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以“长江长运河忙两岸是故乡”为主题,围绕安徽地区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安徽段)、乡村振兴(马鞍山区域)、地方非遗(马鞍山区域)四条主线共同组成本届毕业生设计主题。
四载春秋,落笔成章。2023届的128位年轻人的创作种类丰富、题材多样、手法新颖。既有对当下地域文化的思考,也有对未来文化的延申。即融合民族特色,又把握时代主旋律。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结合多元化的新科技。蕴含着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和安徽文化特质。
此次展览为视觉传达设计学生的本科学习画上圆满句号,愿他们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下面请欣赏2023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部分毕业设计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1、《以梦为马》——基于皖江地区文化的三维动画设计
作者姓名|刘卫龙
指导老师|肖森曾赫男
设计说明:三维动画短片《以梦为马》的故事发生地被笔者设置于皖江地区。故事围绕着梦、诗人与马三者的关系展开,笔者试图通过对三者关系的探讨来反映中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动画的场景以诗歌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皖江地区建筑与风光的描绘展现出该地区的传统与现当代文化,映射出时代的变迁。动画场景分别涉及了宣城、芜湖、马鞍山的传统与现当代建筑。
2、和县庐剧数字插画设计
作者姓名|徐婧
指导老师|李林森
设计说明:以庐剧戏曲剧目与戏曲人物为中心元素,和人物情节,故事场景,山水花鸟等元素相结合,以插画的形式进行故事表现。以庐剧六个不同曲目分类进行系列的插画制作,创作出不同的场景故事形式。选取曲目主要有:《彩配楼》、《济公传》、《狸猫换太子》、《梁山伯与祝英台》、《休丁香》、《秦雪梅》。将戏曲人物,戏曲故事作为插画主要创作元素,加以山水花鸟,舞台元素,场景故事等进行画面点缀,采用同构的创作手法进行插画体现。
3、“民歌要潮”文创品牌设计
作者姓名|于洁
指导老师|夏倩
设计说明:民歌要潮是一个以民歌文化为底蕴专为年轻人打造的潮流文创品牌,包含家居、服饰、文具等各类潮玩产品。“F”代表FOLK意为流传民间的;“M”即代表MUSIC(音乐)也是“民”字拼音首字母;同时因民歌善用语气词演唱所以用波音音符来衔接字母“F”和“M”。品牌标语为贩卖“ZAO”音和潮我看,倡导大众热爱自己所热爱的,打破传统民歌印象标签,以一种不被定义的态度看待民歌、接受和热爱民歌,将民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品牌为追求潮流与独特的年轻人提供个性、艺术和时尚生活产品的同时打造了一个属于民歌的世界。
4、“戏游宜城”安庆旅游品牌形象设计
作者姓名|王泽豪
指导老师|安姗姗贾学松
设计说明:安庆是国家级历史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是皖江文化的发源地。提取安庆城市文化内涵、地域特征、景观建筑元素,加以符号化表现,设计出传递“宜城安庆”的旅游品牌形象标识、城市品牌标识视觉识别手册和城市IP形象。希望借此能进一步提升安庆城市的知名度、辨识度、美誉度,突显安庆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宜居品质。
5、地域文化在餐饮品牌设计中的应用——以“鲍义兴”早点为例
作者姓名|郑芹芹
指导老师|苏琴
设计说明:中华老字号餐饮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与匠心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下续写与传承老字号品牌的传统技艺与文化特色,弘扬老字号的品牌内涵及工匠精神,是老字号民族品牌崛起的重要命题。本课题以马鞍山市级非遗鲍义兴早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为主要设计内容,拟通过鲍义兴品牌故事、品牌文化、早点品类为主要元素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加入“鲍公”的IP形象,结合含山地域文化,从品牌定位、视觉形象设计等设计角度出发,旨在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鲍义兴早点餐饮品牌设计。提升本土餐饮品牌的认知度,逐步加深受众对本士文化、本士品牌的认同感,加强该地域的文化自信,构建守正创新、匠心凝聚的老字号餐饮品牌形象。
6、齐心蟹力—当涂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
作者姓名|翟玉洁
指导老师|毕钰阳夏倩
