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可石:胡源泰茶庄在东台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一天,东台城宁树路便民桥口的“洪清德”茶号的店堂里,来了一老一少两个人,长者约摸40多岁,少年不过十二、三岁。店内管事一见他们,连忙打招呼。原来长者与店东是同乡,都是安徽歙县三阳坑人,主客落坐,品茶后,店主人说:“什么风把你贵客吹到这儿来哪?”客人道:“我特地在绩溪亲戚家挑选了这位小伙,送他到您这儿来学生意,他叫胡沇源,名成章,是绩溪瀛州大坑口村人。”主人忙说:“请你放心,我会照应他的”。从此,胡源泰茶庄的创始人胡沇源便与东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少小离家艰难创业

胡沇源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出生在安徽绩溪登源河畔瀛州乡大坑口村(古称“龙川”),因家境贫寒,少年时生性淳厚,为人笃诚。到东台这年,他刚满12岁,进店后,很快便和店员们熟络起来,并学会了东台地方话。胡沇源习商刻苦,办事机灵、稳重,“日当店面,夜宿店堂”,很得管事的喜爱,后来安排他担任了“水客”。“水客”,又叫“水脚”,专门从事进山采购徽州高山名茶。俗话说:“茶庄好开,水客难求”,说明一个好的水客对鉴别茶源、茶质以及行情要相当了解,要具备相当经验和辩别能力,才能充当此任。同时,采购工作又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差事,东台到徽州相距千里之遥,交通不便,每次进山收茶叶,要雇骡马和挑夫将茶叶运至歙县的深渡码头,装上木船顺新安江运至杭州,再由大运河转运到东台。胡沇源诚实敬业,不怕辛苦,保证了茶庄的顺利经营。为此,店管事根据他的业绩,奖励了他一笔可观的酬金。同时,在采购中,胡沇源自己也顺便做了几笔茶叶购销生意,积蓄了一笔创业资金。

转眼到了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夏,东台地区海风大作,潮水漫堤,浸没亭灶房屋。7月份,运河淮堤五坝尽开,里下河九县一片汪洋,老百姓绝粮无食,当时民谣“道光道光,十年九荒,有水秋麦,没水栽秧”。灾民们吃了上顿愁下顿,茶庄生意一落千丈,经营十分困难。胡沇源不得已离开茶庄,与在东台经营茶叶的徽州同乡洪氏、王氏两家合股在东台开设裕泰和茶庄,可惜经营不到一年,洪、王两姓便因市口偏冷,生意清淡,动议拆股,胡沇源毅然凑钱买下其它股份,改合资为独资,首创“胡源泰茶庄”。经多年苦心经营,以货丰价廉取信于顾客,经营状况日趋好转,业务量不断增加,令同行们刮目相看。

二、举家东迁共兴茶庄

咸丰三年(1854年)到同治三年(1864年)的12年中,清军在徽州地区与太平军进行着拉锯战,广大百姓涂炭于战火中,纷纷逃离避乱,而此时东台一带,尚无战事,局势甚为安定,市面也较繁华。胡沇源冒着生命危险,多次绕道到徽州山区采购名茶,经杭州湾绕道海路转运到东台一带。由于货源不断,茶品优良,使茶庄的营业得以发展,东台各茶庄亦因其货源充裕,进货均从他这里购进,使他获利颇丰。胡沇源生活俭朴,精打细算,不久又集其所蓄,在泰县独资开办了“裕泰和”茶庄。同时,又在泰兴黄桥开设了“裕泰和”分店。当时大多数茶号都是惨淡经营,而胡源泰生意兴隆,蒸蒸日上,并将分店拓展到东台的乡镇及靖江、扬州、上海等地,成为徽商中的“茶商巨擘”。宣统三年(1911年)以80岁高龄返回绩溪大坑口老家。三年后,病逝于故乡。

咸丰九年(1859年),胡沇源之子胡树铭(1847~1908年)在老家读完了三年私塾,这期间,胡沇源将全家老幼搬迁到东台居住,胡树铭亦随父到东台的茶庄学生意。四年后胡树铭在东台学徒师满回胡源泰协助沇源担任水客,负责茶叶货源采购工作。同治九年(1870年),胡沇源为培养他的管理能力,派他去靖江季家市经营那里的茶庄。胡树铭接手店业后,刻苦钻研业务,很快掌握了茶庄的经营之道,他牢记父亲谆谆教诲,以“徽骆驼”的精神,继续保持节俭家风,讲究信誉,注重商业道德,从茶叶的选购、装运、储存、包装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深得顾客的满意,生意日益兴隆,以致历数十年不衰。胡树铭在操持茶庄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培养儿子胡炳华、胡炳衡兄弟俩,考取文武秀才,并让他们继承祖业,扶持他们习商营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1岁的胡树铭积劳成疾,不幸病故于老家。

