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着矮人,别说短话】(谚)矮:身材短小。指面对着矮人,不要说有关“短”的话。泛指说话要看对象,注意回避别人的忌讳,以免刺痛人。也作“对矮人莫说矬话”。
2、【顶高帽子】见“戴高帽子”。
3、【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释义:人得了额外收入才能富起来。例句:懒虫眯着眼,打量楚世杰的表情,嬉皮笑脸地说:“常言道,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呀!”
4、【敲锣卖糖——各执一行】(歇)行:行当。本指各干各的行当,转指各干各的事,互不干预。也指各人干惯了各自的一行,精通各自的一行。也作敲锣卖糖——各干一行。敲锣卖糖——各搞一行。
5、拴绳子养海带——根子不在下面
6、【瘦狗莫踢,病马莫骑】(谚)瘦弱的狗不可踢它,有病的马不可骑它。比喻对于病弱衰老的人,只应当怜悯救助,绝不可歧视凌辱。
7、【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原指武艺高强,借指精通有关方面的技术。师陀《果园城记》:“就是说他得教国文、地理、历史、自然、算术,甚至还得会教体操,十八般武艺他得件件精通。”
8、【请风光博笑脸】(惯)形容极力巴结、讨好。
9、【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释义:分分合合是人类社会的规律。比喻形势总有变化。例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10、瓜熟蒂落——时机到了
11、一天到晚淡茶饭——不吃香
12、【无家鬼送不了家人】见“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13、【挑大梁】(惯)挑:本指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比喻承担。指担负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也作“挑正梁”。
14、【大难不死,必有大福】(谚)指身遭大难而能保住性命,以后必定有享受不完的大福气。也作大难不死,必有后禄。禄:福禄。大难不死,必有厚福。厚福:丰厚的福分。大难过去有大福。
15、【驴不跑怨鞍不好】(惯)比喻主观上不努力却埋怨客观条件差。
16、【秤不离砣,公不离婆】(谚)秤:用来称定物品重量的器具,此处特指秤杆。砣:秤砣。指就像秤杆和秤砣谁也离不开谁,缺一就不能称物的轻重一样,老夫老妻相依为命,缺了一方就难以生活。也作“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17、【甘蔗不能两头甜】(谚)甘蔗: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的制糖原料。甘蔗只有接近根部的地方甜,没有两头都甜的。比喻美事只能占一头,不能两头都占。也作“甘蔗没有两头甜”。
18、【梦是心头想】(谚)睡觉所梦到的种种情景,往往是人清醒时心头想到的。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幻是人的心理作用。也作梦从想中来。梦现心头事。
19、阎王爷死了——鬼哭神嚎
20、【望山跑倒了马/看山跑死马】看到山峰,以为很近,实际上很远。明代《西游记》:“师父,还不到拜处哩。常言道:望山走倒马。离此镇还有许远,如何就拜!”
21、【路是人走出来的】谓道路方法,靠人去创造。台湾陈映真《将军族》:“老马,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我们肯干,机会总是在那儿。”
22、一分钱买十一个杏子——分文不值
23、馋鬼抢生肉——贪多嚼不烂
24、【人怕伤心,树怕刨根】心灵的伤害最深重,人容易绝望。刨根,也说:剥皮。郑义《老井》:“已经迟了。树怕剥皮,人怕伤心。喜凤妈把孙旺泉伤得太深了。”
25、【结疙瘩】(惯)1比喻双方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矛盾、隔阂。2比喻由于对某事不明白而心存疑问。也作结扣子。结死扣。
26、【吃眼前亏】(惯)指立刻就受到伤害。
27、【龟通海底】(谚)指龟潜入水中,可以直通到海底。比喻出入衙门的有钱人,可以打通关节,买通官府,上下钻营。
28、【十访九空,也好省穷】(谚)向亲友借贷,即使十次去九次落空,总会有一次得些资助,可免受穷。指求助总有希望,不求希望全无。
29、【粪堆上长连枝树,淤泥中生比目鱼】(惯)连枝树、比目鱼:均喻夫妻。比喻在条件差的地方,也有美好的姻缘。
30、【与其欠钱,不如卖田】(谚)欠钱:借债。卖田:变卖财产。宁愿变卖家业,也不去借债欠人钱。指借债付息,殊不可取。
31、【官清民自安】官吏清廉,人民自会安居乐业。社会不安定,来自官吏的腐败。明代《警世通言》:“这一断,满昆山人无有不服。正是: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32、【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谚)晚娘:继母。日头:太阳。云里的日头,看起来不红,但暴晒力很强;晚娘的拳头,看起来不重,但打起来很毒。指旧时继母对前妻的子女往往十分狠毒。也作“云里的日头最毒,晚娘的拳头最狠”。
