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简介宜丰县人民政府

目前,我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10个,市级项目18个,县级项目56个。近年来,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0年6月入选第三批省级项目有恒白话故事、洞山的传说、牌楼神狮舞、宋家双狮舞、宜丰根艺、天宝罗酒酿造技艺、宜丰霉豆腐制作技艺、宜丰风水狮等8项,2013年8月入选第四批省级项目有江西风水林保护习俗、宜丰竹艺,共计10项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经市政府批示有18项被列为宜春市第二、三、四、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3月第二批是恒白话故事、许真君的传说、牌楼神狮舞、宜丰根艺、宜丰吹塑版画、天宝罗酒酿造技艺、宜丰黄莲麻糍等7项;2009年2月第三批是洞山的传说、宜丰开扎、宋家双狮舞、宜丰霉豆腐制作技艺、宜丰闹新房婚俗、宜丰风水狮等6项;2012年4月第四批是宜丰风水林保护、宜丰竹艺、宜丰刺绣等三项。2018年11月第六批找桥火龙灯和宜丰米糖制作。

经县政府批示,公布了第一、二、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7项。认定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0多名。经市政府批示,市级(不含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经省政府批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胡方生(洞山的传说)、彭振庭(恒白话故事)、游坤明(宜丰风水狮)等3人。

目前宜丰根艺已列入全省20个省级“非遗小镇”候选之一。2019年1月鸿星木雕厂代表宜丰根艺入选江西省2019-2021年生产性示范基地。

宜丰县文化馆

2019年2月

一、省级名录项目(共10项)

《恒白话故事》项目简介

宜丰恒白话故事,是赣西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口头文学。它发端于宜丰县芳溪镇新村村,流传于宜丰全境,辐射万载、上高、铜鼓等周边县市,远传江苏省部分地区,距今已有220多年的历史。

宜丰“恒白话”故事,是当地人民群众,根据本土历史人物彭恒仁的趣闻轶事和各种社会现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独特奇巧的情节编织而成的惩恶扬善、取巧逗乐的机智人物故事。现保留完整的有《写状鸣冤》等共27则。

这些故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人民群众疾恶扬善,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要求。作品构思精巧,情节独特,人物栩栩如生。或褒奖,或讽刺,相印成趣,百听不厌,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排解了人们心中的积怨,消除了他们劳作的疲倦,体现了宜丰人民机智聪慧、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品质。

《洞山的传说》项目简介

洞山位于宜丰县同安乡境内,是中国佛教禅宗“曹洞宗”的发祥地,距今已有1150多年的历史。

洞山在一千多年禅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育孕了许多诗文楹联、成语典故,演译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至今保留最为完整,流传最为广泛的有《袈裟圈地》、《神田运木》、《考功神泉》、《逢渠桥的来历》、《夜合石的传说》、《铁拐李斗法》、《七仙架桥》、《知州选县址》、《画壁村的传说》、《良价出家》、《良价开悟》、《良价参道》、《良价入寂》等13则。

这些传说故事,情节独特、内容丰富、极具佛教禅宗文化内力。它与禅宗典籍所记载的历史相互映照,彼此印证,从某一侧面反映了禅宗发展初期的思想理论,是保存完整的原生态文化。保护、传承好这些民间文学,能极大地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研究我国禅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它的思想理论,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宋家双狮舞》项目简介

宜丰宋家“双狮舞”缘于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陈埔的“纸狮舞”,始于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于清乾隆年间,由福建省永泰县艺人传入宜丰新庄宋家村,当地艺人结合本地舞龙特点,由“单狮”表演发展成“双狮”表演,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该舞由“彩球诱狮”、“双风追月”、“引狮出洞”、“猛狮扑食”、“双狮连环”、“鲤鱼穿梭”、“凌空飞球”、“腹下溜珠”、“双凤朝阳”等九套动作组成,表演时,配以鼓乐,引狮人挥舞长柄彩球将双狮引出,舞狮人则模仿狮子抢球、扑食、打滚、相互亲昵玩耍及躲闪腾挪、坐卧直立等动作进行表演。整个过程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浓厚的民间舞蹈特质,对研究当地的风土民情、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和舞蹈学科研究,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宜丰根艺》项目简介

宜丰根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专家对我县博物馆及民间收藏的根艺作品推断,宜丰根艺,至少可追溯到清朝末期,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宜丰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有着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地理格局,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这里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山川明秀,林木茂密,为宜丰根艺创作储备了极为丰富的物材资源。

宜丰根艺常用的材料有乔木根、灌木根、藤根及树木畸形的枝、杈,还有质地坚硬、细腻、纹理畸美的樟树、楮树、荷树、油茶、刺柏等树的树瘤等。这些材料,或根或瘤,或枝或杈。通过艺人赋枯木以生命,化朽木为神奇的高超技艺,经选材、清洗、构思、造型、剥皮、浸泡、烘干、加工、打磨、罩漆、抛光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的根艺作品,具有造型别致、寓意深刻、品味高雅的特征,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艺术孤品。

《牌楼神狮》项目简介

牌楼神狮属南派狮舞,起源于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牌楼村,并流传、兴盛于该村,它是南方地区稀有的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民间舞蹈。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牌楼神狮舞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据《宜丰县志》及《周氏族谱》记载,牌楼神狮舞相传由该村下房祖公周志文于1387年所创。