三、屡遭挫折顽强经营

其时,清廷腐败,内忧外患,列强欲瓜分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贫困交加。而胡树铭病故后,店中伙计又趁胡氏子孙赴绩溪奔丧之时,盗走茶货,致使胡源泰茶庄损失惨重。炳华、炳衡兄弟俩回来后,协商由胡炳衡(1873~1920年)负责,迅速调整内部人事,严格规章制度,以其他各地分店的资金作通融周济,终使胡源泰茶庄苏而复生。民国六年(1917年),胡炳华、胡炳衡又在泰县东大街开设胡震泰茶号,由炳华负责管理。开业二载,兄弟二人从耳濡目染父辈艰难的营商经历中,发现徽帮商人虽有名气,但由于店自为营,势单力薄,难以形成对外帮商贾的抗衡力,且由于同乡同行的无形竞争,又使得乡谊渐淡,缺乏互助精神,对经营不利。为团结徽帮商人,联络乡谊,谋求发展,兄弟二人倡议在东台开茶庄的徽州同乡洪、方两姓成立了新安会馆。民国九年(1920年)夏炳衡因被推荐为安徽省议员候选人,回籍参选,旅途劳累而染病,47岁即辞世。其幼子增钰刚满周岁。炳华痛失贤弟,不胜悲哀,但又放不下店中生意,里外全由他一人担当,终因积劳成疾,亦于民国十三年(1923年)病故于绩溪。

二十年间,胡沇源祖孙三代相继辞世,极大地影响了胡氏茶业的顺利发展,胡沇源孙辈妯娌遵祖遗训,苦渡难关,奋力撑起祖业,肩起经营重担。她们缩小店业规模,收歇一个分茶庄,合力经营三个茶庄,大胆调整人事,重金选聘经理,由于潜心经营,各店业务又走上轨道,仅半年,便扭转了亏损局面。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前后,炳华长子增鑫、炳衡之子增麟、增钰等相继成人。兄弟间真诚团结,紧密合作,治理茶庄,除经营茶叶外,又扩大销售品种,并在资金的借贷上恪守信用,提高了胡氏茶庄的信誉,各茶庄业务渐又起色。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又由增鑫在姜堰白米镇西街巷增设了胡裕泰茶号,与胡源泰茶号统一管理。增鑫又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于上海开设胡源泰茶庄。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寇进犯苏北,战事吃紧,市面萧条,码头看管弃库而逃,致使胡裕泰茶号滞留于码头仓库里的20多担茶叶、12桶桐油、100条草席等物资被劫,损失达万余元(老法币)。为拓展购销渠道,兄弟间经过商议,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在上海虹口长治路开设胡震泰茶店(申庄),以此作为苏北各茶庄的转运站。当时,徽州尚未沦于敌手,所销茶货从绩溪、歙县、屯溪一带购进。次年春,于歙县收购绿茶、花茶数百担,当转运到杭州时,被国民党守军抢劫一空。胡氏茶业再一次遭受严重挫折。加之国民政府横征暴敛,捐税繁重,几处店业均难以维持,分居上海、泰州两地的一家十余口人只好另谋生计。

胡增钰,后改名胡静之(1919~1978年),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1940年经人介绍与东台人李文瑞结婚。李文瑞,字淑芳,1920年出生于东台城新桥西的一个书香门第,1938年毕业于南通通州代用女子师范学校,婚后共育一子二女,1949年病故。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增钰在姜堰开设胡源泰茶庄,以济家用。1956年公私合营后,胡增钰(静之)进入泰县土杂公司工作,1978年病逝姜堰。

胡源泰茶庄自胡沇源于清道光年二十二年(1842年)在东台洪氏茶庄学徒起,至胡增钰1978年去世止,胡氏祖孙四代经营茶业,发端于东台,兴盛于泰州,历经136年艰难创业,刻苦经营,相传胡沇源、胡树铭、胡炳衡、胡增钰四代,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家,其中靖江、姜堰、上海5家茶庄和杭州、淳安等地的茶叶采购栈经营至1956年的公私合营时期。

胡源泰茶庄在东台(二)

清朝中期,徽商在姜堰规模较大的茶商多达25家,姜堰茶叶在苏南、苏北各大中都市名闻遐迩。这些茶商是清一色的徽籍人。其中,安徽歙县洪氏开设的洪临泰、洪义泰、洪康泰、洪义和茶叶店(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至抗战结束,先后倒闭息业。唯有绩溪胡氏开设的胡源泰、胡震泰等茶庄经营有方,一直维持到解放以后。

