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爱发:扎根茶界弘扬茶文化的传播茶常识

茶企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通过这些年宣传也有了积极的变化,他们都认识到通过文化这个平台,带动和促进茶企业的发展。——石爱发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有武当道茶、土家族茶等丰富的茶文化,凡来湖北喝茶的人都能品鉴到鄂茶的百千风味。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爱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年来,湖北茶企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有一个积极的变化。这十年,他会扎根茶界活动,进一步弘扬茶文化的传播。下一步,要使湖北的茶文化走进大学、走进社区,利用茶文化带动茶产业的发展。”

扎根茶界活动“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于1999年8月成立,这些年,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研究会参加茶界活动越来越多。”石爱发告诉记者。

“第二阶段是2004年到2008年,这一阶段,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举办大型茶文化活动处在发展阶段,活动举办有些起色。”石爱发说,“有特色的活动包括:2004年10月,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代表湖北茶界到日本参加国际茶道丹月流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与日本茶界进行了茶文化交流。2005年12月,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与武汉市东湖风景管理区,在武昌东湖长天楼联合举办茶界“纪念毛主席诞生112周年”暨“无我茶会”观赏活动,湖北省的多位老领导和武汉市的领导等300多位各界人士出席了活动,这个活动对宣传茶文化有很大促进。2006年4月,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协助制作的十集电视纪录片《茶叶之路》,在汉口循礼门饭店举行首映式。2008年6月,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与湖北省茶叶学会、湖北省茶叶协会等在武汉会展中心联合举办第一届“中国武汉茶叶博览会”。

第三个阶段,2009年至2012年。这几年,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组织的活动比较成熟。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武汉茶叶博览会”,获得了茶界的好评。此外,该会加强了与台湾地区、香港茶界的交流,2011年6月,台湾嘉义县、市两级议会负责人访问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双方就两岸茶文化、茶产业交流、对接、互动,进行了广泛讨论。2012年8月,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带领70多个茶友去香港参加香港国际茶文化展。这些茶友有恩施的、有宜昌的、有襄阳的,通过参加茶博会的活动,这些茶友互相沟通,这对茶文化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湖北恩施有土家族茶,十堰有武当山茶道,这些都是湖北茶文化的特色。石爱发说,今年5月,我们到恩施举办茶文化节,这是恩施发展茶产业的重大举措。省领导到场观看茶文化节,这说明省领导已比较重视茶文化节了,而且他们也都喜欢喝茶。恩施地区今年做了第三次茶艺大赛,把少数民族的风俗、服装和茶艺,都体现出来了。而全国各地的茶区茶艺队通过参赛,都了解湖北的茶艺术和茶文化。武当山的茶道和道教结合,其茶艺表演艺术每年都得奖,大大提高武当山道茶的品牌。

恩施土家族茶文化和武当山茶道对当地的旅游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旅游到茶城、茶山已成为一个风景点。如到武当山,就会到当地的茶厂观看茶叶加工,茶山观看茶树茶园,带动消费,带动买茶,通过旅游带动了茶产业的发展。

石爱发说,“我会下一步工作是要把湖北的茶文化走进大学、走进基层,走进社区。现在湖北省许多地方领导都很重视茶文化,利用茶文化带动茶产业的发展。现在湖北很多地方都通过茶带动经济的增长,让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今年,英山县县委领导到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访问,并和我们签订协议,主题是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如何帮助英山县发展茶产业,并通过茶文化带动茶产业的发展,现在英山县每年4月举办茶文化节。”

石爱发说,茶文化、茶产业、茶经济、茶旅游,如果茶文化做不好,茶产业、茶经济、茶旅游都不可能做好。如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每年会搞一个祭茶祖的仪式,这也是茶文化在企业发展的一个展示。湖北汉家刘氏茶业公司把汉朝刘邦文化融进茶文化中,让人体味茶的同时体味汉朝刘邦文化的特色。并通过这个文化,推动企业的发展。他们经常搞刘邦的活动,并成为常态。

