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节气识茶事和天下丨谷雨:碧绿连绵,采茶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俗、茶礼。“茶”体现着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传递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价值观。

“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应四时之序,将节气与时令和我们的“茶生产”、“茶生活”、“茶文化”紧密相连,体现出中国人顺应天时、敬畏自然、自省自律、推己及人的传统观念。让我们在节气里,识茶事、品茶香,探索先辈的智慧,知世界、和天下。

一、谷雨·节气知多少

(公历)每年4月19-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还有一种说法,把仓颉造字这天叫做谷雨,因为传说仓颉造字后“天雨谷,鬼夜哭”,“谷雨祭仓颉”成为自汉代以来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在陕西渭南白水县至今有谷雨祭祀仓颉的习俗,体现了人们对文字、文化的重视。

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提醒人们播种,在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养蚕即将开始。

谷雨是春种春播的大忙时节。在长江流域稻作区,人们将谷种均匀地撒到平整的育秧田里。在华北平原地区,人们对田间的冬小麦进行管理,并开始种瓜点豆。谷雨是春种春播的大忙时节,在长江流域稻作区,人们将谷种均匀地撒到平整的育秧田里。在华北平原地区,人们对田间的冬小麦进行管理,并开始种瓜点豆。谷雨前后,气温升高,害虫开始活跃。在北方地区,人们以谷雨日作为除蝎的重要时期,在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区,人们会在墙上贴禁蝎帖,表达人们趋利避害的愿望。我国江南地区从谷雨开始,蚕农人家忙于采桑育桑,而且在江南蚕乡有“关蚕门”的习俗,意思是说家家户户会闭门谢客,放下一切活动,精心养护春蚕。

谷雨不仅是农事繁忙的时期,也是从事海上捕捞业渔民的“开洋、谢洋节”。我国东南沿海的渔民在谷雨这一天要举行祭海仪式,集体祭祀海神,唱戏助兴,宴饮同乐,保佑即将的下海捕鱼活动顺利,祈求渔民出海平安无虞。现在,每年的4月20日,是山东省荣成市渔民的节日,他们依旧在谷雨这一天举行传统的祭海仪式,感谢海神的庇佑,鱼虾丰收。“渔民开洋、谢洋节”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山东荣成渔民开洋、谢洋节

同时,谷雨时节是百花盛开的时期。牡丹、春杜鹃、樱花、君子兰等竞相争放,其中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说法。

谷雨时节是采摘春茶、品春茗的重要时节,喝“谷雨茶”(也称为“二春茶”)成为了一种习俗。此时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冬季的休养生息,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这样的茶叶冲泡后滋味鲜活,香气宜人。茶农在谷雨这一天上午采摘的鲜茶叶制成的干茶,用以自用或招待贵客。“谷雨茶”有嫩芽、一芽一嫩叶或一芽两嫩叶之分。一芽一嫩叶的茶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的称为“雀舌”,是春茶中的佳品。

二、谷雨·茶饮

谷雨前后多有降水,空气湿度逐渐增加,且多伴有大风,需注意补水。谷雨处于春夏交替的时期,肝脏、脾胃旺盛,可以适当食用补血益气的食物,根据自身体质,适量饮茶。大多数人会在谷雨时节品饮绿茶,比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起到护肝健脾,祛湿清热的作用。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2008年)

黄山毛峰产自安徽省黄山市。当地山高谷深,溪涧遍布,森林茂密,土层深厚,透水性好。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黄山毛峰自然品质风格的形成创造了天然条件。黄山毛峰一般采摘清明至谷雨期间的鲜叶,以一芽一叶为标准,当地称之为“麻雀嘴稍开”。

其制作流程为:鲜叶分级、杀青、摊凉、理条、初烘、摊凉、足烘、提香、揉捻、摊凉、足烘、拣剔。黄山毛峰与其他绿茶制作技艺不同之处在于多了一道“篮-罩”工序,即在轻揉之后用竹制工具覆盖茶叶,其主要特征为“显毫”。这样制成的黄山毛峰,白毫显露,清香鲜爽,在色、香、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品质。