几百年来,每到正月初十至十五,村人都要请出狮子游乡。狮子游乡时,先由100支神铳开道,接着是100多人的旗、伞队伍出场。鼓乐声中,头戴黄帽、傩面,身穿黄衣,手执龙头杖和破蒲扇的“土地公”边舞边走,把伏地而睡的双狮唤醒,高跷队紧跟其后,先后表演刀、枪、剑、棒等武术套路及拳术。后面的唐僧师徒则戴着傩面,踩着节拍边走边舞,尾有小吹打演奏。阵容庞大,场面壮观,气势非凡,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天宝罗酒制作技艺》项目简介

天宝罗酒出自宜丰天宝古村。创始人为该乡一位罗氏妇女,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该酒浓香扑鼻,入口柔和,富有后劲。其酿造工艺,除与普通米酒的酿造工艺相同外,另有三道密封工序:一是封甑;二是第一次封缸一周后要启封搅动,然后再次封缸;三是半年后,即来年清明前用大座壶煮沸后第三次上缸密封。

《宜丰霉豆腐制作技艺》项目简介

宜丰霉豆腐制作技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几百年的传承、发展中,其制作工艺:浸泡、磨浆、煮浆、霉制、配料、装罐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其次是用料十分严格,要求全部选用当地的黄豆、井水、红椒、山茶油等。对黄豆的挑选要求很严,在大豆浸泡前,还要人工剔除其杂质及霉变大豆。浸泡大豆用水也十分讲究,一定要选用含钙、镁在300PPM以下的井水或山泉水。宜丰霉豆腐制作很注重煮浆,需要控制好蛋白质的适度变性。

《宜丰风水狮》项目简介

宜丰风水狮,自南宋嘉定年间由赣州传入宜丰,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宜丰风水狮的运用极为广泛,它的种类有卧狮、蹲狮、立狮、走狮、倒挂狮、守院狮、护宅狮、拴娃狮等。根据风水学的理论,不同形态的“风水狮”有着不同的作用。卧狮:象征着悠闲自在、祥和安乐,通常放置在寺庙庵堂门前或游乐场所;蹲狮:是守护神,担负着镇邪驱魔的重任,被广泛使用在衙门、民宅、城门、桥梁、寺庙、堂馆、仓库、祖墓等场所;立狮性情猛烈,反应敏捷,适合于放置庙宇、陵墓前,承担警卫迎敌、镇山守场的使命;走狮又叫游山狮,它处于饥饿觅食状态,不宜置放于官府衙门和居宅庭院门前,以免招来祸患。倒挂狮、守院狮、护宅狮、拴娃狮则有看宅护院、安家保胎之用。

《宜丰风水林保护习俗》项目简介

宜丰县有着悠久的风水林保护历史,缺少风水林的村落几乎没有。这里每个村落风水林的延续历史均有几百上千年,风水林文化积淀深厚,风水林保护习俗深入人心。县内各村落的风水林基本以“枕山环水”为构建原则,布局呈半月形,环抱整个村落,是村落的一道天然绿色保护屏障,无形中具有守护乡村的象征意义。

新昌镇良岗村的风水林是宜丰风水林的缩影。该村风水林在任氏在此立籍(元至正年间,约1341年)之前就有,良岗原为邹姓屋场,故其风水林保护习俗在千年以上。

良岗村位于宜上公路(宜丰至上高)旁,为宜丰工业园管委会驻地,其风水林经过上千年的培植、保护、扩展。如今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良岗风水林在其保护过程中与村中深厚的文化积淀,鼎盛的文风紧密融合,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村落风水文化——良岗八景。

良岗风水林保护习俗之所以千百年来能保存下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严格禁令。二、严格管理。三、严格奖惩。据《任氏族谱·丛事录》载:禁山兴,则人兴;禁山衰,则人衰;禁山亡,则人亡。其暗山(禁山)有严格的区域划分,并设置了禁牌,还委派专人看山;对擅自损毁禁山者,按年龄、职别给予处罚。并对检举者予以奖励。

《宜丰竹艺》项目简介

宜丰竹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专家对我县博物馆及民间收藏的竹艺作品推断,宜丰竹艺,至少可追溯到清朝末期,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宜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山川明秀,林竹茂密,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境内拥有的48万亩竹林,为宜丰竹艺储备了极为丰富的物材资源,同时也培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1972年,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彭牛先生到宜丰之后,精心钻研宜丰的传统竹雕艺术,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由原来单一的雕刻技艺,发展成集雕刻、镶嵌、刻贴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宜丰竹艺。经选材、截料、除青、去黄、蒸煮、漂白、分料、拓模、雕刻、镶嵌、油漆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的竹艺作品,具有造型别致、寓意深刻、品味高雅,是美化生活、装饰家居、馈赠亲朋好友和用于收藏的精品,深受广大民众欢迎,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美等地。

二、市级名录18项(含省级名录)

《找桥火龙灯》项目简介

找桥火龙灯是江西赣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

找桥火龙灯至少有三百多年历史。它是流行于宜丰北部山区客家村寨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也是目前我国最古老的火舞之一。

它包括牌灯、狮灯、花灯、火龙、尾提灯。

找桥火龙灯具有独特的祭祀和祈福习俗。正月十一下午至石(头)公公处发灯,焚香、烧纸、祭祀,并由长者祷告祈福,祝愿全村安泰、五谷丰登。后取香案前火种,逐一点灯,随后下山前往各户上灯。