“现在许多茶企意识到茶文化的重要性,茶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通过文化来带动。”石爱发说:“这是近些年来湖北茶界的一个巨大变化。”

茶艺师之佛教茶道

佛教和茶早在晋代结缘。相传晋代名僧慧能曾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以自制的佳茗款待擎友陶渊明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佛教和茶结缘对推动饮茶风尚的普及并向高雅境界以至发展到创立茶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佛教的传播与中国化佛教的传人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未,自印度传入中国;东汉初,在封建统治阶级中间流行,宣扬人死精神不灭,因果报应,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言,不饮酒,慈悲为本,行善修道等等教义。由于当时战乱频繁,硝烟四起,人民生命涂炭,劳苦大众,富贵荣禄者都可以从佛教教义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统治阶级则可以利用佛教麻醉人民,因而传播很快。

佛教的传播者认识到,要使佛教在中国扎根必须与中国国情相揉合。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求生存与发展,还在思想意识形态和教义上竭力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并互相渗透互为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东晋后期,佛教领袖慧远竭力把儒家封建礼教和佛教因果报应沟通起来,宣扬孝顺父母,尊敬君主,是合乎因果报应教义的。并直接提出佛儒合明论。隋唐时代一些佛教宗派,是调合中国传统思想而创立的,华严宗学者宗密用《周易》四德(元、亨、利、贞)调合佛身四德(常、乐、我、净)。以五常(仁、义,礼、智、信)调含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饮酒、不妄言)力图两者相融台,调台儒家的趋势越来越强烈。宋元明清时代,更加注意调合中国传统思想。北宋天台宗学者智园,宣扬非仲尼之教,则国无以治,家无以宁,身无以安。而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他还提出修身以儒,治心以释儒释共为表里的主张,因而发展成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

二、茶道的创立与佛教的渗透茶道的创立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光辉绚丽,但茶道一词,很长被人们所遗忘,竟发展到日本学者曾向国人提出中国有没有茶道荒谬而富讽刺的笑话。

对中国茶道的创立,学术界说法不一。有引陆羽《茶经》精行俭德四字。有引《封氏见闻记》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请注意,时在晚唐)有中国明初朱权自创的茶道等等。百花齐放,可见大家都在深入的研究,形势喜人。陆羽,擅长种菜种茶,首创饼茶炙烤三沸煮饮法,对茶的功效论述甚详,对茶的品饮他侧重精神方面的享受,无疑他是我国茶道的奠基人。但遗憾的是他在《茶经》中没有明确提出茶道这个词,令人费解。

根据笔者手中资料,茶道一词最早是中唐时期江南高僧皎然在《饮茶歌逍崔石使君》一诗中明确提出来的,诗中云: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看陶潜篱下时。

崔候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这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不但明确提出了茶道一词,而且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所以笔者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由于秘藏了1100多年的唐代宫廷茶具在法门寺重现天日,学术界认为唐代实际存在着宫廷茶道、僧侣茶道、文人茶道等多元化各具风格的茶道,从而论证唐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辉煌璀璨,这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但在三种茶道中,笔眷认为僧侣茶道是主要的,其魅力和影响力都超过前二种茶道。佛教对茶道的渗透,史料中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丹丘和东晋名憎慧远嗜茶的记载。可见茶禅一味源远流长。但形成气候笔者认为始启中唐。

从以上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寺院中茶味的芳香和浓烈,僧侣敬神、坐禅、念经、会友终日离不开茶。禅茶道体现了良然、朴素、养性、修心、见性的气氛,也揉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感情。唐僖宗以皇家最高礼仪秘藏在法门寺地宫金银系列茶具从设计、塑造和摆设的位置(和佛骨舍利同放在后室)更令人信眼地认识到茶禅一味的真谛。禅宗茶道到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移值到日、韩等国,现在已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努力。

三、中国茶道与佛教

佛教于公元前6--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随唐时达到鼎盛时期。而茶是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由曾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于唐代诗僧皎燃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的.缁素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禅茶一味。

第一节禅茶一味

一、"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次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二、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

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三、"禅茶一味"的意境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