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2008年)

太平猴魁茶产自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猴魁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园,清晨朦雾中上山,雾退后收工,立夏之前停采。

制作工序大致有:采摘、拣尖、摊放、杀青、理条、压制成型、毛烘、足烘、复焙等,采摘太平猴魁茶时遵循“四拣”原则:拣高山不拣低山;拣阴山不拣阳山;拣生长旺盛的柿大茶棵,不拣其他品种的茶树;拣挺直茁壮的嫩梢,不拣弱梢病枝。“拣尖”说的是所采茶叶的一芽三、四叶,从第二叶茎部折断,留下一芽二叶。在“理条”捋直时,要用手指将两叶包裹住嫩芽,形成太平猴魁独特的两叶抱一芽的特征。

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2008年)

六安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北麓,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至小满节气前结束。六安瓜片形似瓜子,由单片叶制成,色泽翠绿,附有白霜。

其制作工序有采片或扳片、杀青(生锅、熟锅)、摊凉、烘焙(毛火、小火、老火)等。“扳片”是将采回的鲜叶及时除掉芽和梗,扳下来的茶叶分为嫩片、老片、茶梗三类后再分别炒制。烘焙中的拉“老火”是六安瓜片的特色工序,老火每篮摊茶3-4千克,每个火摊可配二三只烘篮。每篮茶要罩烘五六十次,烘至茶叶表面上霜,手捏成粉末的程度。

六安瓜片“扳片”工序

六安瓜片“拉老火”工序

三、谷雨·古代名茶人

(一)撰写茶书

1、“茶圣”——陆羽《茶经》

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圣”。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陆羽来到江苏南京,居于栖霞寺,一心钻研茶事。后旅居丹阳。唐上元元年(760年),陆羽应皎然的邀约到了湖州,后隐居苕溪,与颜真卿、诗僧皎然等交好。陆羽躬身实践,考察茶事,以平生的饮茶所见所感和茶学知识,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了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

陆羽《茶经》(部分)

2、赵佶——《大观茶论》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他艺术造诣深厚,对茶艺颇为精通,在大观年间写了《茶论》二十篇,后人称为《大观茶论》。《大观茶论》从茶叶的栽培、采制到烹点、品鉴,从烹茶用水、茶具使用、火候的把握到茶色、茶香、茶味,无所不及,具有很高的借鉴和研究价值。

宋徽宗《大观茶论》(部分)

3、蔡襄——《茶录》

蔡襄,字君馍,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茶录》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论茶,蔡襄分别从色、香、味三个方面提出了评价茶叶好坏的指标,这也是首次全面地提出了茶叶的评价标准。下篇是论器,主要论述茶焙、茶笼、砧椎等茶器的功能、特色及使用方法。是继《茶经》之后的一本茶文化的经典之作。

4、许次纾——《茶疏》

许次纾,字然明,号南华,明钱塘人,撰写有《茶疏》,比较全面反映了明代叶茶瀹(yuè)泡法,从当时各种名茶的采、制、贮,选水、煮水与泡茶,到品饮环境的选择都作了详细介绍,展现了明代饮茶风貌。

(二)引茶入诗

1、“别茶人”——白居易

白居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人,他酷爱饮茶,自称“别茶人”。他在收到好友寄给的新茶后,欣喜之余写下了《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分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四十五岁的白居易被贬江州,写下《琵琶行》,也有“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描写,而此时的白居易“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茶是渗入日常的饮品。

七十三岁的白居易,晚年的他对茶的眷恋更深,“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茶是悠然独处的良方。

在64首茶诗中,白居易写过一首《赠东临王十三》,其中几句是:“携手池边月,开襟竹下风。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写出了酒和茶的不同功用,并被后人活用,在北宋磁州窑白釉圆形枕上写有“去愁除事酒破梦直须茶”。

