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增城正果镇,素有“千年古镇,人间正果”的美誉。这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广州第一缕阳光与增江第一湾美如仙境,正果老街、正果美食赫赫有名,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正果交相辉映。
当前,正果镇立足X293沿线及周边的大冚村、和平村、水围村、亮星村、银场村、水口村、兰溪村、畲族村8个行政村资源禀赋,创造性规划建设以“荔枝”为主题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广州荔枝沟。
在广州荔枝沟的崇山峻岭之中,尚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农文旅“宝藏”。为此,正果镇联合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共同推出“宝藏荔枝沟”专栏,带领大家共同踏上寻美探宝之旅。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正果镇兰溪村,一起探寻这个酒香弥漫的“世外桃源”!
正果镇兰溪村,青山环抱,山泉清冽。村庄因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古法酿酒而远近闻名,成为一处隐藏在深山中的美酒酿造胜地,吸引无数酒友前来探访。
全村近30家酒坊好山好水产好酒
记者沿着村庄主干道前行,可以看到道路两侧多家米酒作坊挂着醒目的招牌。村民们按照复杂的工序忙碌着,将一颗颗晶莹的大米酿化为甘醇的美酒。
兰溪村委会副主任潘桥石告诉记者,兰溪村的山泉水来自罗浮山山脉,水质清甜,是酿酒的绝佳原料。兰溪村自古以来就有酿米酒的传统,村民们凭借对酿酒技艺的热爱和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酿酒技术。
选缸、浸泡、蒸饭、摊凉、拌曲、入缸、前发酵、开耙、后发酵、榨酒、澄清、煮酒、入坛、陈酿……十几道工序,数十个日夜,才完成了从一粒米到一滴酒的旅程。
村民们利用优质的山泉水,结合传统的酿酒工艺,酿制出了品质上乘的米酒。“这里的水十分‘金贵’,都是从大山的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此外,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兰溪村的温度也相对较低,为酿酒过程中的发酵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潘桥石说道。
30多年前,村里开了第一家酒坊。到2009年左右,村中酒坊开始爆发性增长,很多人进村买酒。“那时候酒卖得好,成本又低,赚得到钱。”潘桥石回忆道。目前,兰溪村有近30家酒坊,全部持证经营。
米酒种类繁多热销珠三角地区
在进村的主干道旁,法任米酒加工店里的一缸缸米酒格外引人注目。老板娘云姐自豪地介绍道,她家的酒厂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酿制的米酒种类繁多,有糯米白酒、糯米黄酒、高粱酒、杂粮酒、红薯酒、纯米酒等,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其中,店里最受欢迎的是大米特醇和黑糯米白酒,分别卖15元/斤、28元/斤。
55岁的村民潘成贵也开了一家加工店,已有10年历史。他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酿制出40至80度的米酒。阿贵米酒加工店年销售量在3万斤至5万斤之间,属于村内规模中上的酒厂。“都是亲朋好友来买,东莞、深圳,本地的都有。”潘成贵说道。
除了酿酒,潘成贵还承包了20多亩荔枝林,并在荔枝林中散养走地鸡,为客人提供地道的农家美食。
小作坊讲究品质,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兰溪村的酒坊,大部分会在秋冬季节酿酒,这两个季节的米酒更为香醇。不少村民都像潘成贵这样,开设酒坊的同时,还承包了果园、农田等。
米酒在阴凉处保存越久,味道越醇厚。阿贵米酒加工厂里保存最久的一缸米酒是2018年酿制的,50度的米酒可以卖到50多元每斤。不过,米酒的保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村民们精心管理。
销售依赖个人渠道期望打造酒文化名片
目前,全村一年米酒销量约100万斤。而兰溪村的酒坊实际产能,远超过这个数,一些规模较大的作坊,日产量甚至可达几百斤甚至上千斤。“我们兰溪村的米酒缺乏成熟的销售渠道,主要依赖于村民的个人渠道销售,超过六成为零售。”潘桥石告诉记者,虽然也有村民在荔城街开设档口进行销售,但这样的销售模式仍然显得零散。
据了解,兰溪村酒坊的经营者全部都是本地村民,他们凭借多年的酿酒经验和精湛的手艺,确保了米酒的高品质。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新兴销售方式的了解,如何利用互联网直播、电商平台等新型销售渠道,有效拓宽销售渠道,是不少村民都面临的挑战。
有购买米酒需求的街坊可以与酒坊负责人联系,联系方式和地址都在下面啦↓↓
【图文记者曾文秀(除署名外)】【编辑肖华】
【小e跑腿】
街坊有需求,我们来帮忙!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平台开设“小e跑腿”专栏,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若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快来扫码留言,记者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