茶联四幅

1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苏东坡

2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招隐寺内

3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洛阳古道一茶亭所书

4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上饶陆羽泉联

茶诗四首

1题德玄上人院杜荀鹤(唐)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2与茶亢居士青山潭饮茶灵一和尚(唐)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北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3失题陈继儒(明)

山中日日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

点来直是窥三味,心后能翻赋百篇。

欲笑当年醉乡子,一生虚掷杖头钱。

4茶与中国文化发展赵朴初

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读了这几首茶诗、茶联,您能从"禅"中闻到"茶"香,能从"茶"中品出"禅"味么

第二节茶道中的佛典与禅语

"石蕴玉而山晖,水含驻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是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水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认为,"会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因为慧能明白了"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的真理。只有认识了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无"是茶道艺术创造的源泉。

二、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道场。"直心"即纯洁清静之心,要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一切妄念,存无杂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静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在现实中就可进行,解脱也只能在现实中去实现。"直心是道场"诗茶人喜爱的座右铭。

三、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指把"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等等按世俗常规办的事的主管能动彻底忘记,而应保持一个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

四、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句话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有一次有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祖师尚未来中国时,中国有没有佛法。崇慧说:"尚未来时的事暂且不论,如今的事怎么做"僧人不懂,又问:我实在不领会,请大师指点。"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隐指佛法于天地同存,不依大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而不管他大摩来否。

;

茶文化海报图片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茶文化海报图片,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海报图片1

茶文化海报图片2

茶文化海报图片3

茶文化海报图片4

茶文化海报图片5茶文化的功能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茶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具备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上海少儿茶艺通过自己动手,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愿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

茶文化的种类

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全国有18个产茶省,主要产地为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80%左右。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骤。

极品太平猴魁正商城信誉传统工艺50g品尝装红娘子

汉中炒青绿茶

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杀青两种,以蒸青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干燥以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最终炒干的绿茶称“炒青”,最终烘干的绿茶称“烘青”,最终晒干的绿茶称“晒青”。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众多茶类中绿茶最保健。市场上常见的名优绿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

中国绿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四川蒙顶、顾渚紫笋茶。

红茶

红茶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形成的。

青茶

青茶也叫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其外形色泽青褐。

乌龙茶

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传统工艺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汤色黄红,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具有独特的韵味。乌龙茶主要产自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因品种上的差异,乌龙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四类。

闽北乌龙: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

闽南乌龙: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产于福建南部的乌龙茶,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铁观音。

广东乌龙:主要有广东潮州地区所产的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最出名。

台湾乌龙:主要有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等。

黑茶

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白茶常选用芽叶上白绒毛多的品种,如福鼎大白茶,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醇。具有天然香味,茶分大白、水仙白、山白等类,故名白茶。其中以银针白毫,最为名贵,特点是遍披白色茸毛,并带银色花泽,汤色略黄而滋味甜醇。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

市场主要的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黄茶

黄茶的加工工艺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黄茶主要的代表名茶有蒙顶黄芽、黄山黄芽、君山银针等。

猜你感兴趣:

1.茶文化主题海报的图片

2.茶文化的宣传海报图片

3.中国茶文化海报图片

4.茶文化海报设计的图片

5.茶道的海报图片

6.日本茶文化的海报图片

7.茶文化的宣传单图片欣赏

茶文化的背景图

茶文化背景设计图

茶文化的功用

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朋友相见,饮茶叙事,新切祥和。

以茶联谊:各种联谊活动,采用茶话会的形式,既庄重又生动活泼。

以茶示礼:亲友相见、人际交往,无论是多么庄重的高级会谈或是重要会议,每人清茶一杯,显示了一种尊敬的礼仪。现代社会以工为礼品者显得高尚。

以茶代酒:从古至今,以茶代酒者不乏其人,现代人际交往,提倡以茶代酒,实在是高尚之举。

以茶倡廉:清茶一杯,以示清正廉洁,是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清廉的重要举措。

以茶表德:日本千利休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中国当代茶人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提倡的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

