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无症状的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名称为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缩写为HIV)侵犯了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严重低下,从而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针对它的治疗,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抗病毒治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鸡尾酒疗法;二是针对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治疗;三是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四是免疫调节治疗;五是营养和支持治疗。
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否真的有效
四、什么是鸡尾酒疗法
所谓鸡尾酒疗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通俗说法,是由作用于病毒复制不同阶段的药物合理而有效地联合而成,具有强大的抗病毒作用,可以使HIV-RNA在血浆中达到检测不出的水平。
现有的药物有四类:核育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融合酶抑制剂(fusioninhibitors)。
五、艾滋病病人可以到哪儿治疗
六、哪些人需要抗病毒治疗
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又没有抗病毒治疗禁忌证的人群都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所谓禁忌证是相对的,比如患者有活动性结核,就需要将结核控制或者患者能够耐受抗结核药物后再开始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有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最好也要等感染控制后再开始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肝脏、肾脏以及心脏功能障碍,最好要等以上脏器功能改善后再决定抗病毒治疗。
七、什么时候开始抗病毒治疗
八、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抗病毒治疗
原则上不可以结束治疗,需终身服药,除非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或治疗失败。患者不可以自行停药,需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结束治疗或更换其他抗病毒治疗方案。
九、什么是规范化抗病毒治疗
就是全程(终生)、足量(严格遵照医生的医嘱,不能漏服)、组合合理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定期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并且严格掌握药物疗效的监测方法,包括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免疫学判断标准和病毒学判断标准。
十、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成功的标准、实验室的特异性检查,即使当地不能进行检测,也应该知道这些,并建议患者到具备检测条件的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测,以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
十一、目前常用的药物组合
双汰芝+施多宁(Combivir+EFV);
双汰芝+佳息患(Combivir+IDV);
双汰芝+奈伟拉平(CombiVir+NVP);
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奈伟拉平(ddI+d4T+NVP);
去羟肌苷+司他夫定+施多宁(ddI+d4T+EFV);
去羟肌苷+司他夫定+佳息患(ddI+d4T+IDV),该组合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奈伟拉平(AZT+ddI+NVP);
齐多夫定+去烃肌苷+施多宁(AZT+ddI+EFV);
司他夫定+拉米夫定+施多宁(d4T+3TC+EFV);
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佳息患(d4T+3TC+IDV);
司他夫定+拉米夫定+奈伟拉平(d4T+3TC+NVP);
施多宁+佳息患(EFV+IDV)。
由于我国生产仿制药品的厂家较多,商品名也比较多,我们不在此一一列出,只要在组合的过程中符合化学成分的就可以用相应的药物代替组合中的药物。
十二、如何选用合理的药物组合
从总的方面说,应该选择服用方便、毒副作用小的药物组合。但是目前进口抗病毒药物的价格仍较高,选择国产药物的组合也是合理的。不论是哪里生产的药物,药物的三类组合原则不变: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组合(不含非核甘类);含有非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组合(不含蛋白酶抑制剂);3个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组合(不含非核百类和蛋白酶抑制剂)。
因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复杂的,所以从个体水平和总体水平选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药效、毒副作用、服药依从性和持久性、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怀孕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可能会出现的耐药病毒株、费用和获得药物的途径等等。
十三、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十四、为什么有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换药
主要是因为治疗失败或毒副作用太大,所以必须更换治疗方案。
十五、什么是治疗失败
治疗失败有以下儿方面的定义:
1·治疗方案的失败
2·治疗病毒学的失败
经过HAART治疗24周后血浆中病毒载量大于400拷贝/毫升,或经过48周后血浆中的病毒载量大于50拷贝/毫升,或是已经达到病毒学的抑制后血浆中病毒载量再次大于400拷贝/毫升。
3·治疗免疫学的失败
经过一年的HAART后,CD4+T淋巴细胞数仅增加25~50个或下降到基线以下。根据经验对于以前没有接受HAART的病人,经过正规的HAART后其CD4+T细胞应该平均增加150个,但是如果治疗前的CD4+T细胞数比较低的话,治疗反应可能要差一些。
4·治疗临床学的失败
目前,在基层医院有些检查可能受条件限制不能开展,但是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掌握这些概念,一旦具备了检测条件和手段,知道应该进行哪些检查。
十六、更换治疗方案的条件
(1)病毒学的失败伴随着免疫学的失败。由于我国可供选择的药物比较少,如果病毒学没有达到最大程度地抑制,但是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较好的话,仍认为治疗有效;反过来如果病毒学得到了最大程度地抑制,而免疫功能没有重建,也认为治疗有效,不必更换药物。
2)在没有病毒学和免疫学监测的情况下,只要出现临床的治疗失败,就应该考虑治疗失败,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十七、换药的原则
一旦出现治疗失败必须进行换药,不然的话,药物的毒副作用存在,而治疗作用却消失了,对患者、对国家药物的投人都是一种损害。
但是具体到如何进行换药,确实比较复杂而且不容易掌握,但是,应该掌握如下基本的原则:
(1)因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病人的依从性差时,可以单一换药。
(2)在依从性好的前提下如果出现病毒载量的反弹,应该考虑药物产生耐药的可能,经过药物耐药试验证实可以更换具有耐药性的单一药物。
(3)一般来讲,对治疗失败者,不能更换一种药物或仅仅增加一种药物,最好三种全部更换或至少更换两种。
(4)如果不具备更换新药的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治疗己经取得了部分疗效,继续按原方案治疗也是合理的。
十八、治疗有效的标志是什么
1·关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
CD4+T淋巴细胞计数测定是抗HIV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判断指标,如果治疗有效,CD4+T淋巴细胞计数应逐渐上升,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增长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增长期,在治疗后的最初三个月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快速增加,每天每微升平均新增加近2个CD4+T淋巴细胞,随后进人第二阶段即缓慢增长期,每天平均新增加近0.17个CD4+T淋巴细胞,较前三个月慢10倍以上。我们认为第二阶段CD4+T淋巴细胞的增加比第一阶段更为重要,因
为它意味着真正的免疫重建。
值得注意的是,测定CD4。T淋巴细胞的血液标本必须在18个小时之内进行处理,而且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越高,可变性越大,如果合并有感染或不同原因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激素的应用等因素也可以影响检测结果。
2·关于病毒载量
每一种RNA定量系统都有其最低检测限,通常在小于50拷贝/毫升时,病毒载量"测不出"病毒,但不等于血液中不含有病毒,因此使用此指标应综合其他检测数据和样品背景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病毒载量的下降分两个阶段,治疗开始的3-6周内下降迅速,以后缓慢下降。
3·其他指标
目前还没有能完全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但是抗病毒联合用药,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病毒量,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延缓发病或减轻症状,延长生命。经过联合治疗以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主观感受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患者的持续不规则发热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体重增加、持续不明原因的腹泻消失及全身肿大淋巴结变小或消退等,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头痛、视力障碍、精神异常或痴呆等症状好转或消失,皮疹减少或逐渐形成痰痕组织。另外,随着患者免疫力的不断升高,各种感染儿率明显减少,患者以往久治不愈的感染及一些机会性感染经过对症治疗以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例如真菌
感染引起的甲癣,真菌性食管炎等经过氟康唑治疗以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出现临床痊愈患者,基本能够正常地工作及生活,患者主观感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生活再次充满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