33、【瘸子打围——坐着喊】(歇)打围:打猎。本指坐着呼喊,转指只是说空话、大话,没有实际行动。
34、一大早,张婶就来还昨天借的十个鸡蛋,奶奶不肯要。她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一看,怎么是十一个鸡蛋,张婶又笑笑说:“借一驴,还一马,再借不设卡。”(河南·新野)
35、【打了梅香,丑了姑娘】(谚)梅香:通称侍候小姐的丫环。姑娘:指小姐。打的虽然是丫环,却使小姐丢了脸面。泛指惩治下人,失体面的却是主子。也作打的丫环,吓的小姐。打坏了丫环,哭坏了小姐。
38、我和妹妹经常吵架,都说对方不好。奶奶听见了说:“行了,行了,你们俩别吵了,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江苏·无锡)
39、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一去不复返;永无信息;有去无回
40、【篱牢犬不入】不让坏人有机可乘。或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明代《水浒》:“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41、【贫无本,富无根】(谚)本:根。穷也没个穷根,富也没个富根。指穷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穷人勤奋也可致富,富人骄惰也可变穷。
42、【只有买错无卖错】(谚)指真货、假货,卖者清楚,买者不知,所以只有把假货当真货买去的买者,没有错把真货当假货卖掉的卖家。
43、【请酒不吃吃罚酒】见“敬酒不吃吃罚酒”。
44、【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找话】(歇)指本来无话可说,硬要找些话来说。常含讥讽意味。也作“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搭拉话”。搭拉:方言,闲谈,闲扯。
45、【刀斧虽利,不加无罪之人】见“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
46、针挑黄连——挖苦
47、高二叔跑运输折了本,半年后忍不住又想投资做生意。高二婶胆怯地说:“上次欠的债咱才刚还上,你心又痒痒了?你可别前脚出了螃蟹窝,后脚又踏进烂泥塘。悠着点吧!”(河北·石家庄)
48、【价一不择主】(谚)商家一旦就某一商品与买家议定了价格,就不应该为了图利而弃信,将此商品卖与其他出价更高的买家。指买卖要讲信誉。
49、【担折知柴重】(谚)折(she):折断。指挑柴的担子压断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过大的压力,才体会到责任的沉重。
50、我们班上有的同学,遇到稍难一点的题就望而生畏。班主任张老师耐心地说:“身怕不动,脑怕不用;刀子越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活。”(河南·长葛)
53、【胸口上挂笊篱——捞心】(歇)捞:谐“劳”。指费心劳神,操心。
54、最近,弟弟因迷恋上玩游戏机,学习成绩像坐滑梯似的急速下降。妈妈严厉批评他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勤奋,谁的瓜儿就结得大如盆;谁偷懒,谁的瓜儿就结得像小碗。你现在这样,怪谁呀!”(甘肃·兰州)
5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三国时谋士,曹操把他骗到曹营,他决计不发表意见。事出《三国演义》。借指不说话。老舍《骆驼祥子》:“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
56、【风有风头,雨有雨头】(谚)风刮来时,先有风头;雨下来时,先有雨头。比喻任何群体行动,总得有个带头的。
57、【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谚)八字衙门:旧时官署衙门的门墙呈八字形。旧时进衙门打官司全凭花钱,没钱即使再有理也打不赢官司。指过去的衙门是只认钱不认理的。也作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进不来。衙门口,向南开,有理没钱是白来。
5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反映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与日常生活有关。类似的:梦是心头想。巴金《探索集》:“人们还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话有时灵,有时又不灵。”
59、【千死万死,不过一死】(谚)千种死法,万种死法,无非就是要了这条命。指人到走投无路、万般无奈时,只有一死了之。也作干死万死,终须一死。干死万死,左右一死。千死万死,总是一死。
60、【树老焦梢,人老猫腰】见“人老猫腰,树老焦梢”。
61、【破家值万贯】释义:说明置家不容易,舍不得离开。例句:“大哥,破家值万贯,你还是锁上门,我们娘儿俩就坐在房檐下。”
62、【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释义:比喻不甘心失败,妄图作垂死挣扎。例句:这些人也像冬天的大葱,叶黄根枯心不死。我们就应该来个剥皮刨根,不给它一点喘息机会!