设计说明:齐心蟹力品牌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传播当涂人民的齐心协力的助农形象,因此取名齐心蟹力。目的是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此品牌融合了当涂地域文化,以当涂农产品大闸蟹为核心,通过品牌形象的树立打造当涂特色农产品地域品牌,在展现当涂地域文化的同时促进当涂农产品的销量,推动当涂经济的发展。
7、新时代马鞍山城市形象插画设计
作者姓名|傅善霞
指导老师|魏伦
设计说明:本次长卷分为8个场景用偏写实的手法表现,以山水作为串联。利用插画设计突出马鞍山和科技化的设计结合。分别通过小九华、霸王祠、褒禅山、雨山湖、采石矶等景点各具独有的景点特色,来突出马鞍山的文化、科技、艺术及自然环境价值,塑造了立体化的数字城市形象。从左到右,从农耕,文化,风景到现代。
8、“傩风遗韵”——当涂县“三圣傩舞”非遗文化插画设计与应用
作者姓名|周韩童
指导老师|贾学松
设计说明:通过“傩风遗韵”国潮风系列插画设计,以插画的形象来传播傩文化。一方面宣传当涂县傩文化,呈现当涂县傩文化多样化的设计形式,丰富其传播市场,推动当涂县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加深大众去了解、感知当涂县“三圣傩舞”的魅力所在,了解“三圣傩舞”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
9、非遗视域下含山运漕龙舟节动态插画设计
作者姓名|刘家倩
指导老师|吴玉柱
设计说明:含山龙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动态插画的方式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也能更好的在互联网上流传。设计融合了龙舟赛前要举办的祭祀仪式,游龙仪式,赛龙舟的场景,观看比赛的群众和竞赛之后人们希望的场景。里面建筑的风格是运用了徽派建筑,也运用了龙的元素。创作完成之后通过动态插画的方式将龙舟赛的龙舟做出动态效果。通过这样的设计传承和发扬含山龙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含山龙舟文化。
10、“一盏芳华”临涣茶品牌形象设计
作者姓名|孙玉
指导老师|佘醒
设计说明:本课题从民间非遗临涣茶习俗文化作为切入口,基于棒棒茶的特点进行IP设计出卡通化人物形象棒桑反和棒卜婵,通过卡通IP形象作为超级符号与公众进行动态交互,此形象具有的独特性在茶品牌形象中脱颖而出,更加具有年轻化。
11、《豆腐人生》——刘山豆腐二维动画设计
作者姓名|赵娜娜
指导老师|张心悦苏琴
设计说明:本片以“刘山豆腐”的制作过程为原型创作:年迈的主人公豆仔坐在轮椅上与朋友叙述着跌宕起伏的一生。小时候的某天遇见了一位问路的路人,勾起了豆仔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自此,豆仔远离家乡,外出奋斗。经过长途跋涉,豆仔抵达了一个繁华的地段,找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打工之路。泡黄豆、磨黄豆、滤豆浆、煮豆浆和入缸点浆,最后倒入磨具制成豆腐。在此工作过程中,豆仔全身心投入进去,长期以往,豆仔厌倦了这辛劳的机械般的生活。自此,豆仔决心辞职,去看看外面大千世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12、采石矶文创设计及应用
作者姓名|王丹桂
指导老师|曾赫男
设计说明:此次设计以采石矶建筑,采石矶、延园、三元洞、清风亭、太白楼、三台阁中建筑进行设计,与兔子、莲花、灯笼、仙鹤、金鱼、喜鹊等自然、动态的元素相结合,使画面更加灵动。用鲜明的色彩给人视觉冲击,提升消费者的兴趣。
13、“含音”含弓戏品牌形象设计
作者姓名|李淑静
指导老师|王成马远
设计说明:本品牌“含音”主要围绕含弓戏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实践,以非遗戏曲文化——含弓戏为主题,设计了传统戏曲人物的Q版形象。在符合原著人物的基础上,将人物扁平化,使得消费者更加代入原著,俗气简单又不失创新。之后把有关含弓戏文化的元素运用到“含音”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再进行插画创作,并以生活用品等作为载体,设计一系列文创衍生品。
14、《庐剧院》-﹣庐剧购票类APP设计及应用
作者姓名|刘飞
指导老师|陈伊灿魏伦
作者姓名|夏兴雨
指导老师|陈静波
16、当涂湖阳跳五猖形象插画设计及衍生应用
作者姓名|王艳青
设计说明:“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湖阳跳五猖作为马鞍山市传统舞蹈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此背景下进行深入调研。“猖”代表凶恶,也就是五位凶恶之神;五猖神也称五猖财神,五方帝君。本次毕业设计以插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在设计中加入五猖神中五行、判词和方位元素进行表现。在插画创作实践过程中应用了整体性原则,将非遗文化再创作为五猖形象插画,其次,根据其非遗活动节奏进行分镜插画设计,因此形象插画与分镜漫画相辅相承,以一位猖官为带入点用黑白漫画的形式在叙事逻辑下进行,根据情节的变化分镜画面具有叙事节奏性。