北宋磁州窑白釉诗文腰圆形枕

2、“茶僧”——皎然

皎然,浙江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唐天宝后期在杭州灵隐寺受戒出家,后徙居湖州乌程杼山山麓妙喜寺。品茶是皎然生活的嗜好,并留下很多茶诗,有“茶僧”的美誉。

皎然的《顾渚行寄裴方舟》,以“鶗鴂”(tíjué,即杜鹃鸟)和“伯劳”两种鸟鸣表明采摘茶籽、茶芽的季节,以及茶树的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和方法,强调了茶叶品质与天气、气候的关系。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写饮剡溪茗的“三饮”不同感受:“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并提到了“茶道”一词。

3、“茶仙”、“茶痴”——卢仝

卢仝,唐代诗人,著《玉川子诗集》一卷,《全唐诗》收录其诗80余首。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其中的“七碗”之吟,“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让卢仝被誉为“茶仙”、“茶痴”。以后的文人骚客嗜茶擅烹,多以“卢仝”、“玉川子”相比。

(三)以茶入画

1、唐寅

唐寅,曾画过《事茗图》、《品茶图》等,经常在桃花庵圃舍,同诗人、画家品茗清谈,赋诗作画。他寄茶事于山水之间,其画作布局疏朗敛约,造型真实生动,画风劲峭雄健而又不失清俊秀雅。

《事茗图》中“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的诗句和画中的笔墨语言相结合,表现了长夏之日与友品茗的怡情惬意,和萧疏清寂的愁绪。

明唐寅《事茗图》(局部)

《品茶图》描绘了冬日文人读书品茶的景象。画中山峦叠嶂,树木林立,屋内主人在案前读书,童子蹲在屋角扇火煮泉,左侧屋内几案上置茶具。画上唐寅自题:“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候自嘉。”

明唐寅《品茶图》(局部)

2、刘松年

刘松年的画作《撵茶图》,画面右侧描绘的是两位士人坐在案旁,专注观赏着书圣怀素执笔作书。画面左侧描绘了一人坐于长凳,一手扶磨盘,一手缓慢转动石磨磨制茶粉,另一人伫立桌边,右手执汤瓶,左手执盏,欲待点茶。案头整齐排列着各色点茶工具,似是只待完成创作后共饮一盏香茗。

刘松年《撵茶图》

《茗园赌市图》画中有八人,有注汤点茶的,有准备离开的,还有两人相对而立,一人举杯品茗一人手提茶壶,似乎在等待评价。旁边还有观看者,画面右边有一人挑着茶担,茶担的顶上写有“上等江茶”(“江茶”是一种散叶茶)。挑茶担者放下担子也在观看斗茶,旁有一妇女一手提壶,一手牵着一个儿童,一边向前走一边回头看,再次将视觉中心拉回斗茶场景,描绘了一场轻松愉悦的民间斗茶活动。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3、文徵明

文徵明,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明代文人饮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六七人是名施茶”之说,重视茶侣与自己志趣相投,追求与知音在清茶中共同获得自然与美好的感受。在《惠山茶会图卷》中,松林山峦之间,有座茅亭泉井,诸人游乐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局部)

在《林榭煎茶图卷》中,山峰兀立,一汪清澈湖水置于当中,隔岸几间茅屋,有杂树环绕掩映,一人坐于屋内凭窗远眺,有一童子在屋外专心烹茶,渲染出一种素雅、清新的生活之美。

文徵明《林榭煎茶图卷》

文徵明《林榭煎茶图卷》(局部)

文徵明的《茶具十咏图轴》是诗文书画相结合的佳作。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谷雨前三天,在苏州天池、虎丘等地正在举行茶叶评盛会。文徵明因病未能参加,其好友送来几种好茶,于是令小童汲水、吹火、煮茶,独自品评茶叶,闲适自在。并以茶为主题在画卷开头题了“茶坞、茶人、茶笋、茶籯(yíng)、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10首小诗。