清咸丰年间,洪义和第一代老板、安徽歙县三阳坑人洪敬慕从老家背着茶叶来到姜堰摆摊谋生。安徽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山青水秀,峰峦迭嶂,盛产珠兰,是名闻遐迩的茶叶产区。这种茶叶到了姜堰,十分畅销,洪敬慕生意越做越大。不久,洪敬慕在姜堰开起了第一爿茶叶店。当时的店号叫洪泰临。洪氏发家了,又不断从安徽歙县引荐紧房本家、直系亲属到姜堰做茶叶生意。这样,茶叶生意从安徽做到姜堰,又从姜堰做到东台、溱潼、泰州、泰兴、曲塘、海安。在这一带开茶叶店的,多数是洪、方、胡三姓人士。方姓茶庄在东台的掌柜是洪姓茶庄的女婿,方谦泰茶庄是洪姓女儿带来的陪嫁,胡姓掌柜一般都在洪姓茶庄学过生意。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胡源茶庄在各地分号的简况:

一、姜堰城区的胡源泰茶庄分号

姜堰“胡源泰茶庄”设在姜堰城里坝口南街上,坐西朝东,斜对面也就是现在的曲江楼新交通旅馆与咏亭茶社。茶庄设置是前店后坊。前店两间门面,后坊是“同昌源”嫁妆店的库房。胡家生活用房则在坝口北七、八十米处的北大街东侧刘家桥巷东头10号、11号,南北两进五架梁瓦房,这是胡沇源之孙胡炳衡于清末时从狄氏钱庄老板手上购置的,店员职工也有部分在此住宿。后因在泰州、上海等地都设有分店,胡炳衡三子胡增钰,字静之,为照应孩子,又要忙生意,经常奔走在姜堰、泰州、上海之间。但他主要坐镇的姜堰“胡源泰茶庄”(兼制作、储存、发货),一直享誉三泰地区。

解放以后,至1956年国家实行工商业公私合营时,“胡源泰茶庄”合营到泰县饮服公司,胡增钰就在泰县(现姜堰)土杂品公司工作,1978年11月病逝于姜堰。

二、泰兴黄桥镇的裕泰和茶庄分号

清光绪二年(1876)春,胡沇源在黄桥镇开设了“裕泰和”茶庄,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泰州、泰县、泰兴三地茶庄基本都由其孙胡炳华之子胡增鑫(字品卿)负责掌管。1946年,胡炳衡之子胡增钰(字静之),从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毕业回家,协助其堂兄胡品卿掌管三泰地区茶庄。1949年,胡品卿去上海,三泰地区茶庄实际上由胡静之掌管,胡静之每年至少两次到黄桥镇查看“裕泰和”茶庄经营情况,且每次都在黄桥镇逗留数日。1956年公私合营,黄桥镇“裕泰和”茶庄改名为“陶瓷茶漆席中心门市部”,业主为胡静之。黄桥镇“裕泰和”茶庄开设在镇内东大街,前后四进屋,茶庄货真价实,口碑甚好。当时黄桥镇上流传着一段民谣:苦不过“老泰和”(药店),甜不过“新泰和”(南货店卖糖),小气不过“丁泰和”(布店用尺量),出色不过“裕泰和”(茶叶好,色浓味香)。

三、靖江季家市的胡源泰茶庄分号

靖江市季家市的“胡源泰茶庄”是胡沇源携其子树铭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秋,从姜堰来季家市创办的,他们先后购买了季家市原盐运巡检司的十三间五架梁小瓦屋和胡云龙祖屋,有三十间。到了胡树铭手上,季家市“胡源泰茶庄”已经很具规模,是泰兴东南最大的茶庄,现季家市东大街112号就是“胡源泰茶庄”的旧址。季家市的“胡源泰茶庄”,是胡沇源在东台开创胡氏茶庄后,较早发展起来的连锁店之一。

胡沇源病逝于安徽绩溪老家后,胡树铭继承父业。他是父亲刻意培养的继承人。他十一、二岁时,父亲就送他去东台的“洪清德”茶号学生意,四年师满后,便随同父亲经营茶叶生意,所以熟谙茶叶经营之道,并深受茶文化的影响。胡树铭坐镇姜堰,统筹指挥,在苏中地区开办了多家胡氏茶叶连锁店。由于季家市地处如、泰、靖三县交界处,濒临长江,是苏中地区的南大门,因此季家市“胡源泰茶庄”从开办之日起,就从未停业过,足见其在胡氏茶叶业中的地位。

当年位于季家市东门的“胡氏茶庄”座北朝南,门面店三间,纵深五进。西边两间门房,进门见柜台,柜台后三层货架,有序地摆着若干锡罐,装有各种茶叶,并标明茶叶名称、产地、质量、价格。柜台上面放着等盘秤、包装纸、算盘和账册。东面的一间门面房,则为客厅,朝西墙上挂有字画,中间一张八仙桌上摆着瓷盘、茶具和水壶,还有两把青铜水烟袋和纸捻子,两边置放椅子、条凳。北面是香案,香案上有香炉和烛台,供奉财神菩萨。门面房后面则是制作坊、仓库以及职工饭堂和寝室。整个店房的设计布置,透露出主人迎客的热情和诚信,展示了茶文化的典雅和静谧,体现了胡氏茶叶业的经营理念。