十五收灯送龙,必须收齐,不留残灯;最后河边化龙,诚心祈祷,保佑安康。

舞找桥火龙灯,主要有四个程序:即游龙、舞龙、送龙、化龙。

找桥火龙灯舞技遒劲、阵势恢弘,形式完整、内容多样。他以其精美的制作、神秘的传说、灵活的舞耍、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享誉县内外,实为一份不可多得的民间宝贵文化遗产。

《宜丰米糖项目简介》

宜丰米糖,又叫“饴糖”、“麦芽糖”,自古以来为纯手工制作。过去,它是不少乡民的一种家传技艺,也是农家冬闲时补贴家用一项副业。宜丰米糖制作有上千年的历史,据传承人刘成宝介绍,从他家祖上传承到他这一代,有五六百年了。

米糖主要原料为本地产的优质糯米与麦芽。制作时需要经过培育麦芽、浸泡蒸煮、发酵酿造、榨糖煎糖、凉却拉糖、切糖成型等工序,前后需要20多个小时。

高浓度、无添加、甜而不腻、入口绵滑的宜丰米糖不仅是原生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而且能健脾胃,润肺止咳,是一种上佳的保健食品。宜丰米糖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它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还反映出了数千年来,宜丰本地的农作物种植史,饮食文化传承、发展史。故宜丰米糖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许真君的传说》项目简介

《宜丰开扎》项目简介

“开扎”是宜丰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源于湖北的吹打乐“牌子锣”,清道光年间,由湖北枝江艺人传入宜丰后,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经当地艺人传承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当地浓厚文化特色的民间吹打乐,主要由唢呐曲牌与唢呐、管弦、丝竹合奏的《玉皇大天宫》等戏文曲调构成,其曲牌均为古汉剧,以西皮、二簧曲调为主,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

宜丰“开扎”用于婚嫁、寿庆、丧事和祭祀活动中,以大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法,延续着汉代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血脉,它既是当地人生命形态的一种体现,又是当地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具有文化身份认同的意义,是维系乡情和亲情的精神纽带,是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很高的音乐学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在人类学、民俗学等多方面同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吹塑版画》项目简介

吹塑版画是上饶版画家苏烈熙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首创,主要分布在江西宜丰、江西上饶、上海宝山。我县以江克安为首的美术工作者经过潜心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创新,改善了吹塑版画制作粗糙、画面过于暗淡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吹塑版画技法,提高了吹塑版画的艺术品味,发展成了一个成熟的新版种,成为版坛一支奇葩。

《宜丰闹新房婚俗》项目简介

闹新房在宜丰方言中叫做打新房,也叫捏(即玩)新人(即新娘)。

宜丰闹新房习俗一个“和”字贯穿始终,气氛和谐热烈。其中一些明令、暗令、彩词、唱词、撒帐词很符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要求。打新房,乐亲友,和谐了亲友、邻里关系;闹新房教育新人要感恩,要尊老爱幼,要兄弟、妯娌和睦,和谐了整个大家庭。

宜丰闹新房保存了许多古老习俗,对研究当地居民迁徙,生存环境的改变,风俗习惯的传承,文脉的流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连麻糍》项目简介

黄连麻糍是宜丰山区农村传统特色食品,它是以宜丰山区特有的黄连糯为主要原料(黄连糯米粒粗而短,粘性介于糯米和粳米之间,其产量甚低,且对土、水、肥及气候要求十分严格),配以纯天然的黄连碱水(及黄连树和黄栀子树烧灰制成的碱水)制作而成的。

其制作工艺共有八道程序:一是浸米;二是滤干蒸煮;三是拌入黄连碱水;四是第二次蒸煮(多者蒸5-7次);五是倒入石臼捣打至不见米粒;六是入小石碓舂打,至表面光滑;七是搓制成形,亦可压入模具成形;八是冷却后,贮入碱水内,可保鲜3-5个月。宜丰黄连麻糍一般在秋收冬藏后打制,为春节及嫁娶、生日、新房上梁时的喜庆食品,亦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往往在打制成形后,还要用竹筷头劈成十字样或用荷树籽点红,以示吉祥。黄连麻糍的这一特性,使它具有了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及极具潜力的经济价值。

《宜丰张氏刺绣》项目简介

宜丰“张氏刺绣”是由宜丰民间刺绣传人张兰英,以起源于明代的宜丰刺绣为基础,结合光绪年间形成的“湘绣”技法,以及苏绣中的“正则绣”和中国传统的游针技法创造发展而来。她以多变的针法和拼接、劈线、拼色工艺,将单色绣改进为衍色绣、接色绣,巧妙地使形、神、色、光相融合,把被绣对象的纹理和结构提炼为一种专门的普适性技艺和针法,改良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平面刺绣,通过用纵横交错、长短不一、疏密重叠、灵活多变的针法刺绣出三维立体画面,并利用光和色彩的变化规律,充分透射出作品极富立体质感的整体美,使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在传统工艺上有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创新。其作品内涵丰富,典雅端庄,特色鲜明,雅俗共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收藏价值、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被媒体誉为“江南一绝”。

三、县级名录57项(含省、市级)

《端午节赛龙舟习俗》项目简介

旧时,宜丰石市、棠浦、桥西、潭山等乡镇,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竞渡前,各村的龙舟队,都要抬着龙头,先到屈原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以作祭奠。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龙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再将正在扬花的稻蕙放入龙口,以求五谷丰登,这才开始赛龙舟。