文徵明《茶具十咏图轴》(局部)

《品茶图》描绘了文徵明与友人陆子傅在林中茶舍品茗的场景。苍松高耸,堂舍轩敞,品茶畅叙,清淡雅逸。画面题诗:“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文徵明《品茶图》(局部)

在饮茶的活动中,人们为茶著书立说,体现了爱茶嗜茶的意趣,并将茶作为一种文化事项进行整理、研究,形成了丰富、深厚的茶文化。人们引茶入诗,以茶入画,体现了经历人生起落的潇洒豁达,阅尽秋月春风后的自由闲度。

一本本茶书,一首首茶诗,一幅幅茶画表达了饮茶、品茶所具有的文人文化生活的意境和气氛,显示出“人在草木间”的旷达恣意,“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精神世界,以及寄情于自然山水的文人心境。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THE END
1.煎茶:品鉴与鉴指南,探索其独特的口感与文化背景在东亚茶文化的浩瀚星海中,煎茶独树一帜,以其独到的口感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品茗者的目光。煎茶作为一种传统的茶艺,不仅承载着人民的生活哲学,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审美情趣。本文将带您走进煎茶的世界,从品鉴与鉴的角度,探索其独有的口感与文化背景,感受这一道别具一格的茶香。 https://m.makepolo.com/post/teawenhua/1037287.html
2.编号:GDZPS5439书名:鉴茶泡茶品茶从入来自感德真品之茶书网编号:GDZPS5439 书名:《鉴茶泡茶品茶从入门到精通》版别: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作者:慢生活工坊编书号:ISBN 9787533547622 定价:38.00 出版日期:201505 内容简介 本书从鉴茶、泡茶、品茶三方面入手,https://weibo.com/1951817351/P2oNvDjQ5
3.茶文化知识:我们认知的茶叶简单归类00:00/00:00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发布 茶文化知识:我们认知的茶叶简单归类 一起泡茶吧 发布于:湖南省 2024.12.01 02:59 分享到 喜迎贵客,敬上香茗一盏,既表达了对客人的尊敬,又表示了以茶会友、谈情叙谊的至诚心情。 推荐视频 已经到底了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https://www.sohu.com/a/832046500_121708533
4.探究普洱茶的鉴赏与品饮:从哪个角度欣赏其独特风味5. 品其韵:体会茶的后韵,即茶汤在口中停留的时间,以及与口腔接触后的回味。 6. 赏其质:关注茶汤的透明度、浑浊度以及茶渣的质地,熟悉茶叶的老嫩程度。 7. 玩其意:除了感官体验,还可融入文化内涵比如品茶礼仪、历史故事、产地风土人情等,提升鉴赏情趣。 http://www.chinaemail.com.cn/news/baiye/teawh/12285.html
5.识茶·泡茶·品茶本书是一本送给想学茶、正在学茶、茶饮爱好者的入门图文茶书,也是一本集茶艺和茶道为一体的专业精品茶书。 书名 识茶·泡茶·品茶 ISBN 9787506467322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开本 24开 作者 杨学军编著 定价 39.80元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目 录 1内容简介 https://baike.sogou.com/v69717818.htm
6.茶书推荐《识茶·泡茶·品茶》茶奥网《识茶·泡茶·品茶(彩图版)》图文并茂,可以让您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也欣赏到精美的图片,既能感受到茶的无穷魅力,同时又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从而找到清净平和的心境。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于是,研究茶,学会识茶、泡茶、品茶,感悟茶艺和茶道的魅力,成了爱茶之人的享受。一般说来,对茶的研究包含三方面https://chaaowang.com/30842.html
7.识茶·泡茶·品茶按茶树品种分类在线免费阅读看识茶·泡茶·品茶按茶树品种分类最新章节,按茶树品种分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已番茄小说网下载番茄小说免费阅读全文。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57355376985639955
