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廉云南”建设之以“小”见严纠“四风”专项行动——以“小切口”破题驰而不息纠“四风”
“普洱市聚焦安全生产、服务群众、信访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分领域精准整治,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13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9人。”
“怒江州在开展公务用车专项监督检查时,重点检查公车私用、私油公供、私票公报、私车公养,在节假日期间是否规范报备审批使用公务用车、是否严格按要求封存车辆等问题,紧盯易发频发的纪律作风问题开展监督执纪。”
…………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驰而不息纠“四风”,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对症纠治,带动面上问题的解决。
墨江县纪委监委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听民声察民情,了解惠民政策落实及镇村干部作风情况,织密织牢“监督网”。图为纪检监察干部在孟弄乡隔界田走访收集群众身边的问题线索。
通讯员罗媛华/摄
严惩“茶腐”正清源
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长期抓下去。
“随着反腐败斗争进入深水区,贪腐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手段,不少行贿受贿者企图通过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这样的‘雅贿’‘暗贿’,达到‘送得不动声色、收得不露痕迹’的歪风邪气。”对此,普洱市纪委监委在深入开展以“小”见严纠“四风”专项行动基础上,以普洱茶为“小切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款购买烟酒、高档茶叶等土特产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防止“名茶、名烟、名酒”等诱发“四风”问题反弹。
仅2022年,普洱市通报曝光“四风”共18批次44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5人。
一直以来,普洱市纪委监委对于类别明显、表现突出的“四风”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整治,纠治结合,边查边改边建。通过具体案例、身边人身边事做实警示教育、以案促改,督促完善制度、补齐治理短板,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用小切口推动大整改,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
露头就打、反复敲打,不给享乐奢靡之风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之机。
严把“标尺”纠暗疾
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持续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在正风肃纪反腐的高压态势下,这种隐形变异的“车轮腐败”不时冒头,既有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层面的主观原因,也反映出个别地方、单位在公车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清理超标办公用房是对“作风病”的医治,是对群众“看得见的腐败”的治理,来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半点虚假。
办公用房违规问题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表现之一,也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为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普洱和怒江还重点聚焦解决萎靡不振、不思进取,不敢担当、为官不为,标准不高、效率低下,纪律松弛、“四风”突出等4个方面问题,强化精准监督和检查考核,打好作风建设“组合拳”,在监督与教育、惩戒和治理上同向发力,一些作风顽疾得到有效整治,干部作风更加严实,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严管“津补”固长效
“四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普洱市思茅区、墨江县纪委监委紧盯时节,有的放矢纠“四风”,对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违规发放津补贴、福利奖金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驰而不息筑牢年关“廉防线”。
为提升监督质效,当地纪委监委建立联动监督机制,一方面加强上下联动,统筹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部门、派驻(出)机构和县(区)纪委监委监督力量,构建纵向联动的监督检查格局,着力提升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加强横向联动,协同税务、市场监管、财政、审计等部门,邀请“阳光监督员”全程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在纠治“四风”高压态势之下,仍有一部分党员干部铤而走险,为此,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要节点、关键人群和薄弱环节,强化监督执纪,健全常态化明察暗访、查处问责、通报曝光等机制,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对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等问题露头就打,对不吃公款吃老板、收送电子红包等新动向新表现深挖严治,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及其背后的腐败问题,不断提升正风肃纪反腐治理效果。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要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纠治“四风”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从小处入手、实处着力,探索实时监督、精准监督、全面监督,破解监督难题,以上率下改进工作作风,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不断推动党风政风社风向上向善,促使纠治“四风”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清廉云南”建设“重要窗口”示范样本贡献纪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