赛龙舟分游江、招魂(为屈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有一整套的锣鼓和唱腔。竞渡结束,各村的组织者率领众船手,将一根带叶竹竿竖立桥头,以便来年“出龙认色”。之后,各村众会便杀猪宰羊,村里所有男丁都要去喝酒。地域不同,讲究也不同。有的地方竟渡完后,还要抬着太保菩萨扫街,借此驱除瘟疫,保佑一方平安。

乡亲们非常看重竞渡夺标,素有“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之说。夺标归来,不仅能使村名大振,而且还会带来一年的丰收和幸福。

《港口黄龙舞》项目简介

“黄龙舞”是我县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之一,它发源于宜丰县车上乡港口村,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来到港口,见些地没有河道泄洪,便将手中铁铲抛上空中,其铲立即变成一条黄龙,在群山中劈开一条河道,从此港口风调雨顺。当地民众为了庆祝大禹,便用黄布做成双龙起舞,称之为“黄龙

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村民间艺人黄和文、王达生等人,对龙舞不断改革创新,使该舞内容由原来的简单动作,发展成团龙、缠龙、鹞子翻身、黄龙卷席、竹筒倒水、双龙出洞、黄龙退壳、黄龙背磨、黄龙咬尾、画眉跳涧、跳龙、窜龙和跪地滚等14套组合动作。

它有14套动作组合。表演时采用“挑花十八翻”锣鼓伴奏,有张有弛、环环相扣。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五日,舞龙队走街串

巷,游乡上户,深受群众欢迎。

《宜丰夏布制作技艺》项目简介

宜丰素产夏布,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主要产地为本县石市、芳溪、新昌等乡镇,是传统家庭手工产品。据《盐乘》载:“宜丰夏布岁出六千六百匹有奇。”又1936年《江西年鉴》载:宜丰夏布产量3.5万匹,至1956年,全县夏布产量7万匹。其制作工艺是:绩纱与织布两大部分,细分工序达几十道。先将苎麻漂晒至白,绩纱要

用手工将湿麻劈成细缕,并拈成细纱,然后集成纱团。织布有经纱、刷浆、上机、织造四道工序。其中以经纱、织造为难。宜丰夏布的特点是:纱质细腻、经纬咸宜、不皱折、不变形、易洗涤,凉爽清汗,是一种纯手工的环保产品。

《宜丰牛墟》项目简介

宜丰“牛墟”这一商贸习俗,起于明代,历经数百年而不衰。旧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宜丰城隍要到厉坛安抚厉鬼,叫做“三巡会”,届时,人们把城隍从庙里抬出来,沿街出会到厉坛祭祀神灵。出行时,队伍中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热闹非凡。祭祀完毕,返回城隍庙,继而连续三天的庙市开始。其间,城乡民众,远近商贾都会前来赶会,进行商贸交易活动。后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庙会和集市交易融为一体,且以耕牛交易为主,故称之为牛墟。

每年中秋过后开始“当牛墟”,为时三天,偶尔会推迟或延长,最早宜丰的“牛墟”是作为耕牛交易的场所,后来演变为临时小商品交易市场,和北方的庙会类似。此习传承发展,一直延续至今。

《宜丰竹编工艺》项目简介

宜丰竹编,是一种遍布南方各省的民间手工艺,自高安传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宜丰是中国竹子之乡,有着极为丰富的毛竹资源,故乡民多用竹材制作家具,编制器具用品,创造了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多种编织工艺,常用的有:1、编织,即用竹丝、篾片以挑和压的方法构成经纬交织;2、车花,将竹节车成一定形状和装饰;3、拼花,利用竹的表面或断面,拼成花型或器皿;4、穿珠,是将竹节制成小段进行穿结;5、翻簧,利用竹簧加工制成各种器皿的方法。其主要工艺流程有:选材、截料、车节、开竹、破蔑、刮蔑、编制等。竹编作为一种谋生的手艺,依靠篾匠师傅的口传心授,代代相传。

《灯彩唢呐》项目简介

宜丰灯彩唢呐俗称小吹打,源于瑞河锣鼓戏,其小剧目(单台戏)各自成调,专戏专曲有《开菜园》、《小放牛》、《闹烟馆》、《送福》、《十想郎》、《咬菜芯》、《劈芥菜》等,这些曲目小调,由舞台演出,移至板凳坐唱,故称为小吹小打,多用于龙灯、舞狮、动物灯彩、社火、闹新房演奏。

宜丰灯彩唢呐一般都有固定的人员与队伍,俗称“串堂班”,成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多为业余演出,少有以此为职业者。灯彩唢呐以大、小唢呐吹奏为主,有时两支唢呐交替使用,或合奏或轮奏,配以板鼓、小堂鼓、大锣、小锣、二胡、管子等丝弦乐器。

宜丰灯彩唢呐曲调欢乐喜庆,婉转悠扬,带有本地山歌、小调的特点,另外宜丰灯彩唢呐的演奏,与灯彩表演环环相扣,有张有弛。如灯彩行走时,用慢板,在表演时用急板,并依据动作快慢进行桃花(十八翻)。

宜丰灯彩唢呐仍在流传,但传承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因工资收入偏低,年轻人愿干者甚少。