17、“运酒记”运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动态插画设计
作者姓名|赵丹丹
设计说明:以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运酒的传统酿造技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运酒传统酿造技艺过程进行视觉转译,以意象化造型+肌理的插画手法串联成动态插画。将省级非遗“运酒传统酿造技艺”过程中的人物形象、运酒工艺、含山人文景等元素相结合,融合动态插画的设计与古典插画语言于一体。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动态插画,相比于传统的文字、图片等静态形式的表达方式,动态插画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并且能够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利于弘扬马鞍山市的文化底蕴,加深群众对马鞍山市的非遗文化了解和兴趣。
18、《好“食”光》马鞍山美食篇绘本设计
作者姓名|张玉茹
设计说明:本课题主题为马鞍山部分非遗美食文化绘本设计,主要以马鞍山非遗美食作为切入点,通过调研,选择了五个马鞍山非遗美食故事进行创作,分别是:薛津馄饨、鲍义兴、三口塘老鹅汤、薛津臭豆腐干、炸牛肉。设计宏观目的是为了宣传城市源头文化建立城市美食文化记忆,塑造马鞍山深厚的历史形象。同时,促进马鞍山的旅游,借美食来推动消费,也有助于促进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非遗工艺的传承。最后,通过阅读绘本,可以了解美食的制作过程,提高探索美食的食欲。
19、桡棹情——含山龙舟品牌VI设计
作者姓名|孔佳佳
设计说明:马鞍山市含山县是一个历史名城,其中的运漕古镇的“龙舟”,更是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采用这个由木头或竹子制成这一特点,将龙舟抽象化,再将船桨、文字加入其中,穿插在龙舟中。IP形象为农民形象,头戴龙头形状的帽子,手拿船桨,与主题很好的结合起来,代表了“含山龙舟”历史悠久。在海报中加入了马鞍山长江大桥、含眉绿茶、玉人、玉龙、三口塘老鹅汤以及褒禅山牌坊,融入这些元素也使得海报与地区特色结合更加紧密。
20、“玩转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以《千字文》为例
作者姓名|刘甜
21、濡养精神,养生健体——融合传承中的形意八卦掌
作者姓名|郭凯悦
设计说明:形意八卦掌作为中华传统武术,当今时代受众群体十分有限,习练者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对于武术兴趣的缺失也对武术传承也具有比较大的危机。所以,解读形意八卦掌并以信息设计表现出来,宣传其“濡养精神,养生健体”的功能,加强群众对其的认知,激起大众群体的兴趣,从而提高习练率,为传承发展形意八卦掌和全民健身推广做贡献。通过对题目进行解析,把信息设计内容分为“濡养精神的形意八卦掌”,“养生健体的形意八卦掌”两个主题,再把“融合传承”分为形意拳和八卦掌两个部分,延展出”形意八卦掌之形意拳”,”形意八卦掌之八卦掌”两个主题。
22、马鞍山钢铁工业书籍装帧设计——以《锤诗成钢》为例
作者姓名|章尧
设计说明:钢与诗的独特融合,也只有马鞍山才能驾驭的文化风光,既要体现出“诗城”与“钢城”各自的独特魅力,也要体现出在马鞍山身上融会贯通的独特地域文化,两者应该是相互对应的。上半部分取自李白跳江捉月的传说,李白以乘舟的形象出现,船下的水面则是映出钢城倒影,浑然一体,体现出马鞍山独特的地域风光。
23、“相城送君”淮北花鼓戏数字插画设计
作者姓名|代丽丽
设计说明:以淮北花鼓戏的经典戏曲为故事背景进行系列插画设计。画面以人物为主,将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融入到淮北花鼓戏戏曲故事中用现代插画设计去创作,“淮北”的含义是“相城”,而“送君”的含义则是“鼓”,运用古今的文化内涵和插画表现形式的交织来进行创作设计,来展现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在设计背景中大多是暗色调的背景,让画面通过强烈的光影,来彰显视觉中心。希望可以明确、清晰的表达淮北花鼓戏的文化内容的同时可以感受到美到体现。
24、乌江霸王酥地方非遗的品牌包装设计
作者姓名|李良龙
指导老师|佘慧莉
设计说明:包装采用插画的方式展现乌江镇当地的愉悦的氛围,将乌江镇当地的著名景点,人文环境,当地的地貌特征及元素融入霸王酥的插画制作中,其中刻画了著名的建筑霸王祠以及乌江亭,独特新颖的插画风格更具有时代特征,也使得广大的消费群体更容易接受。外包装经过调研,礼盒装更加符合大众的喜爱,故做成手提袋礼盒包装。内包装做成长盒型,更加复合霸王酥的装取,由三个盒子的封面组合成一张完整的插画,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能了解乌江镇的景点。为乌江镇做出文化的输出。
25、基于当涂“三圣傩舞”文化元素的插画设计及应用
