消费新趋势

科技支撑,正成为能否领跑市场的重要砝码。科技赋能下,茶叶产业不仅在生产端实现了高效、智能化的管理,更在销售端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

有一流的品质,才会有广阔的市场。因此,需要将“生产端”与“销售端”相连接,总结生产经验并着力于后续品质提升。2月23日,2020-2022浙江省茶叶产业技术项目总结交流会,将原有的46个项目的技术研究成果,以技术团队项目的形式解决茶产业领域里的技术痛点、难点;同样,第31届及第32届中国茶业科技年会聚焦年度茶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深入探讨茶产业创新突破途径。

随着更多投资者的加入,茶旅无疑将成为带动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南平茶旅智慧地图、大田县茶美人自然生态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观光园三项涉茶项目入选2023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科技教育项目,将促成茶旅方面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借助智慧农业。

茶科技是一门交叉学科,人工智能(AI)技术也包含其中。作为茶业的重要创新领域,AI技术为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借助AI技术的帮助,茶叶产业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加强从种子资源到深加工方面的研究。

通过优化栽培技术、改良品种、创新加工工艺和制定标准,可以推动茶产业发展,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

3、需多方联动。

茶科技不单是科研工作者的事情,而是需要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三家联动,加强茶科技的基础研究,茶科技才能真正为茶产业所用。

茶科技的飞速发展,既是对过去一年成果的呈现,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展望未来,茶科技将持续引领茶产业向更高峰攀升,为茶叶的品质、产量和国际竞争力再添新动能。2024年,期待茶科技能够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茶业时代。