季家市“胡源泰茶庄”房产大小有三十间,掌柜、伙计、徒工、杂役通常是十三人左右,其掌柜一般从姜堰总店派到季家市来。民国初年由安徽人胡炳祥负责,之后由黄桥人殷荫堂、曹力生掌管。胡炳衡(胡树铭病逝后由其子胡炳衡接管茶庄)每年来一到两次,一般住两到三天,主要是查看账目、了解情况、处理重大事务。平时一般事务由掌柜负责,如盈利分红、结算工资、管理账目、进货销售加工等事务。全国解放前夕,由胡炳衡的长子胡增善负责,三子胡增钰(字静之)坐镇姜堰。1956年公私合营后,胡增善之子胡锦绶仍在店里负责经营工作,直到退休。现居季家市东街的陆长江老人则在该店工作了近七十年。胡源泰茶庄季家市分号是泰州地区真正的百年老字号店铺之一。

胡氏一家五代在季家市经营茶叶,从清朝到解放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经营得红红火火,以方便顾客、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和持之以恒、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给季家市周边百余里居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名扬江淮。

四、上海的胡源泰茶庄分号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私立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有几个进步的青年学生,在左联文艺思想的影响下,秘密加入地下党领导的地下斗争,他们之中有董乐甫、严启明(抗战时叫严必成)等,董乐甫后来曾经担任志愿军英雄模范报告团副团长。严启明系泰州人,上大学前在泰州中学做杂务,也就是给校长、老师打水冲茶,打扫卫生等,也正是在做杂务工时,严启明认识了“胡源泰”茶号的掌柜胡炳衡。后来严启明凭借一张拾到的中学毕业证书考取了上海私立大厦大学,在前往上海求学前,曾去给有恩于他的胡炳衡辞行。

由于日寇的侵占,大夏大学的教学停滞,位于校园内的胡源泰茶庄分号经营不下去,静之夫妇只得回归姜堰经营茶庄。次年10月,李文瑞顺产一子,取名锦涛。由于李文瑞奶水不足,只好把锦涛抱到李文瑞的舅母刘秉霞处,让当时也刚生了孩子的刘秉霞代为奶育。于是这个小舅奶奶就成了锦涛的奶妈(目前已经90多高龄的刘秉霞还健在,住泰州,生活十分俭朴)。静之夫妇共育有一子二女:长子锦涛、长女锦蓉、小妹锦莱。由于健康的原因,加上医疗水平和医药科技的限制,李文瑞英年早逝,年仅29岁,当时锦涛才七岁,两个妹妹才五岁和三岁。之后,胡静之哺育了锦涛三兄妹,直至他们长大成人。粗一看,胡源泰茶号开设在大夏大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营销模式,但实质上胡氏茶商是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地下党跑运输、传送情报,这就是“胡源泰”茶庄开设在上海的秘密。

“胡源泰茶庄”在东台(三)

市场经营与员工管理等方面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第一,茶叶自原产地采购

每年清明节前后,胡源泰茶庄即派出采购人员分头到安徽黄山、歙县街源山、浙江淳安等地收购新茶,以茶商惯用的行业暗语“申、人、工、大、王、主、井、羊、非”等,分别标示1—10个等级,用竹篓运往姜堰,确保茶叶质优价廉。

第二,后坊制作狠抓质量

一是将质量标准制成专版,悬挂在作坊过梁上。操作人员,对照要求,一丝不苟。质量标准为六条:

嫩度好。嫩茶容易符合外形要求,此外还要看,如绿茶龙井要求光、扁、平、直,还要锋苗好,白毫显露。

条索紧。茶叶身骨重圆、挺直,表明原料嫩,加工好,品质优。除龙井外,珠兰应细圆、紧结;红茶要短齐,不松薄;其它茶应以叶形细长、卷曲的为上佳。

色泽亮。茶叶必须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泽鲜活。绿茶翠绿、多白毫的为高级茶;红茶以乌褐油色,含较多橙黄色芽尖的为优质茶;花茶应深绿无光泽才算好;乌龙茶以色泽鲜,带点红褐色色晕的系佳茗。

味道香。香气浓郁持久的是上品,带青草味的是下品,有霉味、异味的是废品,不能饮用。

外形匀整。上好的茶叶外形都是匀整的,断碎的是次品。

纯净无杂。纯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杂物,如茶梗、茶籽、茶末及加工时留下的竹屑、木片、泥沙、石灰等。

二是制作工艺严谨,一般不少于七道工序:

杀青。此系制作绿茶的首道工序,把新茶叶置于高温中,破坏茶叶中的酵霉(即“氧化酶”),阻止发酵(指茶单宁氧化),使茶叶保持固有天然绿色;杀青后的茶叶含水量减少,叶片变软,便于进一步加工。红茶未经氧化,是让其发酵后再加工的。

