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举行的青花郎新战略发布会上,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正式宣布青花郎的新定位: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汪俊林称,郎酒与“老大哥”茅台,在产地、原料、工艺、历史渊源等诸多方面都是有联系的。
公开信还指出,在茅台的巨大成功背景下,暗示自己是“酱香第二”的企业很多,但只要不涉及酱香产业文化真相、传统认知,也就无可厚非。但郎酒直接定位“中国两大之一”,这真的断了所有贵州民营酱香企业的文化根脉,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断了”,最起码是“挤窄了”贵州酱香的财路。
“郎酒心甘情愿当茅台的小弟,沾茅台的光,却把茅台镇中小酒企踩在脚下。这对茅台集团是锦上添花,对茅台镇中小酒企却是雪上加霜。”据媒体报道,贵州省仁怀市文联主席周山荣如是写道。
有打擦边球之嫌
事实上,郎酒绑定茅台营销引起争议的背后,也和近年酱香型白酒的兴起有关。据了解,酱香白酒在2016年白酒总产能中占比1.5%,而在中国2016年全年6000多亿的白酒收益中,酱酒占比15%-20%。与此同时,在茅台的带领下,原属小众的酱香酒正逐渐被大众认可,并且被冠以“高端”“稀缺”等标签。在此背景下,2017年,酱香白酒迎来前所未有的热潮,越来越多的酒企加入到酱香型白酒的市场争夺战中。
白酒专家肖竹青指出,在新一轮白酒市场结构性分化调整时期,酱酒品类市场量价齐升,贵州国台、四川郎酒、山东温河王等区域酒企纷纷巨资进入酱酒品类经营,酱香品类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在业内人士看来,郎酒绑定茅台营销,是想让青花郎收割酱香型酒的“日常”消费者,而把“收藏增值”与“重大聚会”让给茅台。但是,从实际市场情况来看,郎酒打的这一如意算盘效果并不好。白酒营销专家铁犁向媒体指出,茅台在2017年的营收为500多个亿,而根据他的调研数据显示,青花郎在2017年销售额(按出厂价口径计算)在5亿~6亿元。“也就是说,青花郎只是茅台的百分之一,两者并不在一个层级上。”
在蔡学飞看来,“需要注意的是,高端酱香白酒只有茅台一个,从长远来看,青花郎铺天盖地的宣传会模糊原有郎酒的品牌特征,反而不利于长期品牌核心形象的建立。”
在业内人士看来,郎酒作为区域酒企,品牌高度与价值、资金实力等都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原因。在削减掉部分低端产品后,郎酒将下辖六个事业部缩编为“青花郎”“郎牌特曲”“小郎酒”三大事业部,也是郎酒“一树三花”战略对应的酱香、浓香、兼香三大香型,以突出核心产品,形成产品聚焦,深度布局市场。但目前的产品结构能否支撑郎酒在2018年实现百亿目标,也成为业内质疑的焦点。
据了解,2017年郎酒开始喊出重返百亿目标,但是2017年郎酒销售减少了30亿元。对此,郎酒方面表示,这是因为近年来郎酒大刀阔斧改革产品体系,清理中低价产品,将产品总数控制在20个以内的结果。
德化牛母岐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