以茶为模:以茶的奉献精神为模,倡导做一个正直清廉的“茶人”。

以茶养性: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提倡以茶修心养性,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以茶为媒:中国历史上茶与婚姻关系密切,以茶联姻、婚嫁用茶的传统流传至今已成习俗。

以茶祭祀:中国民间的丧祭活动,很多仍流传用茶作祭品的习惯。

以茶作禅: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寺院茶道的禅茶、普茶、施茶等都是以茶悟道的重要仪式。

以茶作诗:历代诗人作茶诗者很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以茶作画:历代描绘茶会、烹茶、饮茶等内容的书画较多,艺术价值较高。

以茶歌舞:以采茶、饮茶等内容的歌舞较多,生动活泼。

以茶献艺:各种流派的茶艺表演具有欣赏价值,不少茶类、地区、民族的饮茶习俗,艺术化以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以茶旅游:茶乡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特色旅游项目,游名山、观名寺、饮名茶三位一体,很受欢迎。

以茶做菜: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以鲜茶做菜的习俗,茶文化活动频繁之地,以茶作菜的菜谱也是丰富多彩的。

以茶为食:将茶添加于食品饮料中食用,逐渐流行起来,茶叶口香糖、茶叶蛋糕、茶叶面条、茶酒等都已被人们接受。

以茶设宴:各地的早茶、夜茶,以饮茶与吃小点心结合的方式,受到普遍欢迎。

以茶健身:已知茶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功效,饮茶健身是很多饮茶爱好者的切身体会。