制茶。新茶到店随时加工。炒茶用特制的口面在二丈二(约90公分)以上的大铁锅,安置在离地面一尺五上下高的单口灶台上,这种灶台有十几个,灶堂内烧木炭,文火烘烤,不用铁铲,只用手掌炒。手掌炒茶不得在茶叶上左右来回地硬搓硬揉,那样会使茶叶断碎。炒一锅茶叶,手掌只朝同一方向由重到轻地炒抹,手掌随时上翻,茶叶才会卷起来,不碎裂。炒好后装进竹篓子,围在烘锅四周烘,不时转动茶篓子,让茶叶均匀烘烤。此系“生货”。再经过“筛选”、“风选”便成“熟货”了。

筛选。先用密眼园筛筛去茶末,剔除筛面顶上黄叶片。再用一扣(筛眼大小度)到十扣不同的大抖筛,逐扣筛选,体积小、分量重的为上等茶,体积大、分量轻的为次一等茶,以“扣”的小与大,筛选出1—5五个等级的茶叶。

风选。用木制风车鼓风,或用篾簸箕(三面围墙一面平口的竹匾)颠簸,将大部分杂质去除。

拣茶。将茶叶摊在大竹匾或雪白的大木板上,由季节工、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把茶叶中的茶梗、茶籽、黄叶、木片等杂物拣剔干净,使茶叶纯净。

窨茶。这是在茶叶的色、香、味上加工,以提高茶质,保证价钱,赢得销路。窨同熏(xūn),是利用茶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性(现代实验表明系源于茶叶中的萜烯类、棕桐酸),把茶叶均匀平摊在干净的大木板上,将新鲜无毒、含苞待放的茉莉、或珠兰、或菊花、或玫瑰、或桂花的花朵,撒铺一层在茶叶面上,使茶叶吸、染花香。这样窨制一次大约半天(四个钟头),少数窨两次,是高档次茶叶。茶叶分“炒青”、“烘青”、“大方”三大类,一般多用“烘青”窨制为花茶。花茶的花香与茶香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口感香味无穷,茶韵缭绕。

各种花朵的余香还被用来窨表芯纸。这种香表芯纸,一用作普通茶叶外包装,买主拿到茶叶包一闻,喷香的,以后还想到这里买茶叶。再是逢年过节前来结账的客户,每人送上三五张卷“芒子”(即细长纸卷儿),吃水烟时点火用,能闻到一股股清香,给茶庄增添好印象。这都属招引“回头客”的一些招数。

储茶。茶叶有易吸水、易吸异味的特性。茶叶栈房要么设在楼阁上,要么在离罗底砖响厅尺把高的地面搁置厚木板,上面放釉缸,缸口用厚棉絮袋覆盖;还在栈房四角上与窗户里口放敞口缸若干只,里头装生石灰块,石灰上盖生灰纸,用以吸收栈房内的潮湿气,确保茶叶不霉、不变质。

胡氏茶庄陈设不俗,外屋檐下挂有“胡源泰茶庄”黑底绿字的招牌,正楷字体,古色古香。屋内在梁上悬有三厢佛龛,即财神、水神和茶神,以图吉祥平安。店堂的西墙上,是图文并茂的各地名茶介绍,南山墙上是大幅的《茶叶史话》专栏。店堂货架分上中下三层,陈列30多只约尺二三寸高的“凸”字形大锡罐,罐外标注各种类别的茶名。之所以多用锡罐装茶叶,是因为锡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利于茶叶保存。店堂柜台上还放置算盘两把,一把营业员执掌算价钱,一把留给顾客复核。柜台上放几只大茶盘,陈列、出售各式各样茶具,还有给茶壶保温用的茶捂桶。这种桶比茶壶高大点,多用不到一寸宽的好木条或毛竹片箍扎成桶,漆成荸荠红,左右各有一只往外翘的耳子,人可双手挪捧;桶里是大体与桶儿一般大小、用布缝制的棉絮口袋,茶壶安放其中,其上加棉垫覆盖,寒天保温半天,茶也是滚烫的。另外还有些放茶杯的茶托子,这是讲究的官宦、大户人家才用得上的。

靠南墙《茶叶史话》宣传栏下边是小八仙桌,上面一只茶盘里是四把精致的一手握的小紫砂壶,四只青瓷茶杯,一块白布遮在上面;桌上还有两把青铜水烟台。桌子东西两边各放一张太师椅,再两边靠南墙是两张勤凳。这是招待上门顾客用的。在店铺南门口跨店门槛放张小四仙桌,一只大茶盘内放一把特大铜茶壶和八只白瓷茶杯,上面也用白布覆盖,四仙桌南、北、西三面各放一张勤凳,免费供南来北往行人小憩坐坐,喝茶解渴。