《同安百节龙》项目简介

据同安《张氏族谱》记载:宋时,同安张氏人口激增,张氏宗族分出多支,每一支都有自己的龙灯,后来按各支人口的多少,分配龙灯节数,再把各自的龙灯连接起来,便有了百节龙。同安百节龙特点是节数多,龙体长,长达一百节,有近二百米的。其制作讲究、外形美观。当地人称“驼背五爪百节龙”,五爪”代表张姓的五个大人物。即鬼王张天师、灶王张生、张果老、张良、张义诚,并以青、红、黄、白、黑加以区分。

同安百节龙旧时为39节,即12月个加24个节气再加上端午、中秋、春节三大节。同安百节龙重游轻舞。配以灯彩、民乐。每年正月十一、十五各游龙一次,一般有上龙、游龙,接龙,送子(送财),解龙,送龙等仪式。

历史上同安百节龙重灯彩,鼎盛时常与鱼灯、马灯、瓶灯、动物灯、戏文及社火一道表演,盛况空前。现逐渐冷落。

《宜丰板凳戏》项目简介

宜丰板凳戏又称坐唱班,清同治年间传入,宜丰“板凳戏”有“喜庆戏”和“伤情戏”之分。不论谁家办喜事、办丧事、建新房、祝寿,村里的民间艺人都要应主事者之邀来唱戏。一般天刚擦黑,东家把吹奏者和唱“板凳戏”的民间艺人请到家中,并在摆设好一长排桌子上摆满糖果和烟酒,供唱戏者自行享用。

宜丰板凳戏分属汉调,瑞河调的两个流派,但以汉调为主,代表曲目有《摆天官》、《福满堂》、《兴汉图》、《开花调》、《十唱祝英台》、《洛阳桥》、《幺姑娘》、《十送郎》、《十八小姑进花园》《思情妹》、《劝酒歌》、《十八姐过河》、《清明》、《数螃蟹》、《四季相思》、《探妹》《五更鼓》、《懒婆娘》等。

宜丰板凳戏多属“挽友”性质。不卖票,不包场,不赶堂会。遇有婚嫁寿诞,东家备酒相召,唱板凳戏者不请自来,闹完就走,不收酬谢;每逢节日或庙会,演出助兴。演出形式,纯属戏曲清唱,不彩扮,不表演,围桌而坐,和琴而唱。

最后一任班主,周西连于上世纪70年代去世,再无伟传人,现几乎失传。

《宜丰打灯》项目简介

宜丰打灯实为狮舞的一种,其中穿插了武术套路表演。相传它的起源与宋代岳飞在瑞州(今高安)大战金兵有关。当年岳飞在瑞州府展军旗(大阅兵),演武场上,表演武术,民心大振,不少青壮年涌跃参军。后同属瑞州的宜丰人,为了庆祝岳家军,在其中加入宜丰本土的武术套路,于是在花桥乡的狮子用黄布曰“黄狮”;潭山、黄岗等乡镇的狮子用红布曰红狮;桥西、石市的狮子用黑布曰黑狮;黑狮在县内布狮舞中颇有名气。民间有“黑狮打遍天下无敌手”之谓。

打灯开场时,随着“龙”灯急板锣鼓出场,先执狮施礼,后表演,其程序为:起牌楼、圆场、翻身滚、洗毛,登一山、登二山、登三山、三山起牌楼,屹水,窜桌、伏下、生子、教子、圆场等。武师则随之表演字门拳及扁担、棍棒等器械套路。

目前,会打灯的人多已年老体衰,而后生者不愿学,正面临失传。

《宜丰哭嫁习俗》项目简介

哭嫁也叫哭轿:宜丰旧时迎亲,新郎不前往,男方派轿往女家。上轿前,新娘向娘家亲戚哭别,叫“哭轿”。目前仅存于山区或半山区几个乡镇,母亲要向女儿进行训教,告诫女儿到婆家后孝顺长辈,照顾晚辈,与叔伯妯娌和平相处。

宜丰哭嫁,以新娘哭诉为主,多以诉离别,谢亲恩,骂媒人为主要内容,其形式多为对哭,即新娘母亲为首的长辈(如大妈、婶娘、舅妈、姑姑)一一静悄悄新娘对哭,边哭边诉,边哭边唱,寓教于哭,于诉,于唱。

宜丰哭嫁其唱词,即有老一辈口传心授,也有即兴编的,说教成份多。其唱腔多为音调,即感伤又抒情,拖腔悠扬宛转,它融合进了本地山歌、小调的旋律。

现女子出阁,哭嫁者聊聊无几,面临失传危险。

《宜丰山歌》项目简介

宜丰山歌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宋时,它源自宜丰籍音乐家彭几的《乐律》,另据《盐乘·礼俗志》谷雨后至立夏,秧针出水,以次栽植,农夫歌声四起,唱和为乐。说明当时山歌在县人中较为流行。宜丰的民歌,因地理环境不同,形式也各异。县境西北黄岗、车上、潭山、花桥、双峰等山区,盛行山歌。特点是粗犷、豪放、用客家语清唱,其样式较多。最流行的是“老妹歌”,多由男女一唱一和,内容以歌唱爱情为主,应用比兴手法。而县城、桥西、新昌(原敖桥)、澄塘、棠浦、石市等丘陵地区则流行小调,其特点婉约,缠绵。

宜丰山歌的表演形式和特点:一、节庆时的设场演唱;二、街市游唱;三、伴随农事即兴演唱;四、独唱与对唱兼并;五、无乐演唱与配乐演唱。

宜丰山歌现面临失传的危险,原因如下:1、能唱山歌的人已很少有了,且大多数为50岁以上的人;2、受现代歌舞的冲击,几乎没有人愿学,愿唱;3、传承的原生态环境已基本灭失。