作者姓名|王紫莹
设计说明:流传于当涂县新桥镇塔桥村等沿江地区的民间傩舞“三圣傩舞”又称“天门傩舞”,自汉朝以来一直盛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此设计探索“三圣傩舞”文化元素与现代结合产生的新价值,舞蹈到绘画的表现形式上的转变碰撞出新的火花带给人不同视觉美感。不同表现方式的结合以及视觉的动态效果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的冲击。吸引人们的兴趣,让更多人能够了解马鞍山当涂县这门独特的舞蹈“三圣傩舞”。
26、横望山米酒制作技艺视觉可视化设计
作者姓名|李祝
设计说明: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将横望山米酒的制作过程与信息图表设计相结合,对人物形象、传统纹样进行提取、简化,运用到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版面上,从而形成横望山米酒制作技艺独有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在视觉上运用插画设计风格,结合横望山米酒文化的特色元素,衍生于文创产品上,以传承横望山米酒制作技艺,从而更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7、大运河文化之酒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思考——“潮酒小伴”品牌形象设计
作者姓名|彭浩宇
设计说明:从清顺治元年起,滩溪于每年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举行“乡饮酒礼”,赴会人员多为地方官员及乡里缙绅和各酒坊主。他们首先到各酒坊道贺,然后分别品尝酒坊主带来的美酒,直率评议,鉴别优劣。一年两度,可谓是最早的专业评酒盛会。我国迄今最具规模的滩溪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揭示,明清时滩溪酿酒业之发达,已达一酒一城的规模。挖掘大运河文化中“乡饮酒礼”这一故事内容,提取“饮酒”这一现象,让传统酒文化融入到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把品牌和消费者的情感联系起来,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不一样的酒,了解更多酒文化。
作者姓名|朱云标
设计说明:在进行千字文与采石矶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对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进行审视。同时让海报既有非遗特点又具有现代化特征,所以在这里会采用立体与平面结合的形式。提高元素(采石矶文化与千字文的元素)能够被大众接受的程度,更贴近当地人对采石矶文化的印象。挖掘其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目的是为了宣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影响很大的蒙学读物千字文,以及皖江文化中的采石矶文化。
29、《技不可失》书籍设计——以马鞍山非遗传统技艺为例
作者姓名|张婷
设计说明:书籍以“非遗技艺+科普”为核心,来科普马鞍山非遗传统技艺内容,对太平府铜壶技艺、博望打铁工艺、含山仙踪六衖垒石技艺进行介绍,在插画上则主要以线描插画为主,附以相对可爱一些的插画为辅助,色彩以高饱和度红绿撞色为主,以内容不同调整色彩,使用可爱的小插图贴纸与读者互动,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传统技艺制作流程。在帮助非遗传统技艺传承的同时,马鞍山非遗文化也能得到一部分宣传,帮助读者认识到属于马鞍山的非遗传统技艺文化。以阅读的方式让读者了解非遗,帮助读者产生兴趣,增加对于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者,让非遗传统技艺的真正融入现代的生活,更好地去保护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30、基于马鞍山工业文化的3D形象设计及应用
作者姓名|刘玉翔
设计说明:马鞍山以“钢城”而闻名,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坐拥五大产业,在每个产业背后都有一类代表性人物,他们默默守护着钢城的工业产业。他们作为钢城工业的核心力量,长久以来维护其工业的稳定发展并且坚守各自产业。本次毕业课题中以这样一群“钢城守护者”为设计主体对象,因马鞍山立足于工业,为其设计了3D基础形象——工业小子,并以城市中五大产业创造了延伸3D形象,分别为食品产业——乳业大亨;钢铁产业——钢甲铁人;电力产业——电力超人;装备制造产业——装备研究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汽车维修员。在应用中将这套形象以盲盒、海报、潮玩等形式进行展现,包括盲盒中的隐藏款设计等。