如此这般的店堂布置,自然是茶庄老板经营之道的铺陈,是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体现。顾客、行人置身于这样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留连忘返,不想买的也要买一些,茶生意每每在茶文化的滋润中做成。这就是胡氏先祖胡树铭老先生“智商决定经商”经营之道的成果与成功。

店堂做生意的营业员,为保证贴心、敬业,全用徽帮人,他们将本家、亲戚家精巧些的孩子招来店堂做工。但要求他们必须做到:

一是站好柜台。旧时店铺的营业员非但不落座,连倚靠货架、柜台都不行,否则是对顾客不恭、对职业不敬。

三是考究包装。茶叶零售包装与其它商品不一样,考究包成棱角分明的三角状包儿,拿在手里紧实实的,茶叶包松了易吸潮发霉。这道功夫应在七天之内学会,手脚干净利索。包装都为两层纸加银蓑,有的还外包层窨过香的表芯纸,再是白铁盒子装茶。两种零售包装的分量大体四种,即老秤十六两制的四两、六两、半斤、一斤。

四是善于买卖。首先会赊账,大凡茶庄的常客、大客户,买茶叶都用专门用于账务往来的经摺儿记账,一年中只在端午、中秋、过年三次结账、付款。其次要懂回扣。大客户的跑腿儿前来拿茶叶、结账,逢时过节总要给些好处,如请上茶馆,请下浴室,经手不穷的手续费在营业额的3%上下。第三要适当加斤两。凡门市零售,购次等茶叶的,加分量不加价,经得住顾客回去复秤;凡批发三五十斤回去搞零售的,另加销售量的两成上下分量。总之,让顾客欢喜而来,满意而归,下回再来。

胡氏茶庄为了做好茶叶生意,还注意对顾客心理、市场变化和本店职工的研究。

新茶送上门品尝。每当新茶上市,胡氏茶庄总是对全姜堰的茶馆、浴室、几十家粮行和木行、猪行的老板、管事,各地驻姜采购的庄客,对社会名流、地方绅士和寺庙主持、方丈等有头有面的人物,派专人登门奉上上等佳茗一包(每包一、二两),请诸君品尝。对少数显赫人家,在春节来临之际,还赠送些别致茶具过年,是实用品又是装饰品。

善待、尊重职工。茶庄店员虽大都是雇用的,但大家都能一个心眼地钻研生意经,努力多赚钱。作为老板,对职工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是不可或缺的。伙食,平常是小荤小炒各一样,再加一个汤;逢五逢十是大荤,烧肉、烧鱼各4两上下,外加个像样的炒菜,还有汤;每到清明、端午、八月半、重阳节则是“六大碗”,外加白烧酒招待。特别是辞年结工资、正月初五开张,都是十碗八碟、荤素海鲜齐全大聚餐。工钱,日常职工的零花钱,每月十五发各人工资的两三成,大头留着聚起来带回家养家糊口。职工家有红白喜事,不等到过年,提前发给工资,甚至预发工资让职工回去办事,老板另出“人情”。职工生日时,则另加酒菜,以示祝贺。生病照应,视同家人。辞岁酒席上发完工资,并邀约新年正月初五开市(一般没有职工辞退的)。正月初五开市时,老板给每位职工一份压岁钱。服装上,春夏秋三季每人两套竹青布褂衭,冬天站柜台的店员另发两件加在长袍子上的竹青布大褂,清清爽爽,以与庄重典雅、干净整洁的店容店貌相呼应。住宿上,由茶庄提供全套铺盖,另发一大块蓝底白花布当包袱用。由于茶庄老板体贴厚爱职工,职工个个贴心,茶庄生意也就自然常年发达兴旺。

具有历史意义的“胡源泰造”提壶

——胡源泰茶庄在东台(四)

胡源泰茶庄是清朝咸丰年间就开办的商号,主要经营茶叶生意。其创始人就是锦涛的高祖胡沇源。在胡沇源老先生快到八十岁的时候,胡家以“胡源泰”商号的名义在景德镇订制了一批提壶。这批提壶的数量不明。如果以当时“胡源泰”拥有4间茶叶店来估计,假设每间店6把壶,其数量也不会超过24把壶。可见其数量不会多。经过将近100年的岁月,还有多少只壶保存了下来,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至少有一只壶保存了下来。这只壶就是“胡源泰造”款提壶。2005年的一天,在古玩市场看见了一把底款为“胡源泰造”的提壶,比较喜欢,就买了回来。当时,我们以为“胡源泰”是一个人名或者一个瓷庄的名号。后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才知“胡源泰”不是人名而是店名,而且是茶叶店的名字。并且知道这家茶叶店的开办人不是别人,而是锦涛的高祖胡沇源。“胡源泰”茶庄在胡家历四代经营了一百多年,最后由锦涛的父亲胡增钰将“胡源泰”的资产交国家,“胡源泰”完成其历史使命。