THE END
1.饮料研发最新进展”重要综述工作简报这些研究进展可拓宽茶饮料研究者和制造者的视野,并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未来的茶饮料的研究和开发应重点关注以下技术:饮料专用原料的茶叶加工技术,高效节能和绿色低碳的制备技术,天然原料的风味调配技术,茶饮料的包装和保鲜技术,特色和功能产品的开发技术。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及中国农业科学http://www.tricaas.com/xwzx/gzjb/297696.htm
2.普洱茶出口问题国外研究现状,外国学者对普洱茶出口问题的研究综述云南普洱茶在国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研究主要集中在普洱茶的药理学特征、心理影响、生产加工工艺和贮存条件等方面。这些研究为人们更好地理解普洱茶的药用价值、保健作用以及优化生产技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未来,咱们期待更多国外学者对云南普洱茶实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普洱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中的发展和应用https://www.07358.com/jiemo/teachennian/85716.html
3.茶叶研究所我所在红茶品质快速评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2024-10-15 我所召开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进展汇报会2024-09-25 我所系统综述萎凋/摊放工艺影响茶叶理化性质研究进展2024-09-14 我所承担的“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2024-04-19 我所联合研制广东省地方标准《茶园杂草管控技术规程》通过专家审查2024http://www.gdaas.cn/tea/
4.茶叶的创新与市场前景白茶系列茶,这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绎,至今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变迁,茶叶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通过创新来引领茶叶市场的发展,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茶叶的创新与市场前景两个方面,探讨茶叶产业的未来发展。 http://hbqinmin.com/post/97.html
5.矮地茶的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onArdisiajaponica,音标茶叶标准研究进展4) Advancement on The Study of Tea Chrysanthemum 茶用菊花研究进展5) advanced in methodology for research 研究方法的进展6)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on Confabulation 虚构的研究进展补充资料:矮地茶 【通用名称】 矮地茶 【其他名称】 【中文名】 : 矮地茶 【类别】 : 全草类 http://www.dictall.com/indu57/76/5776758B1FB.htm
6.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茶叶科学》2015年01期茶叶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宛晓春;李大祥;张正竹;夏涛;凌铁军;陈琪 开通知网号 茶叶生物化学是研究茶树生命化学的科学,主要在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上探讨茶树特别是新梢中特征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茶叶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关系。近年来,茶叶生物化学主要侧重在与茶叶品质和健康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YKK201501002.htm
7.茶叶抗癌研究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茶叶抗癌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美国克里夫兰医院访问时与同行合影 茶是世界性的饮料,几乎大家都爱喝,老少皆宜。茶叶中含有600多种化合物,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必须的营养成份,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等。另一类是药用成份,如茶多酚,光纤化合物等。https://kjcxpp.com/html/xxkxqy_1767_5728.shtml
8.茶叶科技进展茶叶功能性成分利用与安全性评价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在茶叶功能性成分利用与安全性评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茶氨酸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铜团簇抗菌剂,该抗菌剂可以有效的清除多重耐药菌感染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化学及材料科学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进功能材料)》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197275
9.我校茶学与茶文化研究中心在茶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202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4120、81570788)、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1BBF60025、20181BCB24005)、广东茶产业技术体系(2019lm1117)等项目的资助下,我校茶学与茶文化研究中心在茶叶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以江西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的论文《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ecal metabolite profiles in HFD-induced obese https://www.jxau.edu.cn/info/1043/3891.htm
10.茶叶功能成分利用“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茶叶功能成分利用深入延伸扩展至茶饮料、食品、天然药物、个人护理品、植物农药、动物保健品等终端产品体系,其应用技术研究突破与新产品开发也成为全球茶叶深加工行业的持续关注重点。 一、我国茶叶功能成分利用“十三五”研究进展 1. 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技术进展http://www.hsmcw.cn/readNews.shtml?id=11570
11.茶多酚在水产品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安全陛高、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和可防腐保鲜等优点,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茶多酚(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花青素和酚酸4类化合物,其中儿茶素的数量最多,约占茶多酚的60%~80%,它是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儿茶素主要有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http://www.dehe99.com/Mobile/MArticles/cdfzscpbxz.html
12.毕业论文: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doc金冠凤: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PAGE 2 茶叶中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1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由于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扩大,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应用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在绿色的二十一世纪极具发展潜力。据有关专业人士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13/8025004045002023.shtm
13.茶叶研究所在茶园芽叶智能识别与计数估产方面取得新进展茶叶研究所在茶园芽叶智能识别与计数估产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茶叶研究所与中茶所、浙农林在Plant Phenomics(中科院一区TOP,IF:6.961)联合发表了题为“A tea buds counting method based on YOLOV5 and Kalman filter tracking algorithm”的研究论文。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茶芽智能识别与计数方法,提升了芽叶http://www.saas.ac.cn/art/2023/3/28/art_162958_10315074.html
14.苦丁茶(粗壮女贞)成分结构特征活性作用机制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罗文汇主任中药师:苦丁茶(粗壮女贞)成分结构特征、活性作用机制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苦丁茶(kudingcha)在中国是仅次于茶叶的一大类传统植物代用茶的总称。苦丁茶(粗壮女贞)广泛分布于中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和缅甸等国家,也是贵州省余庆县和四川省筠连县的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现代研究表明苦丁茶(粗壮女贞)主要富含苯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13015106699393
15.石崖茶研究进展石崖茶研究进展 蓝剑锋 关键词:石崖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中图分类号】 G64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2--01 石崖茶为山茶科杨桐属植物亮叶黄瑞木 Adinandra nitida Merr. ex Li 的叶子,又名石芽茶、石岩茶、亮叶杨桐、 亮叶黄瑞木。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和贵州等地,资源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513/10309621.shtml
16.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导师介绍:陆建良茶叶33(1)<>, 杜颖颖 梁月荣张广辉 陆建良 7.茶树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茶叶科学27(2)<>, 陆建良,林晨,骆颖颖,张广辉 ,梁月荣 8.茶饮料中微量色素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 茶叶科学17(4)<>, 潘顺顺;陆建良;杨晓丽;郑新强;杜颖颖;Devajit B https://yz.kaoyan.com/zju/daoshi/30/406151/
17.文献综述冠突散囊菌研究进展茶知识同时在生长良好时产生浓郁香气,增加茶香的同时减少了茶叶中的青草气味,改善茶叶品质。另一方面,在用CZG和40%蔗糖蛋白脉液体培养基培养冠突散囊菌后发现菌丝体中富含巧种氨基酸,且含有大量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可达4.32%。此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边疆人民以冠突散囊菌多少来评价获砖茶优劣提供了理论依据。http://www.zgchawang.com/knowledge/show-96759.html
18.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研究所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2024/04/28 通知通告 更多> 关于举办第二届茶叶审评研修班、首届茶叶拼配与手工精制茶专项技能进修班的通知 2024/11/06 【舜耕论坛】茶多酚自组装材料构建及应用 2024/07/21 【舜耕论坛】中国生态低碳茶研究进展 http://www.trisaas.c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