8.《识茶·泡茶·品茶》最新章节徐馨雅著《识茶·泡茶·品茶》_徐馨雅_第六章 不同茶具冲泡方法_掌阅小说网https://m.zhangyue.com/chapter/11652580
9.《识茶泡茶品茶》(豆瓣)论坛·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 当前版本有售· ··· 京东商城 9.90元 购买纸质书 中图网 22.10元 购买纸质书 + 加入购书单 谁读这本书?··· 在豆瓣转让有1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识茶泡茶品茶》的评论: feed: rss 2.0https://book.douban.com/isbn/9787547254677
10.如何品茶茶的品味怎样品出来?九十三度白茶网(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因是表演,故只冲泡三次,希望能为来宾带来美好的回味。还有http://m.93tea.cn/bczx/2022/1125/8960.html
11.茶人老杨教你识茶泡茶品茶pdfepubmobitxt电子书下载当图书和新媒体技术结合,从此阅读不再单调,拿起手机,扫一扫二维码,随时观看各种茶类的品鉴、冲泡,更有杨家小妹的精彩茶艺表演。 海报: 茶如何制成?你认识各种不同的茶吗?如何享用一杯茶?《茶人老杨教你 识茶 泡茶 品茶》以一名茶人的独特角度为你介绍了有关茶的各种知识。在内容上,本书摒弃了过于复杂且专业的https://book.onlinetoolsland.com/item/23989737
12.茶艺从入门到精通识茶鉴茶品茶一本通识茶泡茶品茶茶艺茶道从入门茶艺从入门到精通识茶鉴茶品茶一本通识茶泡茶品茶茶艺茶道从入门到精通的书籍茶艺茶道入门教程书茶书籍茶文化 作者:徐馨雅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8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37.50 定价 ¥75.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免运费http://product.dangdang.com/29688567.html
13.中国茶品鉴图典茶道评茶员新手培训教材茶叶知识识茶泡茶品茶书籍价格: ¥14.60~18.80 ¥99.0 销量:3415 型号: 中国茶品鉴图典+新手学茶道与茶艺 中国茶品鉴图典大全 购买数量: 库存量:200 产品保证 微信支付保障 专人指导使用 不满意退款 产品详情 买家秀 品牌:晨光出版社赠送积分:20 咨询热线: 17897738537 关注我们:http://www.yuyanmcn.com/cn/h-pd-2277.html
14.知节气识茶事和天下丨雨水:雨润春华,水生茶香无水不成茶,品茶亦在品水。古人泡茶讲究使用“活水”,活水中溶有较多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泡出的茶汤更为清亮。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总结用水的标准:“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因为山泉水多出自大山或地层深处,在流出地面的过程中经过岩石、沙土的多次渗透过滤,含有较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具有很强的https://fyyjjd.hafu.edu.cn/info/1999/2485.htm
15.茶道从喝茶到品茶茶道入门茶经茶书识茶泡茶品茶评茶员培训教材《茶道 从喝茶到品茶 茶道入门茶经茶书识茶泡茶品茶评茶员培训教材中国茶文化茶叶茶类大全茶知识普洱茶典》: 近年喜欢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专门为此学习茶知识的茶人也越来越多,很多茶人会将自家的客厅、书房甚至餐桌等根据需要设计成独特的茶座。茶室可大可小,可精致、可高雅、可朴素、可窄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打造https://topbester.com/ebook/view/176136.html
16.西安品茶工作室90分钟喝茶泡茶大选艺术流程怎么做西安品茶工作室27O5徽85O3南郊北郊西郊东郊覆盖全城九十分钟喝茶泡茶大选艺术流程,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寻找一片宁静与雅致,西安品茶工作室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在这里,一场为期90分钟的喝茶泡茶艺术流程,将带你走进茶文化的深邃世界,感受那份独有的宁静与和谐。 准备工作:仪式感的开始 踏入工作室,一股淡淡的茶香https://www.douguo.com/cookbook/331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