这只“胡源泰造”提壶,是“胡源泰”这个百年老店的实物见证之一,也是锦涛祖辈艰苦创业的实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除此之外,这把壶还有其高深莫测的文化意义。请有兴趣的朋友可认真研究该壶的画面、题诗和落款,落款是觉飞氏点。

THE END
1.有创意大气的茶叶公司名字百草茶叶 四海茶叶 山清茶叶 藏香茶叶 茗韵茶叶 瑞和茶叶 雅灵茶叶 茗凡茶叶 自香茶叶 蔚青茶叶 逸芗茶叶 清茗茶叶 一泉茶叶 国香茶叶 茗安茶叶 茶青茶叶 井茶茶叶 茶客茶叶 清神茶叶 禅园茶叶 神源茶叶 圣源茶叶 嘉木茶叶 品清茶叶 醉韵茶叶 https://www.zhengcejia.com/zhengcejiedu/22787.html
2.烟酒茶超市取名字大全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答如何为烟酒茶超市起名。 为烟酒茶超市起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体现特色**:名称应该能够反映超市的主营业务,即烟草、酒水和茶叶。例如,“烟茶酒肆”这个名字直接明了地表达了超市的经营内容。 2. **易于记忆**:一个好的名称应该容易发音、容易记忆,便于口口相传。如“烟酒茶缘”这http://www.fa877.com/kg/60402.html
3.涓雅韵:独特个性的普洱茶小店创意命名集锦帅到没人爱2024-12-03 《茶叶店名字好听儒雅80个》这是优秀的店名取名字大全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曾旻ZengMin2024-12-03 普洱茶,作为中国茶叶的一大品类,以其独有的醇厚口感和丰富的健效益深受茶友们的喜爱。而作为普洱茶的故乡。http://www.chinaemail.com.cn/news/baiye/teawh/37688.html
4.茶叶店起名大全以经营茶为业务的茶叶店,不仅是在卖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当然起名字要讲究一二了。那如何给茶叶店起一个好名呢? 一、忌多音字起名,名字有两个或更多的发音。 起名使用多音字,就像使用冷僻字一样会给人们的呼叫带来很大的不便,寓意本身就不够明朗。以多音字起名,名字有两个或更多的发音时就更容易让人感到无所https://www.1212.com/qm/dianpu/500.html
5.AI公司起名案例:10个好听的「茶叶公司名字」优势:温馨而富有人文关怀,适合强调茶叶的情感价值。 古韵 创意来源:古,指古老的传统;韵,指茶的香气和味道。结合两者,传达了传统茶叶的魅力。 优势:适合强调传统工艺和历史文化的茶叶品牌。 茶缘 创意来源:茶,指茶叶;缘,指人与人之间因茶而结的缘分。 https://www.lanzidian.cn/tea-company/
6.从诗经里取奶茶店名字名字取自《诗经·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给人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代表着奶茶店充满活力。茶语则体现出店铺以茶为主,营造出一种温馨、优雅的氛围,让顾客在这里享受美好的茶饮时光。 2、采采香茗 源自《诗经·周南·芣苢》中的“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表示茂盛、丰富,寓意奶茶店的https://www.szmxcs.com/dpqm/2561.html
7.养生茶店铺名字这个店名的“清茗”二字是人们通常喜欢使用的茶叶饮品词汇,能够直接让人想到茶,而后面的“养生”表明这是一家专门提供养生茶饮品服务的店铺。外形简单明了,容易一下子让人关注。 3、茶林斋 这个店名听起来就像深山中一个小隐居,也许这就是它的特别之处。同时,这个店名还隐含了多样而丰富的意涵,让人们可以联想到https://www.dkutop.com/post/46167.html
8.铁岭银州区店铺起名大全铁岭银州区店铺起名字大全免费名字寓意好两个字 铁岭银州区瑞皓美容店 铁岭银州区康福书店 铁岭银州区康商内衣店 铁岭银州区嘉爱外卖店 铁岭银州区三兵古玩店 铁岭银州区聚禹百货店 铁岭银州区吉百理发店 铁岭银州区利印童装店 铁岭银州区正太足疗店 铁岭银州区艺政足疗店 铁岭银州区诚三茶叶店 铁岭银州区诚颜蔬https://www.weiqiming.com/html/a/211202.html
9.悠悠古道情——静说徽杭古道的八卦,浙江旅游攻略于是胡宗宪就命人跟在黑犬后面,沿线勘修了一条便道,这便是徽杭古道。胡宗宪认为这在江浙这一带堪称最险要之处,堪称第一,所以取名江南第一关。奠定了今日“徽杭古道”的规模。(又说,是相传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经此,赞为天险而命名) 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战乱波及绩溪,民众深受其苦,逃入深山避难,https://bbs.youxiake.com/y/34966.html