THE END
1.茶艺文案高级感?,茶艺文案高级感?53、品一杯醇香的茶,叫甜;摆两把藤椅在身边,叫闲。 54、草木之间,回归自然,以茶会友,品味人生。 55、你我共饮一杯茶,深交知己到天涯。 56、一壶茶,一知音,一辈子。 57、高手品茶,一气韵就八九不离十。 58、在半盏清茶中,与茶对话,让自己静下来观想。 http://www.fzmmx.com/chayebaike/438179.html
2.茶道经典短句,品味人生哲学2. 茶中寻觅心声静, 岁月里品味自然情, 不负韶华不负茶 3. 茶, 是人生的缩影, 每一滴都蕴含着生活的苦与甜 4. 茶如人生, 浮沉间, 尽显生活哲学 5. 你品茶时, 一口间, 悟透人生真谛 6. 茶语人生, 岁月静好, 浮沉间, 品味百态 7. 你择时前行, 随遇而安, 岁月悠悠, 人生如茶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242309266867060260
3.这些茶俗语,见过一半算你牛!茶俗语点击下面的视频号喜欢的话,记得点赞+关注哦!这些与茶有关的俗语,你都听说过吗?https://m.163.com/dy/article/JIABGNPP0553VFLH.html
4.八个字的茶禅语(八个字佛系禅语)八个字的茶禅语 2023-01-03 08:20 你知道4字茶诗妙句有哪些吗?这是很多茶友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对此,普茶网特别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下面这些2到4字的茶语,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内容如下:1、松花酿酒,春水煎茶。2、试烹白云茶,碗面雪花映。3、新茶与稚笋,乡味忆江南。4、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5、素瓷传https://www.ksrmyy.com/special/24777.html
5.人生哲理当我们仇恨他人时就等于给了自由3、悟得深:人生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会苦一阵子。 4、品得透: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就会收获在哪里。 语丝 ★把脾气拿出来,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那叫本事。 ★一个人要在感情上失恋一次、在事业上失败一次、在选择上失误一次,才能真正长大。 https://blog.csdn.net/lzq_csdn_th/article/details/52002366
6.茶,禅语茶,禅语 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 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 人生如茶,沉时坦然, 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 人生就像品茶三道,第一道品之苦若生命,第二道品之干甜似爱情,第三道品之淡如清风,回归质朴。学生时代的摘抄。 爱茶的人,有禅味,懂得大道至简。https://www.jianshu.com/p/a220b2b3b0a5
7.#茶道#一茶一禅语,一人一故事;一屋一归来自江苏经贸降学院#茶道# 一茶一禅语,一人一故事;一屋一归宿,一念一净心。茶道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产生了“斗茶”这一雅玩。人们从https://weibo.com/3846475875/MCJCj2fNh
8.一个人喝茶的禅语是什么:经典语录与哲理句子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一个人独自品茶仿佛成了一种静谧的修行。茶不仅是解渴的饮料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一种心灵的洗礼。以下是关于一个人喝茶的禅语经典语录与哲理句子它们不仅揭示了茶道之美更指引咱们在茶香中寻找生活的智慧。 一、苦中有甜茶中见人生 http://www.0411hd.com/2024baiqi/teawenhua/104307.html
9.禅茶修心的诗句禅茶悟道的句子(禅语静心的句子茶)禅茶修心的诗句禅茶悟道的句子(禅语静心的句子茶) 各种茶知识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很多茶友都来问我们禅修茶的诗句,禅修茶悟的句子等相关内容。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你知道禅茶和养心的诗句吗?这是很多爱茶人士关心的问题。对此,茶客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下禅茶悟道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欣赏它们吧。内容如下:https://www.mpegnet.cn/qtc/162978.html
10.茶室中常用的禅语茶文化茶室大都少不了要配置禅语书法挂件,以下是常用的禅语,仅供参考。一字:一、圆、无、游、梦、静、和、闲、寂、真、默、喝二字:http://www.zgchawang.com/culture/show-33254.html
11.茶道中的禅语.doc以茶交友,品茶茶友群创建中,新老朋友请添加微信:youdao818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佛教对茶道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佛教推动了茶叶的生产;寺庙施茶,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寺中以茶礼佛,以茶敬客,丰富了茶礼的表现形式。一、无“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茶学界https://m.taodocs.com/p-767721181.html
12.日本禅语茶事七则茶叶机械杂志1998年02期日本禅语茶事七则杨永耀(贵州黎平桂花台茶厂557318)佛教自6世纪传入中国后,逐渐与本土的儒道思想相融合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禅宗。8世纪,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9世纪初,中国的饮茶风尚开始影响日本,但种茶、饮茶在日本真正形成风尚是在1168年入宋 机构: 贵州黎平桂花台茶厂; 领域: 一般服务业; 关键词: 和敬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CYJX802.018.html
13.一个人喝茶的禅语怎么说:安静中品茗,悟透人生。这句话表达了茶与心灵的紧密联系。一个人喝茶时,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本身的内心世界,倾听内心的声音。在这个进展中我们能够找到生活的答案悟透人生。 五、一个人喝茶的语录 “一个人喝茶,是寻找内心静的旅程,是感悟生活的修行。”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喝茶的意义。在品茶的进展中,我们不断修炼本人的心灵,寻找内心https://taizhou.19lou.com/baiqi/teawenhua/879.html
14.茶道的内涵与禅语泡茶“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随机推荐,铁观音属于红茶还是绿茶,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lhecha.CoM]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https://www.gztep.com/huang-cha/122057.html
15.茶盘茶托实木办公家用排水式茶台实木禅语茶盘黑檀色80*32cmMULTIPOTENT 茶盘茶托实木办公家用排水式茶台实木禅语茶盘黑檀色80*32cm 爆料人: 值友6754285653 19:06发布 京东此款目前活动售价759元,下单1件,实付低至759元,近期好价。 简明购买步骤 1 加购 当前商品1件 2 下单 实付759元 京东厨具超级品类日,共三档5折支付券满200减100元/满400减200元/满800减https://m.smzdm.com/p/135327405/
16.茶经:茶道中的佛典与禅语今日必读“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http://www.fjzyw.com/news/?8078.html
17.茶意茶叶有限公司茶意茶叶有限公司,公司位于:东莞市,东莞市禅语茶意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07月26日,注册地位于东莞市南城街道亨美社区元美路10号亨美商业大厦110号商铺,法定代表人为杨敬。经营范围包括批发、零http://37050471.sitongzixun.com/