63、【豁出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见“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64、【溜须】“溜须”用以讽刺那些阿谀奉承之辈的卑劣行为,源自宋朝。宋真宗时,寇准为丞相,丁谓为参知政事。一次朝中宴会,寇准喝汤的时候,没注意汤汁沾在了胡须上。丁谓正巧看见,赶紧过来替寇准擦拭,寇准毫不领情地说:“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意思是说,你身为国家大臣,不是来替我擦胡须的。当场把丁谓羞得满脸通红。“溜须”一词由此而来。所谓受辱后怀恨在心,决心找机会报复寇准。后来宋真宗患病不能上朝,丁谓就串通内侍诬告寇准阴谋拥立太子,把寇准贬出京城。当时,老百姓曾编成顺口溜:“欲得天下宁,须拔眼前丁。欲得天下好,不如召寇老。”
65、【说大话使小钱】(惯)1指说话口气很大,做起事来却很胆小。2指口头上很大方,其实很小气。
66、【鸟为食死,人为财亡】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67、【吃瓜子吃出个臭虫来——啥仁都有】见“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
68、【买香囊吊泪——睹物伤情】(歇)香囊:盛香料的小囊,旧时常挂在腰间,可作赠品或传情的信物。指看到与已有关的物品,引起伤感之情。
69、【胆大天下去得,胆小寸步难行】(谚)胆量大的人天底下任何地方都能闯,胆量小的人死守家门哪里也不能去。指胆大就会有作为,胆小不能有出息。也作“胆大的漂洋过海,胆小的寸步难行”。
70、【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指有条件未及时利用,拖延了时日。明代《初刻拍案惊奇》:“花烛之夜,朝霞见韩生气宇轩昂,丰神俊郎,才貌甚是相当,哪里管他家贫?自然你恩我爱,少年夫妇,极尽颠鸾倒凤之欢,倒怨父亲多事。真个是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71、蚂蟥见血——叮(盯)住不放
72、牛皮纸上雕花——刻薄
73、蚁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
74、干坝里的河沙——捏不到一块
75、真戏假做,假戏真做。
76、【近人不说远话】关系亲密,有话直说。浩然《艳阳天》:“咱们是近人不说远话,冲着孩子们,你也别跟弯弯绕这群家伙跑了。”
77、【前有车,后有辙】(谚)前边有车行过,后边就有车辙。比喻前人取得了经验教训,后人就有了可以遵循的榜样。也作“前边有车,后边有辙”。
78、【老健春寒秋后暖】(谚)指老年人的健康就像春天的返寒,秋后的乍暖,都是不久长的暂时现象。也指老年人的健康无法逃过自然法则,很快就会由衰到死。
79、【狗不咬上门客】(谚)比喻对客人应以礼相待,不可粗暴无礼。
80、【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谓各种职业各有不同的特点,语文图书:“要当知识分子,就必须有阅读的习惯。俗话说,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干一行有一行的特点。”
81、树从根上吸取营养,人在群众中得到成长。
82、【坐大船,划懒桨】比喻在集体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北京日报》(1985,1,14):“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有患同当,有福同享,坐大船,划懒桨。”
83、【人拉着不走,鬼拉着飞跑】(惯)指责人不跟好人学,光跟着坏人干坏事。
84、老大懒汉老二勤——不做,二不休
86、【泥牛入海无消息】不知道后来情况,没有下文。成语:杳如黄鹤。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此时那两个钱庄干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一个泥牛入海,永无消息。只得写信到上海去通知。”
87、【手插鱼篮,避不得腥】释义:比喻做事不怕担负责任。例句:先锋道:“古人说得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帅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
88、【风来雨就到】行动迅速。刘绍棠《渔火》:“她虽是女流之辈,却是个风来雨就到,快刀斩乱麻的人。”
89、大笸箩扣王八——跑不了
91、【不骑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谚)筲(sha。):水桶。指不骑马就不会从马背上摔下来,不打水就不会把桶掉到水里。指凡干事情总不免会出差错。