10.传奇徽商弘扬天下行业资讯最早张一元茶庄的创始人姓张,名昌翼,字文卿。徽州歙县定潭村人。年青时来京,在崇文门外瓷器口荣泰茶庄学徒。之后另立门户,在花市摆茶叶摊,买卖很好,1900年在花市开办了第一家店,取名“张玉元”,“玉”在古汉语里也有茶的意思,“元”在汉语里是第一的意思。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观音寺开设了第二家店,取名“张http://www.zj-gongyi.com/display.asp?id=396
11.曹学林:北大街――寻踪与倾听散文?随笔胡沇源等三人在白米租下几间店面,合股开办了一爿茶叶店,取名“胡裕泰”茶号。因初来乍到,人地生疏,加之万事开头难,经营不到一年,不赚反亏,合股的另两人怕长期以往,血本无归,要求拆股散伙,各谋生路。胡沇源苦留不住,又不甘心就此罢休,就筹款买下股份,独资经营,决心一人把“胡裕泰”办下去。从此,面对强手http://www.dfwxw.cn/view_15632.html
12.古道新知婺源徒步之旅,徽饶古道行清华镇位于婺源北部的交通干线上。过去曾是婺源的老县城所在(后来搬去了紫阳镇),是徽饶古道上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因自古商贸繁华,清华镇形成了一条长约五华里的老街,这条街也是当年徽饶古道的一部分。 据说过去老街分上下街,上街多为茶叶店、百货店或客栈酒肆,下街则有很多家瓷器店。岳飞多次辗转婺源,经过清华镇https://www.jianshu.com/p/c2d878842fae
13.安徽含山县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③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厨房,便于煮茶 ④在古代,斗茶可谓风靡一时,如同西班牙斗牛一般惹人眷爱。但不同的是,斗茶要文雅得多,其文化内涵也十足丰富 ⑤有些人家,有比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⑥宋代是一个极讲究茶道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05/7026050033006062.shtm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汪曾祺我在云南我们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市内,我们到南屏大戏院去看电影;去逛书店,看一本书,一看两三个小时;逛裱画店,逛茶叶店……我们每天经过、随时往来的地方,还是大西门一带。街虽小,人却多,气味浓稠。我们在街上闲看。看卖木柴的,卖木炭的,卖粗瓷碗、砂锅的,并且常常为一点细节感动不已。 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https://www.jyeoo.com/shiti/e510877f-1593-4115-5239-0ba00bf52551
15.《结伴同行》16胡氏故里龙川村1800年初,安徽绩溪龙川胡氏44世孙胡永源十六七岁离乡,辗转到了江苏泰州黄桥,先在一家杂货铺当伙计,稍有积蓄后与徽州同乡合股开了一爿“裕泰和”茶叶店,自己仍在原店打工。积蓄渐丰后又到季家市独资开了一家“胡永泰”茶叶店,不久“裕泰和”同乡退股,胡永源便开始独资经营。https://www.meipian.cn/2ko7i0bm
16.茶叶店名字简单顺口三万昌茶叶店 川义茶叶店 雄兴茶叶店 诠诚茶叶店 新中源茶叶店 天醇茶叶店 欧清茶叶店 良亚茶叶店 怡芳茶叶茶叶店 露雨轩茶叶店 百福源茶叶店 方圆之缘茶叶店 茶轩阁茶叶店 兵王茶叶店 徽之星茶叶店 茶源传世茶叶店 月之港茶叶店 雅南茶叶店 香韵茶叶店 http://mingzi.jb51.net/qiming/dianpu/47473988021.html
17.安徽省绩溪县胡氏探秘拓举者清代道光间,胡沇源应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徽州古谚,由歙县三阳坑一远房亲戚荐往江苏东台茶叶店学徒。胡沇源生性淳厚,为人笃诚,习商刻苦,办事勤敏,深得店主的信任。后安排他任该店“水客”,专事进山采购徽州高山名茶。采购一职是异常艰苦的差事。因苏北至徽州相距千里之遥,交通十分不便http://www.yghs88.com/yghs88/vip_doc/506851.html
18.安徽省茶叶市场基本情况调查(通用6篇)近年来,我省科技厅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茶产业快速发展,茶产业已成为该省众多县市的特色优势资源和支柱产业,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茶叶出口量分别跃居全国产茶省份的第六位、第七位和第三位。 关键字 安徽,茶产业,市场 产量 安徽省是我国产茶大省,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更是中国名茶祁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961y3bp.html
19.茶叶店加盟排行榜10大连锁品牌排名【茶叶店加盟排行榜】10大茶叶店加盟连锁品牌排名,茶叶店连锁品牌排行榜是通过知名度,口碑,好评数,点赞数,投票数等多个数据综合得出的,让创业者更好地选择好品牌去加盟茶叶店。https://m.jm.chinapp.com/top/chaye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