《劳动号子》项目简介

宜丰的劳动号子从明清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了。现在新昌、澄塘、棠浦、新庄、桥西等乡、镇仍流传着大量的劳动号子,主要有“排工”、“建筑”、“打夯”、“拉梁”、“抬杠”、“榨油”、“车水”号子等。以“打夯”为例。旧时民间垫房基,筑坝、加固河堤都需要夯实土层,“打夯歌”就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劳动号子具有协同与指挥劳动的实际作用,它从最初简单、有节奏的呼号,发展到现在有歌词、有曲调的歌曲形式。其主要歌唱形式为“一领众合”式,也有独唱、对唱、齐唱等。曲调多回环反复,节奏感强,唱词多为即兴发挥,领唱为主要陈述部分,和唱多为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断的唱词。

宜丰号子具有音乐灵活、自由,旋律为吭嘹亮,少变化,节奏强的特点。

《宜丰坐唱》项目简介

宜丰坐唱形成于清同治年间。由3人敲打采茶锣鼓,1人唱采茶调。形式与板凳戏基本相似。宜丰坐唱以瑞河调为主,瑞河调已失传,多以民歌、小调代替。主要曲目有:《摆天官》、《福满堂》、《兴汉图》、《朱砂痣》、《渭水访贤》、《天水收维》等40余本剧目

主要民间乐器有:胡琴、小锣、铛锣、鼓、钹各一

宜丰坐唱在婚嫁喜宴中,一般还要参与闹新房,为闹新房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睦邻友好,二是不卖票,不包场,不赶堂会。遇有婚嫁寿诞,备酒相召,来请即去,闹完就走,不收酬谢;每逢节日或庙会,演出助兴。演出形式,纯属戏曲清唱,不彩扮,不表演,围桌而坐,和琴而唱。

宜丰坐唱中仅剩婚嫁寿诞中的贺词,令、山歌、小调民乐仍在传承,而戏文已失传。

《宜丰打贺》项目简介

打贺是宜丰是本地少儿(成人)常玩的一种古朴易行且独具风格的游艺体育活动。不需要训练,边玩边学,一看就会,与现今打垒球有相似之处。

打贺的规则大体为:

(1)先把参加打贺的人分成两组,自由组合,人数均等。之后,双方各选出一个代表,以剪刀、锤子、布决定胜负,胜的一方先打。

(2)比赛开始后。攻方先派出一名攻手站在城前不能踩圈,一手握贺子一手持贺棍准备攻贺。守方队员在场地上分散站位防守。(3)进攻与防守。攻手将用贺棍将贺子击出。贺子击出后在落地前若被防守队员接住,即为封杀,攻手淘汰出局。若击出的贺子在空中未被守防队员截击而落地则为进攻有效。(4)投杀。贺子落地为攻贺有效,随即进入投杀阶段。守队派本队投手掷贺。投手应于贺子落地点掷贺,攻手则站在城前,手持击棍全力以赴防范投杀,在贺子投来时应奋力将其击出。只要投杀成功,攻手即淘汰出局。(5)反击得分。投手投出贺子遭攻手拦击或贺子投在城外即为投杀失败。这时攻手在贺子落地处,用手中贺棍敲击贺尖,贺子会从地上蹦起,迅速用贺棍将蹦起之贺子击远,贺子落地后开始丈量成绩,在对方认可的情况下由裁判或观众记下丈量的成绩。(6)决胜负。当攻方队员全部被杀出局后须攻防互换。一轮次比赛结束后,开始计算两队各轮次丈量的总成绩,多者为胜方。对输者的处罚:1、输了的这一方丫在胜者多出的距离地点,手中捏着贺子一边跑向胜者站立的城,一边口中叫着“贺……”,中途不能停声,否则再次处罚。或从胜者多出的距离地点背胜利者回城。

《宜丰木雕》项目简介

宜丰木雕始于明清,从县内明清古建筑中的楼、台、阁、屋梁、门窗及各种家具、用物均有木雕工艺。县博物馆收藏乾隆年间的中门8片,雕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及戏文可佐证。

木雕的主要工艺流程有:1、创意稿,再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材上;2、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的造型;3、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4、组装:把修光后的主体与其它边框配件组装成半成品。5、打磨: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6、着色上光:用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笔、一只调色缸。

现民间会木雕的工匠不多。胡秀英于1984年在天宝木雕厂从师学艺,拜本地民间艺人吴新耀为师,后创办现振江雕刻工艺厂。

《宜丰南坪扎粉制作技艺》项目简介

南坪扎粉即纯手工土粉,因产自棠浦镇南坪村而名。据南坪《王氏族谱》记载:南坪扎粉最早出自明末,大旱饥荒岁月,该自然村几百年来以生产扎粉为主业。

南坪扎粉的工艺流程主要有:选早米→浸泡→洗米→磨浆→过漏→揉团→煮粉团→碾粉→装榨→挤丝(煮粉)→冷却→盘粉→晒粉→用稻草扎粉→包装→入库。

但关键工序主要为:1、浸米,扎粉的香味主要靠此工序,早米要浸至带有臭味,目的是使野生的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在浆水中繁殖,使其产生发酵味。这样制成扎粉后香味好。米浸好后洗净杂质,进行磨浆,榨去多余的水分。2、煮团与碾粉,扎粉的韧性主要在这两道工序上。3、晒粉,其干湿程度也影响到质量。

