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爱“种草”!他们在客人未进店前尽可能地表现自家商品服务的魅力。
商家在店铺门外摆放招牌或标示物,在牌子上介绍店名、字号、服务项目等。
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肉店的门口挂着卖肉的招牌。
“普济质”当铺在道光年间开设于山西太古县。“质”即抵押,典当也称典质。图中这块“普济质店当”两面都是文字没有图像。
有的店铺还配上了灯箱和灯笼,以便日落之后继续营业。
促销乐趣多
后来关扑逐渐演变,形式也多种多样了起来。有的像现在的飞镖,有的像现在的套圈儿。仇英所作的《清明上河图》便可以看到有很多人正围在一个摊位周围,研究着如何套中商品。是不是觉得这些在现在的集市中依然可以见到?
古代也有“名人效应”
闹市吆喝声
清末蔡绳阁所编的《燕市货声》就记述了不同商贩的吆喝声。
“甜酸来哎,豆汁儿来!”
“江米果馅来,甑儿糕!”
“津透了,化透了,桂花的元宵!”
“新鲜的果丹皮呀!开口去恶味呀,一个大钱一张啊!”
“好吃的梨儿晒成了干,槟子干、果子干来桃杏干,沙果干、海棠干来葡萄干!”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古画典籍揭秘了古代商业。在信息流通受限的时代,古代营销虽花样万千,但其实主要依靠于商品口碑。
物在货真价实,而非天花乱坠。
满谷琳琅通四海,
物阜民殷兴九州。
转载:央博
政务类官网
滨海场馆类官网
天津场馆类官网
天津政务类官网
主办单位: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宣传部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