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糖茶,顾名思义就是真无糖和真茶。
真无糖,且没有采用赤藓糖醇等代糖原料。我们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国家标准中的无糖饮料指100ml中含糖量不高于0.5g,但可以添加代糖。《糖烟酒周刊》此次聚焦的无糖茶饮指得是,不仅含糖量等于0,且不添加人工代糖,也就是无糖纯茶。由于是真无糖,也就意味着,0糖0脂0热量,顺应了更多消费者追求健康、控糖、解渴的需求。作为元气森林第一个面世的品牌,燃茶在诞生6年后宣布升级,去掉产品中的代糖赤藓糖醇。从此燃茶将不再带有甜味,变成了更彻底的无糖茶。
真茶原叶萃取,还原现泡口感。茶原料主要分为茶粉、茶浓缩液、原茶碎、原叶四种,中国人喝茶讲究品鉴,品茶不仅是品其中的味道,更是对制茶过程中工艺、技术等多方面的全方位评鉴。无糖茶的发展需要兼顾品质、工艺和技术等多方面。目前市场上的无糖茶主要诉求的是100%原叶萃取、富含茶多酚、茶味醇厚、还原现泡口感。
从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来看,生产企业越来越注重在原茶种上下功夫,精挑细选原料,如云南普洱、高山绿茶、广东乌龙,致力于在多种细分的茶叶中,选出最正宗的。而在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上同样精益求精,一方面是制茶工艺的考究,如有丛气把晒青绿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烘青绿茶四大绿茶制作工艺进行配比制备,泡制出“中国绿茶四姐妹”;另一方面在将茶叶加工成饮料的萃取、调配、杀菌、灌装的过程中,同样是精雕细琢,如低温萃取、低温冷泡、低温慢焙、HPP超高压冷萃等,以便减少高温造成的咖啡因及单宁酸,更能保留茶汤回甘和有益的儿茶素。此外,通过包装和瓶型的技术应用,减少阳光照射带来的氧化。
例如,2011年,农夫山泉钟睒睒去日本考察生产设备时,引进了(log6)无菌生产线和三重阻隔技术,并应用在东方树叶的产品设计阶段,把真实的茶汤充分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才有了如今的东方树叶。
中国茶饮料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无糖茶进入大众视野也已有二十多年,当初无人问津的三得利乌龙茶成为现代人的香饽饽;现在爆火的东方树叶,在2011年上市初期,口味无法让大众接受。然而,时代发生了变化,中国茶饮料现已进入4.0时代,无糖茶饮成为个性消费时代的新贵品类。《糖烟酒周刊》根据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消费者与市场中心整理的中国大陆无糖茶市场资料进行归纳,将无糖茶行业从1997年至今的发展经历,总结为“品类初探——市场培育——快速发展——急剧爆发”的四个历程。
快速增长期(2018年~2022年),走向更广的消费群体。2018年初,维他“无糖茶”进入大陆市场;可口可乐推出无糖茶“淳茶舍”;娃哈哈推出“安化黑茶”和“一茶”,包括安化黑茶、茯砖茶、普洱茶。
2019年,统一上市无糖高端茶饮“传沏”冷萃单丛茶,价格高达20元/罐;怡宝推出“佐味茶事”无糖茶,主打“让生活回归本真”。
2020年,银鹭推出无糖茶品牌“山云茶画”,聚焦都市白领人群,定位“手边名茶”;新兴无糖茶品牌“让茶”成立,并在2021年推出了纯茶系列,把宣传重点放在“0负担”。2022年,日化巨头立白投资品牌“有丛气”占位鸭屎香乌龙茶细分市场。这一年,农夫山泉整个茶饮板块销售突破69亿元,东方树叶杀出重围,功不可没,成为市场上亮眼的存在。三得利乌龙茶焕新上市,同样迎来高速增长。
从2018年开始,在多年培育下,消费热点风潮终于刮到了无糖茶品类。即饮无糖茶不再只是老牌巨头的多元化尝试,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开始入局这一蓝海市场,希望能分一杯羹。虽然体量不算太大,但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速,同时品牌们开始思考如何切入更细分的需求,以打造差异化优势,助推无糖茶饮料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建、广东、台湾三个产区的中国乌龙茶品种进行配比制备,泡制出“中国乌龙三兄弟”。2023年,农夫山泉茶饮板块翻倍增长,预计实现125亿元收入,其中东方树叶营收或达百亿,独领风骚,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023年上半年,三得利乌龙茶销售规模同比增长近200%,全年营收达到50亿元,今年目标再实现60%增长。
当下,无糖茶市场进入由东方树叶和三得利引领的双寡头垄断发展阶段,传统品牌市场份额稳固,新势力品牌持续加入。根据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19年成为国内无糖茶饮市占率第一后,东方树叶就已经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较早布局的三得利乌龙茶在即饮茶赛道占比也稳步提升,稳居第二。有丛气、茶小开、燃茶等新势力品牌,在营销推广上实现差异化和年轻化,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尝鲜,同时在渠道利润较为丰厚,渠道推力较足,有望获得突破。
此外,随着一二线城市消费力提升,无糖茶的用户群体逐渐从过去的控糖、健身等高黏性人群,拓展为泛需求人群,对于一二线城市的白领消费者而言,无糖茶获取方便,味道近似于有风味的水,因此从需求上逐步形成对日常饮用水的替代。日本矿泉水定价较高,因此无糖茶具有一定替水的性价比,而国内无糖茶的价格较饮用水更高。但对比中日无糖茶支出占月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一二线城市的支出占比仍低于日本工薪家庭。另外,参考瑞幸9.9元咖啡快速发展,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低价饮料快消品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无糖茶仍有持续替代瓶装水的空间。
扶摇直上,值得期待。
本刊记者:行恕
阅读5204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食业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