虽然南坪扎粉制作烦琐,劳动强度大,出粉率比机榨米粉略低,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南坪扎粉的味道好、有韧性,深受消费者喜爱。

《雷神庙会习俗》项目简介

雷神庙会,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举行,会期三天,设澄塘镇黄坪村雷神市集。雷神庙会起源于南宋初,与当年岳飞在宜丰抗金有关。据《澄塘镇镇志》载:当年岳飞领兵在在澄塘四里大败金兵,有一蓝姓将军因在此处督战而被金兵流箭射中身亡。当时岳家军紧追敌兵,不及安葬。当地人草埋了事。第二年夏天,久晴不雨,禾苗干枯。某夜一农夫大叫:“吾乃蓝将军也,设坛求雨,必丰收,”乡人依言,果然。这年丰收后,村人在葬处建祠庙,曰“雷神庙”,塑像祀奉。每年八月初一,远近乡民前来祭拜。该村也改名雷神村。

旧时,每到会期,远近民众便会前来雷神庙焚香朝拜,村中主事者便请来戏班唱戏还愿,会期三天,商贾云集,交易产品主要有耕牛、竹林农具、种子及土特产等。民国25年9月11日遭县长郑翼超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

现祭祀活动已基本废止,仅存物资交易活动,且规模越来越小。

《端午副节》项目简介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石市锦江两岸乡民的传统端午副节,它以传统的龙舟竟渡为主要活动内容。端午副节主要流行宜丰石市、上高斜口一带。

石市一带的端午副节主要是为了使龙舟竟渡活动避开官府的禁令而设的。据《石市镇志》载:乾隆五十五年端午,石市及邻近上高斜口一带的李、严、况等姓争斗龙舟,酿成大案。次年三月初十,上高县令刘逢奇颁布过一道《谕禁端午竞渡文》。“勒碑永禁,以示久远”。但石市人喜划龙船“固习已深”。初五不许划,十三再划。于是“端阳副节”就应时出现了。

石市端午副节即是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也是一出体育(龙舟赛)盛会,更是一次商品交流会,每年端午副节,石崖滩村及其北岸都要举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易活动。

目前,石市镇这一传统节日正在传承中,但其中的祭祀活动、商品交易活动正在日益萎缩,面临消失。

《宜丰凉亭习俗》项目简介

宜丰凉亭一般建于交通要道旁,造型美观,风格古朴,尽显人文精神。民国时期有200多座凉亭,散布于各乡镇,有“五里一阁,十里一亭”之说。现尚有15座,保存完好的有:“上马亭”、“施粥亭”、“适斯亭”、“柏叶亭”、“长安亭”等。

宜丰古凉亭的构造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拱成圆形式或半圆式的敞口门。亭内沿着墙根垒起半尺高的平台供路人歇息。凉亭的主要作用是供路人在酷暑盛夏时乘凉,寒冬腊月时避风,暴雨骤降时挡雨。有的凉亭还起到界址标识的作用。建造凉亭在本地和修造桥一样,属于积德行善,荫庇后人的美举。如何思村的“上马亭”,这里旧时有奉时茶的习俗,亭旁住一小户人家(房子由村里捐建),每年端午至中秋免费为过往客人敬奉茶水。

凉亭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正在逐渐转变,虽然失去了它的旧时的实用性。但如今却又起到了供游人、健身者歇息及观景的作用。

《宜丰炙灯火》项目简介

炙灯火即艾炙,为宜丰民间流传了几百年的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腰痛、头痛、胃病、糖尿病的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宜丰多山壑,多草药,因此自古也多草药医生,民间流传许多小医药常识。其中有不少人因靠祖传炙灯火医技而闻名,其中以熊锦华为代表。她师从于其父熊先毛(现年91岁,患老年痴呆),熊先毛又师从其父熊绍谷,已传至近八代。炙灯火因其所需药材随处可见,治疗方便,所以现已流布全县各乡镇。

炙灯火药条的主要材料为:艾叶、苍术、茶桑等。药材晒干后碾碎,卷成药条。炙灯火可温通经脉,解散冷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补益气,回阳固脱,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天宝做醮》项目简介

做醮曾是天宝及附近乡镇盛行的一种道教法事活动,醮的种类多,祭祈仪式也十分复杂。有阳醮和阴醮之分。而醮期也因建醮天数的不同而分成一朝醮、二朝醮、三朝醮、五朝醮、七朝醮等。

诫灯属阴醮,一般一日或一夜,或一日一夜了事。大体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为开启:道士入坛点烛敬香,祝告;请神、请亡灵。第二步为念经、念谶(血盆经、受生经、救告经、血盆谶、拔罪谶等)。第三步为荐灵:道士开咽喉,孝子跪拜敬灵。第四步化钱。

天宝做醮的法事活动起于明朝,据天宝《罗氏族谱》载:天宝辛会村罗升远始传道教。其十五世启志公在当地把道教发扬光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道士大多改行,道场很少做。传至二十四代,其唯一健在的传人罗绵生,1933年3月生,1945年从艺,已四十多年没做大的道场,现常做一些“诫灯”类的小道场。