31、福礼记·安徽符离集烧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作者姓名|郑啟航
设计说明:原料鸡种原型,Logo采用了鸡头部的变形,提取变形了圆润水滴形状的组合,形成全新的鸡头部的logo图形。IP设计提取了符离集烧鸡中的原型淮北麻鸡加上现代潮流等元素组成的拟人的卡通鸡形象。海报设计提取的元素主要是IP为主题加上符离集所用到的食材,字体等利用IP形象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潮流元素展开的系列设计。
32、“寄湘灵”—基于白居易诗词为主题的插画设计
作者姓名|周富杰
设计说明:本课题基于白居易诗词为进行插画设计,内容结合白居易诗词里有关故人陈湘灵的诗句以及以白居易和陈湘灵的感情故事线。同时融入白居易对情感的态度看法的诗句进行插画人物和场景设计。其中运用“昔为连理枝,今为分飞翮”,“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想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诗句进行插画设计。
33、“霁途”采石矶文旅app交互设计
作者姓名|何世萌
指导老师|毕钰阳
设计说明:将“采石矶”景点、特色的了解和诗歌为设计元素融入到采石矶文旅APP交互设计当中,霁途APP通过采石矶诗歌文化、典故、建筑、采石矶酒等作为设计元素进行整理归纳。设计并制作IP表情包、图标、3D地图扁平、矢量风格的图形等,采用手绘的方式绘制地图IP人物跟随地图实时导航,个性化路线定制。提升采石矶的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用诗歌元素传承和弘扬采石矶景点特色,帮助采石矶建立独特的视觉交互系统,更好的展现采石矶特色文化,促进地方的旅游发展。
34、基于“七仙女与董永”民间故事的书籍装帧设计与应用——以《槐树缘》为例
作者姓名|马琴
设计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传流下来的思想文化产物,它充满古代人们的美好期望以及对社会批判的思想感情,是时代变迁的重要见证者。“七仙女与董永”民间故事就是这些众多见证者之一,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及追求,对阶级的批判。把“槐树缘”做成立体书籍,类似电影屏幕一样翻片样式,希望能带给人们不同的阅读体验,扩大故事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七仙女与董永”民间故事文化。
35、以“含山封扁鱼制作技艺”为基础的封扁鱼包装设计
作者姓名|杜世超
设计说明:这次主要研究内容为封扁鱼制作技艺,首先选定在选定的主题上将四秘”(“切秘”“腌秘”、“晒秘”、“食秘”)分开描述,用插画来描绘出四个场景,以生动的形象表达出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与主题相紧扣,将整个封扁鱼处理的过程生动的展现出来,使其运用到含山封扁鱼包装设计上。希望通过包装设计的方式来更好的宣扬和展现封扁鱼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36、太平府铜壶品牌形象设计
作者姓名|刘瑞
设计说明:以太平府铜壶为中心对其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基于太平府铜壶外形的特点以及制作铜壶时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行品牌标识和IP形象的设计。一方面通过符合现下比较流行的方式让太平府铜壶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非遗品牌,以达到进一步宣传太平府铜壶制作技艺的目的。
作者姓名|黄傲
指导老师|安姗姗
设计说明:运用插画艺术,展示与宣传马鞍山地区的自然山水风光和人文建筑等特色,提升马鞍山城市风光内涵,体现生态福地特点。加强城市印象,让在因为疫情而减少外出的人们,在疫情结束后游玩有目的地可去,心中有选。插画内容及风格是马鞍山地区及马鞍山长江段的公园和自然风光以及历史人文特色和现代建筑,在“生态福地”上更加体现马鞍山的宜居特点,在城市插画上现代艺术插画,从马鞍山这座城市小的方面变化侧面体现当今中国的高速发展和时代变迁。
作者姓名|郭旭
设计说明:以凌家滩玉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四种动物类玉器,来联想制作了十张插画,主要是臆想在史前文化中,凌家滩先民智慧与思想上的结晶以及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玉器出发,大胆猜测揭示其中隐含的寓意。倡导探索、信仰、变革、虔诚、交融、平等。以插画设计的形式结合凌家滩遗址为主题,创作《源、启》系列插画设计作品。制作一系列插画来表达存在于玉器本身的象征以及自我臆想的先民的心智思想的变化。表现基于凌家滩的长江源头文明,从“我有什么”向“我是谁”转变,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智慧与心智思想先导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