92、【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汉族的先民,经历夏商周三代长期发展,至春秋战国,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尤其战国,七雄兼并,共称“渚夏”。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诸夏的事业,又出现了“秦人”的族称,直到汉代,匈奴、西域等处各民族,仍称中原人民为“秦人”。汉继秦而兴,巩固并发展了秦开创的统一国家,前后传四百余年。汉以后,周边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民,逐渐的,汉族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由上可见,汉族是因汉朝而得名。它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复经秦汉以后两千多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得以发展成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由于中国自秦汉以后,虽经过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多次反复,然而总趋势是越来越发展为更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长期的历史发展,实际上已形成汉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内在联系。汉族与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关系的显著特点。
93、我在江水翻花的地方下了鱼钩,以为很快就会钓着大鱼,可是等了老半天,连个鱼影也没见。这时,一位老大爷路过,说:“小伙子,水翻花,没鱼虾。还是换个地方吧!”(湖北·丹江口)
94、马老腿慢,人老嘴慢。
95、【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人在一方,心却在对立的另一方。这一俗语源自《三国演义》。有两处描写。一处是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身保二位皇嫂(准皇嫂),不得已与曹操约三事(其中一事是得知大哥刘备下落后允其团聚),暂栖曹营。曹操对关羽礼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禄企图感化关羽。但关羽不为所动,日夜思念刘备,当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因曹操故意回避不见),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重新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处是徐庶进曹营一计不献。徐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为刘备服务。曹操慕其才,屡招不致,遂用其母为质。徐庶是孝子,为保其母性命,无奈,只得投奔曹操。与刘备分别时,徐庶对刘备说:“请主公放心,庶不为曹献一计。”果然,到曹营后终不献一计。倒也有破例,那就是赵云为救皇嫂(准皇嫂)与后主刘禅,孤身一人,七进七出曹营,身陷险境。徐庶怕赵云有失,遂终向曹操“献一计”,对曹日:“丞相爱将,何不保住赵云性命,为阁下用。”曹遂下令:“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保全了赵云的性命,才上{了一出“长坂坡”的好戏。
96、【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什么是“浮屠”?浮屠是佛教用语.浮屠,也叫“浮图”、“休屠”。起初,佛教徒被称为“浮屠”,佛教被称为“浮屠道”。后来,称“佛塔”也叫“浮屠”。现在大家说到浮屠,一般都只指佛塔了。佛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其中以七级为最多,因此有“七级浮屠”的普遍说法。佛塔原来是用来埋葬有德高僧的身骨或藏佛经的,所以,造塔的功德很大。但是,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活人一命更有意义,因此有俗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鼓励大家去挽救痴迷不化的众生,让他们得度。《西游记》第八十回就有一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快去救他下来,强似取经拜佛。”这句话道出了佛的终极目的,佛即救人。从大处说,普度众生。
97、【小姐】“小姐”现在一般指未婚女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对未婚女子的一种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然而“小姐”这个称呼原非美称,更没有尊敬的意思。据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称: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又据钱惟演《玉堂逢辰录》中说:小姐之称起于茶酒宫人韩小姐,是宫婢人名也。而苏东坡则有《成伯席上赠妓人小姐》诗,可见,宋代妓女也称“小姐”。小姐作为尊称,始于明代,当时朱有敦《元宫词》中有“帘前三寸弓鞋露,知是腰腰小姐来”的诗句。从此便把“小姐”作为深闺女子的代称了。不过,当今黄、赌、毒又沉渣泛起,人们又习称“三陪女”为小姐了,弄得正经的“小姐”一词名声扫地,良家闺秀避之不及,历史兜了个圈又回到原地。
98、【有奶便是娘】只看对自己有利,不管真假好坏。孙犁《风云初记》:“姓白的说,我们不管别人说长道短,不怕官家追捕捉拿,有奶便是娘亲,给钱就是上司。”
99、【三请诸葛】释义:东汉末年,刘备曾三次亲自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打天下。指多次邀请,难请。例句:郑格世点点头说:“嗯,这就用得着三请诸葛了。你再去一趟,还是要好言好语,不要吓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