THE END
1.吊灯麻将灯价格图片品牌怎么样京东JD.COM是国内专业的吊灯麻将灯网上购物商城,提供吊灯麻将灯价格,报价,参数,评价,图片,品牌等信息.买吊灯麻将灯,上京东就购了.https://www.jd.com/chanpin/1304860.html
2.烟酒广告牌灯箱专题模板烟酒广告牌灯箱图片素材下载我图网烟酒广告牌灯箱专题为您整理了1877个原创高质量烟酒广告牌灯箱图片素材供您在线下载,PSD/JPG/PNG格式烟酒广告牌灯箱模板下载、高清烟酒广告牌灯箱图片大全等,下载图片素材就上我图网。https://m.ooopic.com/sousuo/10807752/
3.民国时期铜制煤油灯7788烟酒茶牌 >> 首页 >> 零售 >> 马灯/煤油灯 >> 民国时期铜制煤油灯 该信息已归档 商品名称:民国时期铜制煤油灯 品种:马灯/煤油灯 属性:高脚煤油灯, ,民国,,中国 ,,金属, ,其他品牌,, , 点击查看更多【7788烟酒茶牌】商品推荐>>> https://7788qp.7788.com/s672/32409962/
4.酒店设计之大堂灯光烟酒店灯光设计照明为本店室内照明。为了使用足够长的时间,尽量使用节能灯。聚光灯包括搁板聚光灯和门头聚光灯。 你可以在当地找到做广告的公司,有些公司还做广告牌。 很多朋友可能想开一家烟雾酒店,所以烟雾酒店的装修非常重要,那么这里的镖师装修网的编辑会为您带来一些烟雾酒店装修的效果图。 http://dengju2017.51sole.com/companynewsdetail_183604642.htm
5.超市门头招牌灯箱图片免费下载超市门头招牌灯箱模板免费下载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大量超市门头招牌灯箱免费下载,更多高质量的超市门头招牌灯箱图片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 超市门头招牌灯箱图片相关推荐: 水果超市门头 超市门头招牌 超市门头广告牌 超市门头广告牌设计 果蔬超市门头 生鲜超市门头 便利超市门头 蔬菜超市门头 超市门头设计 百货超市门头 门头超市 超市门头广告 生https://so.redocn.com/chaoshi/vipb3accad0c3c5cdb7d5d0c5c6b5c6cfe4.htm
6.单字LED灯箱排名单字LED灯箱十大商家品牌排行榜定做灯箱定制发光灯牌led电子灯箱广告牌闪光字招牌超市烟酒灯箱 ¥ 123.0 /件 1.0个起批 查看店铺 4 阜阳小林科技发展 热度指数65 1件热门商品 立式奶茶灯箱手机落地UV软膜移动灯箱双面卡布广告牌灯箱LED灯箱 价格面议 查看店铺 5 江门大华广告制作 热度指数63 1件热门商品 大华广告 LED突字灯箱 发光字广https://aiqicha.baidu.com/sranklist?query=%E5%8D%95%E5%AD%97LED%E7%81%AF%E7%AE%B1&fr=seo_rank_fr
7.广告灯箱十大品牌广告灯箱生产厂家哪家好不管是在室内外的指示牌当中,还是一些酒店宾馆的墙面装饰宣传当中,或者说是在机场车站这样一些位置,其实广告灯箱 户外灯 户外灯箱什么牌子好 户外灯箱有哪些牌子 户外灯箱什么牌子好?买购网依托全网大数据https://www.maigoo.com/goodbest/30999.html
8.山西公布消费维权十案例“么牛”灯管冒充“公牛”2013年11月,阳泉市工商局执法人员依法对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家和灯饰阳泉专卖店经销的嘉美电子节能灯进行抽检,该专卖店经销的三个批次的节能灯于2013年11月7日经鉴定为不合格产品。截止检查之日,当事人的进货总价为1910元,销售总价为3090元,违法所得为1180元。阳泉市工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https://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50312485437043.html
9.追美灯饰是几线品牌?灯饰品牌都有哪些?要看消费群众怎么样去定义,追美灯饰的设计独特,更注重于灯具的外形设计,是灯具行业的一种艺术品。https://zhidao.baixing.com/question/11563747.html
10.每3秒就多1个老年痴呆症患者:比起死亡,我更怕忘记二、老年痴呆的4个早期信号灯,你亮了几个? 阿尔茨海默病有不少提示性症状,早发现、早干预,是延迟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重要措施。 尤其是到了50岁以后,一些异常的表现需要格外注意! 专家简单地将这些症状归结为:“四不”。 第一,记不住事,主要表现近记忆减退。患者通常对早年的事情记得一清二楚,刚才说的话、做https://zhuanlan.zhihu.com/p/66693554
11.卖酒门市对联,品牌名字是百姓老酒坊营销方案卖酒门市对联,卖酒的对联哪个最好,卖酒的精美句子,烟酒门市开业对联,纯粮酒坊对联,酒文化对联经典,小酒坊对联大全卖酒门市。 卖酒门市对联 [最佳答案] 1.把盏谈今古,含杯辨圣贤. 2.李白问道谁家好,刘伶回言此处高. 3.四座了无尘事在,八窗都为酒人开. https://huopinyuan.cn/news/16041.html
12.山东省价格鉴证操作规范相关政策9.1.1 委托鉴证药品、保健品、食品、烟酒的, 价格鉴证委托书应包括产品名称、品牌、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日期及相关内容。 标的质量不明确的应要求委托机关送法定质量检测部门进行质量鉴定。 9.1.2 药品、保健品、食品、烟酒价格鉴证按以下规定进行: http://www.sdtcpg.com/news/gsxw/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